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撰寫《心譯.般若心經》一書之理由?
此時此刻,《般若心經》正受到大眾矚目。這本僅僅262字的經書,究竟是基於何種理由,如此吸引著人們呢?這時代變化無常,工作環境亦是瞬息萬變,在這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任誰皆為壓力所苦,心靈荒蕪,疲累不堪。
好想找個方法脫離這樣的困境。真想遠離煩惱、困惑及痛苦,找回無憂無慮的自己。我認為現代人不論是誰,應該都能深刻感受到這樣的苦楚。也因此,人們才會向「般若心經」尋求答案吧。
物資豐富,生活便利性提升,讓我們的生活明顯地更加舒適。但是,人們的心靈又是如何呢?即使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極力讚揚其方便性,心中「還要更多,還要更好」的想法卻是不斷地膨脹,得不到任何滿足感,心靈也永遠無法安寧。於是,大多數的人開始察覺到「總覺得哪裡不對!」因此,我認為這也是人們關心起「般若心經」的理由之一。《般若心經》主要是述說人世間是如何形成的,只要了解其構成內容,人們即可克服煩惱、困惑與痛苦,進而能繼續走下去。
只是,由於心經已將釋迦牟尼佛的智慧與實踐經驗濃縮至極致,故其內容亦可做出各種各樣的解釋。至今,市面上已出版了大量的《般若心經》相關書籍,而且現在也仍然接連不斷地發行出版,這也正解釋了各種釋義出現的理由。
本人身為禪僧,因此嘗試著自禪學立場來解釋本書的心經內容。禪學教導我們要去除纏心雜念,並將其捨棄。如此一來,我們的內心也更為純粹,甚至煥然一新。
將書名取為「心靈釋義」,也是因為我自己本身想要再次確認,若抱持全新的心情閱讀《般若心經》的話,將會有怎麼樣的世界在我眼前開展呢?
禪學重於實踐。雖說此教誨亦可稱為哲學,但禪學並非僅於腦袋中理解,而是透過「實行」來反覆實踐,藉由身體力行以明白其中意義,這一點與哲學相較起來,可說有決定性的不同。也就是說,體會即為禪學之本分。
《般若心經》中,最為重要的關鍵字就是「空」。這世間萬物總是變化無常,而依靠萬物連結而存在的事物即為「空」。但如此「理論性」的說明,或許不太容易實際感受吧。
因此,本書中加入了?野獨門解說,盡可能地舉出各位的日常生活中,「空」是以這樣的方式出現,或是因為「空」而產生了這樣的事情……諸如此類貼近生活的例子。當然不只是「空」而已。關於「般若心經」中其他的文言部分,也將呈現出同樣容易理解的說明。
將難以理解的《般若心經》貼近日常生活,對於像這種前所未有的全新嘗試,我私自於心中為此感到自負。
《般若心經》自誕生以來,長年歲月中始終為人們心中的支柱,幫助了無數的心靈。因此,般若心經也可說是超越時空的「心靈處方箋」。當然,這個處方箋勢必將撼動活在當下各位的心靈,牽動我們荒蕪而疲累的內心,突破現狀,指引我們方向,找回平靜安穩的心。
來吧,首先請你踏出第一步。不必匆忙前進;亦無須焦慮擔憂。不明白怎麼做的話,再回到原點即可。慢慢地,確實地,一步一步向前邁進吧。
我衷心祈禱,這每一個步伐都能夠讓各位活得輕鬆一點,也希望這每一步都能使大家活得更像自己。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將《般若心經》分做31個部分,每個部分皆以心譯、?野獨門解說之順序構成。若這樣的解說方法,能幫助各位理解《般若心經》的話,本人將感到不勝欣喜。
二○一四年十月吉日於建功寺住持居室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