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謀略,三國留名青史的外交遺產:官渡之戰逆轉勝、利益衝突毀同盟、玩轉三方終自斃,為了奪天下,每步都得深思熟慮!

謀略,三國留名青史的外交遺產:官渡之戰逆轉勝、利益衝突毀同盟、玩轉三方終自斃,為了奪天下,每步都得深思熟慮!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578890
張程
崧燁文化
2024年1月10日
117.00  元
HK$ 105.3  






ISBN:9786263578890
  • 規格:平裝 / 258頁 / 17 x 23 x 1.2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人文社科 > 歷史 > 中國歷史 >

















    破碎與重建的同盟×虛實相間的萬全之策×撞擊亂世的理想主義

    風雲際會三國間,那些爾虞我詐怎麼讀都讓人看不過癮!



    吳蜀二國這艘翻過船的聯盟怎麼重修舊好,戮力同心?

    官渡之戰的奇蹟逆襲其實有跡可循?從一開始早已暗示雙方的命運!

    三國間越看越精彩的奇謀異策,書寫前人們光輝燦爛的運籌帷幄!



      ▎聯盟的恢復與成熟?──誠實告訴你,盟約後最終目的!

      鄧芝回答道:「我們只能『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戰爭還剛剛開始呢。」

      當年吳、蜀二國簽訂盟約後,孫權曾高興的對蜀漢使臣鄧芝說:「如果天下太平了,二主分治,不亦樂乎!」

      鄧芝回答道:「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果吞併魏國之後,大王您還不能深識天命歸順漢朝的話,那麼兩位君主只能施展各自的道德,我們做大臣的各盡其忠,將提枹鼓,戰爭還剛剛開始呢。」

      孫權哈哈大笑,說:「你竟然誠實到這樣的地步!」



      儘管在正式的外交場合中,這樣的回應顯得不夠禮貌;

      但是鄧芝的誠實展現了外交官難得的坦率和真誠,

      因此得到孫權的讚賞!



      ▎培養外交人員的NO.1謀略──寬於待人,知人善任

      劉備說:「是我辜負了黃權,黃權並沒有辜負我。」

      夷陵戰役時,黃權領偏師在長江北岸執行警戒任務,

      劉備主力失敗後,黃權軍隊就成為深入敵營的孤軍;

      眼看返回巴蜀無望,於是率領部隊投降曹魏。

      依當時蜀國法律,黃權留在巴蜀的妻兒應受法辦!

      劉備卻一如既往地對待黃權的家人!



      後來黃權的兒子黃崇在蜀漢政權中做到了尚書郎!

      父子二人在互相為敵的兩國當官,是三國歷史上的一大趣聞!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善用敵人心理,轉化敵我士氣!

      曹操在陣上高喊:「你們都想看到我曹公啊?我也是人,並沒有四隻眼睛兩張嘴,我只是比較聰慧而已!」

      最典型的例子發生在曹操征關中的戰役:

      當時曹操盛名威加四海,在西涼軍隊中有極高聲望,

      許多西涼將領在陣前看見他,竟先在馬上行參拜之禮!



      曹操巧妙抓住敵人心理,將之轉化為自己的優勢,

      他不僅配合演出,還適時將裝備優良的鐵騎排列出方陣;

      驕陽照射,騎兵方陣光亮醒目,如同太陽落於大地!

      西涼軍隊尚未交戰,就在心裡輸了好大一截!



    本書特色



      本書以三國時期為例,闡述古代中國外交思想。書中描寫當時緊張的權力競爭,及各國間互相對抗的戰術及策略。作者分析三國時期的聯盟和勢力平衡,探討在這之間的戰爭體制和對外謀略,並介紹對北方、西域、朝鮮、日本以及東海和南海的政策。透過詳盡的說明和相關事件分析,展示三國時期政治外交的複雜性。

    ?


     







    前言

    一 帝國的外交遺產

    中國第一位軍閥

    不稱職的掌舵人

    漢朝的外交遺產

    二 天下塵埃落定時

    崛起於四戰之地

    官渡沒發生奇蹟

    風雲際會荊揚間

    三 尋找平衡的聯盟

    兵臨城下的結盟

    圍繞荊州的是非

    流向同盟的鮮血

    四 國富兵強者勝出

    根深蒂固治天下

    攻吳伐蜀誰優先

    為他人作嫁衣裳

    五 巴蜀慷慨北伐行

    權相與戰爭體制

    結盟的恢復和成熟

    巴蜀慷慨北伐行

    六 割據南國第一朝

    據長江所極而守

    長江之險可偷安

    金陵王氣黯然收

    七 首鼠兩端的遼東

    獨立寒秋忙飲馬

    玩轉三角終自毀

    海東莫可與相較

    八 三國外交策略篇

    綜合國力競爭論

    三國地緣政治論

    弱勢的理想主義

    九 三國外交謀略篇

    用人是第一謀略

    中國特色心理戰

    外交謀略大盤點

    十 外事四夷的延續

    延續:北方及西域

    開拓:朝鮮和日本

    遠航:東海與南海

    三國外交年表

    三版後記



    ?









