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

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6580512
山口周
李璦祺
三采
2018年11月02日
113.00  元
HK$ 96.05  






ISBN:9789576580512
  • 叢書系列:Trend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Trend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觀念/趨勢











      首本「MBA(企業管理碩士)*MFA(藝術創作碩士)」跨界專書

      2018年 Business Book Award 第2名

      氾濫的邏輯理性與科學數據、AI恐慌、MBA無用時代下唯一的生存法。

      2018年最急迫、最話題性的商管趨勢「美感養成」,學會了才能迎接感性獲利新時代。


    ?

      ?Amazon「職涯規劃類」、「藝術類」跨榜榜首。

      ?「經營者必讀的經典。為什麼商業美感如此重要,這本就是最佳典範!」──KAYAC Inc.CEO 柳澤大輔

      ?2018年 Business Book Award 評審推薦!



      1. 破除資本主義戰略下盛行多年的「數據分析手法」,點破差異化越來越小的商業環境中,比起陳腐不實用的商業知識,作者說出了更重要的「美感」關鍵。完全符合Business Book Award的獎座理念「提升個人成長和企業發展」,這是最棒的一本商管書。



      2. 著眼於現今企業鮮少著墨的「美」,想提升個人等級的商業人士就需要這本書。



      3. 書中對Google的企業理念描述精闢、解說準確,所有經營者們都應該拿起這本書,希望也能對今後的藝術教育有所影響。



      4. 作者本身就是MBA結合MFA的最佳代表,由他來寫作這本「商業美感專書」再適合不過,今後的商業模式不該只著重在工作技能和專業分析,「美感」的切入點才更重要。

    ?

      Business Book Award:2009年日本創立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商業書獎項,評審囊括全國知名企業經營者、書店店員、一般讀者、書評家、媒體工作者。

    ?

      面對理性過剩、美感不足的危機,你準備好了嗎?

      從個人內化到企業系統化的「美感養成」,才能真正「獲利優先」!


    ?

      ◆當世界都在改變,你還能不知不覺?

      1. 福特汽車、VISA、全球第三大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等企業紛紛將主管送進RCA

      2. 英國《金融時報》:「MBA申請者減少的同時,MFA的人數卻是逐年增加。」

      3. 史丹福大學在10 年前就開始將邏輯與設計思考結合

    ?

      ◆ 「美」到底是什麼?


      1. 激發員工、客戶的心,讓他們躍躍欲試的「視覺美感」

      2. 依循道德、倫理,企業才不會失德的「行為規範美感」

      3. 整合強與弱,才能發揮最大能力的「經營策略美感」

      4. 打動對方、強化溝通的「表達與表現美感」

    ?

      ◆ 「藝術為主,科學與技術為輔」的黃金三角

      1. 迪士尼:華特的藝術型人格和洛伊的科學

      2. 蘋果電腦:史帝夫?賈伯斯和約翰?史考利

      3. UNIQLO:柳井正和創意總監約翰?C?傑伊(John C Jay)及佐藤可士和

      4. 無印良品:金井政明和產品設計師深澤直人

    ?

      ◆ 不只經營者,個人上班族也適用的「美感養成」

      1. 繪畫鑑賞:擺脫對人事物的刻板印象和制式化

      2. 哲學:學會對複雜局勢的柔軟思辨和處世態度

      3. 文學:擺脫標準答案,工作方式更多元

      4. 詩:修辭力就是領導力

    ?

      「美感」是從個人內化到企業系統化的必備要素,基層員工→管理階層→領導者的全面調整,才能從「無差異化」的紅海市場中進化到下一步!成為永遠不被取代的那一個。

    ?



    ?


     





    前言 理性過剩、美感不足的全球危機

    藝術名校的意外學生

    為什麼人需要「美感」?

    一、邏輯理性的極限

    二、全球正進入「自我實現的消費模式」

    三、企業法規跟不上全球局勢變化

    「商業美感」的適用範圍

    工作,就是「作品創作」

    ?

