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國際學生學分班適用,實用華語二十課。
這是我為在各大學上課的國際學生寫的一本華語教材(之前寫過一本十五課,但內容稍嫌不足,除了稍作修改,另增加五課中級範圍,共計二十課),編寫內容以學生生活為主,分為兩大部分。一到十課為初級,程度由淺漸深,範圍逐漸擴大,十一到二十課為中級,程度為單項需求,難易穿插進行,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每一課內容有對話式課文,生詞解說,句型與對話練習,最後是短文(為本課學習的整合,學生最好能背誦,加強篇章說話能力,引導語法正確使用),以求學生能聽、說、讀、寫並進學習,另外還加上補充生詞,擴大學生練習、運用範圍。老師可根據學生吸收狀況增減教學與練習內容,對程度好的學生可利用補充生詞,增加作業量(練習篇章寫作與對話內容)。
每一課生詞、句型、對話例句都會加入幾個額外的生詞,這是給學生的先備知識(預先準備的生詞印象),後面課文再出現時,會更容易學習,無形中也增加了生詞的學習量,這些生詞,教師可讓學生知道意思就好,或視學生程度是否詳細解說。
關於拼音呈現方式,因拼音只是利用英文字母以拼出中文讀音的工具,並非正式英文,因而可以不受限於英文使用規則,在此一律以字母小寫呈現,以免拼音與英文混淆,造成學生學習困擾。
關於拼音是以「詞」或「字」標示的問題,因為漢字為單音節字母,每個音節為一個字體,以個人教學經驗,拼音若以詞標示,容易出現如學生名為:林白鴻拼音以詞標示linbaihong,他寫出的名字是:木柏江鳥,雖然解釋過一個音節一個字,但漢字常以部件造字,學生難以分辨何為一個字,因而此例經常發生。為了不造成學生寫字、認字的困擾及增加教師教學壓力,本教材拼音一律以字為主,每個音節分開標示。
這本教材是累積個人多年教學經驗所編寫,希望對學生及教師有些許幫助。
李曉鳳
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