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聚斂的迷思:唐代財經技術官僚雛形的出現與文化政治

聚斂的迷思:唐代財經技術官僚雛形的出現與文化政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668520
盧建榮
暖暖書屋
2021年9月23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0668520
  • 叢書系列:人文社科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社科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朝代史 > 隋唐/五代












    「寧有盜臣,而無聚歛之臣」是傳統輕賤理財的文化論述,

    當低稅理想遇上國家財政告急,

    創造稅收是富有創意的財稅政策,還是擾民的橫徵暴斂?



    當「通才型官僚」碰上「財經專才官」,

    大唐帝國財稅體系的糾葛,也如火如荼的展開。



      中國官僚體系的組織,自秦、漢以來就是通才型,直到唐代為了一時財政上需求,乃拔擢並重用財經技術官僚,而轉往局部專業進行。那些始自戰國時期的各國治術以及西漢帝國的財經典籍,此時早已不管用,也因此產生創新空間,同時也遭遇「低稅理想」這種傳統文化價值的阻力。



      低稅理想就像兩面刃,無限上綱的結果,固然可遏抑財經官橫徵暴斂式的胡作非為,但也可能使任何有創意的理財手段不得提出。在唐代中晚期,當商業產能達到國家總生產力的一定比重時,仍以此名義禁止開拓徵收商稅。



      可是當國家遭逢戰爭、天災,或因皇家工程所導致的巨大人禍時,財經官或理財家總要從事一番彌補財政赤字或缺口的作為,這些作為會被士大夫集團的輿論視同干犯文化價值的財政手段,造成財經技術官僚終究不為通才型官僚體系所容,弄得內部烈火焚天,一百多年仍紛擾不定。皇權、官僚,以及控扼理財的文化價值等因素盤根錯節,因而譜出了唐代財經技術官僚雛型的出現,以及文化政治衝突這幕歷史大戲。



    本書特色



      ◎封面圖片:「乾元重寶」,理財家第五琦賴以解決戰時財政的利器,想以低價換回開元通寶,形同政府運用財務槓桿大套民間財利。這種政府搶民間錢政策收到一時解決財務赤字的效益。


     





    代自序:唯將剩勇追殘寇

    簡體新修版序:中國現代新史學運動與閱讀大眾相見歡

    自序:常態災難、非常支出與救災文化

    序曲



    第一部 河山破碎

    第一章 春花三月.揚州

    第二章 江湖永夜

    第三章 清明霧重.埇橋

    第四章 財經鐵三角

    第五章 今月不同古時月



    第二部 財經掛帥

    第一章 文學退位

    第二章 隱形對手

    第三章 工具理性萬歲



    第三部 政壇異種

    第一章 頭號箭靶

    第二章 戰時財政(上)

    第三章 戰時財政(下)

    第四章 臥底副手

    第五章 方鎮進奉

    第六章 出財入相

    第七章 小號財官



    第四部 非常支出

    第一章 國防開銷

    第二章 工程花費

    第三章 協議雇工、和購物

    第四章 籌措新方

    第五章 新舊交替



    第五部 財權誰屬

    ?第一章 權在相府

    第二章 戶部擴張

    第三章 財長選任



    尾聲

    參考文獻



    ?





    代自序



    唯將剩勇追殘寇




      一



      我的職涯軌跡上,一九八一年夏天我做了一次大膽的戰略大轉進。那年夏天之前十二年,我從本科生,中經碩士生,到即將前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我定位自己投入魏晉南北朝思想史這個研究領域中。這表示我的專長領域有二,一是魏晉南北朝史這個斷代,二是思想史這個史學領域。此時,我的學術成果是專書三本,論文數篇。這時史語所是不興思想史這一套路數的,該機構主要做政治史,社會史是它剛起步新的學術工作領域,投身其間的還只是少數。我那時在思量,若搞思想史恐會與該所學風有所扞格,不利發展,改走政治�社會史路線,方是明智之舉。若然,還要拘泥在投身十年的魏晉南北朝史範圍嗎?想來往下做隋唐史,局面會比較寬闊。思慮至此,就要決定一個大題目來當攻克的目標。我那時想做的是唐朝官僚體系這個大題目。接下來便是蒐集資料,那無非是兩《唐書》和《全唐文》這三部大套書了。就這樣,從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三短短二年中,完成三文,先後針對太常卿、少官員,戶部尚書、侍郎官員,以及理財與文化核心衝撞等三個題目,且一一予以發表。我這個行動立刻驚動我的同輩同事,以及所外唐史同行。要知我從魏晉斷代跨到隋唐斷代,這已是一大跨界,遑論從思想史改作政治�社會史,更是另一跨界。所中同仁中,有同年黃寬重(南宋史專業,台大歷史碩、博士)、還有大兩歲的何大安(語言學專業,台大中文碩、博士),都先後給我善意的警告。他們的好意,我很是心領,但他們不知我的學術野心,我又不能說破。當時大家都是助理研究員,但他倆眼前目標是趕緊拿到博士、便升成副研究員,我的則是發表一系列研究,刊在所內《集刊》上、以利升等。這筆帳屬於眼前生計,無關學術鴻圖遠謀。我的學術鴻圖是跨朝代研究、且跳脫斷代思維,這在當時講來太過驚世駭俗,只能待我日後達成目標後再明說了。中國史上許多跨代重大問題無由發掘,便與史家畫地自限、以耽溺斷代為已足,有絕大關係。跳脫斷代思維陷阱,何其重要!



