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美國與中國:十八世紀末以來的美中關係史

美國與中國:十八世紀末以來的美中關係史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5081256
潘文
林添貴,陳榮彬
遠足文化
2021年12月08日
330.00  元
HK$ 297  






ISBN:9789865081256
  • 叢書系列:遠足新書
  • 規格:平裝 / 704頁 / 17 x 23 x 3.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遠足新書


  • 社會科學 > 國際關係

















    1776-2020年美中關係史

    本書榮獲2017年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金獎



      本書從一個新國家創建、另一個舊帝國敲起喪鐘時的故事開始說起。美中兩國的交往早於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培里(Mathew Perry)率船艦要求日本開放門戶的「黑船事件」。1784年2月22日,美國的三桅帆船「中國皇后號」從紐約港出發前往廣州,與中國進行貿易。自美國建國以來,雙方即有互動,互相影響。中國不僅有廣大的土地吸引美國墾荒者,中國市場之夢也向美國人招手。美國的思想啟迪了中國人,將他們帶向現代化及外面的世界。美國的科學、教育理論和科技流入中國,中國的藝術、美食和哲學也往外流動。從此以後,雙方一點一滴逐步建立起世界上最多元也最重要的兩國關係。



      兩百多年來,美中的政客、商人、傳教士和女性深深影響著兩國的命運。從將基督教福音和教育帶至中國的美國傳教士,到建設美國大西部的華工;從冒險運送花旗蔘至廣州換取中國茶葉的快船,到在南海和台海與中國不斷擴大海軍對峙的美國軍艦;美國與中國一直維持著戲劇性的交鋒,而且在兩百年前美中關係就已確立了此一模式:狂喜的迷戀和憤怒的幻滅。



      「若要用一個模式形容如此令人難以理解的複雜性,或許可用佛教輪迴的概念來描述。雙方都經歷狂熱的魅力,產生希望,然後失望、排斥和厭惡,終究又回到相互傾倒。十九、二十世紀時,美國傳教士幻想將中國渡化為全世界最大的基督教國家,此時北京朝廷命官依賴美國,保護中國不受歐洲帝國主義和日本的掠奪。這兩個希望都沒有實現。隨著歷史之輪的轉動,新期望和不可避免的幻滅都交互出現。」



      作者透過個人信件、日記、回憶錄、政府文件和新聞報導等文獻,重建兩個多世紀以來,美國與中國交往中令人驚奇和悲劇的方式。本書屢屢在重大事件發生時就回溯到或許是百年前的往事,一方面證明其論點,另一方面讓讀者透過清楚的脈絡,來了解美中關係循環往復式的宿命輪迴。



      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美中關係逐漸從原本的密切合作轉為競爭,到了2018年川普總統發動美中貿易戰,兩國距離敵對只有幾步之遙。美中關係攸關著世界的命運,現在是重述美國和中國此一歷久不衰故事的時候了。作者在撰寫本書時每天沉浸於「美國和中國商人、冒險家、傳教士、外交官、竊賊和革命家的故事中,這些人物打造出地球上所有民族之間最為錯綜複雜的關係」,耗費五年才完成這本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著作,並成為了解美中關係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本書特色



      ★立論中肯、觀察敏銳,生動地帶入有趣或鮮為人知的故事,相當具有可讀性。



      ★拉開歷史視角,以宏觀的視野與宏偉的格局跨越個人記憶和國別史,企圖完整勾勒美中關係史,是研究美中關係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透過個人信件、日記、回憶錄、政府文件和新聞報導等文獻,重建兩個多世紀以來美國與中國交往中令人驚奇和悲劇的方式,並以清楚的脈絡呈現美中關係循環往復式的宿命輪迴。



      ★作者特別為中文版增補至2020年美中關係的最新發展。



      ★收錄數十張珍貴而重要的歷史照片,別具收藏價值。



    推薦人



      林孝庭(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暨胡佛檔案館東亞館長,《意外的國度》、《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作者)

      羅伯.佐立克(Robert B. Zoellick)(前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邦貿易代表、美國副國務卿)

