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學年度全國學生舞蹈比賽攝影專輯,人透過肢體動作表達意念,以音樂營造情境,呈現舞蹈的動態美,時而磅礡時而幽靜,感動人心卻消縱即逝;因每支舞作都是得來不易的作品,透過攝影手法,捕捉舞者生動的表情、曼妙的姿態,將舞作之靜態每保留下來,細細品味。101學年度全 ...更多
八八風災後屏東縣原住民鄉永久屋基地重建情形。莫拉克風災已邁入第四年,屏東縣重建區的原鄉部落,已在各永久屋基地落腳、扎根,部落居民以感恩的心、振奮的心,走過傷痛,努力經營新的部落、重建家園,並堅持傳承部落的歷史文化,在公私部門共同努力下,重建區產業更呈現出嶄新 ...更多
屏東六堆客家曾氏族人追思先賢籌資於屏東市興建「宗聖公祠」,供族人到屏東洽辦商務及求學住宿,屬傳統閔客建築。成立初以嘗會組織,後改以株式會社營運,因社會變遷株式會社組織潰散,無力運作公祠終致日益損壞。一群曾氏子裔為保留祖先所創家業努力不輟,聯合社運人士齊推,「 ...更多
本書將曾任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1875年所寫〈臺灣記行〉(Notes of Travel in Formosa)英文手稿加以翻譯出版。李仙得於1867年至1875年間在臺灣各自與美國、日本間的涉外事件中,扮演重要且 ...更多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之能屹立台灣社會與藝術世界,不在校地是否闊麗,也不僅只是藝術資產豐厚,而在老師們世代相承的用心。 2007年,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成立,於是,我們開始了老師教學故事的紀錄與傳承。 ...更多
本書為彰化縣文化局辦理「2013彰化縣第十四屆磺溪美展專輯」,專輯內容包含數位藝術類、書法篆刻類、 油畫水彩類、水墨膠彩類、攝影類及立體工藝類六大類作品。磺溪是彰化雅稱,使用這個名稱舉辦美展,具有「在地特色,放眼國際」的思維,十四年來磺溪 美展從地方美展蛻變 ...更多
「原地散步-劉瀚之個展」為2010年「臺北美術獎」競賽辦法改制後,第一為首獎得獎者於本館舉辦的展覽,希冀藉由個展發表之方法鼓勵創作者於得獎後,持續深化其作品脈絡、提高對外的能見度,並且開啟多元發展的可能性;本館也期望藉此激發晚近崛起藝術家的創作能量,為國內當 ...更多
身為藝術家,但又同時為藝術家伴侶的女性並不多,因為「藝術創作者」一向是那麼講求「獨立」、「自我」甚至「自由」的個體,偶爾又需要一些光環與掌聲。陳豔淑在扮演主角與觀眾上,可說是相當稱職的。大家經常會在各式展覽開幕式上,看到陳豔淑與蘇信義夫婦聯袂前來,言談舉止上 ...更多
《藝術推手:高雄畫廊發展初探》展覽專輯。蒐整1960年代至今,高雄各畫廊之展覽、活動等相關文獻史料,結合訪談,挑選具「持續性」、「在地互動性」、「策展性」、「特殊意義」等特質,而對高雄美術發展、藝術環境具有影響與貢獻之焦點畫廊,從中分析各畫廊之營運歷程、特質 ...更多
本書為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辦理101年度「第15屆菊島文學獎」徵文比賽得獎作品專輯。澎湖,從空中俯瞰是散布四方的珍珠,於海面欣賞是一座蓬萊仙島,在陸地近觀則宛如人間仙境。星羅棋布的島嶼,有綿延潔淨的沙灘,海天一色的落日美景,草地裡野菊繽紛綻放 ...更多
張鴻明藝師,原名張水坑,出生於素有「南管之鄉」雅稱的中國福建省東園村,自幼即受南管音樂薰陶,十二歲時已能自彈自唱,展現其音樂天賦之高。民國三十七年來臺探親時,因逢政治局勢不穩,轉而定居臺南,並於工作之餘參與臺南市振聲社與南聲社等活動,與東 ...更多