      二



      我在所內討論會,報告我的第三文——即理財術與文化核心的衝突——時,我的唐史同行張榮芳(台大歷史碩士畢,東海大學歷史系講師)以行道先行者自許,公然向我叫板。他話中大意是說,他從事歷史七、八年,才發表關於唐國史館制碩論,外加論文二、三篇,而你短短兩年便刊文兩篇,現在還準備刊第三篇,無乃太超過乎?由於他不是針對論文內容發言,而是質疑我的治學態度。我就不加理會,冷冷地看著他,不發一語。之後,我唐史系列研究第三文刊出,其中有條註,談及杜佑出身,指出張榮芳的杜佑史學研究一文(按:發表於台大《史原》雜誌上),是抄鄭鶴聲文,且將鄭的錯解照樣給抄了。拙文刊出後,我還特別邀張某到我研究室小坐片刻,並給他看我寫他抄鄭文那條註文,請他指正。這回輪到張某無言以對。這應是一九八四年的事。他後來來所發表關於唐朝開始徵茶稅一文,我向主辦討論會的黃寬重指控,張某文乃抄大陸學者文。這引起軒然大波,但無疾而終,但至少張知東窗事發,就不敢發表了。張君在一九八七年發表唐京兆尹遷轉一文(按:由學生書局出版),升成副教授,再之後就停產至今,垂三十多年。



      三



      我的跨界之舉引起的業內漣漪大體如上,不詳遍舉。這是在說台灣史界保守的一個側面。我再回到我的系列研究事上。一九八四年我又完成另三文,次年刊登其中兩文在史語所集刊上。我還來不及處理第三文(即系列研究的第六文)便出國念書去了,直到一九九七年我將之改寫、並投刊在台大《文史哲》學報上。我這個系研究花了三年(1981-1984)時光,算是告一段落。我的唐代官僚體系這個大題,原先規畫做學術官、財經官,以及司法官等三個區塊,分別就太常卿少,戶部正副首長,以及大理寺卿少等三類官進行試探的。其中,大理卿少一文很長,因出國也沒空去發表。回國後我發現,王吉林的一位碩士生以大理卿少寫成碩論。此君叫陳登武。我於八○年代發表的五文都送給王吉林,想來陳君從王氏處看到拙文吧。陳君之後向高明士拜碼頭,變成高門的侍從者之一,那是後話。要之,我一起手就處理了理財與文化衝突,司法如何不獨立,以及禮知識的建構與傳播等三重大問題。這在我同僚而言,是不可想像的事。後來司法這塊,我於二○○○至二○○二年,一連發表三,更在二○○四年給予改寫並出版《鐵面急先鋒》(台北:麥田)。



      四



      二○○九年,我將唐財經官五文改寫成專書:《聚斂的迷思》,交五南出版社出版。原以為我從魏晉跨足隋唐事就此結案。但竟然沒完,仍有後續。二○一二年夏秋之交,好友張仲民教授(復旦大學歷史系任職)寄來由余欣主編的中古史研究系列六書,其中有仇鹿鳴:《魏晉之降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上海古籍,2012)一書。我稍事翻讀,驚為天人,始知後生可畏。二○一八年末我趁上海師範大學開會之便,請張仲民為我約見仇氏。這是我與仇先生訂交之始。二○一九年初,仇鹿鳴寄贈新著:《長安與河北之間》,我讀過一遍,確信是本重要著述,便寫一書評(刊於拙編《社會�文化史集刊》第二十三期二○一九年一月,頁159-163。)以酬雅意。仇鹿鳴此書,便是一次跨界演出。他已是魏晉政治�社會史陣地儼然一大家了,不以此為已足,約莫二○○八年之後轉換跑道降及隋唐史,才數年光景,便在唐史領域立下無數斬將搴旗之功。仇氏的職涯軌跡竟與我的暗合:從二、三十歲的魏晉政治�社會史的一位尖兵,成功轉型為隋唐政治�社會史名家!我暗中將仇先生許為跨界同道,並引以為樂。



      五



      二○○九年《聚斂的迷思》(台北:五南)出版後,因讀了英國大史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書,又對人類財政學知識有所擴充。我在寫《唐宋新聞傳播史》(新高地,2013),就引用到弗格森的看法。這三、四年我對《聚斂的迷思》增補出版事,益覺迫切。既然北京三聯出版計畫受阻,乃試圖改而在台出版。就在此時,天降神兵,虧得老友吳宏哲兄(屏榮食品公司董事長)仗義疏財,聞知上情,便贊助我出版以圓我夢,真是隆情高誼、古道熱腸啊!



