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關於人生,我們需要思考的是……:自我提問的刻意練習,活出人生最好的狀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022491
費勇
高寶
2025年4月30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6264022491
  • 叢書系列:Break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Break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著書暢銷破200萬冊、陪伴無數現代人走出焦慮、迷惘、不安,

    《不焦慮的活法:金剛經修心課》作者、知名文化學者費勇全新力作!

    釐清關鍵問題、找回內在安定,不輕易被動搖的活法。



      找到人生關鍵問題,一切才能迎刃而解。



      這本書,不會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陪伴你展開溫柔卻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



      著名文化學者費勇融合東西方哲學觀點以及現代社會的洞察,帶領我們從五個面向:現實、願望、思維、心理、動力,一步步重新校準人生方向。



      書中每個章節都從簡單的問題開始,包括:如何找到熱愛?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去愛?如何成長?這些看似日常的疑問,背後藏著我們人生的重心與動力。



      透過一層層地追問與反思,你會發現:與其急著追求標準答案,不如練習傾聽內心的聲音,探索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願你能夠偶爾停下來,好好問自己:我正在過的,是我想過的生活嗎?因為,改變人生的,從來不是答案,而是願意誠實面對的你。



      【書中金句】

      ●??? 一旦找到真正的問題和必須解決的問題,問題本身會帶著你前行,帶著你一步一步找到解決的方法。

      ●??? 當下就是做事的最佳時機,當下在一起的人就是最好的工作夥伴,當下要做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 生如曇花,應當歡喜盛開。去彼此喜歡的人那裡,做喜歡的事情,走喜歡的路。

      ●??? 當我們渴望愛,就會去學習如何愛,啟動自己愛的能力,這種愛的能力,會喚醒潛藏於我們內心的宇宙力量。

      ●??? 無論我們遇到多麼困難的事情,先問問自己:目前能做的是什麼?一旦開始去做,再大的困難,也會一點點化解。

      ●??? 當我們一但做出決定,就要完全投入已經決定的選項當中,把沒有選的那個選項忘掉。

      ●??? 當我們不斷滿足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喜愛的事,我們才是在不斷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就感和自由。

      ●??? 人生唯一的真理,就是沒有人能夠為你提供一個現成的答案。幸運的是,人生唯一的真理是,你的答案就在你自己手裡。

      ●??? 活著的每一個當下,不論年齡、貧富,我們都可以創造意義。



    讀者好評



      「這本書真的可以解決心裡的很多困惑,內容全面,闡述深刻,語言樸實,觀點鮮明,值得認真閱讀。」



      「讀完整本書,感覺自己的內心輕盈不少。」



      「對我而言,這不僅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與心靈成長的書籍,更是一本引導我走出迷茫、實現自我成長的寶典。它教會我如何面對現實、如何調整自己的願望、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維模式、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激發自己的動力。閱讀這本書,我逐漸學會了化繁為簡,為複雜的人生理出了一個頭緒。」


     





    序 在問題中覺悟



    第一章:現實

    01�學習:我為什麼要學習?

    02�工作:如何找到自己內心的熱愛?

    03�婚姻:我願意承擔多少責任?

    04�財富:如何成為財富創造者?

    05�時代:當下我要做什麼?

    06�善惡: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

    07�死亡:如果生命只有一天,我會做什麼?



    第二章:願望

    01�快樂:如何享受生活?

    02�成功:如何成長?

    03�自由:如何按自己意願度過一生?

    04�愛:如何去愛?



    第三章:思維

    01�因果:多問自己「為什麼」

    02�事實:透過現象看本質

    03�解決:培養解決問題的意識

    04�取捨:我要選擇哪一個?

    05�破圈:提出大哉問



    第四章:心理

    01�感覺:這是不是錯覺?

    02�欲望:是欲望還是需求?

    03�目標: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04�情緒:當情緒出現,我該怎麼辦?

    05�意義:我來到這個世界,有什麼意義?

    06�天理:如何順應天理?



    第五章:動力

    01�視覺:如何在當下安靜地觀看?

    02�聽覺:如何在當下安靜地聆聽?

    03�嗅覺:如何在當下安靜地感受到氣味?

