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好日況味:9種生活工藝,看見餐廚美器

好日況味:9種生活工藝,看見餐廚美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71868
行人文化實驗室
行人
2018年10月31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0571868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飲食 > 飲食文化 > 飲食文化/札記











      「磨這個鍋子不是要賺錢的,是磨感情的。」



      從廚房出走全臺,探訪臺灣職人最高的堅持。

      從全臺走回廚房,看見生活達人最真的體驗。

      9位工藝家 x 9位生活達人 打造廚房最美的風景。




      本書為了使讀者容易從生活中輕鬆接納工藝,以家庭場域做分界,介紹適合每天使用的工藝結晶,告訴讀者廚房餐廳中可以接觸到的物品,分別有那些默默耕耘的品牌或廠商製造出實用且美觀的用具,可以汰換或選用,親身體會台灣製造的美好。



      以職人的故事起始,透過生動的人物刻畫,並特別強調製作時的用心與眉角,並兼論技術的歷史脈絡與重要性,將能在讀者眼前展現出工藝的價值所在。而邀請素有名望的生活家搭配特定工藝,示範產品用法、闡述心得,甚至有機會的話一同深入產業見證技術的奧妙,將能不只號召群眾關注,更能擴增讀者對於工藝技術和生活用具的實際了解。期盼工藝師與生活家的結合,能不只為產業,也為讀者大眾帶來美好生活的遠景。



      之所以需要推廣台灣工藝,原因為台灣製造業承襲了中國與日本源遠流長的工業技術,再經過「世界工廠」代工時代的琢磨,技巧可說擁有極高水準。但或許因為尚未建立起對台灣自有品牌的認識、和確立對台灣職人的認同,民眾購物時多傾向選用歐美、日本品牌的製品。為了喚起對台灣工藝品牌和職人的關注,我們透過書籍作為媒介的傳播力量,爭取更多曝光與認識度。



      工藝是同時展現技術水準與美學品味的絕佳表現,但是工藝給人的印象常分為兩類,一種是美則美矣,但品味遠離大眾、價格高不可攀;另一種是工廠氣息過於濃重,對於生活在經濟體系以服務業為主的台灣人民而言難以接觸和親近。但工藝成品的範圍廣泛,不乏實用與美觀、技術兼具的物品,應該可以更深入一般人的每天起居,使居家小日子更舒適、更美麗、更自在,也更和台灣產業相輔相成。


     





    工藝中心序

    前言

    ?

    第一部 流理台上的順手用具

    所到之處無往不利 鋼刀

    承受千萬砍剁也不動搖 菜砧

    捲土重來的清潔好幫手 毛刷

    ?

    第二部 爐具上的可靠夥伴

    一口鼎煮遍天下物 鐵鍋

    老祖宗的氤氳智慧 蒸籠

    ?

    第三部 餐桌上的美好風景

    每日飲食的不二要角 瓷碗

    型態百變的承載器皿 盤子

    瀕臨消失的晶瑩手工 玻璃杯

    用歷史傳承和鄉土情懷泡出好茶 陶壺

    ?

    附錄









      走進一間間藏身在巷弄深處、或是高架橋邊,或是在田中央的工廠抑或工作室,我們常看見師傅全神貫注在手上的工作,頭也不抬,要等到我們走近了大聲招呼,師傅才會起身送來一個微笑,說聲:「一陣仔嘸看啊吶。」



      行人文化實驗室只是間小小的出版社,這幾年為了這些師傅、也為了他們手中的技藝,倒也上山下海跑了好幾輪。起先是在台北後火車站附近一待數十年、見證活版印刷行業起落,近幾年又因為活版印刷質感而又回到文青眼簾的鑄字撿字印刷師傅;接著還有守在竹南鎮熾熱的八角火爐邊,靠著一身功力、幾根鋼管和模具,就把滾燙的玻璃膏吹成千變萬化模樣的窯口玻璃匠師;再之後,更有操著一般人難以想像的機具,或裁切巨木、或削鑿經典漆器碗胚的職人……他們的技巧高超、產品精美實用,但卻常常少了些舞台,讓產業不得不跟著鞠躬退場。見證這些變化,總讓我們心中有著深深遺憾。不管是出書介紹,或是媒合設計師和新產業一起與他們開發產品,無非都只是希望能讓他們的努力可以映入人們的視角,也希望產業可以擁有再一次浴火重生的機會。



