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探索商業智慧:契約與組織

探索商業智慧:契約與組織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110956
王文宇
元照出版
2019年5月01日
140.00  元
HK$ 126  






ISBN:9789575110956
  • 叢書系列:法律學習研究.基礎法學-法律經濟學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x 1.8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法律學習研究.基礎法學-法律經濟學


  • 社會科學 > 法律 > 概論











    運用淺顯理論觀念、剖析代表性商業交易

    結合法學與經濟學、培養跨領域實戰能力

    探索各種商業契約、大小組織與科技模式



      商業交易五花八門,有的採取「契約」安排,有的選擇「組織」型態,有的則是靈活運用兩者,如專案融資與Uber模式,蘊含複雜而有趣的智慧。本書穿透法律表象,運用淺顯觀念理論剖析交易緣由,結合法學經濟學培養跨領域能力,再探討常見契約、大小組織與科技模式。藉著探索各種交易的經濟邏輯與商業考量,本書增進讀者了解─進而設計─商業交易的能力。


     





    序 言



    導 讀�1



    第一編 基礎觀念

     第一章 法學、經濟學與商業交易

      第一節 商業交易與私法自治原則�12

      第二節 商業交易和契約法�15

      第三節 商業交易和組織法�19

      第四節 強制規定、任意規定和黏稠的任意規定�22

      第五節 商業交易(含契約)的解釋和漏洞�26

      第六節 商業交易的經濟和商業邏輯�31

      第七節 商業交易和競爭管制�34

      第八節 經濟分析和立法論�37

      第九節 經濟分析和法律解釋論�40

      第十節 運用經濟觀點分析商業交易�44

     第二章 分析商業交易常用的經濟概念

      第一節 事前觀點和事後觀點�50

      第二節 賽局理論──囚犯困境�52

      第三節 資訊不對稱──道德風險�54

      第四節 資訊不對稱──逆選擇�56

      第五節 最低成本避免者�57

      第六節 風險與誘因──以代理關係為例�60

      第七節 集體行動理論�62

      第八節 談判、保留價格與重新談判�64

      第九節 外部性、交易成本與寇斯定理�67

      第十節 財產權保障和交易限制�69

      第十一節 會計學的經濟實質論�72

      第十二節 市場界定和反壟斷法──台電�民營電廠案�75

     第三章 契(合)約與組織的特徵與關聯

      第一節 短期單純到長期複雜──關係契約理論�83

      第二節 契約不完整的因應──不完整契約理論�86

      第三節 為何以組織取代契約?寇斯定理�89

      第四節 契約組織間的各種安排──威廉姆森理論�90

      第五節 資產控制權和組織選擇──哈特理論�93

      第六節 組織內部的權責劃分�96

      第七節 介於契約和組織的中間類型�98 

      第八節 組織選擇案例(一)──以信用卡模式為例�100

      第九節 組織選擇案例(二)──私募與創投基金�103

      第十節 組織選擇案例(三)──共同基金法律架構�107



    第二編 具體運用

     第四章 常見的商業契約

      第一節 契約宜鉅細靡遺或要言不煩�114

      第二節 契約條件的設計�117

      第三節 聲明與擔保條款的功能�120

      第四節 專屬性資產的因素──以營建契約為例�123

      第五節 買賣、租賃和使用借貸�125

      第六節 代理與經銷契約�128

      第七節 委任與僱傭契約之辨�130

      第八節 照付契約條款(Take or Pay和Pay or Play contract)�131

      第九節 專利授權契約�134

      第十節 文化創意契約�137

      第十一節 旅館管理與品牌授權契約�140

      第十二節 盈利結算與對賭條款�142

      第十三節 最惠待遇條款與符合競爭條款�145

      第十四節 優先權條款的設計�148

