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

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630420
凌宗魁
遠足文化
2018年5月30日
133.00  元
HK$ 119.7  






ISBN:9789578630420
  • 叢書系列:藝臺灣
  • 規格:平裝 / 168頁 / 21.5 x 16.8 cm / 普通級
    藝臺灣


  • 藝術設計 > 建築 > 各式建築 > 古蹟建築












    每一棟消失的建築,

    都是一片遺失的歷史拼圖。

    ?

      一代代、一座座的建築物,記錄當代的美學表現、工藝技術,塑造了城鄉的變貌,也呈現人類的文明發展;是歷史的舞臺,也是時代的見證。



      雖然每棟建築建立之初,都被期許堅固永恆立於大地,但能夠千秋萬世留存的建築非常稀少。展示威權的房子、崇神敬天的房子、擋風遮雨的房子、裝載記憶的房子……建築不見了,到哪裡去尋找?曾經的記憶和感情,在哪裡安身立命?



      本書透過作者和繪者細膩的手眼,重現曾經存在於臺灣土地上各式經典建築鮮明的色彩和故事。本書延續上一本書《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本書也借用日本愛知縣博物館明治村概念,將臺灣未能完成、未能完整保存的經典建築重現於紙上。丁目(????)是日本地方團體單位市町村下的區域劃分單位,也是博物館明治村的分區命名,臺灣曾經使用,戰後改成「小段」,就像消失建築被從臺灣的地圖上抹去。



      《紙上明治村2丁目》從醫院、學校、中央和地方官廳、教堂佛寺到土木設施,帶領我們回到多年前的臺灣,一覽那些已經消失、但曾經存在於這塊土地上的建築肖像,重溫以前臺灣城鄉的莊嚴與典雅。



    本書特色



      一座座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身影躍然紙上,搭配近兩百幅插畫家鄭培哲以明信片風格繪製的建築物圖像,充滿手工感的人文氣氛與淡淡鄉愁。



    名人推薦



      片倉佳史│作家�自由記者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吳秉聲│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吳介祥│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糸副教授

      周奕成│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

      邱翊│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

      栖來光│在台日本作家

      張鐵志│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

      殷寶寧│臺藝大藝研所副教授�古蹟藝術修護系代主任

      渡邊義孝│日本一級建築士�東亞日式住宅研究者

      蔡亦竹│實踐大學日文系助理教授

      蔡瑞珊│作家�青鳥書店創辦人

      謝佩霓│藝評家

      謝金魚│歷史小說家

      嚴婉玲│臺南新芽協會理事長

      (依姓氏筆畫)


     





    推薦序 建築記憶的相簿�李清志

    作者序 為了不願失去的記憶�凌宗魁

    繪者序 擦身而過的豐沛時代�鄭培哲



    第一章 中央官廳:營造彰顯權力的天際線

    1.清代遺風衙署建築群

    舊臺灣總督府

    2.支撐總督府運作的官廳群

    舊臺灣銀行、彩票局、土木局、臺北電話交換室、交通局遞信部

    Box│馬薩式屋頂與帝國威儀

    Box│森山松之助:華麗官廳的締造者

    3.東三線道旁的帝國風景

    總督府覆審法院、臺北地方法院

    4.馬薩式屋頂的東亞運用

    臺北廳、交通局鐵道部

    5.臺北設市及代議制度里程碑

    臺北市役所、舊臺北市議會



    第二章 地方廳舍:官方權威形象的延伸

    1.行政制度沿革與表情塑造

    2.官廳標準圖與木構造時期

    新竹廳、花蓮港廳

    3.因應臺灣環境的對策:鋼筋混凝土的普及

    高雄打狗公館、屏東郡役所、桃園街役場、新莊郡役所、嘉義郡役所、桃園郡役所、新高雄州廳

    4.與時勢政令密切結合,裝飾藝術遍布全台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博覽會場館

    清水街役場、大甲郡役所、東勢郡役所、彰化郡役所、岡山郡役所、旗山郡役所、潮州郡役所、屏東街役場

    Box│裝飾藝術風格的誕生與影響

    5.軍營警署的廳舍建築

    臺北憲兵隊基隆分遣所、基隆警察署、嘉義警察署、頂番婆派出所

    6呂阿玉的現代主義地域表現

    舊臺東縣稅捐稽徵處



    第三章 醫院:妙手回春的杏林城堡

    1.衛生事業為治理之首

    2.疏密有致的小型聚落

    花蓮港醫院、臺中醫院、屏東醫院、嘉義醫院、澎湖醫院、打狗醫院

    Box│魚骨形平面的空間設計

    3.永久使用與衛生條件兼顧的磚造醫院到鋼筋混凝土醫院

    赤十字醫院、臺北醫院、臺南醫院、宜蘭醫院、基隆醫院、新竹醫院、樂生療養院醫療棟

    4.具體而微的私人診所

    馬偕紀念醫院、宏濟醫院、蓬萊產婦人科醫院、嘉普醫院、文貴醫院



    第四章 宗教建築:心靈到國族的信仰聖殿

    1.慈悲與殘酷交會的梵宮佛殿

    曹洞宗大本山臺北別院、淨土宗總本山知恩院臺灣別院開教院、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淨土真宗大谷派臺北別院、淨土宗嘉義法隆寺

