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黃誌群二十年探尋之旅

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黃誌群二十年探尋之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03803
黃誌群
天下文化
2014年1月23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3203803
  • 叢書系列:華文創作
  • 規格:平裝 / 304頁 / 25k正
    華文創作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旅遊文學


















      印度,是極端的!

      有人去了一次,就永遠不想再去,

      也有一種人,去了一次,

      就終其一生,一次又一次地回去……



      印度,是聖土;

      印度,直指生命。

      你改變不了她,她卻會改變你。



      泰戈爾說:「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優人神鼓」音樂總監——黃誌群

      二十年來,多次進出印度,自我探索。他說:

      表演和靜坐時的境界一致,都是「活在當下」;

      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



      走過世上許多奇風異景,惟有印度,直指生命。那是個極端的地方,你改變不了印度,但她會改變你對世界、生命的價值觀和看法。



      黃誌群於一九九二年初訪印度,髒亂、失序、擾攘、貧窮,卻產生出精緻的藝術、高度的精神思維。他開始反思生命,學習靜坐,領悟「活在當下」。



      回到舞台上,他是「優人神鼓」音樂總監,不只策畫,他還寫曲,更直接成為台上表演的靈魂。「活在當下」的體悟,觸動了他的觀念與靈感,融入常日生活與創作中。如今,「優人神鼓」已享譽國內外。



      往後,他一次次重回心靈的故鄉,憩養身心、汲取新的養分。請翻開這本書,走一趟跨越二十年光陰的探尋之旅。



    震撼推薦



      林谷芳 臺北書院山長 專文推薦

      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藝術總監



      這書──一個學人、一個行者的參證自述,裡邊有人、有事、有地、有入、有出、有迷惘、有翻轉,所歷清晰,恰可為學人觀,而誌群在此,除行者之直參可予一般只談理論者觸動外,他與多數學人較不一樣的修行公案──道藝一體,則更提供了雖富於生命情性,卻又常泥於此生命情性的藝術家一種修行的實踐參照。──林谷芳�臺北書院山長








    推薦序:道藝交參 ──一個行者的直參自述 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

    自序:行門淵博,總不離就地品嘗�黃誌群



    01聽到印度

    印度,是極端的!

    有些人去了一次,就永遠不想再去。

    有一種人,去了一次,就終其一生,一次又一次地常常回去。



    02遇見雲遊師父

    他指著桌上的糖罐說:「你說的靜坐,只在罐子外面打轉,」

    接著抓起一把糖繼續說:「裡面的糖,你還沒嚐到!」



    03活在當下

    我不能教你如何聽,如何看,如何感受,

    我只是告訴你,打開耳朵,打開眼睛,打開你的心,打開你自己。

    放下過去、現在、未來,一個片刻接一個片刻地真實活在當下。



    04你從哪裡來?

    世間有許多不平等,有人叱吒一世,有人賤微一生,

    只有死亡,對每個人都平等。

    但,生命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呢?



    05菩提迦耶

    有時看似良善的行動背後,

    動機卻可能出自脆弱、虛榮、恐懼、殘暴、占有,和欲望……

    猶如化了裝、戴了面具的魔鬼。



    06帶優人去印度

    回到熟悉的生活,卻覺得自己像個陌生人。

    我告訴團員印度的經歷,

    大家似乎覺得過於離世、偏離社會及生活常軌……



    07頭腦停止了

    念頭不見了,頭腦停止了,身體內外安然鬆軟,

    享受自己,也享受當下……

    頭腦中央出現一個明亮的小點,像「一隻眼睛」……



    08木柵 老泉山

    千里之遙,始於當下一步,

    正如雲腳的過程,目標雖然在遠方,但終究會到達。



    09重回印度

    我體悟到,

    「沒有技術就沒有藝術」,

    而只有「技術」,也不會有「藝術」!



    10變成一隻鸛

    如果我心裡是一片黑暗,如停電的暗室,

    我怎麼看呢?

    就算努力想看,也看不到啊!



