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

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778947
潘麟
時英
2019年10月10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9778947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4.8 x 21 x 2.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心經/金剛經

















      佛家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佛教、佛法、佛學。佛教是一個信仰體系;佛法是經由系列的身心修行而達到開顯本有智慧以實現生命之究竟覺醒與人生之終極關懷的生命科學(生命科學由生命哲學與生命實踐學組成。佛法既含有高深的生命哲學,也擁有豐富的生命實踐體系);佛學是關於佛教和佛法的學術性研究。此三者,在性質上存在著根本差異:



      任何一個宗教,皆由教主、教民、教義和教團這四個基本要素構成。佛教作為一個宗教,同樣也是如此。



      教主:在佛教中最大的教主,當然是佛教創立人釋迦牟尼,其次是菩薩,再其次則是歷代佛教各教派中的高僧們。在教民心目中,這些教主們最大的特色就是他們無一例外地擁有著超自然的神力。教民們志不在理解佛陀及歷代高僧們的教導之真義,只是一味地把佛菩薩們無限地神化,將佛菩薩視作無所不能的神靈、無所不能的救世主,看成一種至高無上的超自然力量(The power of super nature)而加以信仰和膜拜,以期達到禳災、延壽、祛病、增福等目的。



      教民:教民作為某一宗教的信仰主體,是任何一個宗教得以存在與延續的基礎。教民之所以是教民,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堅定地信仰教主與神靈所擁有的超自然力量,從而將教主與神靈們視為救世主,給予信仰和膜拜。同時也將這種超自然的力量與自己的禳災、延壽、祛病、增福等緊密地聯繫起來。包括佛教徒在內的任何宗教信徒,都具有兩個主要特色:



      其一是甘當神奴。教民們匍匐在教主和神靈的腳下,不敢心生「僭越」之想。其中最不敢想像的,就是與崇拜對象並肩而坐。故而,在幾乎所有的信眾那裡,你說讓他成佛會嚇破他的膽子。釋迦牟尼是佛——假若我成佛了,不就和釋迦牟尼並肩而坐了?那是萬萬不可以的!於是便永遠地把自己匍匐在崇拜對象的腳下,永遠不敢生起齊肩之念。



      不只是佛教徒如此,天主教徒等其他教徒也是如此。你說讓我和上帝齊肩而坐,對很多基督教徒而言,是不敢想像的。怎麼敢和上帝稱兄道弟呢?那是萬萬不可以的。永遠匍匐在上帝的腳下,當上帝或其他神靈的一個順民,當上帝或其他神靈的一只羔羊,這是所有宗教的一個共性。不敢與崇拜對象齊肩而坐,只願意(不管這個願意,是主動願意還是被動願意)匍匐在被崇拜對象的腳下,甘當神奴。這是作為一名教徒的基本特徵。



      其次是非理性傾向。由於教徒接受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正常的理性認知就會被非理性思維所取代,被強烈的信仰式情感所取代。如此久之,則出現教徒所獨有的特徵:越來越非理性化和情緒化,越來越非邏輯化和神秘化,也越來越脫離正常的生活與人生之真實體驗,而形成一個獨有的群體——教徒團體。



      教義:任何一個宗教教義都是圍繞著神靈構建起來的一個越來越複雜的信仰體系,佛教作為一個信仰體系亦復如是。佛教在創立之初,就向它之前的印度各宗教(如婆羅門教)繼承了很多神靈(如大梵天神、天龍八部、羅?女、大力鬼、山神、風神、火神等等),供佛教徒們信仰和膜拜,還有一些神靈(如四大天王、各大小魔王、各類空行母、各類護法神、各類佛菩薩之化身如二十一度母等等)是佛教自己獨立創造出來的。圍繞著這些鬼神,佛教中存在著難以盡數的神話、傳說、故事、詩歌等,構成了豐富博大的佛教教義。



      佛教教義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信仰理論體系,其鬼神譜系包含有高級神(如恒河沙數之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等)、中級神(菩薩、羅漢及其種種之化身)、低級神(天龍八部、山嶽神、土地神等等)及業力論、因果論、護佑論等相關的教義與學說,構成了一個迄今為止可能是世界上最為錯綜複雜的宗教信仰體系,最為錯綜複雜的神靈譜系。