      卡爾.伊肯貝利(Karl W. Eikenberry)(前美國駐阿富汗大使、美國退役陸軍中將)

      歐逸文(Evan Osnos)(《野心時代》作者)

      傅好文(Howard W. French)(《中國擴張:歷史如何形塑中國的強權之路》、《中國的第二個大陸》作者

      賽蒙.溫契斯特(Simon Winchester),《天才、瘋子、大字典家》、《不平靜的太平洋》作者)

      蔡美兒(Amy Chua)(耶魯法學教授,《虎媽的戰歌》、《三重包袱》作者)

      詹姆斯.曼(James Mann)(《關於面子:美國與中國奇妙關係的歷史,從尼克森到柯林頓》作者)

      葛藝豪(Arthur R. Kroeber),(《獨特又矛盾的經濟體:21世紀中國奇蹟背後的真相》作者、《中國經濟研究季刊》編輯)



    各界書評



      「潘文是一流的說故事高手,他對中、英文資料來源的研究令人佩服。他凸顯每個國家對於對方的貢獻,也喚醒讀者,注意常被人忽視的中國對美國現代化的重要貢獻。」──《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對每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貢獻重新評價……廣泛的歷史令人印象深刻。」──《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雜誌



      「潘文的敘述相當突出,他不僅探討政治和外交關係,也探討兩國關係的文化層面。譬如傳教士和商人將美國藝術引入中國,而中國也開始在美國的電影、文學、美食、靈性和創新方面更加突出。」──美國圖書館協會會刊《書單》(Booklist)



      「本書回顧了兩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無數的歷史里程碑,將其化為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的優勢在於透過巧妙描繪的角色,揭露重複出現的模式產生的累積效應。……

    潘文提醒我們,我們正在處理一種可以追溯到美國革命後幾年的愛恨交加的關係」──《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資深記者潘文的《美國與中國:十八世紀末以來的美中關係史》是一個很好的起始點,這本書詳細剖析了兩大強國兩百多年來的愛恨情仇。」──《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



      「這本書的問世之所以特別及時,是因為它將讀者帶到一場宏偉的歷史冒險之旅,在目前兩國政客只關注仇恨之際,展現出周而復始的愛恨情仇關係。」──全國公共廣播公司(NPR.org)



      「一本上乘的書。」──《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



      「潘文針對全世界最重要的外交關係給予我們最全面、最生動和最公正的說明。他警告我們,若是搞砸了,危險極大;他也相信我們有能力妥當處理。寫作、研究,尤其判斷都是一流。」──歐逸文(Evan Osnos),全國圖書獎得獎著作《野心時代》(Age of Ambition)作者



      「美中關係史重要的新敘事……研究透徹、敘事生動……若華府新任領導階層希望了解美、中廣泛的歷史,我想不到還有什麼地方,比這本書更適合作為起點。」──傅好文(Howard W. French),《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川普(或他的下一任國務卿)若讀了這本及時、完整、內容豐富的書,一定會聽到許多忠告。」──賽蒙.溫契斯特(Simon Winchester),《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潘文以良好的判斷力和深富同情心的想像力,將一群迷人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作為本書的書評人,我很高興也很驚訝,潘文先生對待像蔣介石這樣一位雖有缺陷、卻十分真誠的軍人政治家,能夠清晰、公平地予以評價;我們得知道,他在努力統一國家、並使國家現代化的同時,還要和日本人殊死抗戰……潘文對一些有趣的人物和引人入勝的名言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亞蘭.巴克項(Aram Bakshian Jr.),《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



      「這是有關美中關係兩百年歷史最好的一本書。潘文透過個人──美國人、中國人和華裔美人──有趣的故事講述這個豐富多彩的故事。同時,他巧妙地解釋了定義政府關係的轉變、緊張局勢和悲劇。其詳實研究,並以敏銳的眼光和靈巧的手法權衡各種解釋。」──羅伯.佐立克(Robert B. Zoellick),前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邦貿易代表、美國副國務卿 ?



