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極致產品:創新爆款實戰心法

極致產品:創新爆款實戰心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727815
周鴻禕
日出出版
2019年2月14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9727815
  • 叢書系列:Aplus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Aplus


  • 商業理財 > 行銷/廣告/業務 > 行銷











    打造暢銷爆品缺一不可的鐵則:

    用戶體驗兩大要領:超預期、不能假設

    用戶需求三大關鍵:剛需、痛點、高頻!

    小白思考法:像白痴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行動



      在任何年代,產品永遠都是企業與創業者的核心競爭力。在這個消費者選擇權得到充分解放的互聯網時代,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只有靠更好的產品、更高的效率、更卓越的技術!要做到這些,產品經理沒有什麼捷徑,只能竭盡所能把產品打磨到極致。



      中國創新爆款產品導師、小白思考法引航人周鴻禕,他是中國互聯網最知名的產品經理之一,他將傳授從0到1打造爆品的實戰心法,看穿市場偽需求、累積並強化自身資本、突破現狀找到對的切入點:

      ★三種取捨

      取捨用戶:你不可能把每個人都變成你的用戶

      取捨功能:像小白一樣去思考、像專家一樣去行動

      取捨利益:損害用戶體驗的利益不可取



      ★三個關鍵

      找到剛需:不符合人性的需求都是偽需求

      找出痛點:在用戶的強需求上全力突破

      打造高頻:衡量產品的重要標準



      ★三種品格

      使用同理心:從用戶角度出發

      保持好奇心:產品體驗無處不在

      鍛鍊恆心:不怕被罵、不怕重複



      真正能成為爆款的商品,背後一定有一個追求極致的產品經理,他追求的不是相信直覺、而是把用戶的體驗與使用習慣永遠擺第一。用戶只會以自己的眼光評價產品,想要贏得用戶,就要以用戶視角尋找他們的需求、為他們創造價值,讓用戶非你的產品不可!在這本實用的產品指南中,極致產品導師周鴻禕透過自身經歷與理念,為產品經理與創業者做出總結並歸納:

      -極致產品必須具備的基本要素

      -怎麼理解並掌握用戶的想法?

      -優秀產品經理人必備的正確態度

      -在產品經理之路會遇到的挑戰與危機

      -創業者的成功之道



      一本給產品經理的指南,有系統地歸納、針對細節研究探討、案例翔實,不僅好讀且好用,讀者能看到歷經20年的產品經理生涯,周鴻禕是如何於挫敗中進一步昇華,打造出極致產品。



    極致推薦



      Mr. 6劉威麟(網路趨勢觀察家)

      陶韻智(德豐管理顧問合夥人)



      「對於企業而言,挖掘顛覆性的商機,事實上就是一個用戶研究的過程。所有的產品都應該圍繞使用者需求,要能夠戳中用戶痛點。能夠幫助用戶解決實際問題,並將其做到最好,為用戶提供超乎想像的產品體驗,就是所謂的極致產品。」??? -吳曉波(財經作家,藍獅子財經出版創始人)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得消費市場也迎來了全面升級。在互聯網已經進入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誰更加注重用戶體驗,誰能夠為用戶解決問題、創造價值,誰就更容易贏得市場的接納。因此,產品經理一定要以使用者體驗為第一原則,任何不顧使用者體驗的產品,都不能被稱為好產品。-江南春(分眾傳媒創始人)



      我們常說要有工匠精神,事實上,所謂工匠精神,就是要擺脫浮躁,對準一個目標勇往直前並且不斷創新,最終將其做到極致的一種精神。當前的中國企業需要這種精神,只有這樣,中國的品牌和產品結構才能得到全面升級,中國製造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俞敏洪(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

    ?


     





    推薦序? 產品打造第一教材(創業黑馬創始人兼董事長 牛文文)

    自序? 我的產品經理之路




    第一章? 極致產品的三個關鍵詞

    剛需:不符合人性的需求都是偽需求�痛點:在用戶的強需求上全力突破�高頻:衡量產品的重要標準



    第二章? 「小白」思考法

    打破知識的詛咒�取捨源自用戶�打造「同理心」�透過用戶回饋深度分析問題



    第三章? 沒有用戶體驗,就沒有商業價值

    只有超預期才叫用戶體驗�用戶體驗不能假設�抱怨是產品研發的靈感來源�損害用戶體驗的利益不可取



    第四章? 我的智能硬體產品觀

    八十%的智能硬體都是虛假的�智能硬體+雲端的人工智能�智能硬體交互任重道遠�智能硬體不可免費�不要跟「定位理論」作對



    第五章? 產品經理成長之路

    忘掉完美,擁抱極致�臉皮要厚,不要怕挨罵�對老闆負責還是對自己負責�忘我,打破「成功的幻覺」�保持好奇,「折騰」不止�持之以恆,不要害怕重複



    第六章? 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是優秀的產品經理

    創業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腳踏實地�聚焦,像針尖一樣刺破現有格局�創新是企業的責任�任何商業模式,都源自用戶需求�用最簡單的方法創新�忘掉估值,回歸創業的本質



    第七章? 創業者的「道」

    創業者的本質是無畏�不裝、不端,有點「二」�人是決定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對失敗寬容以待�調整心態,重新站立



    附錄? 極致產品實驗室

    老周問答�課後感悟�



    ?





