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耶路撒冷看見自己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862941867 | |
|
|
|
許書寧 | |
|
|
|
玉山社 | |
|
|
|
2018年2月05日
| |
|
|
|
133.00 元
| |
|
|
|
HK$ 113.0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ISBN:9789862941867規格:平裝 / 177頁 /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
|
分 類
|
旅遊 > 亞洲其他地區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離開安全而舒適的環境,
踏上陌生的旅途,
目的並不在於「主張自我」,
卻有益於更真實、更深刻地「認識自我」。
對於繪本作家許書寧來說,
耶路撒冷是什麼風貌?帶給她什麼啟示?
透過她細膩的觀察力,
我們將看到什麼樣的耶路撒冷?看到什麼樣的自己?
而她也在這個旅程當中體會:
●真正的愛並不喧嘩,卻是溫柔而可喜的。藉著被遺忘,我竟得到了更好的一份。
●大風大浪過去後,真正留下的,才是最重要的。那寶藏宛若穩固的磐石,不受激情左右,
卻是安穩、堅定、冷靜而清涼。
●如果本身沒有真正的自由,就算身處於莊嚴的至聖所,恐怕也會感覺不自在。
在2009年初夏第一次跟隨朝聖團造訪以色列,2013年隨同被派往特拉維夫出差的先生二度前往耶路撒冷之後,2014年秋天,又與朝聖團一起踏上聖地。
有別於前兩次的興奮、驚奇,這第三次的造訪,許書寧反而因為自在,而有著更多的自我探索與追尋,她說:「離自己第一次造訪聖地,已經過了五年又四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竟有福氣三度拜訪,那份奢侈的幸福,更加深了我與世界之間的關係。」
此外,也從旅人的角度,體會旅途中的醍醐味,對於旅行的意義,有著獨特而深刻的體會。
?
|
|
目 錄
|
序? 面朝耶路撒冷 ?
1.旅程的開端
2.期待
3.搖擺不定
4.瑪莉亞泉的聖像畫
5.納匝肋的聲音
6.高與低
7.分享的豐盈
8.若瑟的身影
9.思嘉的雨水
10.大伯爾山之夜
11.看不見的日出
12.耶里哥的穆娜
13.通往隱修院的那條路
14.死海的寧靜早晨
15.笑個不停的小兄弟
16.聖誕山洞的午後
17.白冷城的老朋友
18.階梯
19.記號
20.復活的清晨
21.改變
22.她的尋找
23.最適合讀經的地方
24.回家的召喚25.禮物
?
|
|
序
|
作者序
面朝耶路撒冷
第一次跟隨朝聖團造訪以色列,是在2009年的初夏。四年後,隨同被派往特拉維夫出差的外子二度前往。再隔年,也就是2014年秋天,又與朝聖團一起踏上聖地。
短短五年內,竟能三度造訪耶穌的故鄉,實感深幸。
在這個網路資訊發達,人人可以成為「旅遊達人」的今天,參加「處處不自由」的團體旅行,表面上看來或許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因為,旅程中充滿了天翻地覆的價值觀,以及數不清的「不能」、「不准」、「不可以」、「不應該」、「不適應」。身為團體的一員,我們必須遵行領隊安排的路線,按照規定的時刻作息,吃喝他人提供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截然不同的室友共用私密空間……整整14天,不斷地練習退讓、服從與謙遜。
放著家中現成的舒適不享、自在不受,偏要來自討苦吃,花錢受罪……何苦來哉?
兩千多年前,一個嬰孩誕生於白冷城,被放在餵食牲畜的馬槽中。他尚未出生,母親已經擔負起生命之危;誕生之後,全家人又為了躲避官兵的追殺,趁著夜深人靜四處逃竄,流離失所……
那個嬰孩,名叫耶穌。
歷史中的耶穌,總是在「行路」。他四處奔波,沒有枕頭之所,永遠在旅途中,面朝耶路撒冷。他原是天父懷中的獨生子,卻卑微地進入世界,受限於時空與人性,被唾棄、被鄙夷、被侮辱、被出賣、被捨棄。
那正是信仰的奧秘。
因為,神的救援並不高高在上。
祂不停留於遙不可及的高天,俯視塵世渺小如螻蟻的人,輕鬆招手叫喚:「上來呀!到這裡來!」為了愛,祂親自「下來」,降到涕泣之谷的最深處,進入歷史,生於女人,與人一樣,甚至更低於人。出於更高貴的順服,祂在「人生」中嚐遍了不自由;旅途裡充滿了「被」,卻因愛而心甘情願。祂親自來,是為了領路,好使人們藉著跟從與仿效,覓得那條通往天鄉的回家之路。
因此,朝聖者離開安全而舒適的環境,踏上陌生的旅途,渴望效法基督。朝聖的目的並不在於「主張自我」,卻有益於更真實、更深刻地「認識自我」,認清我與祂的關係。
放下,是為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又一次,我與同為基督徒的旅人結伴同行,走上了這條跟隨耶穌、面朝耶路撒冷的道路。
藉著反覆的練習,願自己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得更喜樂,更甘願.更堅定,更平安。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