      教團:宗教的另一個主體,即教團組織。教團組織由宗教教職制度與宗教活動場所(如基督教的牧師與教堂,佛教的僧伽與寺廟等)構成,它代表著宗教信仰體系的機構化、社會化和實體化。教團一方面為宗教儀式和宗教信仰提供了實現空間;另一方面對其教義的生存與延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從構成一個宗教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來看,佛教無疑是一個真正的宗教流派,而且還是一個高度成熟化、高度系統化的宗教教派。而宗教的制度化,被認為與政治獨裁化、經濟壟斷化、藝術功利化一起,構成了人類各種罪惡與腐敗最主要、最持久的源泉與溫床。


     





    前言 論佛教、佛法與佛學之區分/

    著名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

    開經偈/

    金剛與般若/

    到彼岸與何謂經典/??

    《金剛經》的個性/

    分品原由/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附錄/

    《金剛經》的流傳及文本/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









      《金剛經》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翻譯版本,此次講授的《金剛經》版本,選自著名譯經家鳩摩羅什所譯。讓我們先對此經的翻譯者有一些初步的瞭解:



      鳩摩羅什(西元344∼413年),梵語是Kumarajiva,又譯為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省稱羅什,意為童壽,意思是他明明是一個兒童,但他的智慧卻像一個老人。羅什出生於古代西域的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地區),是東晉時後秦的一位高僧、譯經家。(鳩摩羅什畫像見附圖一)



      其父鳩摩炎,出身天竺望族,家世顯赫,世代為相。鳩摩炎倜儻不群,天賦異稟且有節度,馳名遐邇,本應嗣繼相位,然而他不但推辭不就,反而毅然出家,開始了修行生涯,成為一個遊方僧人。他翻越了喜馬拉雅山,到達龜茲國——一個信奉佛法的小國家。龜茲國國王聽說來了一位印度高僧,非常敬慕他,便親自到郊外迎接,並請為國師。



      鳩摩羅什的母親耆婆公主,是龜茲國王的妹妹,年方二十,才悟明敏,過目必解,一聞則成誦,是位才女,其身體有紅痣,依命相之法來說,正是必生貴子的特徵。當時雖有諸國爭聘,她都不應,可是一見到相貌偉岸的鳩摩炎時,十分傾心,決意嫁他。國王便勸鳩摩炎還俗,無奈鳩摩炎怎麼都不答應。為此,國王將其軟禁,頒佈聖旨:鳩摩炎必須還俗,娶他的妹妹耆婆為妻。就這樣,鳩摩炎被迫與耆婆公主結婚了。結婚不久,耆婆就懷上了鳩摩羅什。懷孕期間她常去城北省梨大寺聽法,並於突然之間,不論記憶或理解,都倍增於從前,甚至能無師自通天竺語,眾人都感到非常地訝異。等到鳩摩羅什出生時,耆婆便頓時忘卻天竺語。當時有位阿羅漢達摩瞿沙說:「這種現象,必定是懷有智慧的孩子。舍利弗在母胎時,其母智慧倍常,正是前例。」



      西元344年,即東晉建元二年,鳩摩羅什在龜茲出生了。母親是王妹,父親是國師,這是龜茲王國中最為顯貴的家庭。然而這個家庭深深信仰著佛教,一家人似乎並不迷戀世俗的榮華富貴,父親鳩摩炎剛剛被逼迫返俗從政,在城北省梨大寺聽法著了迷的母親耆婆,又撇下她曾鍾情的丈夫,帶著鳩摩羅什出家為尼了。



      7歲時,鳩摩羅什隨信佛的母親生活於寺廟之中,每天和母親一起學經、讀經。他天資極高,每天能背誦三萬二千字經文,號稱「日誦千偈」。為了修行的需要,母親在鳩摩羅什9歲時,又帶著他渡辛頭河至罽賓(今喀什米爾地區)學習深造,師從遇名德法師槃頭達多,學習小乘佛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等。沒幾年,鳩摩羅什就把小乘佛法的經、律、論全部通達。



      12歲時與母親自印度返回龜茲國途中,在今新疆疏勒地區駐留一年餘,修習《阿毗曇》及《六足論》,從大乘僧人、莎車國(位於今新疆於闐之西、疏勒東南)王子須利耶蘇摩誦讀《中論》《百論》和《十二門論》等,一學習即通達。復從佛陀耶舍授讀《十誦律》等。這段時間他學習的《中論》《百論》和《放光般若經》,都是大乘重要的經典,鳩摩羅什曾歎道:「我過去學小乘,好比是蠢人不識金子,錯將黃銅當成寶貝。」在辭別他的大乘師父們後,他回到了龜茲國。



