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傷心菩薩

傷心菩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794699
張錯
允晨文化
2016年9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865794699
  •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當代名家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文字是古老的魔咒,散發神秘的誘惑,一讀之下,立即附身,終身迴旋於腦海中不得擺脫……讀張錯教授的文章,也有同樣的恐懼,不知不覺間進入他營造的迷霧森林,在他的文字魔法中失去自我。



      他的詩尤其深情且多情,文字精深清澈……最動人的是他描述情之一字的精隨,無論是敘述與母親、女兒、好友乃至愛犬來福的情感,甚至花園裡的花草、瓷器、銅鏡、繪畫等無生命之器物,無不深情款款,癡情乃至傷情,讀之令人動容,其可貴在絕不矯情,情感流動自然、準確而且入心入肝。情緒平靜含蓄,無所在意間陡然直入我心,猝不及防,只能放棄心防,低迴喟嘆。——卜大中



      本書是詩人學者張錯的最新力作,收集了他近年散文作品。內容雖以抒情懷舊為主,然作者長期浸淫於中外文學,博學多聞,涉獵廣泛,嫻諳武術技擊,並深研佛典,其文字飽含詩意而深富哲理,敘事之餘且常懷悲憫,談及武學兼能與佛學互參。回憶年少時代的澳門往事、舊時街景,亦如數家珍,趣味盎然。書名《傷心菩薩》,借用觀世音菩薩以千手千眼聞聲救苦之形象,以喻作者對世間之觀照與對眾生之悲憫。實則,其對母親之思念乃本於孝心,感懷故舊之遭遇乃源自悲憫心,為世間不公之事抱不平乃基於俠義心,憐愛犬之老死乃出於不忍之心,名雖互異,本質皆同,亦與菩薩之心無異,故「傷心菩薩」實亦作者之自喻。

    ?





    文藝復興人—序

    ?

    【母子篇】


    1.小時候

    2.母與子

    3.木英姨媽

    4.木蘭姐妹

    5.揮別的手勢

    6.逸仙雅居

    7.偶遇

    8.狂人筆記

    9.問道

    10.媽,讓我帶妳回澳門

    11.超越痛楚

    12.有夢相依

    13.愛的能力

    14.海鎮

    15.節慶

    16.傷心菩薩

    17.房子

    ?

    【母女篇】

    18.張愛玲母親的四張照片

    19.張愛玲《海上花》遺稿

    ?

    【來福篇】

    20.遲暮英雄

    21.最美麗的眼睛

    22.時間悄然流逝

    23.拒絕溫柔

    ?

    【胡金銓篇】

    24.清明前一天

    25.大師的大師

    26.越夜他越美麗

    27.附錄1—我的開場白與後感

    28.附錄2—胡金銓

    ?

    【懷舊篇】

    29.骨肉何須親

    30.回眸

    31.一顆懷舊的心

    32.蝸牛輓歌

    33.雨及離別

    34.一天一世皆詩人

    35.一弦一柱思?弦

    36.夜觀天象

    37.美麗的錯

    38.河馬與龜的聯想

    39.桂冠詩人

    40.船長

    41.街頭讀詩人

    42.由文入藝•痴心一片

    ?

    後記:有疾菩薩

    ?





    文藝復興人—序☉卜大中

      

      文字是古老的魔咒,散發神祕的誘惑,一讀之下,立即附身,終生迴旋於腦海中不得擺脫。我的閱讀經驗裡〈金剛經〉和〈莊子〉是具有超強磁場的咒語,毫不客氣地佔領我的心靈。讀張錯教授的文章,也有同樣的恐懼,不知不覺間進入他營造的迷霧森林,在他的文字魔法中失去自我。

      

