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專利與企業經營策略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94936
黃孝怡
五南
2018年1月10日
133.00  元
HK$ 126.35  






ISBN:9789571194936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經營策略











      本書是第一本有系統的探討企業專利與企業經營之間關係的專書;從專利如何獲利的觀點出發,深入剖析企業專利與企業本質,以及企業專利和企業經營策略的關係。本書結合了企業專利與企業經營策略相關領域重要的研究結果和實例進行分析,詳細說明了企業專利如何透過資源、企業能力、企業創新與知識三個途徑,替企業帶來競爭的優勢。最後並提出企業應該從專利策略的規劃、專利資源的開發、專利能耐的培養、專利價值的行銷等四個方向著手,建立企業本身的專利優勢競爭力。本書可提供專利實務與研究者、企業經營者、企業管理領域研究者在企業創新、智財管理、經營策略上重要的參考。


     





    緒論—結合專利與企業管理策略建立專利競爭力

    ?

    第一章 專利基本理論? ?

    1.1 功利性理論:早期經濟學中的專利分析、福利經濟學與專利、經濟成長理論與專利、創新理論與專利、智慧財產權經濟學、專利寬度與審查的理論

    1.2 非功利性理論:自然權利�勞動理論、人格權理論、自由主義理論、不正義的富裕、分配正義

    1.3 專利的法律理論:前景理論、競爭創新、累積創新、反公地理論、專利叢林



    第二章 如何從專利中獲利? ?

    2.1 創新獲利理論:Teece的「從創新獲利」理論、專屬性制度與專利獲利—關於產業架構的考量

    2.2 專利獲利來源:尋租行為、競爭優勢、價值創造

    2.3 專利商業化與獲利模式:專利商業化原理、專利商業化獲利模式



    第三章 專利價值與專利布局? ?

    3.1 專利的價值:為何要了解專利價值、評估專利價值的方法、如何以專利指標評估專利價值、評估專利價值的原則

    3.2 專利的布局:從專利策略到布局、如何進行專利布局

    3.3 專利布局的價值



    第四章?? 專利與企業

    4.1 專利對企業收益的影響:專利對企業收益的貢獻、企業收益的分配

    4.2 企業如何使用專利—從實證結果觀察:企業專利使用的實證研究、企業專利使用的實證研究、由實證結果看企業獲得專利動機

    4.3 專利制度對企業的影響



    第五章 企業基本理論? ?

    5.1 企業研究的不同觀點:企業的生產功能觀點、企業的治理結構或組織架構觀點、企業資源觀點

    5.2 主要企業理論:新古典企業理論、當事人—代理人理論、交易成本理論、企業契約理論、企業成長與演化理論、企業能力理論

    5.3 企業理論與企業專利



    第六章 企業經營策略簡介? ?

    6.1 企業策略的發展:企業策略的內涵、Ansoff對企業策略管理的貢獻

    6.2 企業策略基本概念:企業策略的層級、企業策略的類型、企業策略理論學派—Mintzberg分類

    6.3 從企業策略到企業經營策略:企業總體策略、企業經營策略

    6.4 企業經營策略與企業專利:資源理論與企業專利、能力理論與企業專利



    第七章 專利與企業經營策略—資源觀點? ?

    7.1 資源基礎理論:資源定義、資源條件、資源與能力

    7.2 專利的資源基礎分析:專利為何可做為企業資源、專利的資源特性、專利如何作為企業資源、實際的困難與解決之道

    7.3 做為資源的企業專利資訊:訊號理論與企專利資訊、企業專利資訊的功能與運用、企業專利資訊在新創公司的應用



    第八章 專利與企業經營策略—能力觀點? ?

    8.1 企業能力理論:企業核心能力、吸收能耐、和動態能耐學派

    8.2 專利與企業能耐的關係:什麼是企業能耐、專利與企業能耐、鑲嵌在部門中企業專利能耐、企業專利能耐。

    8.3 專利與企業能耐的例子:微軟的智慧財產權能耐、西屋公司的專利部門



    第九章 專利與企業經營策略—創新與知識觀點? ?

    9.1 創新理論:Schumpeter 之後的創新理論、創新的分類、持續創新、開放式創新

    9.2 知識與創新:知識的創造與和創新的關係、企業的創新—從資源基礎轉向知識基礎、企業如何進行知識創新:三螺旋理論、大學的知識創新功能

    9.3 專利與創新:專利法如何促進創新?專利如何帶動創新?專利與持續創新

    9.4 專利與企業創新例—印度製藥產業



    第十章 專利與企業競爭優勢? ?

