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共2冊):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共2冊):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7211028186
胡妙芬
親子天下
2020年8月31日
267.00  元
HK$ 253.65  






ISBN:4717211028186
  • 叢書系列:童書-知識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8.5 x 24.5 x 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0歲~15歲
    童書-知識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科普/百科 > 科學











    最有梗的物理先修課

    趣味科學史故事X物理知識X影片演繹

    符合素養導向學習的最佳理科課外讀物

    讓偉大科學家們帶著你看懂物理原理的重要性、

    掌握物理關鍵概念!



      針孔成像是什麼?光學發展竟然從這開始?

      慣性定律又是什麼?為什麼作用力就會帶來反作用力?

      電磁電磁,電和磁怎麼總是擺在一起談?

      還有浮力、大氣壓力、虎克定律、熱功當量和萬有引力……

      天啊,這麼多的定律和理論到底是什麼意思?

      現在開始學習物理不驚不怕,

      一起跟著最會說故事又會歸納重點的LIS老師

      穿越時空,秒懂物理!



      物理可說是探究一切事物的道理,舉凡光影、熱能、天象,小到身邊的振動或甚至物體存在的重量質量,都可以是物理研究的範圍。從古希臘以來,物理方面的研究從猜想到推測,到有縝密的理論驗證,其實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之後在這三、四百年來有加速的發展。這些龐大的觀察濃縮成物理學說和公式,通常放在義務教育中都沒有篇幅說明來龍去脈,直接接觸到成果的學生們當然會一下子像走進學術瀑布一樣承受不了,還沒來得及欣賞物理簡潔之美就先嚇壞了。



      這套書是由長期致力解決於臺灣教育落差問題的「LIS情境科學教材研發團隊」與知名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聯手創作,藉由書中角色「LIS」老師及嚴八、魯芙兩位學生的討論與互動,帶領孩子一同回溯漫長的科學史發展脈絡,介紹20個物理關鍵理論的緣起、演進與論證,同時也一併認識眾多科學家的人物故事與研究歷程,並補充課本中沒有說的那些與現代息息相關的觀念。



      書中每一堂物理課,都配搭了「快問快答」的專欄,快速掃除孩子的學習痛點及閱讀後萌生的疑問。另可運用頁面上的Qrcode,連結到LIS精心拍攝的超好看影片,可以幫助孩子在滿滿歡笑中,進一步認識物理史的演進並重新拆解理論。這是一套混搭式的創新文本,融合了高潮迭起的科學家故事、好讀易懂的物理知識,以及保證戳中孩子笑點的對話與情節,絕對是孩子認識物理、學習物理、應用物理的最佳課外知識補充書。



      ★ 本套書共二冊



      人人中學有個「科學史研究社」,指導老師名叫「LIS」,是個有著浪漫鬈髮的科青。據說LIS老師很擅長用說故事的方式講解科學,還會在課堂上放映KUSO又搞笑的影片幫助大家理解,二年級女生魯芙和同班同學嚴八是這個社團的固定班底,這次要一起探索物理的奧祕。究竟LIS老師會準備哪些有趣的科學故事和影片,讓他們從此愛上物理呢?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上: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最早的《物理學》到底是多久以前的事?等等!物理竟然是有人在花園中散步想出來的嗎?在上冊的十堂課中,LIS老師將帶著嚴八、魯芙,從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家講起,回溯科學是如何誕生、亞里斯多德的概念怎麼影響千年、阿基米德如何發現浮力,以及海什木、伽利略、吉爾伯特、托里切利、帕斯卡、司乃耳、笛卡兒、惠更斯、虎克、牛頓等物理學家如何突破萬難,創造新發現、新定義、新發明的精彩故事。從中也能讓你了解光的性質、大氣壓力、慣性定律、虎克定律和萬有引力等重要物理理論的出現及演進。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下: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下冊的十堂課,是從十八世紀科學家在電學的劃時代發現講起,嚴八和魯芙會跟著LIS老師一起去認識格雷、杜費、庫倫、布萊克、倫福德伯爵、厄斯特、安培、歐姆、法拉第、焦耳、菲左、傅科、愛因斯坦和德布羅意等原本只在課本中出現幾行字的眾多物理學家,以及他們所帶給後世的熱動說、歐姆定律、熱功當量、光速、波粒二象性等眾多物理理論的源起與發展等,這一次,嚴八和魯芙又會丟出哪些有趣的問題拷問LIS老師?讀完了這二十堂「最有梗的物理史」,他們的物理會真的從此變得突飛猛進嗎?