    2.從萬物有靈的戀愛聖地到國族聖殿

    臺灣神社、金瓜石神社、高雄神社、臺灣護國神社、建功神社

    3.天使駐足的人間棲所

    新店教會、濟南長老教會、蓬萊町大聖堂、樺山堂、臺北組合教會、衛道中學教堂



    第五章 學校:純真年代的集體記憶

    1.森林系木造校舍孕育的「天下嘉農」

    臺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

    2.近藤十郎的校園規劃理念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小學校、打狗尋常高等小學校、大稻埕公學校

    3.「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

    總督府臺北中學校、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臺南州立嘉義中學校、臺北州立第二中學校

    4.從學校到國會

    臺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

    5.高等教育的宏偉形象

    臺灣總督府立商業學校、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

    6.迎向新時代的鋼筋混凝土

    臺北州立第三中學校、臺北第四尋常小學校、臺北市樺山尋常小學校

    7.好好告別

    臺灣大學農業經濟推廣館



    第六章 土木設施:力與美的工程智慧結晶

    1.現代生活的工業神殿

    2.連接兩端的橋梁

    臺北大橋、臺北明治橋、臺中櫻橋、臺中柳川橋、花蓮福住橋

    Box│高兩貴與櫻橋旁的新高旅館

    Box│柳川橋旁的林烈堂宅

    3.了解新領地

    臺北測候所、澎湖測候所

    4.現代化的普羅米修斯

    古亭庄配電所、臺南配電所、北部火力發電所

    5.移地重組復原意象?

    鶯歌許家瓦窯

    6.外表遮蔽、內涵消失的產業遺產

    總督府專賣局板橋酒工場、臺北松山菸草工場

    Box│水平流線風格(Streamline Moderne)

    7.軍事工業與軍眷住宅的交疊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

    8.官商一體的交通與物流儲藏場所

    總督府專賣局菸草倉庫、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倉庫

    9.農業地景中的表現主義

    彰化農業倉庫

    10.見證日本時代開始與結束的鐵道沿線廠房

    臺北工場汽車修理工場、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

    11.臺灣頭的長期發展計畫

    基隆港第二棧橋四號上屋事務所、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

    12.深入大城小鎮的公路運輸

    臺北公路西站、臺中客運站、嘉義公車票亭

    13.亟待宣傳推廣的現代化遺跡保存



    附錄:註釋、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經典建築現今位置、索引



    ?





    推薦序

    建築記憶的相簿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

      去年我又去了一趟明治村,主要是去探訪建築大師萊特的帝國飯店建築。這座飯店建築可說是美國建築大師萊特,在海外最重要的一棟經典建築,這座建築延續草原建築的風格,再加上日本本地石材大谷石的運用,凸顯出萊特建築獨有的魅力!這樣一座建築的確也曾經影響過日本近代建築的發展,日本有一些建築師受到萊特的影響,也設計出一批具有萊特風格的建築。



      帝國飯店之所以受到矚目,與關東大地震有很大的關係。一九二三年的關東大地震,摧毀了東京市區絕大部分的建築,包括位於淺草的高塔「凌雲閣」,不過東京落成不久的帝國飯店卻屹立不搖(有一說是,有損壞但不嚴重),自視甚高的萊特便大肆宣傳,帝國飯店因此聲名大噪。後來隨著戰後經濟成長,帝國飯店老建築改建大樓,萊特所設計的舊帝國飯店門廳部分被保留下來,送到名古屋的「明治村」復原保存,所以很多人興匆匆跑到東京,去住帝國飯店,然後才發現現在的飯店已非當年的萊特建築,想看舊的帝國飯店,還必須跑到名古屋「明治村」,才能一償宿願。



      所謂的「明治村」其實就是一座「房屋遺骨收容所」,所有死亡或是被處決的建築,遺骨屍體被送到這裡收藏,甚至展示,這樣的做法雖然不是最佳方案,但是至少可以留存屍骨,讓後人可以瞻仰遺容。事實上,日本除了「明治村」之外,東京市區也有一座位於小金井市的「江戶東京建物園」,收集東京城市發展中,不得不拆除的老建築,包括舊日的錢湯建築、派出所、電車站,以及成排的商店街,還有前輩建築師前川國男的家,可說是研究江戶老建築的極佳博物館。



