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六冊,交代悟空如何在雲棧洞收伏八戒,意指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以及木吒在流沙河收伏沙和尚,沙和尚改名「悟淨」,自此第七識向內門轉。
此刻四位主角─三藏、悟空、悟能、悟淨,合整成一個人完整的身心作用,接依般若而行轉化俱生我執 ...更多
本書是林中治先生於民國88年再度應同學邀請,下山帶領專修的實錄。本書內容十分廣泛豐富、解行並重,這次編輯手法與「剋期求證」不同,容易讓讀者抓到重心。第一部份,「理入」:講述三組「信心銘」,這個「心」正是啟用的功能,認識到這個「真心」,功夫修行 ...更多
西遊記第四冊唐太宗遊地府之後,轉出本冊唐太宗修建水陸大會,進而點出皇帝欲找取經人上西天佛國,奉取真經回唐之事由。三藏法師被欽點出行,先在「兩界山」救出被如來佛祖壓在山下的悟空,悟空改名為行者,開始老實修行作功夫了。
之後三藏騎乘之凡 ...更多
《金剛經》是般若經,講實相般若。在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之中,如果遇到上根利智、善根福德因緣都具足者,那麼最適宜用《金剛經》之噸法來接引,讓他直接悟入般若。在《金剛經》第一卷討論了兩個主題:一是安住,二是降伏。大乘菩薩在行六度過程當中,生心動念之處 ...更多
《肇論》一書,是僧肇法師著述中,最能代表其思想體系的一部論述,內容包含四論-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及涅槃無名論。
在《肇論》之一--「物不遷論」書中,僧肇法師詳述萬法的本質是不來不去、非常非無常、動靜不二,然而迷惑的凡夫眾生卻 ...更多
在所有佛法經典裡,《楞嚴經》稱得上最特殊的一部,他的殊勝在於: 一、《楞嚴經》是從食、色談起的佛法大乘經典。 二、不論大乘、小乘、般若、唯識等,他全部含藏在內,光是這二點,《楞嚴經》與其他經典相較,就顯出十足特異了。
...更多
道家修行從「精氣神」入手,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但是「精氣神」三寶究竟在身根何處?抑或身根之外?少有人明白指出。現代人依道家古籍只做文字探討後,便盲修瞎煉一番,或煉氣、或守竅,以至修出一些難以治癒的「修行病」,這類修行病象十分嚴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