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編導式攝影」中的記錄思維

「編導式攝影」中的記錄思維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350476
游本寬
游本寬
2018年1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ISBN:9789574350476
  • 規格:平裝 / 136頁 / 19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藝術設計 > 攝影 > 攝影理論











    從影像紀錄的哲思討論成像的相關實務,

    為當代「數位編導式攝影」提供一條可以探循的途徑。



      ◎由紀錄觀點深入探討編導式攝影的精神特質,有助於當代「數位編導式攝影」的創作。

      ◎藉由攝影史觀的思辯,釐清「編導式攝影」是否等同似靜物拍照的「舞台式攝影」的創作迷思。

      ◎對於「編導式攝影」的脈絡,有詳盡、條理的論述,其中更含括影像藝術的創作性探索,以及紀錄攝影的哲思面審思。



      「編導式攝影」是一種照片的論述方式、一種美術攝影的表現方法,攝影術發明之初就被攝影家所應用,上個世紀末則再次受到影像創作者的重視。觀眾在面對這些真真假假的照片時,有很多內容與形式的議題值得深思與釐清,尤其是其中的「紀錄思維」。



      本書首先從「物」的歡愉、一種「民主的藝術」、個人的影像歷史與記憶、精細描述大自然的方式、強調主體的記錄與描述方式、個人觀點與評述、特定族群的權力戳記、國家意識的表彰、真實經驗的替代品等九個不同的方向,來探討照片在當代文化中的角色,並延伸探討照片的藝術性議題。



      接著,藉由藝術史學家們的論點,從「主題、內容與對象之美」、「形式與風格所建構的官能之美」來辯思照片的藝術性為何?藉由回顧美國「現代攝影」在二十世紀前半段的「形式主義攝影」、「立體派」攝影,重新審視「純粹攝影」和繪畫性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另一股不以「紀錄攝影」為依歸,而以追求個人藝術表現的攝影家「鏡像式表現攝影」的心智視野;再從「紀錄攝影」的操作定義、社會角色、閱讀場域等方面,切入探討拍照紀錄的內涵,進而引領讀者了解個私「鏡像」的記錄藝術,以及拍照邁向「觀念攝影」等攝影論述方式的流變。



      書中除了從攝影史觀的影像哲思面,來論述「編導式攝影」的意涵及表現方式外,更有「矯飾攝影」的創造觀、「編導式攝影」的特質分析等,「編導式攝影」中的影像議題探討,希望藉此能為當代「數位編導式攝影」的創作,提供一條可以探循的途徑。



      關鍵詞:「編導式攝影」、「形式主義攝影」、「立體派」攝影、「純粹攝影」、「紀錄攝影」、「普普藝術」、「新地誌型攝影」、「現代攝影」、「矯飾攝影」、「觀念藝術」、「觀念攝影」


     





    導論?



    面對照片 ?

    照片是什麼??

    照片的藝術性為何??



    早期「現代攝影」的純粹「鏡像」觀?

    「現代藝術」?

    「現代攝影」的「純粹攝影」觀?

    「形式主義」的攝影觀?

    史蒂格力茲和美國「現代攝影」

    ?

    「鏡像式表現攝影」的心智視野?

    「心智影像」(mental image)的探索?

    「表現攝影」和「抽象表現繪畫」的對話?



    拍照記錄?

    「紀錄攝影」的操作定義?

    「紀錄攝影」的社會角色?

    「紀錄攝影」的閱讀場域?



    個私「鏡像」的記錄藝術?

    「鏡像」紀實與藝術創造間的拉拒?

    「普普藝術」與個私的「紀錄攝影」觀?

    ?個人、私有化的記錄影像觀?

    ?渥克.艾文斯的「普普」紀錄影像觀?

    「新地誌型攝影」的紀錄美學?



    拍照邁向「觀念攝影」?

    「鏡像」在「觀念藝術」中的角色?

    拍照記錄個人的藝術觀?

    照片作為藝術中的實際元素?

    近代「觀念藝術」中的「鏡像」觀念化?



    再論「編導式攝影」中的影像議題?

    「矯飾攝影」的創造觀?

    「編導式攝影」的特質分析



    結語?

    個人簡介

    參考書目





    作者序



    有關於《「編導式攝影」中的記錄思維》再版




      以傳統底片拍攝,編導式的《臺灣新郎──「編導式攝影」中的記錄思維》 2005年首次發表並出版專書正值數位攝影啟蒙期相關的影像科技影像解析度、儲存空間等尚處於待改善階段。時隔十多年之後當下情況 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期間幾個先進國家的「編導式影像」創作大多是對原本對象重新建構出另一種影像式的社會性內容;也就是讓那些非純粹發現式的圖象充分展現出藝術家在按下快門前的創造力。更精確的說無論相機鏡頭前的對象是如何的產生「編導式攝影家」高度戲劇中的造像都有其中顯見的 影像式虛假。相關的課題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當代「編導式攝影」作品即使有批判、探刺社會的議題也不會把焦點集中在傳統的「紀錄攝影」觀過度去張顯弱勢族群的異樣。?



      歷經傳統、數位攝影經驗之後當台灣的創作者或觀眾大都仍在「真實再現」和「真實表現」之間拔河企圖走出知識性的認知以及情感式慰藉的糾結時我反倒是想擁抱真實應該只是個相對概念人都必須從自己的經驗找出真實多元的面貌;照像在真真假假的判定過程中何嘗不是造成它成為藝術的原因之一。?



      面對書架上寥寥無幾的《臺灣新郎──「編導式攝影」中的記錄思維》我想舊瓶裝新酒──重編與再版《「編導式攝影」中的記錄思維》如果可以產生不一樣的風味應該也可被視為是一件好事吧!當下具體的做法是把早先對記錄攝影的一些文字抽出來再版然後將自己多年來有關於「編導式攝影」創作的實務留在下一本書《「編導式攝影」創作論── 椅子、新郎、群照到「東看西想」》進一步和讀者分享。或許這也算是面對「多閱圖、少讀文」時代的適應。




    其 他 著 作
    1. 釘地=Dropping a pin
    2. 《既遠又近......》Near & Far......
    3. 《招.術》 Welcome: The Art of Invitation
    4. 口罩風景
    5. 口罩風景 MASKED : SPEECHLESS
    6. 超越影像「此曾在」的二次死亡
    7. 五九老爸的相簿
    8. 《鏡話•臺詞》,我的「限制級」照片
    9. 游潛兼巡露:「攝影鏡像」的內觀哲理與並置藝術 The Latent and the Visible
    10. 台灣公共藝術:地標篇
    11. 論超現實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