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鹿港幽魂:小鎮命案紀實

鹿港幽魂:小鎮命案紀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454910
江元慶
報導文學
2014年8月30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9868454910
  • 叢書系列:報導文學
  • 規格:平裝 / 333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報導文學


  • 社會科學 > 報導文學











      本書為法律文學書籍,為「流浪法庭系列.三部曲」之第二部,內容披露鹿港當地兩名富商、巨賈歷經十多年訴訟後悲慘際遇。



      民國89年間,寧靜的鹿港小鎮傳出一聲槍響,死者施能謙死前留下遺書,死諫司法。作者深度訪談相關當事人,分赴鹿港、楊梅、林口、高雄、路竹等地,終於將這件命案還原真相。



      全書舉證歷歷,內容呈現死者遺書,再追溯官方文件,指證參與審判此案的法官疑有重大疏失,以致當事人歷經16年纏訟,最終忿而自殺。



      此外,本案另一方訴訟當事人洪平治,也在訴訟中傾家盪產,死前住進貨櫃屋。



      本書出版後,引發最高檢察署「特偵組」偵辦法官收賄疑雲。






    推薦序一:咀嚼司法的靈魂蔡炯燉

    推薦序二:改造司法迫在眉睫林峰正

    第一章�槍聲

    第二章�死不瞑目

    第三章�鹿港天后宮

    第四章�街尾

    第五章�鹿港中學

    第六章�動盪的台灣

    第七章�大和樓

    第八章�走進大稻埕

    第九章�囝仔工

    第十章�大稻埕傳奇

    第十一章�謝希樵家族

    第十二章�囝仔工變姑丈

    第十三章�傳奇婚配

    第十四章�姻親上河圖

    第十五章�福羚紡織

    第十六章�石油危機

    第十七章�工總首屆代表

    第十八章�夜巴黎傳奇

    第十九章�黑金王國

    第二十章�鹿港養鰻

    第二十一章�王國的衰敗

    第二十二章�么兒喪命

    第二十三章�藍色的瘟神

    第二十四章�步上法庭

    第二十五章�台灣尾的傳說

    第二十六章�法院疑雲

    第二十七章�疑雲再現

    第二十八章�法庭刑場

    第二十九章�司法鍘刀

    第三十章�廖厝

    第三十一章�家破人亡

    第三十二章�鹿港洪家

    第三十三章�含恨而死

    第三十四章�鹿港神話

    第三十五章�神話與笑話

    第三十六章�烏龍裁判書

    第三十七章�青天霹靂

    第三十八章�一夕成空

    第三十九章�下獄四月

    第四十章�扣下扳機

    第四十一章�孤魂

    第四十二章�人間正義

    第四十三章�野鬼

    第四十四章�法官害死人!

    第四十五章�耀星樓內

    後記

    附表

    資料文獻






    推薦序一



    咀嚼司法的靈魂




      看完本書,心情與閱讀《流浪法庭三十年》乙書同樣感到相當沉重。江元慶教授在本書所敘述的法律故事,與《流浪法庭三十年》乙書,一樣令人感到「驚悚」,所不同的,後者是敘述三位刑事被告,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在法院煎熬將近三十年而「劫後餘生」的故事,而本書主要是敘述兩造民事訴訟當事人,為了本身的權益,於號稱是為人民伸張正義的法院纏鬥經年,最後卻落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下場。本書所敘故事,似乎印證了古人對世人的告誡:「訟則終凶」,這與近年來司法院喊得震天價響的司法改革口號:「司法為民」,不啻是一大諷刺。身為司法的一份子,對於二本書所描述的司法場景,只能慚愧以對,無以辯白。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從事司法工作人員,朗朗上口的名言。然而這樣的說詞,對於那些經年於訴訟程序中飽受煎熬,最後仍未能受到公平對待的當事人而言,聽來或許相當刺耳。



      平心而論,如果說司法院多年來對司法改革的努力,是白忙一場,恐昧於事實。一、二十年或更早以前司法改革的核心議題主要為:法官的操守、裁判的品質與效率;如今的議題主要是圍繞在「裁判的品質與效率」上。我不敢斷言,如今法官中絕無操守問題,但有關法官操守被具體指控的事例,在當前已是鳳毛麟角,則屬不爭之事實。無論如何,法官群體對於至今仍有許多人質疑法官的操守問題,實應深自警惕、反省。



