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昏裡掛起一盞燈(蕭蕭文化散文2)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6263208599 | |
|
|
|
蕭蕭 | |
|
|
|
晨星 | |
|
|
|
2024年7月01日
| |
|
|
|
127.00 元
| |
|
|
|
HK$ 107.9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ISBN:9786263208599叢書系列:晨星文學館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晨星文學館
|
|
分 類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詩是黃昏裡掛起一盞燈。
詩是曠野上一個朦朧的微笑。
對於臺灣現代詩,
我也有這種傳承的期待……
——蕭蕭
〈野店〉的首句,鄭愁予說的是:「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
給人溫暖,為人點燈,詩人這行業是需要傳承的。
因此,蕭蕭選擇「一個朦朧的家,微笑著……」做為輯一之名,收錄女性詩人的柔婉與家與詩的特殊暖意。
輯二則擷取「有松火低歌、燒酒羊肉的地方」做名,討論(1937)到(1957)出生的同齡層詩人,有的燃著松枝在烤火、哼唱,有的喝著燒酒、撕扯羊腿,不同的情趣不同的風味,展露著詩的萬千?嶺、人的八方習性。
輯三則分述更年輕的一代,「有人交換著流浪的方向……」,這詩句十分貼切新世代在歧路的可能眺望,沙漠、綠洲,絲路、茶路,各有不同的抉擇。
蕭蕭以鄭愁予詩篇喜歡取用「……」符號為例,他解讀此符號意味傳承、期待延續的信號,對於臺灣現代詩,蕭蕭有著相同傳承的期待……
★34篇臺灣現代詩人與詩作賞析。分述當代女性知名詩人劉枝蓮,及同齡層詩人蘇紹連等人的傑異詩作,點撥其中特異處。
★是當代序跋類散文的巔峰,乃研究近當代詩歌必讀之經典評論。
本書特色
詩,永遠是作家蕭蕭的最愛。本書收錄共計34篇蕭蕭對當代詩人的詩作賞析。共分三輯,第一輯為專述女性詩人與家的聯結。第二輯及第三輯則以年代區分為同齡層詩人及年輕新生代詩人與詩作。
|
|
目 錄
|
序 黃昏裡掛起一盞燈
輯一.一個朦朧的家,微笑著……
環視的貓眼睛
附耳.微語.牛角灣
千年之髮.懸絲繫掛
未來已經來了
鏡中鏡像鏡外境
化學著自己.立體了詩
不是頑石卻住著頑童,所以有詩
你,不只是面具更是詩的靈魂
從錯置的「錯」理出交錯的美好
回望遼闊.從愛醒來的丁口
輯二.有松火低歌、燒酒羊肉的地方
張?要在陌生的異鄉遇見熟悉的自己
生命的律動:春和夏豔秋熟冬寂走一回
隨任唵聲迴盪蒼穹裡
誰能看見破碎後的那一片完整?
兩行俳句的侘寂美學
又要節制又要揮灑
讀詩的快樂等同於解謎的冒險
有夢最美,因為相隨的是希望
坐進空白裡讓詩萬有
使命必達的蘇紹連
髣?美學:馬來西亞與溫任平的新路
方寸之地的詹澈聲勢
行旅,以漫興為樂
振振新詞.念念島鄉
虛空下的無盡美學
八卦山出發.濁水溪印證
龍在心中,也在最虔敬的祝福裡
相印方寸間
輯三.有人交換著流浪的方向……
詩的生態是一種多變的姿態
去病去非以激濁揚清
「誤讀」創作學與「裝睡」生命學
以仁為宗的文學是正在趕路的春天
以月為興的喉頭燥熱
那個人在撐天上那一橫地上那一橫留下寬廣
|
|
序
|
作者序
黃昏裡掛起一盞燈
黃昏裡掛起一盞燈,這意象大多數愛好文學的人都會因之聯想著:「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
這是鄭愁予老師〈邊塞組曲〉裡〈野店〉的詩句,詩中每一句都在觸碰邊塞、荒寂,生命的荒涼。最先出現的是響著駝鈴的駱駝、駱駝駝來的商旅及其一路相伴的孤寂。
「有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
駝鈴垂在頸間的駱駝所面對的永恆,是——前頭即目:沙,回頭極目:沙、不知盡頭的沙。沙,滿布眼前,眼前的四方、八方,人生的四方、八方。對比著「防風林的外邊還有防風林」的詩句——林連著林,那是多美好的防風沙的森林,那是戈壁中人的夢裡風景;駱駝客的眼前卻是「戈壁的隔壁還是戈壁,戈壁的外邊還有戈壁」,翻譯成撒哈拉、翻譯成大戈壁、翻譯成塔克拉瑪干,卻是單一的意旨:走不完的沙、砂,沒有盡頭的無垠的浩瀚、乾旱、荒蕪……伴隨著永遠沒有回音的單調駝鈴聲。
荒漠有多大,垂在頸間的駝鈴聲就有多寂寥。有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荒漠的宿命。
「有寂寞含在眼裡的旅客」
商旅眼裡含著千古的寂寞,萬里的寂寞,這寂寞不也互文著駱駝眼裡所含著的也是千古寂寞、萬里寂寞?
廣大無際的邊塞沙漠,廣大無際的的荒遠寥落。就在這空間,有人掛起了一盞燈。鄭愁予看見了曠野上有了一朵微笑,人世間有了一個朦朧的家。詩人是這樣看待邊塞荒漠的野店:曠野上的一朵花,內心深處的家——這野店,等同於詩人的行業。
詩是黃昏裡掛起一盞燈。詩是曠野上一個朦朧的微笑。
〈野店〉的首句,鄭愁予說的是:「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
給人溫暖,為人點燈,詩人這行業是需要傳承的。
因此,循著詩意,我選擇「一個朦朧的家,微笑著……」做為輯一之名,收錄女性詩人的柔婉與家與詩的特殊暖意。擷取「有松火低歌、燒酒羊肉的地方」做為輯二之名,討論早我十年(1937)到晚我十年(1957)出生的同齡層詩人,有的燃著松枝在烤火、哼唱,有的喝著燒酒、撕扯羊肉,不同的情趣不同的風味,展露著詩的萬千?嶺、人的八方習性。更年輕的一代,寫入輯三,「有人交換著流浪的方向……」,這詩句十分貼切新世代在歧路的可能眺望,沙漠、綠洲,絲路、茶路,各有不同的抉擇。
早期的鄭愁予詩篇,喜歡取用「……」這個符號,別人或許以刪節或餘韻未盡來說解,在「傳下詩人行業」的「野店」裡,我比較相信那是期待傳承、期待延續的信號,對於台灣現代詩,我也有這種傳承的期待……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