      ◎本書關鍵字:科學史、科學家人物傳記、物理、光學、力學、電磁學、熱學、大氣壓力、慣性

      ◎無注音,10-15歲適讀

      ◎教育議題分類:環境

      ◎學習領域分類:自然、綜合活動、生活科技



      全系列目前共兩套: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化學課》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本系列五大特色



      特色1 LIS科學教材研發團隊X知名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的超強組合

      特色2 結合科學史、科學理論演進、科學家人物傳記的創新文本

      特色3? 套書搭配可延伸收看的40部線上影片,快速掃除學習痛點

      特色4 好讀好懂的「快問快答」專欄,解答生活中物理相關的疑難雜症

      特色5 內附十二年國教自然領域課綱對應表,學習無縫接軌



    各界好評



      ★★教育界與知識網紅同聲按讚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列)

      朱慶琪|中央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兼科學教育中心主任

      吳旭明、蔡佳玲|物理教學影片YouTuber

      郭青鵬|蘭雅國中數理資優班專任教師

      簡麗賢|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上:40部線上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序──幫助孩子培養長久受用的科學探究能力

    推薦序1──從科學探究歷程,有溫度的學物理

    推薦序2──在科學中時常抱持懷疑精神

    物理史關鍵年表

    本書特色與人物介紹



    第1課 世界第一本《物理學》──亞里斯多德

    第2課 浮力原理,尤利卡!──阿基米德

    第3課 「光」從哪裡來?──海什木

    第4課 慣性與自由落體──伽利略

    第5課 打開電磁學的大門──吉爾伯特

    第6課 真空與大氣壓力──托里切利&帕斯卡

    第7課 反射與折射定律──司乃耳&笛卡兒

    第8課 航海、經度與時鐘──惠更斯&虎克

    第9課 白光原來是七彩──牛頓

    第10課 萬有引力與蘋果──牛頓



    附錄1 十二年國民教育自然領域 課綱學習內容對應表

    附錄2 名詞索引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下:40部線上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序──幫助孩子培養長久受用的科學探究能力

    推薦序1──從科學探究歷程,有溫度的學物理

    推薦序2──在科學中時常抱持懷疑精神

    物理史關鍵年表

    本書特色與人物介紹



    第11課 相吸相斥誰知道?──格雷&杜費

    第12課 電力知多少?──庫倫

    第13課 溫度到底是不是熱?──布萊克

    第14課 熱質說VS熱動說──倫福德伯爵

    第15課 開啟電磁大時代──厄斯特和安培

    第16課 奠定電學基礎──歐姆

    第17課 電生磁,所以磁也生電?──法拉第

    第18課 發現能量守恆定律──焦耳

    第19課 解開光速之謎──菲左&傅科

    第20課 波與粒子的最終戰──愛因斯坦&德布羅意



    附錄1 十二年國民教育自然領域 課綱學習內容對應表

    附錄2 名詞索引





    作者序



    幫助孩子培養長久受用的科學探究能力

    LIS情境科學教材




      LIS的宗旨是「Learning In Science」;「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實踐夢想的勇氣和能力!」則是我們對教育的願景。我們希望可以透過教材為孩子開啟新的視角,發現科學不僅是一門從生活出發的學科,也是一套理解世界的方式。



      我們相信學習本質其實是STEAM或是PISA在談的「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性思考」和「好奇心」,這才是每一個人一輩子都用得到的能力。因此,我們從科學開始,爬梳科學史的脈絡,將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等過程,開發成獨一無二的創新教材。



      我們設計的教材包含影片製作與教案開發。在影片特色方面,會以動畫和戲劇的方式,把科學變得更圖像化且富故事性,所以大家在觀看時可以很容易就進入我們設定的情境,進而引起學習動機。而我們設計的教案,則將影片中科學家發現及產出知識的情境還原給孩子,希望能讓他們在科學史中探究、冒險,最後培養出科學能力。



      同理孩子的學習處境,將科學思考歷程具象化



      走進科學史的世界裡,會發現課本中的概念與公式,事實上並非為考試存在,而是一套科學家們看待與理解這個世界的思維。其實在開發物理系列教材時,我們也遇到不少瓶頸──這是一門起源於「哲學」的學科,即便有大量的實驗驗證,更多是「腦中」的思想實驗;想的雖然都是力、光、熱等生活可觸及的現象,但理解起來可說是非常抽象!每每「剖」開科學家的腦,細細研讀一番後,會發現自己以前的理解原來還不夠完整,常有不斷被更新的感覺。每部影片都是夥伴們花很長的時間撰寫文本、進行教學,再讓非理工背景的編劇與動畫師充分理解科學概念後,才能完成的。