      張教授於我亦師亦友,他學貫中西,多才多藝,能文能武(曾在美國大學教授武術十餘年,本身也收藏古代刀劍),是我所知少數的「文藝復興人」之一。他的精彩成就包括是詩人(詩集十九種)、散文家(著作四十多種)、南加大文學名教授,曾獲多種文學獎和國家文藝獎。近十年來由文入藝,鑽研於陶瓷、青銅、繪畫三大領域,獨抒己見,文采斐然,著作包括《雍容似汝—陶瓷、青銅、繪畫薈萃》、《瓷心一片》、《中國風—貿易風動,千帆東來》、《風格定器物—張錯藝術文論》等,可謂「思風華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他的詩尤其深情且多情,文字精深清澈,有如韋應物所說的:「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最動人的是他描述情之一字的精髓,無論是敘述與母親、女兒、好友乃至愛犬來福的情感,甚至花園裡的花草、瓷器、銅鏡、繪畫等無生命之器物,無不深情款款,癡情乃至傷情,讀之令人動容。其可貴在絕不矯情,情感流動自然、準確而且入心入肝。情緒平靜含蓄,無所在意間陡然直入我心,猝不及防,只能放棄心防,低迴喟嘆。

      

      我曾在他庇蔭下入學南加大東亞語言文化研究院,進入豐富的知識寶庫,張老師因而是我的恩師;而在那之前我們是好朋友,常與李歐梵教授(時在洛杉磯加大任教)、名導胡金銓、作家阿城、電視攝影小穆把酒言歡、古今中外,是異國異客的極大樂事。後來李教授轉赴哈佛、胡導演猝逝、阿城返國、我也被中國時報調回台北,張老師倍感寂寥,時常懷念那段日子。但緣起緣滅,成住壞空,無可奈何。

      

      這本新書是張老師的文集,其中〈母與子〉篇最是感人,讓我對他的經歷之細節和情感之幽微有了更多的認識。他的詩文一如中國詩歌的傳統,是以哀傷和憂鬱為主軸,也反映出他的多愁善感,其中懷念母親的聲聲呼喚,讀之令人斷腸,任何事物都可引起對母親的聯想,像是檀香、佛經和蘭花,可看出他的悔恨和尋找救贖之殷切。

      

      也一如中國傳統士大夫,在儒道之外,駐足於生命終極關懷的佛家教誨,書中適時出現的佛經經典,說明了他對解脫一切苦的盼望。然而,他畢竟是有情之人,即使深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也無法「當作如是觀」。情是他生命力的來源,也是他受苦的來源。但我相信,他寧願受苦,也捨不得從情字中解脫。

      

      看張老師思念母親、老狗、老友有如流水,時而溪澗、時而江河,潮起潮落,他的心溫柔起來,對世間一切更加悲憫。他經常把南加州的花果樹木、藍天碧海po在臉書上,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似乎他已經從悲哀的死地中復活。

      

      魯迅在〈墓碣文〉中寫道:「……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張老師終將得救於他的情深意濃,而非無所希望。

      

    後記



    有疾菩薩☉張錯


      

      佛教輪迴觀不只是宗教教義,也是現世一種希望與慰藉。先秦兩漢佛教傳入,不僅明帝夜夢金人,「感夢求法」,遣使西域,竺法蘭、迦葉摩騰兩僧白馬?載經卷佛像,自大月氏國進入中土,駐錫洛陽白馬寺譯《四十二章經》。早在西漢武帝,已開拓疆土,張騫出使西域長達十三年,絲綢之路後來暢通無阻,貿易發達,印度、中亞各國商旅、僧侶、或佛教徒甚多,雖未有大師開宗立派,一般民眾耳濡目染,接受佛教信仰不在少數。等到東漢末葉,漢譯佛經自安世高及其他僧人手中大量譯出,大小乘均備,佛學大盛。至於讖緯、陰陽五行、魏晉道教方士之術興起,此是後話。

      

      為何佛教傳入,中土垂蹟,到了南北朝,達摩一葦渡江,更開禪宗一門,傳至唐代六祖大放異彩?答案很簡單,佛教般若智慧,有如金剛堅利,立斷生死。春秋戰國已民智大開,然未脫生死疑惑。佛教要義除苦集滅道四聖諦,尚有五蘊、因果、輪迴等說介入,進入儒家傳統範例,令人眼前一亮,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生命的悲苦挫敗成修持法門,慈悲喜捨也能功德迴向。世間戰亂、疾病、離散??諸行無常,一生復一世,今生未知來世,後果不知前因。今生人身難得,自當勇猛精進,以求來世。唐貞元二十年(804)空海自日本入唐求法,至長安青龍寺見慧果大和尚,慧果一見即云大喜大喜,待之久矣。佛教密宗,師徒互相轉世相傳,今生為師,來生轉世為徒,師徒輾轉相傳。當年不空來自印度,與善無畏、金剛智三人合稱開元三大士,不空傳慧果,慧果傳空海,開日本真言宗,遂有真言宗傳持八祖之說,慧果、空海分別為真言宗七祖、八祖。