    10.1 什麼是競爭優勢:競爭優勢與企業策略、如何衡量競爭優勢

    10.2 競爭優勢理論:Porter的產業競爭理論、動態競爭理論

    10.3 達成企業競爭優勢的途徑:資源基礎到競爭優勢途徑、能力到競爭優勢途徑、創新到競爭優勢途徑

    10.4 專利與企業競爭優勢:由競爭優勢理論看專利競爭優勢、由資源基礎途徑看專利競爭優勢、由企業能力途徑看專利競爭優勢、由創新途徑看專利競爭優勢、專利競爭優勢的實證研究



    第十一章 企業專利競爭力解析? ?

    11.1 企業專利策略規劃—專利競爭優勢策略模型

    11.2 專利資源的開發—結合市場布局與專利布局

    11.3 企業專利能耐的培養—以陶氏化學為例

    11.4 從專利價值鏈到專利價值行銷鏈

    結論? ?

    參考文獻? ?

    ?





    緒論



      企業面臨的專利問題



      從事專利工作的人,常常會感嘆無法說服企業從事專利的申請與經營。他們最常面臨的問題是被企業經營者問到:「專利的價值是什麼?」「公司如何靠專利獲利?」而從公司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公司明明就有法務人員或委託的事務所,為什麼還要我們管理階層去了解專利的細節是在做什麼呢?



      這是一般存在於業界的狀況,但這其實也是企業內常見的對於專利的成見;因為專利畢竟沒有和企業管理領域的「五管」有直接關聯,經營管理者並不熟悉;另一方面,專利又不像會計和公司治理,有許多政府強制的規範和法律,甚至企業界還慢慢興起一股「法遵」熱;而專利只是一種激勵措施,政府可以鼓勵企業進行專利活動,但對企業沒有強制的作用。



      但以往許多實例和研究都證明,專利和企業的經營與競爭優勢有很大的關係。而另一方面,雖然相關的研究結果很多,但多偏向單一和細節的問題;對於研究者和實務界人士而言,仍然缺乏一個以全觀角度的關於專利和企業管理的著作,使專利或法律工作者,以及企業管理階層能以共同語言溝通,以使得專利成為企業中的共識,也使得專利有機會在企業獲取其真正價值與地位。



      為專利與策略管理搭一座橋



      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為專利和管理領域搭一座橋,讓專利和管理的研究人員能同時接觸兩個不同領域的語言和觀點,並能了解專利對企業的管理意涵。而本書認為對於跨領域的溝通而言,真正該交流的核心價值與思維其實都藏在「理論」中,因此本書的內容將偏重在理論的說明,而為了讓讀者更容易了解,因此附有一些實例可以和理論互相參照。



      本書希望協助的對象



      本書希望的讀者對象是有專利或管理基礎的人,當然對於技術人員也可以提供一些對跨領域的協助。雖然對於不熟悉非本身專業領域知識的人,有些內容乍看之下是難以理解的,但其實仔細回想,在公司中不同職務的人員在討論與會議中,常會不經意討論到「專利布局」、「專利價值」、「專利商業化」、「公司核心能力」、「競爭優勢」這些名詞。也就是說,這些語彙和其代表的思維,其實已充斥在許多人的周圍了,因此對於所有企業內的人員,熟悉這些概念可能對職涯是有益的。



      本書的結構



      本書首先將介紹專利的理論,以及專利如何獲利?和專利價值等專利常見的議題,其中的內容側重企業與專利的關係。然後引入企業的概念以及企業經營策略的觀念,並從資源觀點、企業能力觀點、創新與知識觀點討論企業如何以策略獲得競爭優勢;以及從資源觀點、企業能力觀點、創新與知識觀點來看,企業專利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最後本書將結合企業專利與企業經營策略,提出如何提升企業專利的競爭力。



      本書的寫作方式



      本書的寫作方式是每章都有一些重要的論文作為章節核心概念的來源,然後以其他文獻作為補充。因此在某些章節中,某些文章或作者的觀點會具有較大篇幅,而雖然「主要文獻」都盡量選擇在學界已有影響力的文獻,但文獻的選取仍然是作者個人主觀選擇的結果,不一定代表文獻真正的重要性。



      特別說明



      因為通常在管理領域,有Capabilities與Compentence兩種代表「能力」的英文單詞,為了避免混淆,因此以「能力」代表Compentence,以「能耐」代表Capabilities。本書中只要使用「能耐」一詞,就是代表英文Capabilities的意義。但在一般非專有名詞的描述中,仍以「能力」通稱。



      希望本書的出現能為企業專利與企業經營策略的結合有一點促進作用,這是作者撰寫本書的最大目的。



      誌謝



      本書能夠產生,要感謝我的雙親;以及台大經濟系林建甫教授的指導及賜序。還有我在政大科管及智財所就讀時曾經修習課程的諸位老師的教導和啟發,在此一併致謝。




    其 他 著 作
    1. 企業專利策略、布局與貨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