    11空愛不二

    考山路的喧囂與莊嚴可以並存,

    行腳托缽僧的道場與紅塵不即不離,

    彼此同在,卻也不覺悖離妨礙。



    12優人傳承

    在長時間雲腳中,心漸漸安於當下步履,

    十幾天後演出「聽海之心」,

    這批繼承的團員,開始創造出屬於他們的「聽海之心」了。



    13再見印度

    站在蜿蜒的恆河邊,

    從上游到下游,從宗教到生活,

    一一俱現生命的眾多面相。

    人的一生就在恆河裡濃縮示現……








    序言一



    道藝交參──一個行者的直參自述�林谷芳 臺北書院山長




      修行是「化抽象哲理為具體證悟之事」,這「化」,是「歷程」,它在諸法中原有其一定的次第或境界,但其中之轉折進出卻又因每個人的因緣情性而有不同。



      正因修行是生命如實的境界翻轉,正因這修行進程上的同與不同,於是,行者的修證之路乃成為學人最好的參照。在此,於理、於事皆好借鑑勘驗,既能少為眼瞞,也裨益堅固道心。



      然而,修證之路卻往往不好去寫,乃至不能寫。不能寫,是因內證經驗何只有許多地方難以文字描述,它甚且「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而不好去寫,則因行者若理未通達,執虛為實,以假為真,就乃誤盡蒼生,更何況,在此又多魔假為道,以遂其私欲者。



      既有此長短之兩端,學人以之參照乃不可不慎。這慎,一在理上須具備通達,以理觀事,就不致為相所惑;一在事上須如實勘驗,這事,指寫者之生命映現,若不識其人,其說法就只能先為參考,畢竟真假難辨。也所以,祖師行儀乃成為學人最可靠之切入,因他們的如法成就已有定論,遠如六祖慧能、密勒日巴,中如憨山德清,近如虛雲和尚皆有較清晰之行儀傳世,有心者固可從此入,具隻眼者於修行關鍵處常也能由之多所獲益。



      誌群此書,是少見的行者參證自述之書。作為行者,誌群並非已入宗匠之林,坦白說,將歷程直接公諸於世,確有其「劍刃上行,冰稜上走,稍一放浪,即喪身失命」的危險。但好在,內證的世界讀者固難直接勘驗,他卻是以「道藝鍛鍊」為落點的優劇場音樂總監,這總監且不只策畫,掌其大局,除寫曲,他更直接成為台上表演的靈魂,而這表演,卻又不是一般的表演,是需要有其定力,有其觀照,有其兩刃相交之試煉的。



      正因這試煉,許多人對他有清晰之印象,也不免好奇他因何至此,而這書,正解答了這個問題,提供了勘驗之機,原來,核心在修行,這修行並不空洞、不虛幻,它歷歷如繪、履齒斑斑。



      能歷歷如繪、履齒斑斑,來自行者的如實。而能如實,則須對死生困頓之解決有迫切感,方不致霧裡看花,隔靴搔癢,盡在虛幻中囈語,乃至為功名利養而誑言。



      能歷歷如繪、履齒斑斑,也須有殊勝的因緣。這因緣,有時因事、有時因地、有時因人,正如此,行者才能走上真正的向道之路,真正的實參實修,乃至真正的境界翻轉。



      這因緣,人人不同,在誌群,則是印度。



      坦白說,印度何只是中國人難以理解的國度,它更是世情難以解析的地方,原因無它,正因超越,生命的超越是這文明始終如一的落點,這特質很特殊,也因此,對它,要就格格不入,要就身心翻轉。



      這身心翻轉,有人一門直入,有人遍歷諸法,誌群從門外入門內,非一師帶領,固有從人觸發者,更多的卻在自省自參,但無論是師是己,印度卻是他契入一大事因緣的關鍵,於是,他乃次次入印,將所參所印寫入此書。



      這書──一個學人、一個行者的參證自述,裡邊有人、有事、有地、有入、有出、有迷惘、有翻轉,所歷清晰,恰可為學人觀,而誌群在此,除行者之直參可予一般只談理論者觸動外,他與多數學人較不一樣的修行公案──道藝一體,則更提供了雖富於生命情性,卻又常泥於此生命情性的藝術家一種修行的實踐參照。