      類似「明治村」這種建築博物館,過去在臺灣也曾經有人仿效設置,最有名的就是彰化民俗村,這座地方性私人民俗村,在臺灣對於建築保存運動還未萌芽之際,就懂得收藏老建築,可說是十分有遠見的!當年北淡線鐵路拆除,沿線所有車站全數拆毀,沒有一棟保留下來,彰化民俗村是少數具有歷史建築保留意識的單位,他們特別將新北投車站買下,運送到彰化民俗村展示,只可惜後來民俗村經營不善,產權更易,園中老舊建築無人聞問,幾乎成為破爛廢墟。



      多年後,人們開始驚覺為什麼當年如此輕率地將所有的車站拆除,如今想看看以前記憶裡的車站,都無法如願。還好彰化民俗村還保留著新北投車站的遺骸,北市各界想盡辦法將老車站弄回來修復,放置在目前新北投捷運站旁公園內,我們總算保有了一些關於舊日北淡線車站的記憶,這一切要感謝當年彰化民俗村的搶救與保存。



      我們必須承認,當年臺灣的歷史建築保存意識實在十分薄弱,我們因為在建築系課程裡,受到李乾朗老師的歷史建築課程薰陶,對於老建築具有一定的喜好與疼惜。八?年代末期,我為了自己的畢業作設計題目,到臺北城中區進行觀察,拍攝了許多歷史建築的照片,可是我拍到後來,心裡開始害怕,覺得這個城市對待老建築的手段十分暴力,許多老建築在一夜之間就被怪手夷為平地,消失無蹤;有些建築我才拍完照片,隔天就被拆毀,讓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幫它們拍攝遺照!



      還好歷史建築保存的觀念,在各界先進的努力下,逐漸成為全國民眾的常識,雖然老建築拆除與否依然爭議不斷,但是至少在拆老房子時,開始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對於老屋保存或是老屋再生的觀念,也逐漸在民眾心中成形。



      凌宗魁雖然年輕,卻深入研究探索臺灣近代建築,在《紙上明治村》系列著作中,與插畫功力高深的鄭培哲合作,呈現出這些建築本來的面貌與榮光。雖然書中的歷史建築多已消失,或是在城市發展中被改造,失去原本的面貌,但是在《紙上明治村》裡,我們又可以看到這些建築的美好年代,同時也帶我們回到過去的榮耀歷史裡。



      我非常開心認識凌宗魁與鄭培哲兩位年輕人!從他們的著作可以看到新世代對於城市建築的看法,我發現原來年輕人並不是只喜歡新事物,他們對於歷史建築充滿熱情與迷戀;原來年輕人並不是歷史建築的敵人,真正的敵人反而是某些貪婪無知的長輩們。



      這本書裡對於臺灣近代建築歷史的論述,也有了不同的詮釋與見解,例如本書正視了裝飾藝術風格建築(Art Deco)在臺灣歷史的地位,過去建築史的討論中,這些建築總是以「折衷主義」一詞輕鬆帶過;另外論述分類方式的不同,也讓我們有機會仔細審視一些過去忽略的建築,例如以前臺大醫院鍋爐室及煙囪建築,曾經讓我十分著迷,卻在新建兒童醫院過程中被拆除,在本書中也認定了其地位與價值;過去不太被討論的土木設施,在本書中也有專篇的論述記載,例如測候所、配電所、現代化穀倉與車站等建築,都在本書中有詳細的討論。



    平心而論,這本書是國內少見近代建築史優秀的出版,不只是內容論述嚴謹,美編製作也十分具有美感,完全不輸日本類似的建築史書籍,可說是臺灣的驕傲與榮耀。這樣的近代建築史系列出版,完全可以當作國內建築系的教科書使用,對於新世代建築歷史觀念的培養,也會有極大的幫助!



      歷史建築是人們集體記憶的儲存所,雖然國內沒有類似「明治村」的建築收容所,但是《紙上明治村》猶如另一種儲存記憶的方式;閱讀《紙上明治村》就有如翻閱古老的照相簿一般,讓人再次沉浸在過去歷史的美好裡。




    其 他 著 作
    1. 圖說台灣史套書:用影像和文字記錄台灣的過去與現在(共五冊,隨書附贈「日治時期寫真館明信片」一組七張)
    2. 臺灣鐵道旅館(1908~1945)特展專書(二版)[軟精裝]
    3. 臺灣鐵道旅館(1908-1945)特展專書
    4. 臺北城中故事:重慶南路街區歷史散步
    5. 凝視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的寫真館
    6. 高雄驛:紙藝立體模型+布旗+專冊
    7. 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古蹟修復再利用第:期工程工作報告書(含附錄)
    8. 二次元代言人:CCC創作集7號
    9. 福爾摩沙的西洋建築想像
    10. 紙上明治村(二冊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