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猴年伊始,前政務委員黃光男先生便囑我為其新書《氣韻生動—文化創意產業20講》寫序文,我在農曆新年假期捧讀再三,為其關懷層面之廣,觀察之敏銳,為之沉吟再三。
黃光男先生是左手畫畫、右手寫文章的藝術家及作家,每年都有新的作品問世,曾在學界任教,也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多年,治校成績斐然,又曾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及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其後在行政院擔任政務委員,可說是在文化教育藝術的理論與實務層面,都有實際的操盤經驗。他在擔任政務委員期間,負責督導教育文化業務的法案審查,在政府部門長達二十年的資歷,讓他對於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脈絡,都有第一手的思考體悟與真誠的建議。
在本書的20講中,可以感受到黃光男先生立基於藝術,以文化人的身分出發,並將文化傳承視為己任,展現出他淑世救國的使命感。在第5篇〈產業之「體」與「用」〉思索文創產到底是經濟體系,還是文化體系時,他的結論是「產業是項民生經濟的整體,它必得其文化價值為體用,方有『創意價值才有產值』的可能。」因此,黃光男先生強調必須在肯定傳統文化價值的前提之下,結合經濟體系,創造品牌為臺灣加值。
黃光男先生的思考,恰與臺灣經濟發展的脈絡契相符合。過去的經濟發展,以工業製造優勢創造了臺灣經濟奇蹟,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臺灣的製造業優勢不再,必須回頭檢視並發揚既有的文化魅力,應用於產品、生活、美學中,建立臺灣品牌的價值,讓「文創產」為臺灣創造再次的經濟奇蹟。
當然,黃光男先生更是表現了讀書人的批判性,針砭目前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問題,並遙指出一個可能解套的方向。同時,他提出必須引入管理、行銷、評量等方法,確保相關政策執行的質量,以求文產創的永續經營。
閱讀本書,在黃光男先生的提綱挈領之下,讀者穿梭於歷史文化與產業的經緯之中,我們一起進入了文化資本成為經濟主要動能的嶄新時代。期盼文產創就像黃先生提出的千年品牌「孫悟空」一樣,以文化為本體,輔以創新、創意,為臺灣產業的價值指出永續發展的方向,變變變,七十二變,變出臺灣新希望。
陳德華(教育部常務次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