      「重磅之作。《美國與中國:十八世紀末以來的美中關係史》文字優美、內容廣泛、博學多才、生動活潑,充滿許多迷人的故事,一本由當今最傑出、最有見地的中國事務專家撰寫及時又重要的書。」──蔡美兒(Amy Chua),耶魯法學教授,《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三重包袱》(The Triple Package)作者

      

      「若你要閱讀一本有關美中關係的書,請選擇潘文的《美國與中國:十八世紀末以來的美中關係史》。經過透徹的研究加上歷史根據,本書豐富的敘述充滿迷人的小插曲。潘文的才智、經驗和熱情無人能及,使他最適合嘗試這項雄心勃勃的工作──他也巧妙地不負眾望、交出了一本傑作。」──卡爾.伊肯貝利(Karl W. Eikenberry),前美國駐阿富汗大使、美國退役陸軍中將



      「兩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和美國一直緊緊擁抱在一起。貨物、理想、希望和妄想來回穿梭,被一群古怪而意志堅強的人運送著。透過深入的研究和生動的寫作,潘文將豐富的故事帶入生活,向我們展示世界上最富於成效和重要關係的兩方。」──葛藝豪(Arthur R. Kroeber),《獨特又矛盾的經濟體:21世紀中國奇蹟背後的真相》(China’s Economy: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作者、《中國經濟研究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編輯



      「潘文一向是最好的中國記者之一。在這本書中,他走得更遠,全面追溯了美中之間的關係。 閱讀本書,將可了解今天關於中國的辯論是如何承接並源於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類似的爭論。 這本書提供了我們所需思考過去和未來的美中關係之觀點。」──詹姆斯.曼(James Mann),《關於面子:美國與中國奇妙關係的歷史,從尼克森到柯林頓》(About Face: 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Nixon to Clinton)作者

    ?


     





    導讀 如夢似幻,終究成空?──讓美中關係回歸現實的《美國與中國》�陳榮彬

    前言

    ?

    第一部分

    第1章 新疆域

    第1章 創造財富

    第3章 閃電歸主

    第4章 安臣

    第5章 鐵人

    第6章 狠挨一頓痛打

    第7章 女傳道

    第8章 大門開了又關上

    第9章 熱烈的空氣與希望

    ?

    第二部分

    第10章 美國夢

    第11章 賽先生

    第12章 幸運籤餅

    第13章 化為裊裊輕煙

    第14章 宋家王朝

    第15章 機會或威脅

    第16章 紅星

    第17章 新生活

    ?

    第三部分

    第18章 〈血腥星期六〉

    第19章 小美國

    第20章 緬甸歲月

    第21章 危險的連結

    第22章 水稻田裡的海軍

    第23章 東方紅

    第24章 通往王國的鑰匙

    第25章 結局的開端

    第26章 不可能的任務

    第27章 第三勢力

    ?

    第四部分

    第28章 仇美

    第29章 仇中

    第30章 冷戰

    第31章 百花凋零

    第32章 血腥瑪麗

    第33章 毛主席的圖像

    第34章 壞事也能結出好果

    第35章 不是因為我們喜愛他們

    第36章 心照不宣的盟國

    第37章 我們是很性感的人

    第38章 中國重新發現美國

    第39章 誰也不怕誰

    第40章 河殤

    ?

    第五部分

    第41章 功夫搏鬥

    第42章 愛國教育

    第43章 來自中國的愛情

    第44章 歡迎加入俱樂部

    第45章 雙塔

    第46章 兩強相爭?

    第47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

    ?

    中文版後記

    謝辭

    參考書目

    ?





