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讓生命得喜悅
正當我們認為生活已不能再更有隔閡或更加快速時,不同的科技、不同的世界觀轉變,又驅策著我們要更急速地投入未來。我們經常覺得自己既無法跟上潮流,也無法放慢速度,但我們也知道:必須找到一個能與世界連結的方法。矛盾的是,我們不斷透過各種裝置、社交媒體來連結,但在這一切互動之後,許多人卻表示自己更寂寞、更疏離,缺乏一種社群共同體的感受。因此,我們需要用別的方法來與自己及世界相連。我們需要一種能讓自己感覺更踏實的連結。
許多人發現,與自己連結,正念是一個實在而立即的方式。就如本書所描述的那樣,只要單純接受,與自己為友。同時,正念也是一個開啟創造力與慈悲的法門。禪修是發展正念的一種有效技術,有助於發掘那真實、寬鬆與柔和的生活方式;再者,禪修也提供了重新體驗和檢視我們所處之世界,以及發展更敏銳覺知和處理情緒的方法。
誠如《動中正念:透過禪修和日常覺知與自己為友》書名所描述的,這是一本關於正念和我們一生如何應用正念的書。本書的重點在於將禪修作為開展正念的工具,並探索正念與覺知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這本書適合那些想要透過禪修來發掘正念,並在生活中應用禪修洞見的人,其內容包括關於禪修的指導,以及對於正念之原則的深入檢視。
目前在西方,已有成千上萬的人規律地修習各種形式的禪修與正念,以及其他冥想性質的身心訓練。在許多的學校、醫院、軍隊及工作場所,皆可看見正念技巧的應用成效。本書並非針對特定職業、問題或社會部門來談正念的應用,而是可用於許多場合的正念與覺知之根本體驗。
正念社會:你可以預約的美好未來
本書中所介紹的禪修技巧相當獨特,卻同時與其他正念禪修方法密切相關。這種禪修形式強調要對所處的世界保持開放與投入,由於它著重當下感、單純性,以及寧靜和平的開展,並提到如何在個人修持和日常生活中培養洞見(insight)與明見(clear seeing),因此這種正念禪修技巧也能與其他方法相容並存。儘管本書作者邀請大家嘗試他的方法,但書中所提供的洞見適用於你所採用的任何正念禪修法門。
本書第一篇略加詳細地介紹禪修,連接起禪修和對此心的領會感受,還有對溫柔(gentleness)、清明(clarity)、孤獨的正面體驗,以及發掘慈悲。在第二篇中,作者帶領我們更進一步認識正念的基礎,這裡所指的基礎,是讓禪修更有深度、更為鮮活,以及將修持與日常體驗做連結的策略。第三篇中附帶了特定的禪修指導,討論情緒的處理、行禪(walking meditation),與如何在共修閉關的情境中運用覺知,同時探索禪修何以能讓我們不再那麼以自我為中心,並對所處的世界更為開放、更有助益。本書最後幾個章節則著重於如何在修持(座上)和日常生活中(座下)處理情緒,並略微觸及在未來建立一個正念社會之令人神往的可能性。
動中有正念,生命得喜悅
作者邱陽創巴仁波切是一位來自西藏的禪修導師,他於1960、1970和1980年代在英國、美國和加拿大以英文進行密集教學,當時鮮少有亞洲上師能這麼做。他曾向成千上萬的大眾介紹禪修。敝人之所以會擔任本書的編纂與校訂,正是因為深受他為包括我在內的幾千位聽眾所分享的法教而受到啟發,也就是:正念和禪修能以根本而轉化的方式來與自己為友,進而讓我們一輩子保持「動中正念」(mindfulness in action),從而加深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增強我們面對生命挑戰的能力,並且讓我們仁慈待人。
邱陽創巴仁波切的教授方式極為真摯,且至今仍可與我們的情境相應。他讓我們了解到禪修不僅是有力而啟發人心的訓練,它同時亦又如此單純、有效且平易近人。他向我們展現了正念和禪修的價值與成效。禪修對我們既管用也具影響力,它讓我們更能觸及自己或他人。這個修持是嚴苛的、或具有挑戰性,它為我們展現自己的真實樣貌,而那一切都屬於人類生命之美的一部分。
現有數千本關於正念和禪修的書籍,早年即是由邱陽創巴仁波切和其他先驅者播下種子,才能在這個時代如此開花結果。於此所熱切獻上的《動中正念:透過禪修和日常覺知與自己為友》,也將如這些書籍一般,能幫助我們在這急速、椎心與困惑的人生中,覓得一條真實與喜悅的道路。
希望讀者能在各篇章中發覺某些特別之處,也希望本書能對您有所助益與啟發。我知道本書作者一定會希望他對於正念的這些詳盡、完整的講解,能夠一如既往地幫助並啟迪大眾。
卡洛琳•蘿絲•吉米安(Carolyn Rose Gimian)寫於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