      龜茲國國王出城門迎請他為龜茲國國師,並皈依鳩摩羅什。西元363年,鳩摩羅什20歲時,在王宮受具足戒,標誌他取得了正式僧人的資格。此後龜茲王給鳩摩羅什更尊貴的禮遇:為他造金獅子座(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鋪上大秦(即羅馬帝國)產的錦褥,請羅什升座說法。羅什說法時,西域各國的國王跪在座邊,俯伏在地,讓羅什踏在他們的背上,一步步登上法座。世俗的國王屈尊伺侯,表示對名僧極崇的尊禮。他留住龜茲二十多年,廣傳大乘經論。



      虔誠向佛的母親,十年來辛苦地領著青少年時代的鳩摩羅什在國內外拜師遊學,現在終於看到自己的兒子學業有成,自己可以放心地離開了。她在再次前往天竺時諄諄囑咐兒子,勉勵他到中國內地弘傳大乘佛教。他毅然應允,表示願到中國內地傳教,縱使千辛萬苦,也要實現母親此願。



      鳩摩羅什為人神情開朗,秉性坦率,平時虛己善誘,專以大乘教人,而善於辨析義理,應機領會,獨具神解,成為中觀大師,名聲大震西域,傳揚四方。



      苻秦(史學家又稱之為前秦)建元十五年,中土僧人悅純、曇充等遊學龜茲歸來,向前秦國君苻堅稱述龜茲佛教盛況,特別推崇法師鳩摩羅什才智過人,精通大乘佛法。前秦建元二十年(西元382年),苻堅在高僧釋道安的一再勸說之下,遣平西將軍呂光(西元337∼399年)帶領十萬精兵進軍西域,「降服焉耆,攻破龜茲,歸服者三十餘國」,他囑呂光在攻下龜茲後,從速送鳩摩羅什入關。呂光不負使命,用了兩年左右時間先後攻陷了焉耆、龜茲等西域三十餘國,虜獲了羅什。但因呂光將軍原不奉佛,莫測羅什智量,又見他未達高年,故生輕慢之心,恒以常人待之,並強迫他和龜茲王女結了婚,還時常讓他乘牛和劣馬來戲弄他。



      西元383年,偏安江左的東晉王朝,同北方氏族貴族建立的前秦政權之間進行了一次戰略性大決戰。苻堅親率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羽林郎(禁衛軍)三萬,共九十萬大軍從長安南下。同時,苻堅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七萬從巴蜀順長江東下,向建康進軍。近百萬行軍隊伍「前後千里,旗鼓相望。東西萬裡,水陸齊進」。苻堅驕狂地宣稱:「以我百萬大軍,即使將馬鞭扔到長江中,也足以讓長江斷流。」



      東晉孝武帝雖然昏庸,但其宰相謝安是很有才望的政治家。在前秦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東晉內部矛盾得到緩和,出現了上下齊心、同仇敵愾的局面。他們趁前秦大軍尚未完成集結之際,主動在淝水決戰。交戰前,苻堅急於求勝,在未經核實敵情、不明東晉意圖的情況下,不聽部將的勸阻,盲目同意退軍決戰。結果中了東晉的圈套,一退而不可收拾,導致淝水慘敗。不僅前鋒統帥苻融被殺,苻堅自己也被流矢射中,落荒而逃。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後,前秦大傷元氣。先前被征服的各部族酋豪,紛紛背叛苻堅,建立割據政權。其中前燕宗室慕容垂在西元384年稱帝,建立後燕。羌帥貴族姚萇也於西元385年縊殺苻堅稱帝,史稱「後秦」。前秦遂告瓦解,北方又重新陷入分裂與戰亂中。



      西元385年3月,呂光用兩萬匹駱駝馱著一千多種珍奇的西域貨物,帶著一萬多匹西域駿馬撤離西域,班師回朝。但在回師的途中聽說故國易主,無奈佔據姑臧(今甘肅武威)一帶以自守,並隨後於西元386年建立政權,號「大涼國」(西元386∼403年,史稱「後涼」),都於姑臧,統治範圍包括今日甘肅的西部和寧夏、青海、新疆部分地區。因此,鳩摩羅什便隨呂光滯留於涼州(大涼國)達十八年之久。在這十八年裡,鳩摩羅什完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精通了漢語,對中國文化有了深入的瞭解。並且時常於大涼國中講經說法,渡化眾生,使大涼國的文教禮俗大為改善,因而受到呂光及其皇位繼任者的重視。羅什於大涼國中其身份幾乎等同於國師。



