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從卦理與元運談理氣
緣起
四十多年前初學建築時,特別熱愛傳統建築。但由於近代西風東漸,許多傳統文化,逐漸失去了承傳,學校教育也以西學為主,傳統建築僅留下了一門中國建築史。傳統建築的資料多為古建築測繪圖及文獻報導等類的資料。至於風水學部分,學界無師承只能研究文獻,業界江湖術士不肯輕傳,故風水學反成了學界的空白與禁區;甚至有人欲求助日本、法國來瞭解風水。1983 年學界的漢寶德教授,曾提出幾個觀點(《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二卷第一期,p.125-150),如:
一、外國學者重視水龍,是因為他們不能掌握風水自然環境,但見河川彎曲如龍,故接受了水龍的觀點。
二、蔣大鴻持水龍說,批評正統郭璞的山龍看法。? 三、蔣大鴻直接上推至《周易》與理學圖書易,用先天八卦與六十四卦討論向法,被泛濫的風水術所吸收,成了複雜不能瞭解的法術。
四、蔣大鴻放棄了二十四向的羅經,改用六十四卦圓圖,以河洛數判吉凶,難為多數人所接受。
漢教授是當年臺灣建築學術界,研究風水學的先行者,同時提出這些觀點,供後人作參考。今日觀之,漢教授當年若有緣得明師真傳,在學習理論與實例體驗後,自然會了解: 風水以水驗氣, 水自為龍, 山水一體皆可言龍。蔣氏沒有反對山龍,持水龍說旨在補充郭氏被隱藏的水龍部分。易理中的五行八卦等,本即源自於河洛。古人專業不輕傳,有意彰顯二十四山於表,而隱藏六十四卦於裏(如元龍卦的原理即源於六十四卦),致天下門派學說多異。
西元 1987 年夏,筆者有幸拜入江蘇潘養和老夫子(西元 1916 年∼ 2015 年)門下, 正式學習三元地理。西元1992 年,從氣的原理與水龍的角度,出版了《易居天地》。後於西元 2019 年,在前書的基礎上,經修正及補充後,加入山龍部分,出版了《龍經》,初步完成的論述形家山水龍的部分。
本書目的
唐末楊筠松趁宮中之亂,將宮中風水文獻帶出,在贛州一帶傳播,留下了許多著作,成為贛派風水的祖師。明末蔣大鴻,因當時古書多屬?造,乃編著《地理辨正》救世,承傳楊公的風水學。21 世紀的今天,在科技與文化的巨變下,筆者以現代人的思維方式,用白話文重述風水學原理,引用古代文獻,輔以圖表解說,首次以現代化學術的方式,公開介紹本門派的風水學。
繼《龍經》之後,今再從卦理與元運的角度,推出《理氣》(理:形而上者,陰陽五行八卦之原理,屬於思辨部分。氣: 形而下者, 生發萬物, 屬於物質部分)。來日再補充陽宅部分,希望可以將本門的基本理論,較完整地介紹給大家作參考,讓後人更容易了解宇宙能量在地球凝聚的原理及應用。筆者以建築學界的背景,拜入風水業界明師學習,希望可以融合雙方,幫助學界填補學術空白,也同時提升業界的學術水平。在復興傳統文化的大勢中,能為風水學承先?後的現代化進程中,盡一份心力。
有關本書
本書主文有 10 萬餘字,圖表 144 個。內容分為幾個部分:
一、基本理論:主要介紹明.蔣大鴻大師與分析《青囊經》的內涵。時間與空間的陰陽, 如: 陰陽正變、陰陽兩片、玄空大卦、六十四卦,水法之理與挨星等。
二、綜合應用:在形理合參應用穴藏中,龍向水整體考慮的各種情況。
三、示例說明:分山法與水法兩類,其中各有古人例與今人例兩部分,合計有 23 例。
另附錄蔣大鴻《地理辨正》主文的原文 5800 餘字,以利讀者查閱。蔣大鴻為救時弊, 編著《地理辨正》, 承傳楊公一派的主幹理論,自己與弟子姜垚作註,以利後人瞭解古書的內涵。
感謝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恩師潘養和老夫子,無私的教誨與傳授風水絕學。其次,感謝簡進土居士大德,當年的財佈施支持筆者學習風水學;又於西元 2021 年,提供自己的辦公室及建立「易醫天地群」平台,以利有緣人共同學習傳統文化。同時感謝家人及諸好友的精神支持與鼓勵。最後不忘感謝元神館出版社社長林鈴塙學長,以及編輯團隊的支持出版工作。
本人才疏學淺,希望諸先進、同道、讀者不吝指教。
西元 2025 年 01 月 12 日小寒後七日
矢建國博士 寫於紐西蘭 奧克蘭市 蓮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