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從建築學走進易經風水
風水地理一向深受國人重視,歷朝各代不論定都、建陵,無不講究龍脈、聚氣,總是希望能夠傳承千萬年基業,永享榮華富貴。從帝王、京城以下,各行政區域、地方首長,以至一般富貴人家、平民百姓,不管官署、住家,陽居、陰宅,莫不重視風水地理、山龍水氣。這些知識與運用到了明、清兩代已臻高峰,不僅各門各派的風水地理觀念爭奇鬥豔,名家輩出,天下言山龍(巒頭)的書籍更是汗牛充棟【注1】,演繹發明各有所長,莫衷一是,令後學者在選擇參考書籍時,不知從何入手?如何簡要掌握山水龍的基本原理,進而融會貫通、妥善運用,乃成為多數人的難題之一。
以《撼龍經》與《疑龍經》為本
自入師門至今三十餘年,根據恩師、前輩的指點及個人粗淺的了解,近兩百年以來,尤其是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中華大地上的文化與文字已經產生了巨大變化,對於風水地理也逐漸出現了不同論述。然而自西元1835年寇宗氏完成校定《龍經》後,民間的風水地理書籍與知識、理論,又有逐漸形成「定於一尊」的趨勢。今日再以唐代堪輿學祖師楊筠松的《龍經》為主幹,拆解經文,重新提出重點,作分類論述,再加以演繹、發揚,可謂是「法景岳《類經》之志【注2】,有今本《龍經》之事。」意即以楊公樸素的龍法精神,重新論述山龍的基本原理。
唐代堪輿學祖師楊筠松【注3】的著作以《撼龍經》與《疑龍經》為主。其中,《撼龍經》提出龍法之統論,如唐代中土的山水形勢,龍神、山水兼備之地,及對垣局與九星吉凶、龍身行度大法,做出分類與論述,重在別「峰巒」。而《疑龍經》則進一步對《撼龍經》提出質疑及辨別,並在多條枝葉中,秉持懷疑的態度尋龍,從辨「枝幹」中尋得真龍真穴。其中,上篇言枝幹行度,以關局水口為主;中篇論結作穴法,尋龍到頭,看面背朝迎;下篇論穴象真偽,結穴形勢。
本書即以《撼龍經》、《疑龍經》為本,合二者而尊稱為《龍經》。分成三大部分:上篇「生氣」,中篇「水龍」,下篇「山龍」。三者形成風水「形家」的根本。其中,「山龍」篇為本書主要內容,其下又分三章:一為「總論」,即《撼龍經》中的「統論」部分;二為「垣局與九星」,即《撼龍經》中,垣局與九星的部分;三為「尋龍與辨穴」,即《疑龍經》中的上中下三篇。每篇均依原經文目錄之主要結構,經摘要【注4】、分類、補充整理後,重新提出新的「要義」標題,依序分述。每項「要義」標題再分兩部分:先以白話文作整體要義解說,後引證相關經典原文之出處。同時列舉原文中,兼參蔣大鴻【注5】於《地理辨正》中所收錄的《青囊經》、《青囊序》、《青囊奧語》、《天玉經》及《都天寶照經》。同時補入蔣大鴻的《天元歌》、《天元餘義》中,相類及可互參的原文。後世形家的書籍中,本書主要參考《地理人子須知》【注6】與《山法全書》【注7】。全書近8萬字,200多個附圖。
恩師潘養和偏愛寇宗校定本
就「山龍」篇參考版本而言,本書有三類:
1.楊公《龍經》為清•道光十三年(西元1834年)《秘藏疑龍經大全》及十四年(西元1835年)《地理點穴撼龍經》所編,經寇宗(萬川)校定,京都琉璃廠藏版,菊逸山房手輯。西元1983年7月臺北市集文書局出版,此書版已不易再得。
2.蔣大鴻《地理辨證》僅取清•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張心言的《地理辨正疏》。西元1983年8月再版,臺中市,瑞成書局出版。
3.蔣大鴻《天元歌》與《天元餘義》的版本,僅取蔣大鴻等人所著的《地理合璧》(西元1983年5月,臺北市,集文書局出版)。
楊公《龍經》以代表清朝官方、收錄在《四庫全書》中的版本(西元1781年),及代表民間風水界的「寇宗氏校定版本(西元1835年)」為主【注8】。不過近年已經有人選用《四庫全書》版本,進行白話翻譯工作,例如:林達於2012年出版的《圖解中國古代測繪學:撼龍經》(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余從師學習風水三十餘年,今僅取當年受業時,恩師潘養和老夫子所使用的寇宗校定本為依據。我輩不忍祖師爺的心血付諸東流,而市井傳說甚囂塵上,因此曾於西元1995年出版《易居天地─氣與水的原理》一書,主要是論述「氣」與「水龍」的原理。24年後有緣整理「山龍」部分,合「山水龍」而成本書,初步完成了風水學「形家」部分的摘要整理工作,總算盡了一份弟子的傳承心願,無愧於師門的教導與指點;當然更希望對大時代的風水地理觀念,有一些輔助說明作用。
從建築學走進易經風水的心路
筆者本來專攻建築學,年輕時夢想能當建築師(建築碩士學位),承當時多位恩師引領,略窺建築與易經、風水地理的關係(奧祕)。後來因緣際會,投入傳統醫學(中醫)門下,鑽研易理、針灸與藥理及其臨床應用,有幸獲得博士學位,這恐怕是由建築轉入傳統醫學的先行者。後來移居紐西蘭,以開課傳播傳統醫學典籍知識(已開過《難經》等課程)、教導當地人學習之外,也做點臨床工作。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有人得知作者的背景,於是要求開課講授風水地理知識,以滿足華僑及當地居民的需要。於是從幾年前開始於講座中加入《龍經》的概念,頗獲好評,很多親朋好友乃起鬨要求出版。本人原以事忙婉拒,但催生者眾,於是兩年前先出版《易道醫義》一書;現再整理「龍經」講義,並大力補充參考文獻,同時改寫早年出版的《易居天地》,作為「生氣」與「水龍」篇內容,加上「山龍」篇,終於成為比較完整的《龍經》。
本書的完成,首先必須感恩風水親教師:潘養和老夫子(西元1916年-2015年),及簡進土師兄大德的財佈施,才能完成風水的學習,同時也感謝簡師兄的賜序。必須特別感謝全家人長年物質與精神的支持,尤其是慈母、舍妹矢建華、長子矢天浩及次子矢為帆的多方輔助。另外也要感謝Dr. Brenda Hood (Canada) 英文序的校閱,以及好友Mr. Angelo Konidas (Canada)、楊子正博士(美國)、鍾興臺博士、胡向華中醫師、林坤翰建築師、陳立憲博士、黃文軒碩士及計媛媛針灸師,平日的關懷與協助。最後也要感謝元氣齋出版社:林鈴塙社長學長的支持出版。本人才疏學淺,希望諸先進、同道及讀者們,不吝指教。
附帶一提的是,筆者青年時於建築學(生活空間環境)中,有幸同時師承葉、李兩位老教授的學術思想;近不惑時有緣再學習了中醫學(人體身心健康)。耳順後始將建築二老的關係及小故事托出,寫成恩師紀念專文,寄於本書附錄,希望有助於後學者承先啟後,更上一層樓!是為序。
?
矢建國
西元2019年2月5日春節 立春后一日
自序於紐西蘭 奧克蘭市 蓮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