    第1章 邏輯理性的極限

    「邏輯」與「理性」早已無法取勝的時代

    「直覺」雖然好,但不能「邏輯不通」

    過度「邏輯」與「理性」的問題點? 時間

    歐洲菁英為什麼都在學哲學?

    過度「邏輯」與「理性」的問題點? 喪失差異化

    經營講求理性與感性的平衡

    藝術的「弱點」

    否定藝術=「否定天才」

    藝術與科學的矛盾

    「數據化」的利與弊

    經營時的「黃金三角」

    最高經營者是最好的藝術旗手

    誰是全世界第一位創意總監?

    藝術的管治

    經營者為何要聽取設計師的意見?

    過度理性時,企業醜聞的風險就會升高

    「美」是距離成功最快的捷徑

    公司願景是激發共鳴的美感展現

    偏重科學是一種過敏反應

    ?

    第2章 自我消費時代下的美感訴求

    所有商業模式都走向「時尚化」

    自我實現型消費是紅海還是藍海?

    為何麥肯錫要收購設計公司?

    像設計人一樣思考

    全世界最有美感競爭力的國家是?

    只有創新還不夠,需要點故事

    設計與技術可以複製,那不能複製的是什麼?

    ?

    第3章 法律規範與美感的衝突

    利益至上就會道德低下

    為什麼企業醜聞會一再發生?

    失控的法律灰色地帶

    倫理比法律更有約束力

    Google 的企業倫理

    企業應該追求的高道德標準

    美感的犯罪嚇阻力

    高能力更需要高美感

    罪感與恥感

    組織的常理是社會的非常理

    ?

    第4章 腦科學與美感

    軀體標記假說

    自以為理性的人類

    正念與美感

    能提升自我察覺力的身體部位是?

    ?

    第5章 缺乏美感的考試菁英?

    會讀書會考試卻沒有美感的人們

    為什麼菁英只會「適應體制」?

    對階級制度的適應力愈強,美感就愈差

    「誠實」的美感

    職場上的惡是對體制不加批判並完全接受

    ?

    第6章 馬自達的「美意識」

    企業美感的評斷標準,來自顧客

    企業美感要主觀不要客觀

    「魂動」,美的最高準則

    日式美學,動、凜、艷

    馬自達如何定義「消費者的回饋」?

    「美」的領導力

    ?

    第7章 從生活培養美感


    藝術與智能表現的關係

    「藝術」滋養「科學」

    繪畫鑑賞,提高觀察力

    用VTS 鍛鍊「眼力」

    眼力高低讓視角更自由

    模式識別與創意革新

    學習哲學的處世方式與態度

    懷疑「理所當然」和不盲從

    適應體制的同時不忘批判

    用文學作品激發思考多元

    詩的修辭力培養領導力

    修辭能力與智能活動

    ?

    後記 別成為只有利益、沒有美感的組織





    前言



    理性過剩、美感不足的全球危機




      藝術名校的意外學生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以下簡稱RCA)是全球唯一一所能授予碩博士學位,並且僅提供研究生攻讀的藝術相關大學。RCA 在2015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獲選為「藝術與設計學」領域的全球之冠,視覺藝術方面也可說是得到了全球獨領風騷的成就與風評。順帶一提,在全球接二連三地推出嶄新家電用品的知名企業戴森,創辦人詹姆士.戴森(JamesDyson)正是在RCA 學習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



      RCA 近年推出了以企業主管和專業管理人為對象的藝術管理和設計課程,而且學生數不斷增加,例如,福特汽車、信用卡公司VISA、全球第三大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等名氣響亮的跨國企業。「全球知名的藝術研究所」和「跨國企業的經理人」的組合,似乎逐漸成為一種全球趨勢。