      伴隨著中國最近數十年的持續發展,世界對中國的歷史文化表現出日益濃厚的興趣。在國際關係和外交學的研究領域也開始出現把西方國際關係理論與中國歷史相結合的熱潮,不少學者和學生開始對中國外交的歷史和特點產生興趣。國際關係學和外交學的學人們應當在此基礎上形成「中國的國際關係學」或「中國的外交學」。



      從這個意義上說,張程的本書也是他在這方面所做的一次探索和嘗試。



      曾經有一位韓國學者來到國際關係學院,希望能研究古代東亞國際體系,也就是所謂的朝貢體系。朝貢體系就是典型的中華古代外交事宜。古代有著豐富多彩的外交實踐和思想。這些是先人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外國的相關學科已經開始注意研究中國古代的外交制度、思想和實踐。這些寶貴的外交遺產一直流淌在我們的外交方針中,影響著今日的中國外交。



      理解西方的國際關係理論必須看西方的歷史,可是我們不一定非得用西方的歷史來理解當今的國際關係。西方的很多例子放在中國就「水土不服」。為什麼只是一味去關注古希臘和西發里亞,而不去關注春秋戰國時代和三國呢?我們對西方歷史的了解肯定比不過西方人。



      現代國際政治建立在西方價值觀念和遊戲規則之上。中國是現代國際體系的遲到者和被動接受者。在西方外交思想和規範傳入中國之後,本土的外交思想、規範和實踐開始衰落。其實,與古希臘古羅馬的那些城邦國家相比,我們更有資格炫耀自己悠久燦爛的外交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上就形成了華夏體系。這個體系日後逐漸發展完善成穩固的朝貢體系。朝貢體系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澈底崩潰於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



      本書嘗試挖掘中國外交遺產。我曾經做過春秋戰國時期外交思想的研究,本書則將對古代外交的研究延伸到了秦漢之後,同時將觀察的視角深入內部政權。在書中,作者以詳實的史實梳理了三國時期的外交歷史,歸納出相關國別的外交策略。其中對吳、蜀兩次外交聯盟的介紹和對聯盟理論的穿插分析,為我們展現了特色的聯盟征伐情況;其中對蜀、吳荊州策略的深入分析,將盛傳的「借荊州」細化,糾正為「換江陵」,為我們理清了一樁紛繁複雜的歷史公案。書中有關秦旦通三韓、張特守合肥城等有趣的外交故事,向我們展現了古代外交生動有趣的一面。



      正如作者承認的,本書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並沒有嚴格區分外交爭鬥和政治、軍事爭鬥,對三國外交策略和戰術的分析概括也略顯簡單。另外,還需要提醒讀者的是,雖然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政治實體各有各的地盤、軍隊和居民,互不隸屬又相互承認,它們之間的交流具有典型的外交特徵,但它們都是秦漢統一天下的歷史前提之下出現的,又都以實現統一為最終的策略目標,而且後來三國又在不久之後重新成為一個統一國家。這又與一般國家的外交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本書不失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外交史作品。



      中國的外交有幾千年的歷史,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傳統,有不少知識和傳統一直影響到當代的外交。相信張程的這本書會豐富對這一歷史時期的外交的認識,會對人們理解中國外交的歷史有所補益。



