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yam蕃薯藤執行長 潘恆旭
陸人,卻不是過客。
作者親身體驗台灣年輕人熱血環島的壯舉,融入台灣的風土民情,以細膩的文字帶領讀者重新看見台灣之美,一睹台灣各角落的風采,喚起讀者重遊台灣,領略各處之美的慾望。
推薦序
外景節目主持人 惟毅
跟著作者的腳步和眼睛一起環島,可以感受到一些身為台灣人平常不曾注意到的角度,不論好與壞,都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家鄉的機會!
隨著文字跋山涉水、淋雨流汗,1155公里的景色彷彿就在眼前那麼真實,看著看著,竟然不自覺的默默開始拿筆計劃下一次的環島之旅了!
自序
我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明年的今天,我三十歲。
這兩年,我總是習慣對別人說,我還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但是,當步入三十歲後,我知道我將不再年輕氣盛,即便我依舊擁有一顆年輕的心。雖然我不是很認同「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因為我知道瘋狂的事情會在我的整個生命中持續發生,可我還是想趁著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多做一些瘋狂的事情,譬如徒步環島。
環島作為臺灣人的一種集體夢想,如今也已輻射到對岸,很多陸客對環行臺灣充滿寄情,蠢蠢欲動,紛紛將此列為行程。兩岸自由行開通以後,不少人利用短短的十五天完成了單車環島;而一些交換生或陸生,也利用課餘檔期實現了環島旅行。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環島之中,以致環島成了一個媚俗的夢,然而,即便它遍及眾生,卻依舊值得追影隨蹤。環島,在乎的不僅是沿途的一片片風景,而且是一段段不期而遇的故事,更是一種在路上燃燒激情的心情。環島已經遠超越了簡單意義的觀光旅行,它被賦予了熱血、勵志與夢想的內涵。而環島行,也成了青春與夢想的縮影。
我想,如果我是一個臺灣人,在年輕時沒有環島的經歷,那我的青春是可恥的。
而今,作為一位陸生,得幸久居於臺灣,我不僅要珍惜,更要利用。倘若問我在臺灣必須要完成的一件事,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兩個字:環島。看不了日月潭,進不了博物院,登不了阿里山,我可以做到無悔憾,但是如果缺少了環島,我會覺得在臺灣的這段時間是虛枉光年。只是,曾經在單車與機車之間徘徊不定;後來,索性選擇步行。這也算一個脫俗的方式,即便有不少大陸人實現了環島,卻沒有人能夠以徒步的方式完成,這給了我成為第一個徒步環島臺灣的大陸人的機會。既然瘋狂,那不如更瘋狂些,就讓挑戰、刺激與未知,來得更猛烈些吧。
我雖是陸生,但是我並非一個純粹的學生。在學校內的課堂裡讀書只是我的輔修課,因為我堅信,在臺灣,課堂以外的世界才是我的主要課堂。深入瞭解臺灣這個社會,對我而言,意義顯得更為重要。陸生這兩個字作為一個詞彙,在我眼裡,它的側重點是陸字,陸即為大陸,是相對於海峽兩岸而言。海峽是一堵牆,陸生是一扇窗,我始終覺得陸生的意義在於橋樑作用,而作為一個成功的橋樑,需要對兩岸都有深入的瞭解。而環島,則是深度探尋臺灣的一件利器。
一邊是對熱血青春盡情揮灑的暢想,一邊是對臺灣社會深度瞭解的欲望,於是環島對我而言,成為了一件必須要完成的事情。我慶幸,我雖不芳華正茂,卻依舊有著充裕的時間;我慶幸,我雖不身強體壯,卻依舊有著足夠的活力;我慶幸,我不朝氣蓬勃,卻依舊有著一顆年輕的心。
在二十九歲生日的這一天,我做出一個決定,徒步環島臺灣,我將用腳步丈量這個美麗島,在這座福爾摩沙上揮灑熱血,綻放第二春。這是我二十九歲的生日願望,也是我送給自己三十歲的禮物。從十月份起,我會集中用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在海岸線上漂晃。我不需要詳盡的路線與細微的規劃,我想,只要有一顆堅定的心,以及一雙健全的腿,這一圈一定可以成功。
我深信,只要我踏過這段路,生命中就會上演一部精彩的電影,而我就是影片中的主角。我需要這部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電影,它是我生活的必需品。
作為一個寫手,在這期間,我會用圖片與文字記錄整個行程,最終會以一本書的形式呈現。你以為我在玩,其實我在工作;你以為我在工作,其實我在玩。把玩玩出意義,把工作做成樂趣,這一直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寫於2013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