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本書前身是2011年初版之「專利權範圍之解釋與侵害」(2012年第二版),當時我國專利侵害判斷原則也受到日本的影響,因此除了美國案例法外,也引用若干日本專利侵害重要判例。今日我國司法實務可說已經全面使用美國的侵害判斷原則,因此本書乃將日本的部分全部刪除。另外,2012年迄今有許多新的重要判例產出,本書收納2012年以後之判例近50則,占全部判例約三分之一,並將2012年以前的判例做適當之精簡及改寫。由於修改幅度頗大,超過全書的三分之二,因此更名為「專利侵害實務與理論」。
專利侵害判斷理論是由美國歷經兩百年的司法實務,以案例法所發展而成,此為本書將「實務」放在「理論」之前的理由。本書共分十五章,前面十四章全部敘述美國的判例實務以及所形成的理論,這些內容絕大部分也都適用於我國,因此書名不再冠上「美國」,其與我國的主要差異則在最後第十五章說明之。
本書判例名稱以西元年、法院名稱、首位當事人、系爭專利標題稱之,若為CAFC判決則省略法院名稱,系爭專利名稱過長者會修改成較簡明之名稱。訴訟當事人名稱以便於閱讀為主,或使用大眾熟知的名稱,或直接使用英文名稱,或以英文名稱第一個英文字母稱之,或將英文名稱直譯成中文。
本書第一章「著名發明與專利保護」,先以早期大眾熟知的發明所產生的專利訴訟談起,帶出專利保護的對象,以及專利說明書和申請專利範圍。
第二章「專利侵害與無效訴訟」,概要說明美國法典與判例法的法律系統、聯邦法院系統、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以及在法院與專利商標局的專利無效制度,還有新穎性與進步性專利要件。
第三章「裝置專利侵害判斷原則」,以1850-1940年代裝置專利之判例,說明專利侵害判斷基本理論的形成,包含全部構成要件原則、均等侵害原則、先前技術阻卻與禁反言原則、逆均等原則等。
第四章「製造程序與物質專利」,是1850-1950年代製造程序與物質專利之判例,製造程序專利爭訟著重在系爭專利是否為可准予專利之標的,合成物則在說明書揭露與申請專利範圍的界定方式,製程與所製得之合成物有密切關係,因此在同一章中介紹。
第五章「字義侵害解釋」,是以1982年CAFC成立後的判例為主,說明專利權範圍爭議用語的各項解釋原則,到2005年彙總先前判決先例的全院庭審判決,以及製程界定產物請求項之解釋。
第六章「手段功能用語」是一種專利權範圍的特殊語法,以1946年最高法院判例造成手段功能用語的修法開始,以CAFC代表性判決說明在2010年以前,手段功能用語請求項之辨識原則與解釋原則。
第七章「均等侵害論與限制」,介紹1987-2010年間的判例,包含均等論,以及限制均等擴張的禁反言、揭露─貢獻原則、先前技術阻卻原則。
第八章「間接侵權」,包含幫助侵權、教唆侵權、境外侵權、以及分割侵權;這四種侵權型態都有最高法院重要判例。幫助侵權是在1960年,教唆侵權在2011年,境外侵權是1971與2017年,分割侵權則是2014年。
第九章「電腦軟體發明」,基於軟體專利的特殊性,以及在未來產業的重要性,以專章介紹之。本章引用判例從2005-2010年,包含單機板軟體、從網路型軟體、到軟體專利境外侵權,2010年之後是軟體專利適格標的爭議,介紹2014年最高法院判例與數件後續的CAFC判決。
第十章「權利耗盡與權利行使」,權利耗盡原則從早期判例到2017年最高法院宣示採國際耗盡原則的判例,權利行使包含衡平禁反言、消滅時效、損害賠償請求期間、故意侵害等,有多件從1992年到2017年的CAFC全院庭審判例與最高法院判例。
第十一章「重要訴訟程序」,包含宣告判決、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之爭議、法律事項判決、事實爭點與均等破壞、事實推定與禁反言、最後是權利不能行使。
第十二章「現代功能用語與軟體專利」,以CAFC在2010年以後之代表性判決,說明手段功能用語的辨識原則與明確性問題,使用手段功能用語記載的軟體專利,使用純功能記載的軟體專利,以及被認定為非屬抽象概念的軟體專利。
第十三章「醫藥相關專利」,基於醫藥專利的產業特殊性以專章介紹,主要是以CAFC在2010年以後的代表性判決,說明醫療方法的可專利性、說明書記載、新穎性與進步性判斷,醫療方法專利的教唆侵權與分割侵權、醫藥專利的均等侵害與均等侵害之限制。
第十四章「設計專利」,說明設計專利的侵害判斷原則,包含判斷主體與判斷方法、設計專利權範圍解析、部分設計、損害賠償額計算等。
第十五章「我國實務與未來發展」,說明我國專利侵害判斷原則,以及和前述美國判斷原則的主要差異,以及美國未來發展趨勢。
美國是全世界科技水準和專利保護強度最高的國家,吸引各國高科技企業就其所開發的技術申請並取得專利保護。我國有許多企業在技術開發與市場經營頗為成功,卻常常在專利問題上處於劣勢,本書以美國專利侵害判斷原則為核心,主要目的在於能讓企業能清楚瞭解專利權範圍的界線,除避免踩進他人專利權外,更能積極地取得高品質的專利權,獲得更高的利潤。
本書得以完成,感謝科技部提供專書撰寫計畫──新興產業專利侵害判斷理論研究與專書撰寫(107-2410-H-011-002)。本書雖然出版前歷經多次校對,但筆者才疏學淺,想必仍有疏漏之處,對於判決的介紹與理解亦未必正確,尚祈各界先進,不吝提出指正為禱。
?
劉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