      是為序。


    葉自成




    其 他 著 作
    1. 從「知情人」口述,揭開中國近代歷史真相:溥儀、晚清大臣、民國學者……從歷史人物到學術史家,用第一手口述資料來現身說「史」!
    2. 從科舉到青樓,你不知道的「衙門」野史:官員腐敗定律×終南捷徑探析×「官本位」病態現象×文學作品暗喻……從衙門看進官場,最寫實也最荒謬的仕途寫照!
    3. 權力與冤案,泛權力下的歷史困局:官僚體制結構×《官場現形記》解析×漕運利益糾葛……從衙門到民間,看權力如何在無形中滲透與影響!
    4. 從「牙門」到「衙門」,官場制度的歷代演變:官員待遇、官二代捷徑、死後諡號……解析權力如何塑造官僚體系與政治運作
    5. 煙花與戎馬,南北朝的紛亂歲月:從兩魏分裂到金陵漸衰
    6. 煙花與戎馬,南北朝的紛亂歲月:從兩魏分裂到金陵漸衰
    7. 煙花與戎馬,南北朝的紛亂歲月:從拓跋崛起到河陰之變
    8. 煙花與戎馬,南北朝的紛亂歲月:從拓跋崛起到河陰之變
    9. 權謀與詩酒,魏晉的興衰史詩:從晉室偏安到士人風骨
    10. 權謀與詩酒,魏晉的興衰史詩:從曹魏掌權到西晉覆滅
    11. 風起隋代,一瞬的榮光與衰亡:上承南北亂世,下開大唐盛景,一個被「歷史責任」拖垮的短命王朝!
    12. 帝影下的人心,權力、生活與道德的棋局:雍正駕崩真相、明代權臣降清、洋人看司法腐敗、鴉片戰爭論罪……一探歷史的脈絡,就知道真相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13. 帝影下的人心,權力、生活與道德的棋局:雍正駕崩真相、明代權臣降清、洋人看司法腐敗、鴉片戰爭論罪……一探歷史的脈絡,就知道真相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14. 從「宮變」談中國宮廷史:巫蠱之禍×紹熙內禪×南宮復辟×辛酉政變……只要皇權還在,就永遠有權力爭奪的腥風血雨!
    15. 紫禁城之下,皇權與慾望的交織:探尋失去聲音的歷史,揭密宮廷的悲喜與奇聞
    16. 民初總統紀,六位政治巨擘用權力見證歷史:從革命到軍閥,探討孫、袁、黎、馮、徐、曹六位民國初年總統的抉擇與慾望
    17. 皇族的血與權,建國的歷史:宮廷體制鬥爭×草根平民崛起×亂世金戈鐵馬×外族入主中原……從歷朝興建之初,探知衰亡的必然!
    18. 帝國的曙光,春秋外交博弈:諸侯崛起×尊王攘夷×弱國求生×爭霸中原,見證帝國的興衰與重生,從「外交史」看春秋的風雲變幻!
    19. 傾巢之下,中國歷史上的政治世家:隴西將門李家×東晉瑯琊王家×烏衣巷風雅謝家×三國忠孝諸葛家……中國史上最輝煌的幾個權力家族,維持百年的興衰榮辱!
    20. 橫豎各一刀,「剖析」中國史!世族發家史×岳飛冤死案×河陰大屠殺×朝貢制虛實,以朝代為軸、制度為綱,透視中國史的上下數千年!
    21. 緋色的歷史,女性視角看中國史:漢宮飛燕×洛神甄宓×長恨楊妃×南唐雙后×晚清珍妃,在帝王政治和英雄歌哭之外,關於她們風華絕代的歷史
    22. 當革命槍響,天下再無皇帝:爛尾新政×皇族內閣×十月圍城×光復浪潮……中國維持了上千年的帝制,而今大廈將傾的局面是該推翻還是力挽狂瀾?
    23. 不想青史留名,只想獨自瘋癲!淹沒於歷史的「配角」:白痴皇帝×失蹤進士×無為御醫×終身賤民,歷史不全是凱歌和掌聲,還有許多未留名的默默無聞!
    24. 一把龍椅上,禪來禪去的歷史:司馬昭之心、趙匡胤之袍、孺子嬰之死、宇文氏之亂……為求名正言順,「篡位」也可以講成「禪位」!
    25. 當官老爺帶頭貪汙,皇帝也被騙得迷迷糊糊!偷盜聖上貢品、竊取國庫銀錢、買賣假官訛詐……這些人為了貪汙,什麼招數都想得出!
    26. 當官員全是飯桶,朕想好好治國也沒用!貪汙侵吞、濫權枉法、昏庸無為……當初意氣風發的新科進士,入了官場就只知道以權謀私!
    27. 讀完這本制度史,等於當官幾輩子!後宮體制×官員日常×科考指南×衙門規矩,隱藏在宮鬥劇的背後,你不曾注意過的政治制度史!
    28. 帝國軟肋,戰敗的下場,就用山河來還:割地賠款、下嫁和親、稱臣進貢、戰勝求和……中國什麼時候有這麼屈辱的歷史性時刻?有,還有過十次!
    29. 從天朝大國到瓜分中國,只需要走錯「五步」!官場肥缺、科考舞弊、權力鬥爭……深藏在體制下千年的劣根性,不會馬上致命,只會慢慢瓦解帝國而已!
    30. 洞悉中國史,只看這18件事!官僚腐敗根源、地緣政治規律、國有經濟制度、豪門世族崛起……就算改朝換代,該有的問題還是在!
    31. 歷史陣痛期,不合時宜的民國:十里洋場的繁華與陰影,知識分子的抗爭與信仰……中國處在變革的時期,記錄百年之後的時代記憶!
    32. 太子想坐龍椅?你得先熬過當「候選人」的實習期!歷史上的皇子最後是接棒成功,還是抑鬱而終?這個離皇位只有咫尺的地方,發生太多腥風血雨!
    33. 帝國制度史 想當上位者?先把這些「制度」給搞懂:這才是王朝的命脈!看看這些政策,是如何改變歷史的走向
    34. ESP32S程式教學(常用模組篇)
    35. ESP32程式設計(物聯網基礎篇)
    36. ESP32程式設計(物聯網基礎篇)ESP32 IOT Programming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of Thing)
    37. ESP32S程式教學(常用模組篇)ESP32 IOT Programming (37 Modules)
    38. 王的女人:邂逅政治的紅顏
    39. 曇花王朝:隋帝國的短暫與輝煌
    40. 脆弱的繁華:南宋的一百五十年
    41. 權力家族:中國歷史上的政治世家
    42. 一步之遙:中國皇太子政治
    43. 泛權力:透視中國歷史上的權力法則
    44. 南北朝原來是這樣
    45. 衙門口:為官中國千年史
    46. 魏晉原來是這樣
    47. 中國王朝建國故事
    48. 禪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