    前言(節錄)



      許多美國人以為,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始於一九七二年理查.尼克森總統訪問北京,終結兩國之間的冷戰。事實上,自美國建國以來,雙方即有互動,互相影響。種國不僅有免費的土地,吸引美國墾荒者向西前進,中國市場之夢也向美國人招手。美國的思想也啟迪中國人,把他們帶向現代化及外面的世界。美國的科學、教育理論和科技流入中國;中國的藝術、美食和哲學也往外流動。從此以後,雙方人民及其各個政府一點一滴逐步創造了世界上任何兩國之間,最多元──在今天來看,也是最重要──的關係。



      現在是重述美國和中國故事的時候了。今天,這兩國面對面──稱不上朋友,又還不是敵人──在全世界注視下各自追求權力。除非華府和北京找到合作的方式,否則全球暖化、恐怖主義、核武擴散,乃至經濟等全球關注的問題都無法解決。



      美國人最先從和中國貿易往來賺錢,是一七八三年起至十九世紀初期從商業往來賺取的利潤,回頭支撐美國工業革命所需的資金。一八三○年代,住在廣州郊外迷你商站的四十多位美國人大發利市。由於他們的努力,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強大的英國。接下來,中國官員展開了後來蔚為傳統的行為:仰望美國、作為對抗中國敵人的堡壘。一路走來,他們提議與美國結盟,對抗英國、德國、俄羅斯(或蘇聯)及日本。



      一八三○年代,第一批美國基督教傳教士抵達中國。雖然他們經常不適當的、被視為美國文化帝國主義的例子,迫使長久沉浸在儒家舊教條中的華夏民族不情不願接受耶穌基督,但他們對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們與受過西方教育的中國人一起,提供工具、打破傳統正統觀念的桎梏。他們教授中國人西方科學、批判性思維、體育、工業和法律。他們建立中國第一批大學和醫院。這些機構雖然現已改名,但在中國,仍是同行中的翹楚。美國的女傳教士率先反對殺害女嬰和裹小腳的野蠻習俗,幫助實現中國現代史上最偉大的人權進步。



      當美國人把基督教信仰帶進中國之際,華南工人也湧入加利福尼亞淘金。到了一八六○年代,他們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外國出生族群。那些沒趕上淘金熱的人,變成打造大西部的無名英雄。他們疏濬沙加緬度河三角洲(Sacramento River delta),創造歷史上其中一個最肥沃的農業地帶。他們興建半條連通美國東、西海岸的跨越美洲大陸鐵路。他們開設雜貨舖、洗衣房、蔬菜園以及草藥店,他們提供基本服務,若沒有這些奧援,美國人無從征服西部。



      一八七○年代,主流美國人與中國人翻臉。一八八二年國會立法通過,禁止中國勞工進入美國,中國人成為第一個被美國人排拒在外的種族團體。然而,中國人並未停止進入美國,而且運用中國商人湊集的錢,雇用美國一流的律師,挑戰許多種族歧視的法律和命令。這些案例對整體美國人的民權進步貢獻極大,譬如:鞏固了一九五○年代、推動拆除針對美國黑人實施的「分開,但平等」(separate- but-equal)教育制度的運動。



      儘管有種族歧視,美國仍是許多中國人可以實現夢想的好地方。中國人在西部各地受到排擠,並非僅因他們是異族。他們勤奮工作,不僅媲美、還威脅到與他們競爭的白人拓墾者,他們影響到一些白人更認真工作。這種在美國茁壯成長、並促使整體美國人更具競爭力的能力,一直持續到今天。



      固然有些美國人仇視中國人,其他許多人卻對中國的福祉充滿憧憬和關切。雖然商務活動主宰美國和歐洲、南美洲、日本及其他地方的交往,對這些地方的情感──除了英國之外──都不及對中國深刻。好幾代美國人餐桌上的格言是:「把飯盤吃乾淨,中國孩童都吃不飽呢!」全美各地教會也都有「捐一分錢給中國」的運動。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美國即將躍升為全球大國,華府決策者對中國愈加關注,儘管歐洲列強和日本想把中國瓜分為殖民地,美國卻極力迴護、力保中國領土的完整。美國政治家提議,把中國最優秀人才和美國綁在一起,建立基金在美國教育中國留學生。「庚子賠款獎學金」孕育出許多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政治家、工程師和作家,為一九二○年代及一九三○年代的中國知識份子復興運動布下場景。