      2016年11月13三日,英國的財經類報紙《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刊登出一篇報導,標題為「藝術院校的MBA 推動創意革新的發展」(The art school MBA that promotes creative innovation),文中對當今的現狀做出描述:在傳統商學院MBA 的申請者逐漸減少的同時,有愈來愈多跨國企業,開始讓主管和專業經理人接受設計學校、藝術學院的管理階層訓練課程。



      對於口口聲聲說著「工作那麼忙,哪有時間去美術館」的日本商務人士而言,跨國企業大舉將主管和專業經理人送去藝術院校接受訓練,恐怕是一件十分離奇的事吧。但這種傾向其實從大約十年前就開始變得愈來愈明顯。



      舉例來說,2008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就已刊載了一則以「藝術學系碩士是新的MBA」(The MFA is the new MBA)為標題的報導。本篇報導中已指出,在先進的跨國企業中,MFA 教的分析性的實用技能和藝術相關研究所教的整合性、概念性的技能,正逐漸超越MBA。



      此外,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的《全新思維》(A Whole New Mind: Why Right-Brai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一書,2005年出版後成為全球性暢銷書籍。書中指出,商務競爭上的局面正在發生變動,許多競爭開始從機能差異化,轉換成情緒差異化。此時,MBA 和MFA 也開始被拿來比較,前者是因粗製濫造而逐漸失去稀有性,後者是只有極少人能就讀,這兩種學位的價值正逐漸逆轉。



      連史丹佛大學都從大約十年前就開始正式推出不同於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而是能培養出創造力和領導力的設計思維課程。北歐的商學院也是從這幾年開始將學習計畫的重心放在「創造力」上,標榜「創意領導」(Creative Leadership)。



      這種潮流就是「跨國企業的主管和專業經理人,是解決最高難度商業問題的頂尖人士,除了以往的邏輯理性式的技能外,現在更被要求該具備感性和直覺,而各地的尖端教育機關,為了滿足這樣的期待和需求,也正在對課程內容進行翻新」。



      其實,在藝術界之間,這種變化也引發了熱烈討論。我在研究所專攻策展(Curation)之後,卻進了不同領域,從事管理顧問的工作,但多數的同學其實都以不同形式,從事與藝術界有關的工作。長年投身藝術業界的他們說,這幾年進美術館參觀的民眾,身分開始產生變化了。



      比方說,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倫敦的泰特美術館(Tate)等大型美術館,都有安排以社會人士為對象的講座沙龍(GalleryTalk)。講座沙龍是指策展人一邊和參觀者一起鑑賞藝術作品,一邊解說作品的看點、製作軼事、美術史上的含意等等,屬於一種大眾教育活動。據藝術界相關人士所言,前來參加這類講座沙龍的民眾,在身分上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確實如此,以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舉辦的早晨講座沙龍為例,過去的參加者以旅客、學生占了絕大多數,但這幾年來出現了愈來愈多身穿灰色西裝、散發出知性專業感的人士。他們是在繁忙的工作中特別抽出上班前的時間,前來參加講座沙龍,學習藝術相關知識。



      跨國企業將主管和專業經理人送去全球知名的藝術研究所,紐約和倫敦的專業人士出席早晨的座談沙龍,他們這麼做究竟是為了得到什麼?沒錯,就是這本所要提出的核心問題:全球菁英為何都在培養「美學」?接下來我將與各位讀者一同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



    ?




    其 他 著 作
    1. 商業的未來:找回經濟中的人性
    2. 商業的未來:找回經濟中的人性
    3. 成為菁英:給初入社會的你從未聽過的工作建議
    4. 價值,從視野開始:未來時代,個人與企業都需要創新的世界觀
    5. 成為新人類:24個明日菁英的嶄新定義
    6. 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50個關鍵哲學概念,幫助你洞察情況、學習批判思考、主導議題,正確解讀世界
    7.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用乘法讀書法建構跨界知識網,提升自我戰力,拓展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