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微胖最美最健康!打破體重迷思,活得更快樂、更長壽的66個養生新觀念!
庫存=3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9133135
新見正則
衛宮紘
潮客風出版社
2015年7月23日
93.00 元
HK$ 79.0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9133135
叢書系列:
優生活
規格:平裝 / 192頁 / 25k正
優生活
分
類
醫療保健
>
養生法
>
養生功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啟動自然療癒力:園藝治療的100道四季花草遊戲與手作教案
因為夢,我還活著:讓夢境告訴你身體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39~63歲•圖解更年期全書:婦科權威&美容師親身經驗,從荷爾蒙帶你輕鬆了解症狀�療法�舒緩�調理�美容
就為了好吃?:一位餐廳老闆的真心告白,揭開飲食業變成化工業的真相
24節氣輕蔬食【好評修訂版】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從沒人理你,到人人挺你!巧妙操控97%人心的暗黑心理學:87個實用技巧,讓你看穿真相,秒懂人心(二版)
巴夫洛夫的狗:50個改變歷史的心理學實驗
國家地理圖解太空(2019最新增訂版):從內太陽系到外太空,最完整的宇宙導覽圖
耶穌:聖經背後的真實人生 重建四福音書中耶穌故事的原貌
薛丁格的貓:50個改變歷史的物理學實驗
聖母峰:探索世界第一高峰的歷史、科學與未來
內
容
簡
介
注意!你是否也有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
?維持身材苗條,才能常保健康
?「壞膽固醇」對身體有害
?體脂肪是健康大敵,必須徹底消除
?BMI指數必須嚴格遵守
?膽固醇指數一超標,就要吃藥來控制
其實,以上這些觀念並不盡然正確!談到健康與體重間的關係,「胖=不好.瘦=好」 的既定印象深植人心,但根據世界最新醫學調查,比起瘦子,微胖的人才能活得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長壽!
本書以科學調查數據,輔以生活實例,破除「胖是罪惡、苗條才好」的常見迷思,傳授能常保健康長壽的生活習慣,對真正過胖者,也提出正確的減重方式,讓你能真正了解最佳的養生之道,再也不用對體重斤斤計較!
目
錄
序章 世界級水準的調查結果證實,微胖的人更長壽
「胖=不好」是觀念並不正確
許多科學證據顯示,胖一點比較長壽
消弭對胖子的偏見
【專欄1】 需要瘦身的過胖徵兆——膝蓋疼痛
第1章 「胖=不好」是錯的!質疑對肥胖的偏見
體脂肪是「貴重的」能量來源
體脂肪是「有效率的」能源
微胖的人免疫力較高
「膽固醇=不好」是錯誤觀念
膽固醇有助於健康長壽
微胖的人抗壓性較高
低血糖是壓力的成因
【專欄2 】 需要瘦身的過胖徵兆——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第2章 以成為健康微胖者為目標!
超過理想體重10公斤以上也沒關係!
使用附設體脂計的體重機定期追蹤
以「卜派型」的健美微胖者為目標
利用健走來輕鬆健身
多走不平整的路面
健走的諸多健康效果
走路可幫助降血壓
不建議慢跑
健身的話,每週2回就夠了
運動後,請攝取蛋白質
【專欄3 】 注意必需胺基酸
第3章 長壽健美微胖者的生活習慣
別依賴保健食品
吃「完整」的食物
避開反式脂肪酸
可以喝酒
充足的睡眠可刺激分泌生長激素
決定起床時間是早起的關鍵
不要輕易依賴安眠藥
專欄4 淺眠會造成不好的內臟脂肪堆積嗎?
第4章 瘦子的健康風險
「高齡瘦子」要特別注意
不要減少太多脂肪攝取
注意維生素不足
注意礦物質不足
注意膳食纖維不足
脂聯素不足容易生病
【專欄5】夢幻的瘦身藥
第5章 過瘦的女性要注意
女性過瘦所產生的問題:生理停止
女性過瘦所產生的問題:增加骨質疏鬆發生率
女性過瘦所產生的問題:生出低體重兒
靠熱量限制,真的可以長壽嗎?
【專欄6】 內臟脂肪的壞處
第6章 過胖者的正確瘦身方法
飲食控制優先於運動
光靠運動瘦身很辛苦
跑2次全馬,體脂肪只減少1公斤
一個月減1公斤就足夠
以一餐減少80大卡為目標:首先是主食和零食
以一餐減少80大卡為目標:油脂類
享受八分飽空腹感的方法
少碰人工甘味劑
急遽減肥必定會復胖
【專欄7 】 選擇褐色的主食
第7章 別盲從反代謝症候群!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的腰圍基準真的正確嗎?
小心糖尿病引起的三大併發症
比起空腹血糖值,醣化血紅素(HbA1c)更要注意
逐漸嚴格的高血壓基準
什麼是脂質異常症?
不要勉強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賣藥是藥廠的工作
全都是立場的問題
危險的指引至上主義和醫藥品信仰
【專欄8 】 和醫生一起尋找適合自己的中藥。
第8章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
中醫的「模稜感」是重點
沒有對減肥有效的中藥
中醫是養身的一種
西醫是減法,中醫是加法
中醫不是治療症狀,而是改善體質
從「虛證」轉變為「實證」
從「陰」轉變為「陽」
由「氣」、「血」、「水」來看身心狀態
總結
後記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