      然而這整個過程中,最難的不是梳理理論演進。如何避免在傳遞知識時,把自己熟知的資訊想得太理所當然而沒有表達出來,才是最大的挑戰。這對沒學過相關概念的觀眾而言,就會對資訊感到疏離、斷裂,而無法連貫吸收。因此我們在製作教材時,必須不斷回到「不懂的狀態」,重新看待這些要給學生看的內容,抽絲剝繭找出哪裡會造成孩子理解困難,小心翼翼運用劇情與動畫來轉化。而這套與親子天下合作的物理系列,也是以這樣的心情誕生的。



      書是影片的延伸



      再次感謝胡妙芬老師,這次也依然用生動的文字,讓孩子有機會一窺影片中物理學家們精彩故事的全貌;謝謝插畫家彥伶在圖像與版面的用心,讓知識易讀又有趣;還要感謝親子天下的編輯們:欣靜、淳雅,為這本書花了許多的心思,讓愛看故事的孩子,進入科學家充滿好奇心的世界,也讓愛科學的孩子們,透過文圖交織的這扇窗欣賞科學。



      最後我們想跟大家說,這套書是一套完全不同於坊間科普童書的作品,結合科學史、科學家人物傳記、科學理論演進歷程等多元面向,還特別設計了能讓大家天馬行空發問的「快問快答」單元。在閱讀時,你可以把它拿來配合我們的影片當作補充資訊,也可以把它視為科普版的「科學通史」,甚至是單純把它當作有趣的科學故事書……這都沒有問題,因為我們相信這套書的內容結合了我們多年的知識結晶,一定能讓大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推薦序1



    從科學探究歷程,有溫度的學物理

    朱慶琪(中央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兼科學教育中心主任)




      你認識幾個物理學家?是不是覺得物理學家都聰明又厲害,彷彿那些困難的問題在他們手中一次就能解決?



      從故事拉近你我與物理的距離



      對喜歡物理的人而言,物理學家是崇拜的對象;但對討厭物理的人而言,物理學家可是憎恨的敵人:「要不是你們我就不用背這麼多奇奇怪怪的公式了!想到歐姆定律我就想翻臉……」不過當你知道歐姆曾經是個「魯蛇」,38歲無妻無子沒事業難溫飽,卻還要堅持做研究,是不是會有點同情他、覺得有錢可能會好一點?等等,那你認識卡文迪西嗎?人生勝利組、家裡有錢得不得了,他做出許多重要實驗,其中還比歐姆早46年發現歐姆定律──但這些定律卻都不是以他命名,到頭來竟然是個「被孤僻性格(或錢)耽誤的科學家」……



      這些課本裡冷冰冰的人名,其實都有自己的性格,彼此間可能有著愛恨情仇、心機權謀。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說穿了,與你我相同。物理也是這樣的,看起來雖有距離,卻始終源於生活,那些研究與發現也會進一步影響我們的生活。沉浸在這些情節,同時又能跟著科學家的眼光觀察,並且由淺入深、漸進有條理的學習物理,就是《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精彩之處。



      從情境讓定理立體化而好消化



      這套書呈現科學家的日常以及科學探究的歷程,每堂課都帶著你搭上時光機回溯不同年代,近距離了解他們的思考方式。你會發現科學沒你以為的那麼嚴肅。



      想像一下你突然降落在這個場景:某個無辜的小男孩被懸吊在空中,旁邊有助手操作著奇怪機器、還有看起來像是祭師的人拿玻璃棒碰觸男孩。接下來男孩身上開始黏上小紙屑,手指還能隔空讓書本翻頁!不,這不是邪教儀式,只是與靜電感應現象相關的一幕(本套書第11課)。我同意,科學實驗有時看起來真的有點像邪教活動,這其實是探索物理未知領域時有趣的一環。書中向讀者揭露許多科學研究的意外與樂趣,讓物理定理立體而好玩。



      跟著理論的誕生歷程走一回,其實就能自然而然的記住核心物理概念。再舉個例子:假如你不幸掉進一間牢房,跟個奇怪的阿拉伯人關在一起,你看他面向外頭喃喃自語,便跟著他觀察光透過小縫照進牢房,藉由顛倒的影像發現針孔成像──一起領悟光的「射入說」比「外射說」更接近真實。這個人的十年牢獄成就厚達七卷的光學書,為科學發展奠基。他的全名長到你記不住,好險可以簡稱「海什木」。試想,這段經驗是不是比你死記「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針孔成像口訣來得生動?(本套書第3課)透過這套書以及LIS團隊精心拍攝的影片來學習,你不用真的進牢房,也不用困在任何偉大科學家遭遇的難關,就可以一步一步領略物理的天堂。



