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這本書怎麼來的呢?我想做個說明和交代。本書的前身是我和王麗文合著的《心理治療實務》,該書出版至今超過19年,心理出版社的林敬堯總編輯每隔幾年,就會問我有沒有修訂該書的計畫。之前,我都會說沒有需要,直到現在,一方面我認為該書出版都快要20年了,這段時間,臺灣有了《心理師法》和《學生輔導法》的通過和實施,社區裡有了心理諮商所和心理治療所,各級學校有了專任輔導教師,很多大學增設心理輔導相關系所,大陸心理諮詢服務也蓬勃發展,國內外心理衛生領域的變化也是相當巨大的,說實在的,該書的確是有點過時。另一方面,我現在已經從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時間比較充裕,可以認真考慮這件事了。
後來,有一次和林敬堯總編輯開會的時候,他建議我不如將《心理治療實務》和《諮商與心理治療進階》這兩本書的精華合併改寫成一本新書。本書的內容主要來自《心理治療實務》,少部分來自《諮商與心理治療進階》,另外有一部分是新增的內容。因此,本書可以說是合併前述兩本書的精華,重新組織章節與增加內容,並更新參考文獻而成的一本新書。本書涵蓋了《心理治療實務》一書的主要內容,但是和《諮商與心理治療進階》的內容只有少部分的重疊,有關諮商與心理治療的「對話實例」、「案例討論」和「諮商實務Q&A」等,仍然保留在《諮商與心理治療進階》一書裡。
本書書名是《諮商與心理治療實務》,內容是根據我從事臨床工作和教學研究35年的經驗分享。是從一位臨床工作者與心理師培訓者的觀點來論述諮商與心理治療的實施和程序,從初次晤談到結案要怎麼操作,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對於實際接案的諮商師、心理師和輔導老師,應該是非常實用的參考指南,而正在實習的助人工作者甚至可以拿本書作為實務操作的手冊。
諮商專業書籍的撰寫自然反映作者的諮商風格和理論學派,我在成為心理師的過程中,曾經深入的學習過個人中心學派、認知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學派,在自我介紹的時候,也會說自己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師。因此,本書在論述諮商與心理治療的時候,便是以精神分析取向的諮商理論作為背景。我認為精神分析是每個諮商師和治療師都應該知道的基本知識。對於還沒有選擇或者還沒有固定諮商理論的讀者,閱讀本書也會受益很多的。
本書內容包括17章,總計17萬字。第一章緒論為本書做了導讀;第二章至第十三章,主要在論述個別諮商或心理治療怎麼進行,包括基本架構、諮商歷程、初次晤談、心理評估、個案教育、諮商態度、諮商技巧、有效治療的方式、個案的諮商經驗、移情與反移情、結案、個案紀錄等。最後面的四章,則論述特定議題與危機個案的處理、在組織中從事諮商工作、諮商專業倫理、如何有效學習心理治療。 怎麼閱讀本書呢?本書內容是依照實施心理諮商的順序撰寫,初學者可以依照章節順序閱讀,逐步熟悉諮商與心理治療常用的概念與技術。第二次閱讀時或者較為資深的治療師,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直接挑選有興趣的章節閱讀。若要真正從本書中獲益,讀者還需要在一個諮商或治療機構實際操作,並且在督導下進行實際應用書中的建議。每章後面列有問題討論,可以作為教師命題的參考,也可以作為學生自修和選擇重點的參考。
本書非常適合作為大學部和研究所諮商技術與實務,以及諮商實習課程的教科書,這是一本融合本土經驗所撰寫的教科書,學生閱讀本書很容易理解,而且也會覺得比較接地氣,可以現學現賣,學以致用,拉近理論學習和實際接案的落差。本書也可以作為各類助人工作者,包括精神科醫師、精神科護理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職能治療師、臨床社會工作師,在職進修諮商與心理治療的一本參考書,對於資深的諮商師和治療師,在閱讀本書的時候則會獲得溫故知新的好處。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很多人,包括我在學習諮商與心理治療時的前輩老師和督導、提供我臨床工作機會的舊金山列治文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洛杉磯太平洋診所亞太家庭服務中心、提供我教學研究工作機會的臺灣師大心輔系,以及長期提供我生活和專業支持的王麗文老師。我要感謝上過我課的學生、接受過我督導的受督者,以及接受過我諮商的個案,因為這樣的教學相長、臨床互動,慢慢幫助我成為成熟的治療師。這是一本臨床經驗交流與分享的書,也是我對心理諮商專業學習和工作機會的回報,希望與我有緣的讀者可以從本書中獲益,在成為有效能的治療師路上與你同行。
最後,我要說的是,這是一本深入淺出,避免艱澀理論與概念的諮商專書,在校對上,我和編輯儘量做到沒有錯別字且容易閱讀和理解的地步。儘管如此,書中可能還有一些疏漏的地方,期待讀者把書中的缺點和疏漏告訴我,把本書的優點告訴你的朋友,我衷心感謝你的閱讀和回饋。
林家興
2019年8月22日
於臺灣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