本書是翰蘆圖書與國立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共同合作的「文創樞紐」第二本藝術管理教科書。主要探討台灣唱片工業受到的衝擊。盜版的猖獗,因科技昌明造成「質」與「量」的改變;市場萎縮與電子商務的「去中間化」,重創實體通路;這些均使得合法的線上音樂工作者,飽受惡質經濟 ...更多
★?故宮院長與學者專家聯袂推薦 ★?掌握鑑賞書法美學的基本原則 ★?看懂故宮最動人、最惆悵、最細膩、最狂妄的書法作品
「書法」是漢字文化 ...更多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集宋、元、明、清四朝天子收藏與皇家製作之大成,藏品以宮廷品味為主,質地精美,呈現歷代最高品質的藝術成就,向來有「中華文化寶庫」之美譽。《故宮精品導覽》從故宮文物播遷故事談起,編列中西曆文物年表,簡述歷代帝王與藝術,再依文物分類以深入淺出的文字 ...更多
桃園縣美術家邀請展為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所舉辦的年度美術大展之一,創辦於2001年。近年,桃園因美術創作人口劇增,但展覽場地有限,自2007年起大擴大規模,分兩年展出不同類別的美術創作。 本屆(2013)桃園縣美術家邀請展,展出西 ...更多
此書為102年臺北市立美術館「移山-郭人維」展覽之同名專輯,內容包含參展藝術家郭人維之作品圖版及創作自述。 郭人維自小生長在臺灣,在從事建築設計10數年後重新當起學生,轉而投身創作,憑藉著對繪畫與建築的濃厚興趣,開啟了他用顏料 ...更多
「2013鶯歌燒品牌計畫-特色餐具評鑑展」圖錄。 鶯歌特色獎作品5件,入選作品43件。 陶瓷餐具一直是人們生活中的好搭擋。二次大戰前的臺灣,陶瓷餐具絕大多數仰賴中國大陸或日本進口,戰後因進口中斷才開始自行生產。 < ...更多
FLUXUS”語出拉丁文Fluere,原意為”流動之流”, 該運動1950年萌芽,隨後於1960年代盛行。在藝術家喬治.馬西納斯(George Maciunas)發表宣言的號召下,集結了藝術家、詩人、舞者、音樂家等創作者在各自的專項透過跨領域而形成遍地開花但 ...更多
跨越南北回歸線,到南島文化藝術重鎮棲包屋文化中心展覽,對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走入國際平台,是很重要的一步,也是高雄市立美術館深耕南島當代藝術展現成果的開始。本展參展藝術家包含泰雅族、阿美族、排灣族、泰德克族、卑南族、魯凱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及1名長期從事原住 ...更多
台灣當代藝術對於主體性和語言使用的探索.有個熱鬧且豐富的發展歷程。此次展覽是策展人陳寬育與藝術家對話的呈現,經由數個取徑再閱讀余政達的作品。其創作透過從當代媒體經驗而來的主體特性,將日常的生活經驗,重新處理並映射出問題感,亦將他者納入自身的生命互動脈絡中,製 ...更多
台文館於2012年辦理「府城講壇」,邀請12位作家來自不同領域的詩人作家,講述文學世代變遷、社會文化、自然生態及創作歷程等,透過作家的敏銳觀察與生動表示,具體而微呈現當代臺灣文學縮影。本書的出版,除了將精彩的演講內容留下珍貴文字記錄,也呈現國立臺灣文學館教育 ...更多
李煥章先生民國14年出生於山東省臨沂縣,現居於新北市三重區。他是臺灣最重要的剪紙藝術大師之一,民國80年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頒發「民族藝術薪傳獎」,民國100年新北市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李煥章先生為新北市傳統藝術「剪紙」保存者。本書係新北市 ...更多