      姚萇縊殺苻堅後稱帝於長安,與其舊主苻堅一樣,也非常仰慕羅什之高名,曾多次遣使去大涼國邀請,但呂光父子忌他智計多能,不放他東行。



      到了姚萇之子姚興嗣位,於弘始三年(西元401年)決定出兵西攻大涼,大涼國主呂隆(呂光弟呂寶之子)因宮室內亂等原因無力抵抗,無奈歸降後秦,大涼國亡。如此羅什終於被迎請入關,時年58歲。以迎請鳩摩羅什為契機,先後有三十幾個大小國家因此而滅亡,其代價不可謂不大,也因此見出佛法東流過程中,經歷了無以計數的曲折與傳奇。



      姚興親自迎請鳩摩羅什入駐長安逍遙園西明閣,以國師禮待,並在長安組織了規模宏大的譯場,請羅什主持譯經事業,譯場的一切用度皆由國庫供給。就這樣,鳩摩羅什前後持續翻譯佛經達十二年之久。



      後秦弘始十五年(西元413年)四月十三日,鳩摩羅什在長安圓寂,享年70歲。圓寂前告眾弟子曰:「我們因佛法相逢,然而我尚未盡到此心,卻要離去,悲傷豈可言喻!我自認為愚昧,忝為佛經傳譯,共譯出經典三百餘卷。我希望所有翻譯的經典,能夠流傳於後世,且發揚光大。如今我在大眾面前,發誠實誓願:如果我所傳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願我的身體火化之後,舌頭不會焦爛。」法體火化後,百骨成灰,其舌果然不壞,而成「舌舍利」。以此驗證佛法不虛,以此驗證其所譯經典無誤。故我們今天學習羅什所譯之《金剛經》,大家盡可放心地去信受奉行,不必生疑。因為法師的舌舍利為我們證實了:其翻譯之經文語句與佛陀當年親口所宣者,毫無差別。



      鳩摩羅什及其眾弟子辛苦譯經十二載,翻譯總數依《出三藏記集》卷二載,共有三十五部,二九七卷;據《開元錄》卷四載,共有七十四部,三八四卷。這些經卷對中國和世界佛教都產生過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中就包括《金剛經》《圓覺經》《妙法蓮華經》《阿彌陀經》《維摩詰經》等。除了在譯經事業上鳩摩羅什取得了後人難以超越的偉大成就,同時,鳩摩羅什在譯經之餘,廣開普渡之門,培養出了數千名傑出弟子,其最著名者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時稱「什門四聖」。



      佛教雖說在兩漢之交時就已傳入中國,但真正開始翻譯佛經卻是在漢末。早期翻譯的佛經不僅詞語不規範,很難看懂,而且還有許多重要的佛經沒有翻譯出來。與前人相比,鳩摩羅什主持翻譯佛經的優勢十分明顯:一來他少年遊學印度,梵文水準極高;二來他來自龜茲,懂西域其他小國的一些語言;三來他在涼州生活了十八年,對於中土人文風情非常熟悉,在漢語語言文字上能運用自如,又加上他原本博學多聞,兼具文學素養。因此,在翻譯經典上,自然生動而契合妙義,在佛經東傳的里程上,鳩摩羅什締造了一個空前的盛況。



      鳩摩羅什與真諦、玄奘、義淨被尊稱為中國歷史上四大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的翻譯事業,當時堪稱獨步空前。他不僅第一次有系統地翻譯和介紹了大乘空宗的理論,而且在翻譯文體上也一變過去樸拙的古風,創造出一種具有外來語和華語調和之美的新文體。他主持翻譯的經論,特別為中國佛教徒所樂誦,而且對於後來的中國文學發展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其 他 著 作
    1. 潘麟先生講授《金剛經》
    2. 潘麟先生講授《心經》
    3. 《大學》廣義
    4. 家門沒上鎖
    5. 瑜伽經:直解
    6. 皇冠瑜伽:從身心健康到生命覺醒
    7. 直指生命的真相:心經直解
    8. 以心傳心:潘麟先生講授皇冠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