      六



      北京三聯如何從中殺出呢?容我細說從頭。二○一五年,我赴天津開開會,會議中,侯杰兄引介下認識了北京三聯的主編張龍先生。在相談之下,敲定了《聚斂的迷思》等五部書,交由三聯出簡體字版。之後出版合約也簽了,預計二○一七年推出兩本,其中之一即《聚斂的迷思》,且通過審查,內容無失,惟書名必須改成:《唐代的財經官們》。原本張龍是備感挫折的,我還勸他說,審批可出版,已經贏了,就不必糾結書名。張龍聽了才釋懷。就在該年三月,張龍正準備開雕付印,竟傳來港台學者即使審查通過,也要重新送審。結果這一拖,三年就過去了,任憑書局如何催請審查單位盡快放行,就是遲遲沒回音。



      七



      此期間,北京史界流傳王汎森為阻我大陸出書,給我下套,因而被查禁的消息。這個消息最後也傳回了台灣,連旅台陸生都言之鑿鑿了。王汎森會這樣做嗎?我且替他辯護一番。沒錯,他為了我掀底中研院史語所三人抄李敖事,大動干戈,不惜出錢要邱仲麟(明史專家)、李建民(秦漢史專家)兩位細漢興訟告我誹謗。再如王汎森借審查教育部傑出獎案、選中文化大學文學院長林冠群授以五十萬大獎,用以收買林某發動其投票部隊將我逐出文大。這是他展開對我的絕戶之計,諸如用官司令我傾家蕩產、讓我沒了文大教職以致生活無著等。又如,王汎森威脅利誘時英出版社不要代為發行拙編《社會�文化史集刊》,這是封我嘴、消我音。以上我都可以理解不循正途,但王之奸謀終究未能得逞。



      如今,王會用密告北京方式阻我在大陸出書嗎?我不信的理由有一點。他是研究清初文字獄的專家,深悉專制荼毒文化其為害之烈,是沒有人能原諒的犯行。他在所著《權力的毛細管作用》(台北:聯經,2013)中,在第四、第七、第八等三章,大談清初禁書,在第十二章,大談道咸以降禁書復出意義。可見他知曉禁書乃反文化惡行,禁書只能禁其一時無法持久。在這裡,王汎森會運用現行禁書機制,以形同告密形式間接做成禁書的目的嗎?這樣的反學術實踐之理,只會讓王汎森拿研究專制暴政作為增益其心術血滴子的樣態。我不信,他利令智昏到做出超出底線的事。



      最近我合理懷疑王汎森更膽大到繼續實踐其罪及我妻孥的謀略,欲羅織拙荊公務員不法的罪名,動員中研院政風處調查。更在調查期間有《週刊王》(市面八卦雜誌之一)連登兩期在網路上,數落拙荊苛扣助理和公私不分兩條罪名。倘無中研院高層故意洩密給中時系統,《週刊王》如何取得中研院內部調查資訊?如所周知,其旗下《週刊王》是《中國時報》(按:下稱《中時》)的搖尾巴系統,而王汎森又是《中國時報》力捧的傑出員工,位居該報筆陣之一。王在二十幾歲時,在《中時》聽差辦事,他的同期如今貴為《中時》高層,常邀他主筆、評論五四運動、民國學術、教育等事,並出以做成「社論」刊出。所以,《中時》是王汎森手中的大殺器。他要污名化誰,一通電話搞定。就像他致電時英老闆吳某(按:與王汎森在《中時》共事過),切勿代為發行拙編《社會�文化史集刊》者然。《週刊王》沒事、會出動政治組主任撰文欲置拙荊於死地,想來都與拙編:《社會�文化史集刊》第二十七期專號:「中研院『毀』人不倦」,揭露王汎森乃阻擋拙荊升等的兩藏鏡人之一,脫不了關係。再加上,今年二月好友廖伯源去世,我特別揀出廖生前於一九九五年所撰揭發史語所黑暗的腐敗一文,刊在大陸「中古史研究」公眾號上。由事後可能王的嘍囉大跳其腳,跑去騷擾上述公眾號、要逼人下架廖文來看,這些打手所為不正曲折反映其主子王汎森氣急敗壞的「聖人氣象」嗎?更有趣的,從時間軸看,從拙編第二十七期揭密王汎森「奇」行,中經廖文刊載大陸公眾號,以迄四月初,《週刊王》連登兩期中研院還在內部調查、且不確定(按:之後證明為子虛烏有的假消息)的「不法案子」。這不正是王汎森最常慣用的手法:未審先判的大謀略嗎?