這次世界一流珍稀的古董相機展出,其中也包含一台登上月球拍攝外太空影像的希世珍品絕版相機,更有早期黑白需求大型蛇腹式相機,還有各家經典的紀念絕版相機與情報員使用的迷你相機,琳瑯滿目,期望讓參觀者有機會鑑賞到世界頂級古典相機,為證明此些身價不斐的相機,特別付印集 ...更多
臺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舉辦102年度當代藝術家聯展,配合展覽特出版專輯,與社會大眾分享231位臺中市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成果。歷經三十載藝文工作的點滴累積,「臺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可謂獨占各項藝文活動之鰲頭,深獲肯定與支持,成為一個重要的藝術平台,在此不僅分享藝術 ...更多
沈昌煥先生抗戰期間,擔任政府部門的秘書與英文翻譯工作。抗戰勝利後,入軍事委員會侍從室擔任侍從秘書。此日記係他於民國35年隨侍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時的紀錄。日記內容以工作歷程為主軸,談及對國家、公共事務的看法,也記錄與親友、同事、同學之間的互動。日記中重要的內容 ...更多
本書係將館藏1884-1885年清法戰爭期間隨軍征戰的醫官何內•科邦(Rene Coppin)的日記、書信手稿輯錄成《北圻回憶錄——清法戰爭與福爾摩沙﹐1884–1885》(Souvenirs du Tonkin: La Guerre franco-chin ...更多
本書篩選自2010年與2011年國立中山大學國際研討會發表的論文及會後之徵稿。本書分成三個部份:第一部分的主題與旅遊文學相關,收錄耶魯大學講座教授Claude Rawson在2011年國際研討會之主題演講,其中討論殖民帝國的剝削與征服以及種族屠殺的議題;其他 ...更多
本書主要透過台灣的古典詩作以探討當時的歷史、社會與文化。先由「詩說國姓爺」論起,以示滿清在台統治之起點以及詩人對於「開台聖王」之看法,繼而依序是「原住民相關詩作」、「漢人社會與風俗」、「分類械鬥與人民起義」三大主題。針對作家創作行為及其表現的觀察與思考,評論 ...更多
台灣經歷了荷蘭、明鄭的統治,到了清領時期,人文觀察也就進入科舉文人們的地景書寫之中。從海洋到山脈,從蠻陌到現代,本書嘗試以地景書寫為主軸,探究不同出身、不同時期的文人對於台灣地景的感知,從中探討書寫者的精神視野及科舉文人社群所帶有的文化結構。地景書寫,是自然 ...更多
本書從台灣文學史發展角度,對六○年代台灣文壇出現的「留學生文學」乃致整個流變,包括「移民文學」至「海外華文文學」的發展、現象作一歷史考察與文學表現之介紹。作為一種特定文學範疇而受到社會關注的「留學生文學」,是當代台灣文學發展中,在一定時期裡出現的一種特殊文學 ...更多
本書研究範圍主要以1949─2012年之間的台灣旅行文學為主,不包含台灣境內的國民旅遊,而是以台灣以外的旅行地點為主,文本分析上,目前的旅行文學仍以散文為主要創作文體,這也是本書主要的探討內容,全書將對1949年以後的台灣旅行文學做全面性的耙梳。隨著經濟條件 ...更多
原住民漢語文學的興起,源自於原住民自覺運動,無論是還我語言、還我姓氏、還我土地等,都代表著被壓抑、被剝削的歷史與自主,要得到釋放解脫。原住民知識分子開始以創作,進行對族群公平正義的發聲與行動。「原住民有文學嗎?」在這問句背後的提問者,多半處在兩個極端的位置, ...更多
本書主要透過台灣的古典詩作以探討當時的歷史、社會與文化。先由「詩說國姓爺」論起,以示滿清在台統治之起點以及詩人對於「開台聖王」之看法,繼而依序是「原住民相關詩作」、「漢人社會與風俗」、「分類械鬥與人民起義」三大主題。
本書以清朝記年依序介紹台灣本土文人與作品,自康熙年間1684年以降到1895年台灣受日本統治之前,橫跨二個世紀的文壇自有期清晰可辨的軌跡,呈現早期豐富的台灣文學風貌。