      法官因辦理案件量過大而過勞、累倒、掛病,比比皆是;因積勞成疾而病故的消息,這些年來,也似乎從未間斷過。案件量太大,超越法官體能負荷程度,通常會導致裁判速度變慢、品質變差的結果。裁判品質變差,又會導致新的訟源,如此惡性循環,司法的公信力也只有日漸沉淪了。近幾年來司法院已積極爭取補充法官及相關人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法官超量工作情形可以大幅改善。



      「審判獨立」是司法的基石。司法院翁前院長岳生先生於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離職演說中表示,審判獨立在我國已是客觀存在之事實,相信對於我國司法實務有深切體認之人,應可認同。然而即使我國法官目前已鮮有受人詬病之操守問題,審判獨立也是客觀存在之事實,「裁判的品質與效率」未能普獲肯定,恐是我國司法公信力難以提昇的致命傷。



      對於本書所敘述的各項法院裁判內容妥當性,本人不便置評。只是人們在評斷法院裁判的妥當性時,往往不是根據法律的邏輯,而常常是依照經驗來判斷。法官過於重視法律的邏輯引申,作出顯然背離常人經驗的結論,容易遭致「不食人間煙火」之譏,也許我們應該好好地思索「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這句話的真諦。



      一如江教授在《流浪法庭三十年》乙書所描述的情況,本書主角同樣深受案件久懸不決之苦,常人對案件久懸不決,很自然地即將之與「裁判品質與效率」不佳連結在一起。



      案件久懸不決,是我國司法的老問題,是數十年來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司法院為避免再有江教授《流浪法庭三十年》乙書所敘的司法悲歌,擬定「刑事妥速審判法」草案,並送立法院審議中,以「解免人民訟累,及時實現公平正義」,用心良苦。本書出版後,是否會再牽動大家的敏感神經,考慮要否制定「民事妥速審判法」?



      其實,有識之士大都認清我國民刑訴訟案件久懸不決的病根,在於直筒型的訴訟制度(事實審與法律審界限不明)。民國八十八年的全國司法改革會議,針對此一司法沉痾,開出的藥方是金字塔訴訟制度(三審為嚴格法律審)、金字塔組織制度及制定法官法等,司法院也據以提出司法院組織法、相關刑事訴訟規定修法及法官法等草案之處方箋,但由於相關單位的杯葛,迄未能完成立法程序,以檢驗十餘年前的全國司法改革藥方是否有效。相較於近鄰的日韓,我國司法改革的效率,實在毫無競爭力。如果相關單位認為上開會議結論不足以解決此一司法沉痾,或許應該再度糾合有識之士,凝聚足以解決問題的共識,或者負責任地提出真正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方策,否則即應加速立法時程,謀求解決,以終止長期受困司法深淵之當事人於暗夜中哭號的現象。



      希望江教授於本書結尾的聲聲呼喚:「司法的價值,不是伸張正義嗎?施能謙與洪平治到死之前,有拿到屬於他們的司法正義嗎?……司法,真的是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正義,真是如此虛無縹緲到遙不可及、至死而不可得?」可以讓從事司法教育工作者深思司法教育的走向,思索是否應在培育未來的司法實務工作者,在司法職業倫理教育及恢宏的正義觀面向,多下功夫?讓目前從事司法實務工作者虛心檢討,如何扮演好自己在司法工作上的角色?讓有解決司法問題的當權者冷靜思考,是否應對安定社會的基石--司法,多投注一點資源與關懷的心力?



      司法究竟有沒有生命或靈魂?當人們控訴:「司法已死!」形同認為司法是有生命或靈魂的。如果司法真的有知,對於施能謙與洪平治的遭遇,會不會一掬同情之淚?本書描繪施能謙與洪平治的司法血淚史,無形中也在痛陳司法的無能,面對此等指控,所有操作司法生命或靈魂的人,能不感到慚愧?江教授長期關心司法問題,經由他生動的筆觸,咀嚼司法的靈魂,把生硬的法律情節,刻劃得栩栩如生,使司法改革的理想更富動力,在感動之餘,藉此深表敬意。



    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理事長蔡炯燉




    其 他 著 作
    1. 台灣冤案實錄:泣冤
    2. 台灣冤案實錄:洗冤
    3. 台灣冤案實錄:深冤
    4. 司法太平洋:三名董事長流浪法庭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