     第五章 金融和證券契約

      第一節 基本金融概念�154

      第二節 貸款契約�157

      第三節 授信契約�160

      第四節 有價證券與投資契約�165

      第五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169

      第六節 選擇權的運用──以TRF為中心�173

      第七節 交換契約──Credit Default Swap(CDS)�177

      第八節 ISDA�181

      第九節 控制衍生性商品契約的法律風險�184

      第十節 加速條款�188

      第十一節 網路支付�191

     第六章 中小型商業組織

      第一節 現行法制的缺失與改進之道�196

      第二節 法人�非法人與組織�198

      第三節 中小型組織的定義與劃分�201

      第四節 普通合夥�203

      第五節 閉鎖公司�207

      第六節 非典型商業組織�214

      第七節 有限合夥的運用──私募基金�220

      第八節 有限合夥的運用──創投基金�224

      第九節 中小型組織的未來發展�227

     第七章 大型商業組織

      第一節 以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心�230

      第二節 股權與債權�231

      第三節 股權結構與利益輸送�234

      第四節 受託義務的內涵�236

      第五節 私募基金的槓桿收購和經營層收購�239

      第六節 合意與敵意併購�241

      第七節 併購條款之擬定�243

      第八節 重大不利變更條款�245

      第九節 交易鞏固條款�247

      第十節 企業併購的資訊戰�249

      第十一節 危困企業的特殊面向�251

      第十二節 彈性的治理機制──以阿里巴巴和Snapchat為例�253

     第八章 特殊中間組織

      第一節 選擇商業組織之考量因素�259

      第二節 活用商業組織──合夥、信託與公司�261

      第三節 典型中間組織──加盟�265

      第四節 高科技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268

      第五節 合資經營(Joint Venture)�272

      第六節 IC產業鏈�275

      第七節 OEM/ODM�278

      第八節 專案融資(Project Finance)�280

      第九節 BOT & PPP�283

      第十節 可變更利益實體(VIE)──以阿里巴巴為例�287

     第九章 科技時代新型交易模式

      第一節 平台經濟總論�293

      第二節 從平台經濟論Uber管制爭議�295

      第三節 共享經濟總論�300

      第四節 從共享經濟論Airbnb管制爭議�302

      第五節 區塊鏈總論�307

      第六節 區塊鏈應用──比特幣及加密貨幣�309

      第七節 區塊鏈應用──智能合約之法律議題�313

      第八節 區塊鏈衍生之商業組織──以DAO為例�317

      第九節 區塊鏈衍生之商業模式──以ICO為例�320



    第三編 結 論

     第十章 結 語�327





    序言



      市場上的商業交易五花八門,有的採取「契約」安排,如加盟契約;有的選擇「組織」型態,如PE有限合夥;有的則是兩者並用,如BOT投資模式;甚至近年Uber新型模式,也是運用兩者。這些交易多涉及複雜的權利義務安排,靈活運用的關鍵在於:掌握其中蘊含的經濟邏輯與原則。為達此目的,本書穿透法律的表象,從經濟面與功能面探討這些安排的內涵,以培養讀者了解──進而設計──商業交易的能力。



      如何穿透法律表象以探索交易內涵?經濟學觀點具有寓繁於簡的分析功能,值得借鏡。如源自保險法學的道德風險、逆選擇,即可適用於企業併購:相對於買方,賣方更熟知公司業績好壞;依據資訊經濟學,買方宜平衡雙方資訊地位,並取得專業意見以確保資訊正確。其次交割前空窗期內,賣方未必盡力履約甚至脫產,宜採措施防止投機。再者,交易可能遭逢鉅變(如股市崩盤)或賣方變卦(甚至第三者攪局),宜規劃分擔風險方式。是故,善用經濟概念可以洞燭機先,設計出雙贏交易。