      

      我母離世已四年多,依依不捨,她出身寒微,既非名門閨秀、亦非大戶人家,乃來自廣東潮州海門平常打漁人家。家境貧窮,在重男輕女的時代,沒上過學,一個不識字婦女,能夠寫得一手娟秀字跡、閱讀書報,完全得力於年輕時上過數月識字補習學校及日後自修而來。我的纖細感情與創作細胞,應是得自母系遺傳。她去世前幾月,晚上失眠,猶自嘮叨年老血衰,不能執筆寫出心境心情。其實真的能寫,又何能把一生恩怨盡訴諸文字於萬一?

      

      人生的體悟,是母親一生學習的一本大書,她跟隨先父豪門大族,受她恩惠的人何止千百?王潤華曾來信云幾十年前自美畢業回新加坡路過香港,母親所贈毛衣至今仍穿著。她晚年在美國孑然一身,僅以養老金渡日,依然豪邁爽朗,出手大方,助人為樂,至情至性,是她一生待人寬厚處。她的豁達來自世情,寬容來自天性,堅毅來自迫害,仁慈來自一顆柔軟的心。《金剛經》六度波羅蜜「佈施」第一。欲登彼岸,首推施捨。佈施快樂,讓人快樂,該是最快樂之事。她離世前,所有財物施捨得乾乾淨淨。

      

      母有佛性,喜歡聽讀佛教經文,亦頗聰穎(據云小時極頑皮),常能把一些經文章句挪為己用,有年秋天要去北部小住,臨別悄留下一封短函,叮囑萬一不測,切望能運回玫瑰岡墓園與女兒墓地葬在一起。信中最後一段這般說:「盼僥倖快樂相聚,能除一切苦,可以回來,真實不虛,度一切苦厄。」斷章取義,倒覺這老婦人靈台清澈,妙諦真傳。父親曾在粵北韶關開山斫取木材,六祖慧能金身就在韶關南華寺。她最愛聽我講《壇經》〈行由品第一〉,六祖慧能一個不識字凡夫,聞別人誦讀《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得意妙悟,不識字的她,感到非常親切。有時我想,星雲大師也是失學的人,而成一代開山宗師,可能真的是識字的人反被聰明誤。這些人就像世尊《楞伽經》內說的:「如愚見指月,觀指不觀月。計著文字者,不見我真實。」

      

      眾生緣份離合,今世父母兄弟、親戚朋友,皆是生死輪迴的相逢再相逢,分離又分離。今生有些人雖不熟悉,卻一見如故,有些人雖無過犯,卻面目可憎。母親今世與我「因心成體」,因緣和合,乃成母子,母子同心,患難相持,福德殊勝。一旦慈母棄養,果如這般難捨能捨!如此一來,又陷於三密縛的「愛來生」,但是仍願多轉一世,不參無上正覺,來世相逢,至緊相認!

      

      母親走前種種牽扯,剪不斷理還亂之餘,讓我無限傷心憂鬱,這個症候正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疾病,自以為聰明才智,什麼都可以解決,但不能解決的兩難煩惱,想破了頭也無法解決。曾是病友也是好友李渝曾說過:「常覺得,人最大的成就,不在名利上豐收,而在怎麼調伏自己;斷絕於俗世,或者徜徉於俗事,只要自己過得好,都很好。兩者之間不知去從,或者都做不成,才窩囊。」真是說到心坎裏,她居然用佛經常引用的「調伏」兩字。微塵世界,非微塵,是名微塵,非世界,是名世界。自以為是聰明人,然而調伏己心談何容易?鎮日衝刺廝殺於千軍萬馬的大煩小惱,一個破綻,就為敵所乘,肚破腸流,縱有一身武藝,千般解數,也無法殺出重圍。她決定走了,一去不回頭,出人意料,留給別人千般惆悵萬般悔恨,世間諸事皆如此,有時不惜時,過後追不回。

