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章 緒? 論
? 第一節 研究方向與動機
? 第二節 研究資料與方法
第二章 六朝賦概說
? 第一節 賦之定義與特徵
? 第二節 賦家身分之變換
? 第三節 魏晉抒情小賦之興起
? 第四節 賦與詩、駢文之關係
? 第五節 六朝文章之辭賦化
第三章 六朝賦論發展之因素
? 第一節 社會環境
? 第二節 自然環境
? 第三節 人文環境
第四章 六朝賦論史略
? 第一節 漢末建安到曹魏時期
? 第二節 兩晉時期
? 第三節 南朝時期
第五章 創作理論一--麗文縟辭
? 第一節 以「麗」為語言形式之特質
? 第二節 麗言縟辭之創作表現技巧
第六章 創作理論二--比興物色
? 第一節 賦兼比興之說
? 第二節 從比興到「興情說」
? 第三節 「物色說」與「興情說」
? 第四節 「應感說」與心物之關係
第七章 創作理論三--巧構形似
? 第一節 「形似」一詞在賦體寫作上之意義
? 第二節 賦體巧構形之描寫特色
? 第三節 賦體巧構形之創作理論對詩體之啟發
第八章 審美理論一--文麗說
? 第一節 文以「麗」為「美」之審美觀
? 第二節 「文麗說」之審美範疇
? 第三節 「文麗說」之思想基礎
第九章 審美理論二--情性說
? 第一節 詩「緣情說」與賦「興情說」之發展與比較
? 第二節 賦體「抒情美學觀」之形成與體現
? 第三節 賦體感物吟志之方式
第十章 審美理論三--徵實說
? 第一節 「徵實說」之起因
? 第二節 左思與〈三都賦〉
? 第三節 左思「徵實說」之意涵
? 第四節 「徵實說」之其它相關主張
? 第五節 「徵實說」之省思
第十一章 結? 論
? 第一節 六朝賦論之研究價值
? 第二節 本論文之重要研究成果
? 第三節 未來發展之評估
參考書目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