劉曉仙,一個早逝的名字。53年出生的她,102年離世,短短的50年生命,她留給這個世界一個惋惜。 劉曉仙從北一女畢業,考取成功大學建築系,後來獲得班上唯一的美國獎學金,留學麻州景觀研究所。進入職場後的作者,表現優異,先在西雅圖 ...更多
萊坎教授(Oliver Rackham)常年專注於地景研究,在其著名的《英國鄉村史》(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side: The Full Fascinating Story of Britain's Landscape)及《英國 ...更多
漆藝家粱晊瑋,創作呼應樹漆特性,應用隨四季變化的自然有機塗料,以連續堆疊的精緻質感,結合金屬與陶瓷等各種媒材,展現沉穩內斂的典雅氣質。 以獨特的原創風格及奔放的色彩表現於漆藝,以舞動豪情的細膩感在工藝界開創一方天地;寄情言語心 ...更多
「臺北美術獎」自2001年開辦以來培育許多視覺藝術創作人才,是為臺灣當代藝術重要指標競賽展之一,多年來累積的成果加上不僅展現了台灣當代藝術的多元與精彩更反映了時代的潮流與變遷,成為新一代藝術創作者展現個人實力與潛力的重要舞台。 ...更多
本書以西元1821年至1970年間創作,現存於臺灣的門神彩繪作品及其畫師為題,並論及門神主題、繪門神製的部位構件及門神彩繪的施作技術等,透過作者豐富的調查紀錄成果,集結彩繪各大家畫師之作,特別在門神畫作圖錄部分,展現出多樣化的門神創作,同時也保存了重要的文化 ...更多
本書為「台灣文學導讀計畫」系列之三,以台灣現當代文學書寫類型為主要探討內容,邀請方耀乾、李瑞騰、紀大偉、焦桐、陳室如、楊佳嫻、葉連鵬七位專家學者與中廣新聞網胡忠信先生進行對談,後將內容改整理、側寫出版。
紀錄2013年青春設計節展覽競賽得獎作品,全書以中文編輯,介紹參與本展經評選得獎作品,並展示各作品的圖片豐富本書內容,讓讀者了解作品的創作歷程和想法,同時邀請競賽的各類別評審,說明其評審感言。未來青春設計節與年輕新秀將繼續燃燒的設計創作魂,為大家呈現更多更精 ...更多
《花蓮港廳•臺東廳卷》分為概述篇、風物篇、山關篇、大太魯閣篇、育樂篇、原民篇、哀史篇。內容構成,一是收錄日治時期發行臺灣風景明信片,按圖片性質分門別類,二是以上述明信片圖繪為基礎,摘錄時人撰寫之相關報導記事或旅遊雜記以為佐證。這本《花蓮港廳•臺東廳卷》是由張 ...更多
《全島卷(上)》分為概述篇、美術篇、風物篇、八景篇與國立公園篇。內容構成,一是收錄日治時期發行臺灣風景明信片,按圖片性質分門別類,二是以上述明信片圖繪為基礎,摘錄時人撰寫之相關報導記事或旅遊雜記以為佐證。本館在設計印製過程的層層把關<不僅為了回應張教授不吝提 ...更多
《全島卷(下)》分為史政篇、神社篇、水果篇、產業篇、博覽會篇、終結篇。內容構成,一是收錄日治時期發行臺灣風景明信片,按圖片性質分門別類,二是以上述明信片圖繪為基礎,摘錄時人撰寫之相關報導記事或旅遊雜記以為佐證。本館在設計印製過程的層層把關<不僅為了回應張教授 ...更多
本館自民國100年起開辦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至今年(102年)已辦理第三屆。期許藉由公平、公正的競賽、評選、獎勵及全民參與的機制,持續培育、拔擢更多的美術創作人才,使「全國美術展」成為台灣指標性的美術賽事。
1984年創立於瑞士的帕克特(Parkett)雜誌,創刊精神強調與藝術家合作,每期邀請當前備受矚目的當代藝術家進行特別創作計畫,雜誌文本內容則由藝術家推薦邀請作者,以專題研究方式為其創作脈絡撰寫專文刊登出版。近三十年努力,與帕克特共同合作的藝術家已近200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