      

      現在才知我母慧根夙具,每有訪客深夜未走,她均強撐疲態,奉陪到底,原來就是珍惜短寸光陰。

      

      山西「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有一尊微笑合掌露齒?侍菩薩,赤足站在蓮台,肘懸飄帶,髮束高冠,纓絡蔽體,微開雙眼,合什露齒,這就是有名的微笑菩薩。快樂菩薩讓人也會想起傷心菩薩,《維摩詰經》內居士有疾,因其機鋒對答「辯才無滯,智慧無礙」,眾菩薩弟子均「難為酬對」,不願前往趨赴問疾,佛祖只好命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前去。文殊有備而來,牽引出維摩居士所謂的「眾生病,我亦病」主旨,跟著又問,那麼「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疾菩薩」?換句話說,菩薩怎樣去救因眾生病而生病的有疾菩薩呵?維摩居士答得好,菩薩除了明白無常、有苦、無我、空寂的大道理外,還需以自己的病,悲憫別人的病(以己之疾,愍於彼疾),既然過往宿世都為眾生利益而受苦才成為菩薩,現在這一點點為眾生所受的疾苦又算得了什麼呢?所以更不要因小疾而失去精進之心,要奮力康復做一個「醫王」去調伏眾生的煩惱痛苦。

      

      在尉天驄老師新書發表會與廖志峰一見如故,他亦是卜大中好友,《傷心菩薩》能在允晨出版,因緣契合。大中助陣為我寫推薦序,有如禪宗教外別傳,直指吾心。此書出版,閱稿之餘,恍如隔世,掩卷嘆息,感慨萬千。菩薩是菩薩,從有疾菩薩到微笑菩薩,僅需一念,凡人是凡人,有情眾生如我,長近十年,依然似悟未悟,不可思議。

      




    其 他 著 作
    1. 你必須努力工作--羅丹論
    2. 里爾克-杜英諾哀歌(全譯本及評析)
    3. 里爾克-給奧菲厄斯十四行(上、下卷全譯本及評析)
    4. 里爾克《杜英諾哀歌》及《給奧菲厄斯十四行》(全譯本及評析)
    5. 緣起時枕邊細語溫存:誦讀葛綠珂
    6. 沉船外貿瓷
    7. 詩人托夢
    8. 另一種遙望(中英對照)
    9. 遠洋外貿瓷
    10. 陌生的美麗: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
    11. 蓪草與畫布:19世紀外貿畫與中國畫派
    12. 日夜咖啡屋
    13. 張錯詩集I:錯誤十四行、雙玉環怨
    14. 張錯詩集II:檳榔花、細雪、另一種遙望
    15. 英美詩歌品析導讀
    16. 青銅鑑容:「今昔居」青銅藏鏡鑑賞與文化研究
    17. 中國風:貿易風動•千帆東來
    18. 中國風:貿易風動•千帆東來
    19. 山居地圖:詩歌散文集
    20. 風格定器物:張錯藝術文論
    21. 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第二版) A Reader’s Guide to Literary Terms Second Edition
    22. 連枝草:張錯詩集
    23. 瓷心一片:擊壤以歌.埏埴為器
    24. 雍容似汝—陶器、青銅、繪畫薈萃
    25. 詠物
    26. 尋找長安─文化遊記
    27. 從大漠到中原:蒙古刀的鑑賞
    28. 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
    29. 另一種遙望
    30. 靜靜的螢河-三民叢刊272
    31. 利瑪竇來華及其他:東西文化比較研究
    32. 滄桑男子
    33. 細雪
    34. 黃金淚
    35. 文化脈動-三民叢刊100
    36. 錯誤十四行
    37. 滄桑男子——張錯詩集
    38. 兒女私情
    39. 黃金淚 ─ 美洲華工血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