    04�味覺:如何在當下安靜地品嘗?

    05�觸覺:如何在當下安靜地觸摸?

    06�意識:我如何覺知到我的意識?

    07�自我: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

    08�超覺:如何喚醒內在的直覺?



    第六章:人生解惑包

    Q1:很想改變自己的狀況,但不知從何做起?

    Q2:想找一個對我好的人為什麼這麼難?

    Q3:喜歡的事情太多了,但精力不夠,怎麼辦?

    Q4:人類會滅亡嗎?

    Q5:總是抽不出時間怎麼辦?

    Q6:好心沒有好報怎麼辦?

    Q7:哪些好的習慣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好?

    Q8:在絕境中如何找到自我解脫的方法?

    Q9:能力有限,怎麼幫助自己的親人?

    Q10:放下就是逃避嗎?

    Q11:教育孩子有什麼好的辦法?

    Q12:如何在尷尬中找到平衡?

    Q13:該不該忍耐一位總是控制不住情緒的伴侶?

    Q14:對於父母的情緒,怎麼應對呢?

    Q15:我該不該辭職?

    Q16:到底要如何改變自己?

    Q17:怎樣和有些負能量的母親相處並改變她?

    Q18:我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堅持?

    Q19:朋友和我的價值觀越來越遠,怎麼辦?

    Q20:如何面對親人的絕症?



    跋:用心生活



    參考書目









    在問題中覺悟




      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段時間陷入苦悶,對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感到失望,甚至憤怒,但又無能為力。對自己未來到底想要做什麼,也覺得茫然。有一段時間,我瘋狂地閱讀,瘋狂地思考人生問題,卻又不知道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好像讀得越多,想得越多,我的思緒就越加混亂。直到有一天,因為要寫一篇主題為「禪宗與現代詩」的論文,我找到《六祖壇經》來讀,讀到這一段:「時有二僧論風幡義,一曰風動,一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我才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知道了我要在哪個地方下功夫,知道了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風沒有動,幡也沒有動,是你的心在動。



      這句話很簡單,一下子把我們的關注點拉回到「心」這個原點,同時又指明外界的一切「動」,來源於「心」在動,說明「心」是一個源泉,是一個驅動。



      這句話給了我深刻的啟發—不要把注意力過多地聚焦在外部世界的問題上,而要聚焦在自己的內心;不要在「什麼是生活的意義?」這樣的問題上鑽牛角尖,而要更多地觀察自己的內心,弄清楚自己的內心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不要在「什麼樣的工作是有前途的?」或「要不要出國留學?」這樣的問題上去耗費精神,而要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不要在「為什麼她不愛我了?」或「為什麼這個壞人居然賺到了錢?」這樣的問題上去糾結,而要更常思考「到底什麼是愛?」或「怎麼讓自己過得心安理得?」



      一旦找到真正的問題和必須解決的問題,問題本身會帶著你前行,帶著你一步一步找到解決的方法。



      風沒有動,幡也沒有動,是你的心在動。



      這句話引導我不斷地把外在的問題轉化為內在的問題。這個轉化的過程,也讓我越來越明白「心」是如何動的。「心」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去修行的方向,也是一個可以讓我們不斷去練習的運作架構。「心」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也不是一個主宰性的絕對權威,而是一種在不斷變化的運作。



      所謂回到內心,意思是首先你要安靜下來,不要在外在的對象上找來找去,要回到「身心」這個基本範疇,去觀察你的眼睛、鼻子、耳朵、舌頭、身體和意識不斷和外界產生關係後發生的變化,觀察你的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觀念是如何產生的,選擇是如何產生的,行為是如何產生的。在這樣的觀察當中,你會越來越了解因果法則,會越來越接近真相,越來越接近「心」的本源,越來越成為一個有覺悟的人。



      風沒有動,幡也沒有動,是你的心在動。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心智。回到內心,其實就是一種心智練習。



      什麼是心智呢? 心理學家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認為:「心智是一個由若干計算器官所組成的系統,它是我們的祖先在解決生存問題的進程中『自然選擇』出來的,心智不是大腦,而是大腦所做的事情,人是心智進化的產物,而不是剃光了毛的裸猿。」