      同樣這幾十年,美國人迷上中國文化──美食、藝術、詩詞和神秘主義。洛杉磯一位華裔美國女子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非白人電影明星。美國人的味蕾接受中式食物。美國大富翁蒐集中國藝術品,成就全世界最偉大的典藏,並在波士頓、紐約、華府、堪薩斯市和舊金山等地捐建博物館,予以收藏。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中國,促成中國和美國比的關係比以往更加親密。戰爭爆發之前,全中國約有一萬名美國人;不到幾年,人數激增為十倍。但隨著戰事進展,美國日益覺得中國盟友蔣介石獨裁、無能,更糟的是,他不願和日本作戰。因此許多美國人認為,蔣介石的敵人──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的游擊隊,有如猶太人大衛,力抗機械化的日本皇軍哥利亞(Goliath)。國務院官員相信這個觀點正確,引領美國政策在戰後,不再提供援助給蔣介石和共產黨作戰。



      現在我們了解,事實的真相十分複雜。蔣介石的部隊英勇抗戰,承受和日軍交戰百分之九十的傷亡,而非共產黨致力對日作戰。當時美國人也自我安慰,以為美國已盡力協助中國。但美國無數次承諾援助、武器和黃金給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都不曾兌現。



      有些歷史學者聲稱,戰後共產黨坐大之下,美國錯失了和毛澤東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但中國近年發布的檔案文件顯示,情形不然:毛澤東還不預備和美國建立親密關係。毛澤東利用仇美心理,作為他革命的意識型態支柱。即使到了今天,毛澤東對美國的偏執意識仍餘音繞裊,影響中國對美國的關係。

      一九七○年代,西方發出訃告、報導美國在中國的影響力式微,但這句話說得太早了些。幾乎從中國對西方重新開放的當天起,美國的實事求是精神、自由市場的作法及輕微的規範,主宰了中國的經濟改革。美國文化壟斷中國的電影、電視畫面,儘管共產黨打壓,基督教在中國仍極廣泛地復興。美國的價值觀、教育甚至新鮮空氣,受到許多中國人欽羨。從鄧小平以下,每名共產黨領導人至少有一名子女留學美國,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女兒就在哈佛大學念書。



      一九七○年代兩國重新交往時,美國對中國的同情心理再度燃起,美國再度開始協助中國富強。此後,攸關中國的崛起,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美國更重要了。美國的開放市場、開放大學和開放社會,成為中國恢復偉大最關鍵的外國推進因素。同時,中國也讓美國對其重新產生想像力,並以無處不在的三個字進入每個家庭:「中國製」(Made in China)。



      對本書的中國讀者而言,現在也是重新評估中國和美國關係的適當時機。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扭曲了美國和中國兩百年的交往。中共讓中國人相信,美中關係初期,美國陰謀殖民中國,其行止沒有比舊歐洲甚至日本等帝國主義大國高明。在中共教導下,中國人認為美國的慈善動作都是詭計。中國版的二戰歷史,一筆抹銷美國人的犧牲。中國人聽到的是,中國擊敗日本、不是美國擊敗日本。至於韓戰,至今,中國教科書仍堅稱,南韓在美國支持下開啟戰火。其實是北朝鮮在史達林和毛澤東撐腰下發動戰爭。過去五十年,這些相同的教科書還說,美國試圖壓制中國。



      雖然共產黨不會公開承認,但仍有許多中國人私下表示,美國在中國崛起過程中的確扮演了某種角色。事實上,中國恐怕也比其他任何國家更受到「大美盛世」(Pax Americana)的庇蔭──這是美國及其盟國在二戰之後建立之自由貿易的安全通航水路,以及全球化金融市場的制度。雖然一九八○年代和一九九○年代,中國的經濟增長令人驚佩,直到二○○一年後因為美國引領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才崛起為全球貿易大國,並非偶然。遭禁錮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曾說,中國「需要一種強有力的異質文明所帶來的具有威脅性的刺激與挑戰,需要遼闊的、澎湃的汪洋大海來襯托其封閉與孤立、沉寂與渺小」。美國扮演了此一角色。



