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賞心樂事:汪其楣觀劇閒散筆記(平裝版)(二版)

賞心樂事:汪其楣觀劇閒散筆記(平裝版)(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3590
汪其楣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9年9月20日
117.00  元
HK$ 105.3  






ISBN:9789863503590
  • 叢書系列:現代主義文學論叢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現代主義文學論叢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本書收錄資深戲劇家汪其楣有關臺灣戲曲演出的劇論散文──一個學者和導演的觀劇「證據」。其中保留了歷時三十餘年的現場戲劇經驗,對於作者與喜愛戲劇的觀眾來說,藉由她筆下的歷歷如繪再現當年情景,同為一難得之賞心樂事!



      作者析論劇本及評介演出的文章收在「案頭」和「場上」的第一輯中,如《牡丹亭》、《西廂記》、《新繡襦記》等;自己親身參與的演出工作,如導演、編劇或藝術指導等任務,則收錄在「燈亮」和「燈暗」的第二輯部份。而作者曾親近相處的梨園前輩,如梁秀娟、徐炎之、侯佑宗、孫元彬、孫元坡的傳承用心和充滿智慧的語言,以及對一代藝術導師俞大綱的紀念,則收錄在「懷念」、「希望」第三輯文章中。



      除京劇和崑曲之外,書中也觀察南管、歌仔戲、豫劇、秦腔、黃梅戲和藝霞歌舞團等演出。臺灣所培養的第一代名角如徐露、郭小莊、王海玲、胡陸蕙、朱陸豪等的技藝情貌,和各個劇種在台前台後演練與經營的辛勤耕耘都展露在本書中。喚起的不只是過去,也對當下和未來有誠摯切身的提醒和呼應。


     





    觀劇有門道�柯慶明

    感恩與珍惜�汪其楣

    ?

    案頭�場上

    觀小陸光公演俞大綱先生《新繡襦記》──談角色刻劃與情境的建立

    比較胡陸蕙的三個角色:木蘭.明妃.李亞仙

    劇評三帖──《走路戲館》、《山裡話》、《吠月之犬》

    小生觀點的女性情慾自主──以《西廂記》為例

    日安.崑曲

    纖柔狂放的靈魂──她的〈尋夢〉

    為什麼還是《牡丹亭》?

    泉州梨園戲──簡約見閎美

    素面版畫中的繡像──評《徽州女人》

    看戲去也──燕歌吳歈

    秦聲秦態最迷離

    導演歌仔戲大有可為

    懷念那份甜蜜與溫暖──記徐露的《得意緣》

    ?

    燈亮�燈暗

    過程──側寫郭小莊

    信心與自尊──我們的南管

    貴在情趣──《長生殿》中的楊玉環

    麗娘私戀

    舞台上讀到胡雪巖

    綿綿藝霞

    追求完美.春美

    《浪漫傳奇拜月亭》──導演也是幸福的觀眾

    ?

    懷念�希望

    《手眼身法步──國劇旦角基本動作》誌

    鼓板動處心音傳──記侯佑宗老師

    迴響聲中傾聽──梁秀娟、孫元坡談國劇的「新」與「變」

    孫元彬與《鍾馗嫁妹》

    看平劇是往前走的第一步

    好好再唱幾百年

    紅樓崑曲子弟戲

    從崑曲談起──分享人類文化的無形資產

    ?





    自序



    感恩與珍惜




      我中文系同班摯友柯慶明,是臺大出版中心「現代主義文學論叢」系列主編,他內舉不避親,而且還是像當年的「班代」一樣,催促我把有關戲曲的文章整理出來。感謝慶明的美意,唸大學的時候我的興趣在小說,我曾悄悄對他說將來我要開「古今小說」這門課。他馬上更神氣地接口:「我要開古今戲劇!」嚇了我一跳,戲劇在我們求學生涯中接觸得不多,系上也只有「元明戲劇」一門課。沒想到多年後走上戲劇領域的是我,而慶明常開類似「古今小說」的課,都熱門極了,五百多個學生濟濟一堂,聆聽他講文學講人生,看了真令人感動。從我們做同學起,交情超過五十年,那麼這就算我在他的宏觀的文學論述之外,幫他備著的微觀筆記吧。也感謝臺大出版中心的女士先生們把我的這本書編得如此賞心悅目。



      看著這些上下三十年的閒散筆記,發現自己真留下不少觀覽好戲的證據。說「證據」二字不為過,實因年代久遠,三、四十年前的觀劇經驗,未必都能夠完整記得,但讀到自己筆下的歷歷如繪,果真是難以磨滅的賞心樂事。