      同樣是心理學家的史考特.派克(M. Scott Peck)認為:「心智成長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這是因為大多數的人不願面對、有意迴避這個棘手的難題,自欺欺人地認為自己沒有問題。心智是人生一切苦難、情緒、人格、幸福、成功、自由的生命之源。如果逃避心智的問題,外部的成功和自以為的幸福都是短暫易逝的。不解決心智的問題,人就無法獲得心靈的自由,苦難和悲劇就成為注定:因為人的生命終究是有限的。」



      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Harari)把心智問題看作今天世界性的人類議題,科技越發展,心智問題就越重要。他認為:「科學之所以很難解開心智的奧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少有效的工具,包括科學家在內,許多人把心智和大腦混為一談,但兩者其實非常不同。大腦是神經元、突觸和生化物組成的實體網路組織,心智則是痛苦、愉快、愛和憤怒等主觀體驗的流動。生物學家認為是大腦產生了心智,但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無法解釋心智是如何從大腦裡出現的。」哈拉瑞進一步推論,關於心智,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個體自己的觀察,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心智。冥想是最有效、最簡單的工具。而我們只有透過心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在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但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可以透過心智思考問題,在對問題的探索中,我們不一定能夠找到答案,但對於問題的探索,總是能為我們打開新的出口。同時,真正的問題,總是能讓我們看清生活的真相,看清世間的真相,看清自己的本來面貌。更重要的是,透過心智,可以提出問題,尤其是找到人生的關鍵問題,自己設定自己人生的方向,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這本書的目的,是想化繁為簡,為複雜的人生找出一個頭緒來。這個頭緒是什麼呢? 我會用五個部分一步一步揭示人生的問題所在。



      第一部分是現實。人的一生,有學習的必要,有工作的必要,有婚姻的必要;人的一生,是財富積聚的過程,也是一個走向死亡的過程;人的一生,總是受到時代的影響,也總是受到道德原則的制約。學習、工作、婚姻、財富、時代、善惡、死亡,構成了一個現實的系統。



      第二部分是願望。人的一生,之所以不斷努力,是因為有願望。我們總是希望快樂,與快樂相關的是幸福、健康。我們也總是希望取得成功,總是渴望自由,內心也總是有對愛的期待。



      第三部分是思維。每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都不太一樣,每一個人做事的風格也不太一樣。這是由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的。因果思維,影響我們看到事物之間如何產生關聯;事實思維,影響我們如何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解決思維,影響我們如何解決問題;取捨思維,影響我們如何選擇;「破圈」思維,影響我們如何突破自己的局限。



      第四部分是心理。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心理活動。我們總是會有各式各樣的感覺,總是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欲望,總是因為欲望的牽引有了各式各樣的目標,因為目標是否實現而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情緒。為了平衡欲望和情緒,我們開始尋找意義,並在這個過程中覺知到更深刻的東西,叫作天理,因此會有敬畏感,會有融入無限性的廣闊感。



      第五部分是動力。不管宇宙有多麼大,不管世界有多麼大,其實都離不開我們的身心。外在世界的一切都是身心的投射。想一想,假如沒有身體和心智,這個世界會怎麼樣呢? 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的一切,每時每刻,都離不開身心的運作。身心構成了一個人生動力系統,卻常常被我們忽視。假如回到身心這個系統,就會發現很多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就會發現人生的動力在哪裡。這個系統由五個硬體和三個軟體所組成: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識、自我、超覺,讓身心好像一台電腦那樣在運轉。



      在我看來,人的一生,每時每刻都處在這五個部分裡,形成彼此連結的互動系統,如果我們把這五個部分的系統運作規律弄清楚了,就能把握好我們的人生。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是問答。這裡彙整了一些我對於讀者或聽眾提問的回答,這些問題涉及現實生活艱難的一面。我非常感謝提問者,因為這些問題帶給了我啟發,讓我這個長期在書齋裡的人,對現實生活有了感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這些問題提醒我們,在現實生活裡,再複雜深奧的理論,也很難解決具體而複雜的問題,所以我們不僅需要思考,更需要任何時候都保持覺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