      這些令人讚嘆的物理定律,都是貨真價實的「人」發現的,了解科學家們探索科學的歷程,定理公式便有了溫度。在時光機還沒有發明之前,不妨藉由這套書帶領你進行一趟時光之旅,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



    推薦序2



    在科學中時常抱持懷疑精神

    郭青鵬(臺北市立蘭雅國中數理資優班專任教師)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寫出世界上第一本《物理學》,雖然為探索物理現象起了個頭,但他的某些觀念卻成為科學發展的巨大阻礙。牛頓脾氣有點古怪,直到受好人緣的好友哈雷鼓勵與贊助,才將「牛頓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等重要內容,寫成曠世巨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不管是前者或後者,他們的物理學著作不僅深深影響日後科學研究,甚至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如今在二十一世紀的臺灣,這套《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梳理了過往物理發展,承接過去的重要觀點,也將會深刻影響這塊土地上的物理教育。這套書分上、下兩冊,每冊共10課,從西元前四世紀的亞里斯多德揭開序幕,一直講述至近代二十世紀愛因斯坦、德布羅意,是部時空橫跨超過2400年的物理發展史。



      從科學家的辯證釐清物理概念



      書中著重科學歷史脈絡的論述方式,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每個章節中都針對不同的物理觀念說明發展經過,其中若遇到物理大師們想法、派別相異的段落,書中呈現出分庭抗禮的論辯過程更是精彩,例如:熱質說VS熱動說、難解的電磁曖昧關係,以及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動的糾結故事。書中不會先講結論,而是將歷史上科學家們各自的想法都說清楚,再一起探討實驗證據,看看誰對誰錯。這種做法很適合讀者融入情境思考,想想如果自己是當時的科學家會怎麼做,同時也能跟著書中人物來回修正假設,一同找到最佳的解答。



      書中提到波動說和粒子說時,有一段是這樣寫的:「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贊成光是純粒子的一派,幾乎無法否定對方的實驗有錯;同樣的,贊成光是純波動的一派,也只能證明光有波動性質,無法挑出光是粒子的實驗有什麼大毛病……」後續便提到光其實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和相關研究。這種引導是很棒的訓練,能讓讀者在理解與探索科學時,保持懷疑與辯證的能力,除了吸收書中史實和科學知識外,這樣的思辨力也非常可貴。



      這套書還有幾個值得一提的地方:帶有引導提問元素的「快問快答」單元;這些問答設計結合主文中的要點,協助讀者培養出整合、延伸內容等高層次的思考能力,進而達成探究學習。每章節還加入許多很有梗的插畫,最後更附上LIS影音頻道的連結,這些元素都能寓教於樂,提高讀者對物理好奇心及學習動機。



      我從小就對物理抱持相當濃厚的興趣,之後不管求學或教學始終保持初衷、熱愛探究大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但這一套《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卻能令我驚豔,提供我新角度深入探索物理發展的面貌,有機會更深切的理解這些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及他們研究的脈絡,受益可謂良多,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普書籍,特此推薦這套書給大家。

    ?




    其 他 著 作
    1. 達克比與他的生物好朋友1:遠古與水中生物篇|跨時空的驚奇旅程,發現眾多生物不為人知的祕密
    2. 達克比與他的生物好朋友1:遠古與水中生物篇|跨時空的驚奇旅程,發現眾多生物不為人知的祕密【首刷贈品版】
    3. 妙妙喵圖解生活科學3:神奇測謊機──跟著妙妙喵和跳跳蟲用圖像思考,破解生活大小問!
    4. 達克比辦案15:孤島時光機:島嶼生態學與臺灣島的形成
    5. 達克比辦案11-15集套書(共五冊)
    6. 達克比出任務1:誰是偷蛋賊? 科學博物館的恐龍大調查
    7. 達克比辦案14:莽原生死鬥:草原生態系與地下環境的生存適應
    8. 達克比與世界未解之謎1:水怪貓騎士:尼斯湖水怪的疑案調查(首刷隨機贈超人氣角色書籤)
    9. 達克比與世界未解之謎1:水怪貓騎士:尼斯湖水怪的疑案調查
    10. 達克比辦案13-海洋酷斯拉:特殊海洋生態環境與物種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