      八



      三聯要出我「唐代五部曲」事,我是到處宣揚,深恐王汎森不壞我好事。之後似乎應驗王煞不住出手的誘惑,他還是對我下套了。姑不論主管單位是否聽信有人密告我是「台獨」所以查禁我書,這後果是兩面刃。一方面我不能在大陸出書,只是少賺銀兩的枝微末節,另一方面,大陸出海外學者書,那是造福大陸讀者,使其可用廉價購得海外之書,如今此路竟為王汎森所阻嗎?若然,這不是大陸千千萬萬讀者的損失嗎!故爾大陸查禁我書,於我小損固有之,但對大陸讀者則大失其利,這才是外傳這件王密告之舉一事之大者啊。台灣影藝界出了黃安、為向北京表忠,密告台灣藝人使之喪失大陸舞台。如今出了位史界黃安,向北京告密說某人是「台獨」便阻其書在陸出版。這兩位黃安允文允諜,鬥爭手法高邁古今呀!黃安所為為自絕於鄉親,王汎森乃聰明人,諒他不致昏聵至此。

     

      再說王汎森能在台灣隻手遮天阻我出書嗎?當然不能。我自費都可以了,遑論如今由吳董事長宏哲先生出面玉成我在台再版了。我誠心鼓勵王汎森你繼續跳腳,放膽玩密告、搞禁書啊。你有本事說動民進黨政府查禁我書,我這才佩服你呀。這位少年院士在台灣玩法弄權久矣,如今假定真有跨足大陸去殘害我在大陸的讀友,那可真敬佩他為害文化事業可做大了。倘如是,他老兄研究清代文字獄之餘,學以致用大搞乾隆帝禁書案,如今效起乾隆大玩特玩文字獄來還蠻帶勁的。拙荊多承教導,感激不盡。我們後會有期。



      以上環繞在本書背後,相關的時代學風、學術生態環境上的欺良霸弱,以及學術自由與禁書、告密等事,應比本書內容還要精采,提供我寫本大書都不止。但序文是客,不能壓主,就此打住。是為序。




    盧建榮,寫於二○二一年五月八日




    其 他 著 作
    1. 唐宋非凡小人物:隱微的私人生活史
    2. 中國中古的社會與國家:京華磁吸、門閥自毀與藩鎮坐大
    3. 中國司法長夜微光乍現
    4. 假如她們是男人:唐代女皇難產與性別政治
    5. 死亡文化史:唐宋性別與婦女死後解放
    6. 誰在統治地方:唐宋地方治理文化打造史
    7. 余英時九二冥誕紀念專號
    8. 雙標余英時:浮華教主與徒眾
    9. 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五十年
    10. 台灣被抄 悶聲當臣妾
    11. 中國中古的社會與國家:3至9世紀帝京風華、門閥自毀與藩鎮坐大
    12. 明清閨閣危機與節烈打造
    13. 唐宋吃喝玩樂文化史:園林遊憩、飯館餞別與牡丹花會
    14. 沒有歷史的人:中晚唐的河北人抗爭史
    15. 蠢豬總統 癌末台大
    16. 暴力的文化史:院士自污 國格何在
    17. 知識分子也搞闇黑同盟?
    18. 托克維爾與台灣民主自毀裝置
    19. 走在時代夜路上的抗爭者
    20. 唐宋私人生活史
    21. 文化斬首
    22. 白居易•歐陽修與王安石的未竟志業
    23. 重返文化評論的戰場
    24. 法曹濫權司法已死
    25. 金權本色:台灣史學地疆爭雄記
    26. 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四十年
    27. 司法亂政 自由已死
    28. 社會 / 文化史集刊(5)抄襲的知識社會學:民國以來史學界最大的集體舞弊疑雲
    29. 社會 / 文化史集刊(4):唐宋變革說及其宰制論述的猖獗
    30. 聚斂的迷思:唐代財經技術官僚雛形的出現與文化政治
    31. 社會 / 文化史集刊(2):學風鼓盪、旅遊文化與文化政治
    32. 世界文化史
    33. 中國文化史
    34. 鐵面急先鋒:中國司法獨立血淚史(514-755)
    35. 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 1950-2000
    36. 顏氏家訓
    37. 劉獻廷•李塨•惠棟•莊存與•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