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咀嚼司法的靈魂
看完本書,心情與閱讀《流浪法庭三十年》乙書同樣感到相當沉重。江元慶教授在本書所敘述的法律故事,與《流浪法庭三十年》乙書,一樣令人感到「驚悚」,所不同的,後者是敘述三位刑事被告,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在法院煎熬將近三十年而「劫後餘生」的故事,而本書主要是敘述兩造民事訴訟當事人,為了本身的權益,於號稱是為人民伸張正義的法院纏鬥經年,最後卻落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下場。本書所敘故事,似乎印證了古人對世人的告誡:「訟則終凶」,這與近年來司法院喊得震天價響的司法改革口號:「司法為民」,不啻是一大諷刺。身為司法的一份子,對於二本書所描述的司法場景,只能慚愧以對,無以辯白。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從事司法工作人員,朗朗上口的名言。然而這樣的說詞,對於那些經年於訴訟程序中飽受煎熬,最後仍未能受到公平對待的當事人而言,聽來或許相當刺耳。
平心而論,如果說司法院多年來對司法改革的努力,是白忙一場,恐昧於事實。一、二十年或更早以前司法改革的核心議題主要為:法官的操守、裁判的品質與效率;如今的議題主要是圍繞在「裁判的品質與效率」上。我不敢斷言,如今法官中絕無操守問題,但有關法官操守被具體指控的事例,在當前已是鳳毛麟角,則屬不爭之事實。無論如何,法官群體對於至今仍有許多人質疑法官的操守問題,實應深自警惕、反省。
法官因辦理案件量過大而過勞、累倒、掛病,比比皆是;因積勞成疾而病故的消息,這些年來,也似乎從未間斷過。案件量太大,超越法官體能負荷程度,通常會導致裁判速度變慢、品質變差的結果。裁判品質變差,又會導致新的訟源,如此惡性循環,司法的公信力也只有日漸沉淪了。近幾年來司法院已積極爭取補充法官及相關人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法官超量工作情形可以大幅改善。
「審判獨立」是司法的基石。司法院翁前院長岳生先生於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離職演說中表示,審判獨立在我國已是客觀存在之事實,相信對於我國司法實務有深切體認之人,應可認同。然而即使我國法官目前已鮮有受人詬病之操守問題,審判獨立也是客觀存在之事實,「裁判的品質與效率」未能普獲肯定,恐是我國司法公信力難以提昇的致命傷。
對於本書所敘述的各項法院裁判內容妥當性,本人不便置評。只是人們在評斷法院裁判的妥當性時,往往不是根據法律的邏輯,而常常是依照經驗來判斷。法官過於重視法律的邏輯引申,作出顯然背離常人經驗的結論,容易遭致「不食人間煙火」之譏,也許我們應該好好地思索「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這句話的真諦。
一如江教授在《流浪法庭三十年》乙書所描述的情況,本書主角同樣深受案件久懸不決之苦,常人對案件久懸不決,很自然地即將之與「裁判品質與效率」不佳連結在一起。
案件久懸不決,是我國司法的老問題,是數十年來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司法院為避免再有江教授《流浪法庭三十年》乙書所敘的司法悲歌,擬定「刑事妥速審判法」草案,並送立法院審議中,以「解免人民訟累,及時實現公平正義」,用心良苦。本書出版後,是否會再牽動大家的敏感神經,考慮要否制定「民事妥速審判法」?
其實,有識之士大都認清我國民刑訴訟案件久懸不決的病根,在於直筒型的訴訟制度(事實審與法律審界限不明)。民國八十八年的全國司法改革會議,針對此一司法沉痾,開出的藥方是金字塔訴訟制度(三審為嚴格法律審)、金字塔組織制度及制定法官法等,司法院也據以提出司法院組織法、相關刑事訴訟規定修法及法官法等草案之處方箋,但由於相關單位的杯葛,迄未能完成立法程序,以檢驗十餘年前的全國司法改革藥方是否有效。相較於近鄰的日韓,我國司法改革的效率,實在毫無競爭力。如果相關單位認為上開會議結論不足以解決此一司法沉痾,或許應該再度糾合有識之士,凝聚足以解決問題的共識,或者負責任地提出真正有助於解決問題的方策,否則即應加速立法時程,謀求解決,以終止長期受困司法深淵之當事人於暗夜中哭號的現象。
希望江教授於本書結尾的聲聲呼喚:「司法的價值,不是伸張正義嗎?施能謙與洪平治到死之前,有拿到屬於他們的司法正義嗎?……司法,真的是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正義,真是如此虛無縹緲到遙不可及、至死而不可得?」可以讓從事司法教育工作者深思司法教育的走向,思索是否應在培育未來的司法實務工作者,在司法職業倫理教育及恢宏的正義觀面向,多下功夫?讓目前從事司法實務工作者虛心檢討,如何扮演好自己在司法工作上的角色?讓有解決司法問題的當權者冷靜思考,是否應對安定社會的基石--司法,多投注一點資源與關懷的心力?
司法究竟有沒有生命或靈魂?當人們控訴:「司法已死!」形同認為司法是有生命或靈魂的。如果司法真的有知,對於施能謙與洪平治的遭遇,會不會一掬同情之淚?本書描繪施能謙與洪平治的司法血淚史,無形中也在痛陳司法的無能,面對此等指控,所有操作司法生命或靈魂的人,能不感到慚愧?江教授長期關心司法問題,經由他生動的筆觸,咀嚼司法的靈魂,把生硬的法律情節,刻劃得栩栩如生,使司法改革的理想更富動力,在感動之餘,藉此深表敬意。
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理事長蔡炯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