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
現星相學的本質在於星相學家觀測天體,根據人們出世時行星和黃道十二宮的位置,來預卜一生的命運,它被稱為占星術。占星術無論在古老的東方還是西方,盡管其發展軌跡不同、各具特色,但始終圍繞著一個目的──根據出生時間和空間來預測人一生的命運。其實對於占星術中國人很早就有研究了,它與紫微斗數可說是源自於《易經》的雙胞兄弟。
當然,星相學也有其理論基礎,即從公元前300年到公元300年大約600年的古希臘哲學。這種哲學將星相學和古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天體「預兆」結合起來,認為某些天體的運動變化、組合與地上的火、氣、水、土四種元素的發生和消亡過程有特定的聯繫。人類世界的復雜性就是這種聯繫的復雜性反映,只是限於認知,這種復雜性還不能為世人所掌握。例如,星相學家根據給定時刻的日月五星座標和黃道十二宮的位置,以及它們之間復雜的幾何關系,算出行星的影響力,再利用占星天宮圖,找出上述各種因素與地上事件的對應關係,得出占星的結果。這種結果有時自相矛盾,但是占星者會根據求占者的情況和占星者本人的經驗加以圓通,因此,星相學家的任何錯誤都很容易找到藉口。
隨著人類的認知不斷深入,星相學的模糊與局限被注入了科學意味,現代人在科學觀的指引下,嘗試通過天相變化,探索宇宙奧秘,找到趨利避害的介質。總結人類幾千年的探索歷史,在人們對這個世界的來源及演化的認識過程中,宇宙總是處於多層面背景的變化過程,同時又具有無限的創造性,這使得理論體系僅通過過去及現在難以完備地描述未來。未來將有未來的景象,雖即如是,但若深刻地回顧歷史,則或可部分地展望來。
中國古代星相學主要來自於古人對天道的認識,屬於自然神崇拜的範疇。自然諸神,當然包括日月星辰等天文、天相在內,它們有自身的運行規律,所遵循的軌道稱為天道。中國古代的天文、星相學十分發達,早在上古時代,中國人便開始觀察天相變化,並將星相的變化和人類的活動聯繫起來。帝堯時期就曾「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尚書•堯典》)。星體散落在天空中,為了更好尋找,古人將星空分成三垣四象九野二十八宿。為了便於辨認和記錄,古人將中若干相鄰的恆星組合在一起,用皇家政府機構和官員命名,稱為星官,意為天帝的官員。星官和西方的星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同文化、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看星空的時候,會賦予其不同的含義。古希臘有古希臘的星座體系,中國有中國的星座體系。所謂星空,不過是中國古人類賦予的稱呼。
在東方,周易文化、陰陽學說等左右著占星文化,其中的紫薇斗數最具代表性。在西方,星座文化受到古希臘哲學和天文學的影響,發展迅速,但其特徵與東方的紫薇斗數截然不同。儘管如此,東西方占星文化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將生命融入星曜。
紫微斗數有先天十二宮之說,即在十二個宮位中,先天的定盤是根據十二個地支排定在十二個固定的宮格中,再根據個人的出生資料,找出紫微星的位置,排入十二個定格中,然後再依序把其它主要星曜排入。西方占星術也有十二個固定宮位,即白羊宮、金牛宮、雙子宮、巨蟹宮、獅子宮、處女宮、天秤宮、天蠍宮、射手宮、魔羯宮、水瓶宮和雙魚宮。它們與微斗數十二宮成相互對應的關系。
中國干支算法用的是標準的太陽曆,是以太陽黃道二十四節氣為依據來決定年月開始的。而西方是以黃道十二星座排列為依據,不同的日子對應不同的星座,推算不同出生日期人的特性。它們側重的是個性特質,不同於八字命理所偏重的一生運程。其實,星座與八字的功能有很大的重合性。
中華道教總會理事長 張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