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
我從西元1990年開始從事這份工作,至今已滿30年,不禁感慨一路走來經歷了長久的歲月。
在西元1997年首次出版咖啡書籍,之後我又陸續寫了10本書(一部分為監修),但在西元2010年(日本版出版時間) 出版《咖啡入門教科書》(楓葉社文化)後即停筆。這本書是針對想深入了解咖啡的讀者群而寫,幾乎沒有提及萃取方面的知識,將焦點置於官能鑑定上。發行至今已過了10年,但尚未絕版,仍於日本當地書局販售中。
在西元2000年後的10年間,我為了與生產者建立良好合作關係,以及能買到優質生豆,而頻繁到訪產地。同時為了提升身為尋豆師的實力,我開始支援一百多家自家烘焙咖啡店的開業事務,建立了共同使用生豆的組織LCF(Leading Coffee Family)。並在每逢星期六、日,相當於一年內約舉辦一百場關於萃取、杯測、品評會等咖啡相關研討會。這10年間是我馬不停蹄地工作的時期,可說是忙碌至極。
然而在那之後我發現,我無法回答「說到底,咖啡是什麼樣的風味?」、「肯亞咖啡的風味是從何而來?」等單純的疑問,感覺到自己的極限。於是我變得無法寫出新書,從而產生了10年的空窗期。
因此,我將西元2010年開始的5年間做為社長交接的準備期間,逐步進行事業傳承。
辭退社長一職後,我想試著從不同於以往的面向思考及研究咖啡,便於西元2016年進入東京農業大學研究所就讀環境共生學博士後期課程,於西元2019年3月畢業。在大學裡受到食品營養科學系研究室(現為國際食農科學系)諸多關照。
不過雖說是咖啡研究,我也不知該從何著手,於是便跟從指導教授由基本成分分析開始,再於過程逐步摸索出研究主題。
咖啡的生豆品質鑑定法有SCA(Speciality Coffee Association,精品咖啡協會)?依生豆中瑕疵豆數量鑑定?官能鑑定這兩種方式,但這也僅是生豆品質的判斷標準之一。
我認為除了上述兩者外也要以理化學數值鑑定,所以開始對可能影響風味之成分進行分析。我的學位論文標題即為《建立精品咖啡品質基準之理化學鑑定與官能鑑定之相關性研究》(Study on correlativity of physicochemical evaluation and sensory evaluation to construct criterion of specialty coffee)。
從栽培環境開始,到栽培、精製、乾燥、挑豆、包裝材質、貨櫃種類、保管方式等,咖啡會受到各種程序影響。雖然仍有許多尚未明瞭的事,但總算是稍微窺見了咖啡風味的輪廓,因此目前我正處於「學後知不足 」(?????足????知?,東京農業大學創始人榎本武揚名言)的心境。
現在的咖啡業界,正面對萃取用具的多樣化、萃取方式的變化、小型烘豆機的普及與烘焙度觀念的變化、官能鑑定上鑑定語彙的擴充與混亂等各式各樣的新局面。在這樣的咖啡產業變化中,我想再次重新思考咖啡,並以萃取的觀點,重新審視我過去30年間學到的局部知識,因而開始撰寫本書。由於本人學問造詣尚淺,書中仍有部分消化不完全之處,還希望各位能多多見諒並閱讀到最後。
堀口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