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臺北.城市.博物館

臺北.城市.博物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031766
殷寶寧
典藏藝術家庭
2023年9月15日
150.00  元
HK$ 135  






ISBN:9786267031766
  • 叢書系列:Archi+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Archi+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博物館/美術館











    一座城市博物館,不僅僅只是一座博物館而已,

    而是能與城市共生,跟人們一起生活,訴說城市的生命史!

    ?

      為什麼需要城市博物館?

      城市博物館重要嗎?

      誰需要城市博物館?

      一座城市博物館應該是什麼樣子?

    ?

      本書為建築學者殷寶寧對於臺北城市博物館的興建企圖,及其與城市關係應該或可以為何的辯證,以及博物館專業與城市研究專業間的對話等課題所展開的書寫與研究。

    ?

      以臺北市政府推動的城市博物館為核心案例,從國際組織與專業論述為基礎,觀察與比較國際上不同城市博物館的個案研究,嘗試將「城市博物館」置放於都市空間結構與地景變遷的實質環境層次來檢視,以期從城市歷史發展、城市與建築美學、城市競爭力與文化行銷、以及博物館機構品牌形象等向度,思考都市文化治理與城市博物館的動態關係。

    ?

      臺北城市博物館興建計畫,從陳水扁市長時代開始倡議,歷經馬英九、郝龍斌與柯文哲,博物館尚未興建完成,政策依然存在。究竟何以從倡議、籌備、政策定案、著手進行,因著市長更替,整個政策流程完全翻盤,再度形同從零開始。回望歷史,從1994年起算,至今28年過去,將近三十年的變遷軌跡,這座與城市共生,跟市民一起經歷每日城市生活,並期許致力於朝向更好的城市未來推展的「城市博物館」,在臺北,究竟會以何種姿態誕生?值得我們更多的觀察、辯證與反思。

    ?
    聯合推薦

    ?

      于國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研發長)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彭俊亨(生活美學基金會董事長、元智大學教授)

      戴寶村(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推薦序

    以城市作為博物館的想像�于國華

    展現一幅城市博物館倡議的漫漫曲流�王志弘

    城市博物館的建構與省思�彭俊亨



    第1章 序論

    .城市博物館專業論述與發展軌跡

    .本書的寫作架構



    第2章 與世界共舞的博物館

    .聯合國組織與國際合作氛圍

    .城市作為一種生存方式



    第3章 城市博物館歷史景觀

    .以空間�環境為念的主題類型博物館

    .城市博物館的華麗轉身?

    .與市民記憶斷裂的城市願景館敘事?

    .從城市到地方:城市博物館的當代實踐



    第4章 都市文化治理中臺北城市博物館建構歷程

    .市民集體認同想像的建構:「臺北新故鄉」(1994-1998)

    .以臺北學建構臺北城市博物館想像(1998-2006)



    第5章 全球化中的臺北城市博物館

    .如何想像一座沒有市民的城市博物館?

    .美學化的城市博物館聚落:城市行銷與創意產業

    .結語:地景的銘刻性效果



    第6章 著迷或魅惑?再訪臺北城市博物館

    .誰需要城市博物館?

    .「城市博物館」變身「臺北願景館」

    .選舉來了?

    .歹戲拖棚?



    第7章 城市認同政治與博物館文化公共場域的建構

    .城市回望:以博物館為方法?

    .誰需要認同?

    .誰需要城市博物館?






    序論(節錄)




    其 他 著 作
    1.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2. 知識展示重構:博物館建築空間與觀眾經驗
    3. 我城故事:大稻埕街區生活書寫
    4.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5. 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
    6. 跟著藏家學收藏,性別與設計:建築與女性主義的邂逅
    7. 建築.希望:建改社異論集,2007-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