      年復一年,中、美兩國更加緊密地結合。一九九○年代以來,美國就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二○一五年,中國超越加拿大,成為美國最大夥伴。太平洋兩岸的科學家在許多領域合作──對付癌症、分解基因、尋找乾淨能源、研究原子粒子、發現新藥──比起全世界任何兩國的合作都更密切。在美國和中國,及美國人和中國人於全世界的合作、競爭之下,這兩個大國的關係十分錯綜複雜。



      若要用一個模式形容如此令人難以理解的複雜性,或許可用佛教輪迴的概念來描述。雙方都經歷狂熱的魅力,產生希望,然後卻失望、排斥和厭惡,可是終究又回到相互傾倒。十九、二十世紀時,美國傳教士幻想,可把中國渡化為全世界最大的基督教國家,此時,北京朝廷命官依賴美國,保護中國不受歐洲帝國主義和日本的掠奪。這兩個希望都沒有實現。但隨著歷史之輪每次轉動,新期望和不可避免的幻滅都交互出現。



      目前,美國人已進入熱情幻滅的階段,他們的觀點已被經濟和戰略顧慮所遮蔽。這一派論述認為,中國偷走美國人的就業機會、竊取美國的機密、堆高美國的債務,而現在又策劃要把美國海軍趕出西太平洋。在美國人的想像裡,中國已非美方仁慈的對象、反而變成焦慮的源頭。前往萬里長城、紫禁城和秦始皇陵寢參觀,一度是好幾代美國人出國觀光的首選。今天,到中國旅遊的美國人數已經走平,輿論對中國也迭有惡評。



      中國人也感到失望。中國領導人期待美國在太平洋讓出空間給中國。一九七○年代,美國高官向他們擔保,美國會從南韓撤軍,中國若要收復台灣、完成統一,華府不會干預。許多中國人也已經厭煩,美國人動輒教他們該怎麼做事。同時,其他中國人明瞭,他們正失去許多美國人的善意,這使他們遲疑。美國人自問,是否給了中國太多之際,有些中國人也開始自問,是否把美國推太遠。這些起伏跌宕的根源也在歷史中。兩國經常激烈爭吵。不過,無可抗拒、也無可避免地,他們又被拉回到相互合作。結果就是,兩個大國纏抱一起,誰都不能脫身。




    其 他 著 作
    1. 近代中國(2冊套書)世紀中國+美國與中國
    2. 矽說台灣:台灣半導體產業傳奇
    3. 普通化學
    4. 外食菜色紅黃綠辨識原則
    5.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教育年鑑1945∼2018(軟精裝)
    6. 高齡醫學專家的逆齡寶典 餐桌與生活的實踐:逆齡餐桌+真逆齡
    7. 逆齡餐桌:營養X高齡醫學兩大國際權威攜手傳授,如何防衰老、強肌力、存腦本,遠離失智失能
    8. 教師專業 十年有成:發展專業力 教出未來力-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105年案例專輯
    9. 戶外教育實施指引
    10. 健康團膳指引
    1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
    12. 歷代經典繪畫解析:明代山水
    13. 巴宰語學習手冊第5階 [附光碟]
    14. 長方紙摺盒子
    15. 潘文凱雕塑作品集
    16. 霸權興衰史: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
    17. 摺A4紙盒子
    18. A4動感摺紙-玩遊戲
    19. 八字不用神-一柱論命初探
    20. 數字遊戲1-25
    21. 矽說台灣
    22. 呼喊春天——貓熊虎子與我
    23. 彈的像霍洛維茲?﹝附CD一片﹞
    24. 臺灣地名辭書卷2花蓮縣
    25. 草根嚼
    26. 時光中的遺蹟
    27. 學佛心語
    28. 小菩薩
    29. 寂靈書齋靜思語錄
    30. 百喻經解讀
    31. 小王子與阿文
    32. 邁向協同教學之路-新校園文化的生成與開展
    33. 法句譬喻經解讀
    34. 童年故事
    35. 夢的故事
    36. 發酵物妙用多
    37. 智慧寶
    38. 0001. 神奇刀療法
    39. 日本之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