      還好,不管是師傅或是我們,都不孤單。位於南投的國立台灣工藝發展研究中心,正是一股助力。出於推廣和記錄保存的目的,除了各式展覽,書籍也是中心所偏好的媒介之一,已經連續幾年規劃書籍出版計畫,一同留住台灣島上的絕佳技藝。於是行人得以和工藝中心攜手合作,繼續用師傅們精彩的人生故事和製作技法的細節描繪他們一輩子的堅持,也增加生活達人的角色,邀請對器物多有研究、在生活美學方面有號召力的達人們親身示範不同用法,演示出美好生活的可能樣貌。



      我們再度拾起長久關注的工藝,但採取了一項新挑戰,不以材質或產業下去選擇採訪對象,而是為了更深入常民生活,所以鎖定日常居家的一個空間,細細研究當中會出現的器物。這個「生活感」的主旨串起了整本書,像是器物的選擇上,我們鎖定了每天都有機會接觸到的物品和材質,例如鋼製的刀和瓷器的碗盤。在器物背後的製作者採訪上,我們尋找探訪的台灣職人是每日生活就專職製作該項工藝品的老師傅或產業二代,而且必須不僅僅擁有製作知識,也願意讓我們實地進入他的平常工作生活的場所,讓讀者可以一窺對方的日常生活,並且同時確保他們的產品是可以購買,實際進入讀者居家生活而使用的物件。所以我們走進了立晶窯蘇正立遠離陶瓷老街的工作室,紀錄他繪製的過程,也與他一起坐在榻榻米上喝茶。而在生活達人的內容之中,我們也特地商請對方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工作場所之中,講解和示範自己最擅長而習慣的使用方法,希望這些小撇步都是讀者在家可以親自體驗的,工藝品不再遙不可及。所以家在鄉村務農的彭顯惠侃侃而談如何用刀對付時令蔬果,身兼主婦與作家身分的諶淑婷則邊做家人午餐的菜色邊展示鐵鍋特性為什麼適合「一打多」的忙碌母親。



      從這些製作用心、使用巧妙的餐廳廚房工藝品之中,我們看見了MIT的驕傲。但是,在尋訪工藝師的途中遭遇的挫折,也讓我們發現潛伏在產業之中的危機不時閃現。譬如,砧板師傅告訴我們,健康又耐用的木砧可能將因為台灣國產木材無法使用、進口木材價格飛漲許多倍而走向消失;瓷盤也因為生產不敷成本,台灣境內已幾乎很難找到製作廠商……即使有些工藝品如同毛刷和鐵鍋一般,因為環保和健康的概念抬頭而再啟發展,也還是面臨人才斷層的困境。在這種時間點上,我們只能期盼本書能多少喚起一點對台灣工藝的注意力,從肯定工藝師、善用工藝品起始,再給台灣工藝多幾次機會,或許會是打開僵局的可能性所在。




    其 他 著 作
    1. 誰不是米克斯MIXED 1951-1979:美軍在臺灣留下的孩子【首刷限量書衣海報版】
    2. 2020「掃三壞」桌曆:台灣天然掃把月曆
    3. 2020「掃三壞」桌曆【限量贈送手工製作?榔天地掃】:台灣天然掃把月曆
    4. 小島捕魚:台灣水邊的日常風景(中日雙語)
    5. 成材的木,成器的人:台灣木職人的記憶與技藝
    6. 透明的記憶:感受日常玻璃的溫度
    7. 【他們在島嶼寫作二】他們的文學時代:新世代創作者眼中的大師
    8. 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一套三冊盒裝)
    9. 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
    10. 滿載而歸組(海平面上限量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