    自序



    我的產品經理之路




      二○一六年,創業黑馬的牛文文讓我和他們的學員多交流交流,我覺得和創業者交流是非常好的事情,年輕創業者有活力、有想法,他們能不能從我身上學到什麼我不太確定,但是我確實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之後,創業黑馬就為我辦了一個創業實驗室,邀請了十五位創業者,我們一起做了幾次交流。本書的很多內容,是我和創業實驗室的成果,也有一些是我分享的內容。



      這本書的名字雖然叫《極致產品》,但並不是具體教你怎麼使用產品經理工具的,所以也很適合創業者看。而且我覺得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數都是優秀的產品經理。



      雖然我說自己是產品經理,但是我並沒有刻意把自己訓練成為一個產品經理。以前我有個不是很恰當的觀點,覺得人人都可以成為產品經理,因為每個人都是有需求、有慾望的。當你發現一個需求之後,去實現它,這是產品經理要做的事情。



      我是放養長大的,我們生於七○年代的這代人,小時候物質生活比較匱乏,沒有手機、電腦,玩的玩具很多都是自己做出來的。比如我們院子裡的小夥伴,就自己做過露天電影院,這個我在我的自傳《顛覆者:周鴻禕自傳》裡面有寫。



      露天電影院是如何被小孩複製出來的呢?其實就是用毛筆和墨水在玻璃片上塗抹上各種圖案,然後再用手電筒進行照射,把光投射到大螢幕上。現在看,這其實就是一個簡易的幻燈片。小夥伴們用這些幻燈片編成故事,有人拿著手電筒,有人負責換玻璃,有人負責在旁邊照看著,有人在旁邊講故事。



      我小時候也利用木頭線軸、橡皮筋等物品做過自動小汽車,還用鋼絲做彈弓槍。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每個人都有成為產品經理的潛質。但是,為什麼我覺得「人人都可以是產品經理」的觀點又有侷限性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自己的需求是很容易被發現的,但優秀的產品經理應該能夠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我們發現的需求,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這一點我在書裡寫得比較詳細了,剛需、痛點以及高頻,是做出好產品的關鍵詞。



      發現產品的這些特性是產品經理的優秀能力,這種能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日積月累形成的。產品經理往往容易自以為是,覺得自己的東西就是完美的,自己想的就是對的。但是,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不僅要站在產品經濟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



      除了功能需求,很多時候,還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比如用戶體驗、用戶的使用方式和方法。我在大學期間有過創業經歷,第一次創業我做了一款硬體產品,用來清除電腦病毒的電腦外接卡設備,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Master防病毒卡」。



      當時這個產品需求是有的,雖然中間遭遇各種曲折,但最終我們還是把這個產品做出來了,並且在一個國家級的比賽中獲了獎。一切看起來都十分美好,似乎已經能夠看到產品推向市場後,獲得巨大成功的場景。



      當時我們從學校周邊的企業開始銷售「Master防病毒卡」,僅僅賣出去幾十份之後,我們就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我們發現防病毒卡在用戶電腦上的表現與我們測試時的表現幾乎可以說是有著天壤之別。用戶買回去插在他們的電腦上之後,不僅有軟體衝突,還會出現一些硬體問題,甚至導致一些用戶的電腦無法開機。



      這對當時一心想做個「產品瘋子」的我可以說是天大的打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最初的測試是在學校的機房,機器配置幾乎沒區別,然而我們沒有考慮到用戶使用的設備配置千差萬別,用戶的使用場景遠比我們實驗室裡的複雜得多,因此一定要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現在做產品,雖然不太容易出現我當時的那種徹底崩塌的情況,但依然有很多不考慮用戶使用習慣的問題。很多產品經理相當固執,只相信自己的直覺,這是產品經理的大敵。反病毒卡失敗之後,我原本是有機會轉向做軟體反病毒的,但由於自己的固執,最終錯過了。



      緊接著,我又犯了產品經理或者說創業者容易犯的另一個錯誤:不夠專注。我選擇了切入另一個行業,做了一款平面廣告創意系統。實際上,這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原創產品,而是一個把國外軟體簡體化後與硬體綁在一起的綜合性產品。



      可以說,當時這個平面廣告創意系統與市場上其他競品相比,基本上沒有什麼創新。因此,這個專案不僅很快被其他人抄走形成競爭,在後來面對強大競爭對手的擠壓時,幾乎也沒有反手之力。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我的成長就是不斷地踩坑、爬出來又跌進去的過程。回首做過的產品,最讓我驕傲的,可能就是童年用鋼絲做的可以發射紙團的手槍了。因為當時的那個小孩,做產品的心是純粹的,希望為自己做一個各方面都非常極致的玩具。



      重要的是,當時作為「產品經理」的我,不僅明白自己的需求,還擁有強大的「同理心」,發現了用戶(也就是我)的真需求,並且能夠保持好奇,不斷折騰。

    ?




    其 他 著 作
    1. 從逆襲到稱王:周鴻禕的互聯網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