      嚴格說,由於是行者直參的自述,也由於誌群本身的生命特質與獨特歷程,本書裡的著墨乃不顯其次第與全面,學人看此,亦不能執一為全,死於句下。而對誌群而言,在事之修煉外,相關理的通透及理事之無礙,也必然是往後在修行路中更須時時映照於心的。



    自序二



    行門淵博,總不離就地品嘗�黃誌群




      如果旅行是人一輩子的養分,那麼,印度行旅於我,就是生命的精神糧食了。



      年輕時,不論工作、巡演,還是自助旅行,我去過很多地方。瓜地馬拉的提卡爾(Tikal)、布拉格、首都中的首都─巴黎、非洲馬拉威的蒼茫荒原、約旦的沙漠等等奇風異景之地。惟有印度,卻直指生命。



      至今猶然不明,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地方,對於生命之超越仍然如此熱中?即使現代印度趕不上現在的潮流,她的精神卻是當代的前衛糧食,她似乎一直如此。從古,其思潮即流布中國、東南亞、歐洲,遠至印尼的婆羅浮屠、峇里島,近則影響美國的嬉皮、披頭四……。



      印度總讓人對生命產生反思和衝擊,髒亂、失序、擾攘、貧窮,卻產生出精緻的藝術、高度的精神思維,強烈的反差,強烈的思索!也正因如此,佛陀才會在印度出世,泰戈爾才會寫出超越世情、充滿愛的篇章吧。也許,很多的不凡,是在矛盾、衝突交織中,才能烹煮出來。



      泰戈爾的吉檀迦利有句詠唱,予人深思:「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這句話如同二十年來進出印度的最好注釋,書寫整理這本書時的諸般感受和體會一一浮現眼前,並且,再活一次。



      我本無寫書之意,因自認還在路上,更惶論立論立言之德,自量尚遠矣。二○一二年再返印度,本想直奔菩提迦耶精進修法和憩養身心,然因車票的關係,卻回到久違的瓦拉納西,竟覺景色人物恍如昨日般熟悉。心中多所感觸,於是拿起手機,隨意記錄,隨意捕捉當時的神情風采。



      印度精采,怎麼拍怎麼好看!



      常在不經意間,或回頭回眸時,發現那人那景怎的這般有興味!也突然發現,原來攝影者亦須活在當下,以契入當下此刻之所生發,猛然發現的瞬間按下快門,往往就是最好的。生命不也正是如此嗎?思慮絕處,往往就是最美的風光啊!



      二○一二年底,「表演36房」為多彩的印度舉辦了小小的攝影展,開幕講座時侃侃談說印度和昔日的一些經歷與故事。結束後,天下文化出版社的思芸口頭邀約,「出本書吧。」以為她隨口說說,我也隨口說好,沒想到,她是認真的!我只好以「分享」的心情,惶然地寫下二十年來之種種折轉。



      修行之淵深廣博,不論禪之簡,密之繁,當下雖是我切入之要,但以求索而言,又怎可以當下而概括之?茶入於道,成茶道,入於花成花道,於劍而有劍道,道入於一切而無礙,始知每行每門皆有其道。藝術於我,就如化生命之體會於作品中。不求多,只求有一、兩個作品留於世,給後世之繼進者作借鏡,作翻越之用。



      藝術的高度,來自生命的高度。藝術雖然必須在技術上琢磨鍛鍊,卻又須超然脫之,因此,行腳參訪、旅行,就成了閉門造車之外的必要。而印度,正是一個顛覆常人價值觀與世情的地方,我每次去,如果時間夠長,心境上總有層層推進攀越的感覺。



      印度,是人一生中值得去一次的地方。當你身處此土,她會一再一再顯示給你看,生命何其矛盾、荒謬!我們可能會深深思索,生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許,深思中,會有一番翻轉。



      行門淵博,總不離就地品嘗。



      這本書的付梓,感謝汝汶的整理;感謝林懷民老師在我第一次赴印度時,贊助部分旅費;



      感謝林谷芳老師道藝的拈提,那段跟他上課的日子,讓我識得門內風光;



      感謝劉若瑀,我的妻子,在藝術上多所激勵;



      更感謝在路上第一個指引者,雲遊師父,以此書獻給他。






    其 他 著 作
    1. 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黃誌群二十年探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