      意外而欣慰的是我竟然描述了臺灣自己培養的第一代京劇名角的情貌,胡陸蕙、郭小莊、還有他們這一輩的「大師姐」徐露,足以與京劇分庭抗禮的豫劇皇后王海玲。不意外而深覺慶幸的是,由於在文化國劇組任教的緣分,結識梨園前輩,來自京劇世家的梁秀娟女士、孫元彬先生、孫元坡先生,教崑曲的徐炎之先生,鼓王侯佑宗先生,而且還有機會在他們身邊記下他們的「口傳心授」,他們開闊的視野,作育英才的胸襟。



      早年看京戲的「大禮堂」不少,單面的舞台並不全然適合這劇種的表演美學。好歹有著「出將」「入相」上下舞台的兩道門,後台也有穿場,上有頂燈,左右有前區的面光,舞台前緣還有腳燈,才把服裝穿戴化妝都襯托得光鮮立體。禮堂的場子不大,不用麥克風或小蜜蜂的時代,真是聽得正好。不久後有了「國藝中心」成為長年演出戲曲的地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概三百天都有戲看。五、六個不同的軍種附屬劇團,主要是京劇團,包括空軍的大鵬、陸軍的陸光、海軍的海光、聯勤的明駝、陸戰隊的飛馬豫劇隊,以及私立的復興劇校。一年到頭他們挑戰不同戲碼,輪流演出,歲暮還有特別加料的封箱戲好看。筆記也從京戲寫到崑曲,就是曾被花部取代的雅部,還有秦腔,還有梆子,還有崑曲在南方的親戚梨園戲,以及我們台灣盛行的歌仔戲等等。



      國父紀念館、國家戲劇院等大型的劇場啟用之後,戲曲也在那裡演出,一切空間美感的秩序還重建不及,就開始自由發揮,並加強聲光諸種效果,至今依然。有時候變得很巨大,和精緻典雅的韻味距離越遠,好像也越用力了。是不是因此我的筆記就記得少了呢。這本書裡的閒散筆記,按照內容的性質分成三個部分,析論劇本及評介演出的文章收輯在前面,就用「案頭之書」和「場上之曲」來表示,簡稱「案頭」、「場上」。有著歷史人情和滄桑世態,也甚多少男之情和少女之愛,我喜歡講的《西廂記》和《牡丹亭》都在裡面。



      凡是自己親身參與演出工作的就放在輯二,包括曾擔任編劇、導演、表演指導、藝術指導等各種任務的相關演出。排練場上,導演或舞監在呼喚全體,或提示演員時會說:「燈亮!」「燈暗!」這部分就用這兩個詞兒來標明吧。有《長生殿》,有《胡雪巖》,還有南管、藝霞、春美,和《拜月亭》。而發現我身在其中的,反而不願「說的比唱的好聽」,顯得篇幅較短,言語甚窮,是什麼沉默是銀的意味嗎?



      第三部分,就是記下文前所提到的,我得以近身相處的前輩,和一些戲曲友好們,寫出我的懷念,和推廣戲劇藝術工作中的希望。「懷念」、「希望」就是這輯文章的名稱。



      奇妙的就是,碰頭第一篇是談俞大綱老師的劇本和演出,那是一九七六年,我剛回國,他就約我去國藝中心,並且要我在文化藝研所開課,沒想到第二年他就去世了。這麼多年來,很多珠玉和泥沙都牽滾在戲曲的世界裡。而直到最後一篇〈從崑曲談起──分享人類文化的無形資產〉,前輩力挽狂瀾的身影又依稀浮現。我和同年代的許多藝術工作者一樣,年輕時從西方留學回來,學得專業本事,卻選擇依本土立命,繼傳統安身,多美好的過往啊,跟著前輩師長們,我在戲曲世界中開眼也開心,多年後拾掇這幾篇閒散筆記,懷抱曾有的激動,曾有的歡欣,曾有的期望。




    其 他 著 作
    1. 歸零與無限:臺灣特殊藝術金講義(增訂新版)
    2. 謝雪紅:汪其楣劇作
    3. 青春悲懷:台灣愛滋戰場紀實戲劇(2版)
    4. 汪其楣劇作集III:浪漫傳奇拜月亭�招君內傳�芙蓉女兒
    5. 汪其楣劇作集I:人間孤兒�大地之子
    6. 汪其楣劇作集II:天堂旅館�月半女子月半�人間孤兒枝葉版
    7. 賞心樂事:汪其楣觀劇閒散筆記
    8. 青春悲懷:台灣愛滋戰場紀實戲劇
    9. 海洋心情:為珍重生命而寫的AIDS文學備忘錄
    10. 歸零與無限:臺灣特殊藝術金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