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為什麼要編寫這本書?2017年8月我從台灣師大心輔系退休,編寫這本書成為當時退休生活的規劃之一,但為什麼要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來做這件事呢?我沒有更好的事情可以做嗎?閱讀精神分析文獻和編寫這本書的念想總是出現在我的心裡,好像是一件未竟事務般地縈繞在心頭。二十多年前,當我來到台灣師大任教時,曾經想過有機會的話,可以開設精神分析這類的課程,來和學生分享我在美國所學習的精神分析,可惜事與願違,這個願望直到退休都沒有實現。或許透過編寫這本書,能讓我的宿願得以完成吧!
精神分析的理論理解和臨床應用是一個逆風前行的學習經驗和過程,不僅我個人有這樣的感覺,而且也聽了不少人有這樣的抱怨。雖然市面上已經有許多翻譯的精神分析書籍,可是閱讀起來總是霧裡看花,摸不著頭緒。有經驗的人都說,閱讀英文原典會比中文翻譯的書更容易理解,雖說閱讀英文精神分析原典是最佳的學習方式,但是對多數華人來說,這也是相當費勁和折騰的一件事。我很好奇市面上是否有華人以中文書寫方式,有系統的介紹古典和當代精神分析的專書,結果發現幾乎沒有。於是,編寫一本精神分析治療的專書,幫助有興趣的治療師和學生可以透過中文去理解精神分析的理論和實務,成為編寫本書的另一個理由。
為什麼我會選擇《精神分析治療的理論與實務》作為書名,而不是《精神分析的理論與實務》呢?基於個人的受訓背景、臨床工作經驗,以及對於心理治療的認同,我選擇精神分析治療作為書寫的主題。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再三評估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勝任這個工作,多次在自不量力和勇於挑戰之間搖擺,最終我想以自己多年撰寫諮商與心理治療專書的經驗,加上對於精神分析的興趣和後天的努力,應該可以勝任本書的編寫。至於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治療之間有何異同,本書第一章會有詳細的討論。
本書約有19萬字,內容分為三部分十四章:第一部分是緒論和總結,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十四章。第二部分是精神分析理論,包括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別介紹驅力心理學、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理論和自體心理學四個流派。第三部分是精神分析治療的實務,包括第七章至第十三章,論述精神分析治療如何開始、採用何種態度和技術、工作同盟與治療歷程、如何了解潛意識溝通、如何分析抗拒與移情、如何處理反移情和個人議題,以及精神分析治療如何結束。
在閱讀精神分析中文翻譯的書籍時,我發現西方學者姓名的中文翻譯各行其是,沒有一個統一的中文譯名可以依循,例如:自體心理學創始人Kohut的中文名字就有寇哈特和科胡特,很容易誤解為兩個不同的人。為了方便各地華人的閱讀,本書直接採用西方學者的英文名字,不作中文翻譯。我料想本書讀者多數具有大學教育程度,直接閱讀西方學者的英文名字不會有困難,而且容易與其他精神分析文獻對接,應該也會樂見這樣的選擇。至於術語和學派名稱則會翻譯成中文,如果有不同的譯名,我會在文中加以註明。
本書適合哪些人閱讀呢?我在編寫這本書的時候,預設的讀者是心理衛生相關領域的學生和專業人員,包括: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輔導教師、精神科醫師、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師、精神科護理師等,以及這些領域的高年級大學生和研究生。這是一本相當專業的書籍,任何想了解和學習精神分析治療的人,只要有耐心或在教師的講解之下閱讀,應該可以從本書獲得很大的學習效果。對於正在實習並且想要採用精神分析取向從事臨床工作的心理師、諮商師和治療師,相信本書可以提供比較清楚的臨床指引。
如何閱讀本書?精神分析的初學者可以從本書第一章開始逐章閱讀,有經驗的治療師則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直接閱讀緒論和總結、精神分析理論各章,或者精神分析治療實務各章。根據本書試閱者的經驗,本書的理論部分比較不好理解,實務部分則比較容易理解,因此讀者也可以先從容易理解的實務開始閱讀,然後再回頭閱讀較難理解的理論部分。
要學好精神分析治療只靠閱讀書籍是不夠的,除了閱讀本書,讀者最好還要有機會接受個人體驗,以及在督導之下從事臨床接案工作,實際運用精神分析的理論和技術在個案的心理治療。本書可以說是精神分析治療相關文獻的重點整理,能幫助初學者快速掌握精神分析主要概念和臨床方法的理解。據我所知,精神分析進階課程的學習都是透過精神分析原始文獻的大量閱讀和討論。我會鼓勵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後,進一步從本書所列的參考文獻中找到適合的文獻做延伸閱讀。
精神分析有許多的術語或專有名詞,讀者如果想要了解某一個特定的術語,可以查閱本書所附的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很方便的可以找到術語出現的頁碼。有些術語會很早出現,但是它們的定義或解釋可能出現在後面,讀者閱讀時若遇到不甚了解的術語時,可以透過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找到定義術語的頁碼。
本書非常適合作為精神分析相關課程的教科書,以及諮商與心理治療相關課程的參考書。我認為每個治療師對於精神分析都不能太陌生,閱讀本書可以相當程度的滿足治療師所需要之精神分析基本素養。在閱讀本書之後,讀者如果感覺自己開始喜歡精神分析的話,就可以進一步參加精神分析進階的訓練課程,展開以精神分析治療為專長的繼續教育。本書也可以作為讀書會的指定書籍,在有經驗的治療師導讀之下,可以獲得很好的學習。
本書的完成,我要感謝洪雅琴、洪美鈴、涂繼方、陳波蓉和許玉霜諸位心理師朋友的試閱和回饋,提供如何讓本書更容易閱讀和理解的修改建議。也要特別感謝蘇俊濠心理師,他給予本書非常多而有幫助的修改建議和參考文獻,有助於本書內容的充實和完整。更要感謝王麗文老師,她曾經在美國洛杉磯的Reiss-Davis Child Study Center 接受兒童精神分析訓練,當我遇到不容易說清楚的術語和概念時,我會和她討論,這樣的討論持續在本書編寫的過程中。
最後,我要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和郭佳玲責任編輯的專業協助,讓本書得以順利出版。在校對時,我和編輯盡量做到沒有錯別字,也盡量讓本書的書寫和編輯容易閱讀,儘管如此,書中可能還有一些錯誤或疏漏的地方,期待讀者把書中的缺點和疏漏告訴我,把本書的優點告訴你的朋友,衷心感謝你對本書的閱讀和支持。
?
林家興
於新竹鳳山溪畔
2020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