      有鑑於此,本書從經濟面與功能面,有系統地探討契約上與組織上的各種交易安排,並且闡明背後的原理。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闡明基本觀念,包括法學與經濟學關係、交易常用經濟概念、契約與組織的關聯。第二部分探討契約與組織的應用,包括商業契約(如優先權條款)、金融與證券契約(如加速條款)、中小型商業組織(如創投)、大型商業組織、中間類型模式(如OEM)、科技新興模式(如區塊鏈)等。本書由簡而繁、由小而大,將「契約」與「組織」納入統一分析框架,循序漸進,說明商業法律與交易的經濟邏輯。



      本書有兩大特色,第一是結合法學與經濟學,打通商業交易的任督二脈。傳統法學側重法條解析,忽略法條後面的多重選擇與寬廣世界,特別是「私法自治」的真諦,因此無法掌握商業交易全貌。解決之道,在於擺脫法條中心的桎梏,回歸功能面的探討。這方面近年許多經濟學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結合法律學者,做出卓越研究。如Coase的廠商理論,指出契約與組織的替代性,Williamson強調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均有可觀。追根究柢,交易成本愈低,資源的運用愈有效率,凸顯法經濟學的指引功能。



      第二點特色為連貫理論與實務,以增進規劃交易的能力。商業交易不宜淪為空談,而應將抽象落實至具體交易。近年多位兼具法經濟學與律師背景的法學教授(如Stanford的Gilson教授),不但著書立說,將經濟理論運用於商業交易,而且開設課程推動跨領域交流,成果斐然。為凸顯現代交易的推陳出新,涵蓋廣泛議題,從交易框架到契約類型等,不一而足。簡言之,傳統法學重視立法論與解釋論,忽略商業交易如何體現私法自治;本書則另闢蹊徑,專注於商業交易的「設計論」,以結合理論與實務。



      本書性質特殊,理應說明目標讀者與閱讀方式。兼跨法律與經濟領域,讀者設定為研習法學與商學的師生,以及企業界與專業人士(如律師、會計師)。至於閱讀方式,有的章節偏重法學,有的則偏重經濟學,此外更多章節將理論運用於具體契約或組織上交易,涵蓋不同議題。因此讀者得依個人背景與興趣選讀之(請參閱本書導讀)。



      本書主題與筆者學經歷關係密切。最早可溯及30年前在臺灣與紐約從事商務律師工作所受啟發,對於契約與組織規則──特別是共同基金法制──產生濃厚興趣。之後帶著問題進入Stanford研習法律經濟學,再以此撰寫博士論文,從功能面評估各國不同基金架構(發表於SSCI期刊),自此與法經濟學結下不解之緣。23年前回臺大任教後,教學與研究仍專注於此領域,累積不少心得與著作。此外曾借調公平會擔任委員,並兼任公司獨立董事,提供結合理論與實踐的寶貴經驗。總之,本書可謂筆者多年專業生涯的縮影,以及專注研究成果的集大成。



      如今本書終於問世,筆者首先要感謝元照與智勝出版公司的編輯。實現多年來的夢想,更要感謝一路提攜的機構與個人:包括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台北理律以及紐約Sullivan & Cromwell兩家法律事務所、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Columbia與Stanford兩校法學院、以及擔任獨立董事的統一超商、凱基銀行、創意電子、精材科技公司;個人方面,我要感謝Scott與Grundfest兩位指導教授,以及費心協助本書撰寫的助理,包括李佶穎、許名穎、謝孟珊、王政凱、曹以慈、湛址傑、陳祥聞、周靖媛、曾莉晴、黃志成、李?璇、許智詠等臺大法律學院的高材生。最重要的,筆者感謝內人淑容與小兒王衡的長期支持。



      筆者以「探索商業智慧」命名本書,期以一愚之得揭開商業交易的神秘面紗。然而商場多變、人性複雜,窮畢生之力仍無法窺其全貌;是故本書雖取法於上,僅能得其中。本書為華人世界創舉,不周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各界方家不吝指教。


    王文宇

    2019年4月15日於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萬才館研究室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