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目前的我,不必工作就能獲得的非勞動所得年收入為360萬元,投資及寫作等隨時隨地能著手進行工作的年收入有720萬元,合計大約有1000萬元左右的收入。已經不用為了賺取生活費而汲汲營營,只挑喜愛的事物來當工作。是可以專心於創造出有附加價值事物的狀態。
但是,我會思考有關金錢方面的一切,是遲至32歲才開始的事。在那之前完全沒有金錢概念,什麼都不曾去多想。如果自己在20幾歲時能更體會到金錢的重要,我想現在的人生應該會更加不同才是。
「也就是說,跟我處於同樣情況的人應該也很多啊……」這樣的想法,成了撰寫本書的契機。
對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我們來說,「思考金錢,等於思考人生,」這麼說一點也不為過。讓自己習得金錢的基礎能力(賺錢、花錢、存錢、開源),也就是讓自己習得人生的基礎能力。思考金錢的未來展望,也就是思考人生的未來展望。
當然,並不是有錢才有一切,而是凡事交相組合的結果,都會和金錢有關。
20幾歲時的我,對金錢完全沒有任何策略。也就是說,沒有人生戰略。
於是,到底哪些事帶來好的結果,哪些事又是白費工夫;我回顧自己20幾?時的行為,試著去檢視驗證的成果,即造就了本書。
雖然有部分因當時與現今的時空背景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就「如果我現在是20歲世代」的假設下,選出了50個項目。
本書在關於金錢的基礎能力方面,試著由以下三個觀點來探討。
「早知道不要嘗試」
「當初如果有去做就好了」
「當初還好有去做」
「早知道不要嘗試」是指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白費工夫的事物。當然,包含這樣的事物經驗,所有的經驗都造就了現在的我們,如果說完全都沒有用,也不一定是如此。
但是,在思考當時的我,有限的資源下該如何分配、什麼該優先投資時,覺得「不要去做也無妨的」的事物,就在此一一列舉出來。
「當初如果有去做就好了」是指如果當時有做的話,應該會是一個轉捩點、或能讓自己更為成長;也就是類似「後悔」的事物。自己在試著寫出來時,發現這一個項目佔壓倒性多數地貼近目前的現實情況,不禁讓我想起兩則先人的格言:
一則是「人真正會感到後悔的,並不是自己曾做過的事。而是當時有餘力卻沒有去做的事。」
另一則是「人們只會看見自己想看的事物。是否有意識到問題的差別,就會成為日後人生的差別。」
現在的我有非常深切的體認。
「當初還好有去做」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對現今的自己有幫助或是成為自己的重要根基來源的事物。這裡列舉出雖然當初並不是深思熟慮才去做,但「就結果來說令人滿意」的事物。關於這些雖然在我之前的著作中也曾提及,但在此我重新整理為讓20幾歲的自己也能實踐的內容。
請務必將本書與現今你所做的事、沒做的事相比較。當然,其中也會有讓讀者覺得「我可不這麼認為」的內容吧。
那也沒有關係。
我想你一定有許多許多想去做的事。你應該正想著「我的能力絕對不僅只如此」。在心底深處雖然想要一展身手,卻無法訴諸言語、無法付諸行動的事物,應該正蠢蠢欲動著。
本書若能成為讓你發現那些事物的契機,那是我最開心的事。
20幾歲,是無論做什麼都能被接受的時期。
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興之所至,充滿了可能性。如此耀眼的20世代,希望你能以自己的力量賣力地揮灑演出。
將來,當自己的孩子邁向20歲的時候,這本書也能成為參考的話就太好了……。
午堂登紀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