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感謝您購買這本《拆解式政治學》,我是韋伯。我想先向各位讀者分享一個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故事。
大二時,正在準備轉學考的我,突然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疾病。這種疾病一開始看起來很像鼻涕倒流,大量的口鼻分泌物會不斷的充斥在我的口腔當中。且如果我沒有適時地把這些分泌物清掉,這些分泌物就會很容易跑到我的支氣管或是肺部,產生類似「溺水」的感受,咳嗽不止。
剛開始的第一年,我反覆進出住家附近的各個耳鼻喉科診所以及醫院的胸腔內科,但所有治療都沒有幫助。過了一年,我找到了一個台大的耳鼻喉科名醫,這位醫生診斷我得了「鼻竇炎」,幫我開了分量很重的消炎藥。但是吃了半年之後,症狀反而更嚴重了。
有一天,我在網路上蒐集資料,突然發現,我的病可能問題不在呼吸道(這是傳統耳鼻喉科跟胸腔內科的管轄),而更可能是「胃食道逆流」這種疾病造成的。於是我遍尋網路資料,找到了一位台大的名醫,在門診外排了3個多小時的隊,最後醫生聽了我的病狀自述以後,也認為我得到的是胃食道逆流。
「唉呀,你這個病想通了就會好了,你就是太緊張了」
排隊3個多小時,醫生診斷時間為2分鐘,最後笑著對我說這句話,開了顆胃藥,要我下個月再來。
於是,接下來的每一個月,我都會重複這種排隊3小時,診斷2分鐘的生活。拿著一樣的藥,聽著一模一樣的診斷,然後回家繼續面對完全沒有好轉的病症。
一年過去了,藥還是一點用都沒有。
可能我去的次數也太多,醫生也覺得我的問題可能是情緒太緊張(哪怕我自己覺得其實沒有很緊張,但客觀的病症讓我只能相信醫生說的話)。所以除了胃藥,第二年醫生也幫我開了肌肉鬆弛劑。而我就這樣邊同時吃著肌肉鬆弛劑跟胃藥,又過了兩年。
很多年後,我因為一個不相關的病症,到醫院去做較高階的檢查。因為是自費的醫療,醫生很有耐心並且細心的為我介紹檢查結果。然後我聽到了一段話:
「你的賁門(位於胃跟食道的一個器官,功能在於壓制胃酸往食道部分流動)好像有裂開過,好像關不太起來,你是不是有很嚴重的胃食道逆流?」
醫生邊指著我的檢查圖片,邊告訴我的賁門哪裡看起來就是受損的。我當時很激動,我問醫生,一般人在甚麼情況之下賁門會受損,醫生回答我:
「這種病症很常見的是曾經背負重物,比如很多學生在考試的時候背的書包太重,姿勢不良,拉扯到腹部,就會產生這種撕裂傷。」
聽著醫生這麼說,我腦中的畫面突然閃過了準備轉學考時期,每天背負著五、六本厚重的書出門念書的自己,原來這就是當時我的選擇所產生的代價。
原來我的病不是過敏,不是鼻竇炎,也不僅只是情緒緊張。我的病是因為賁門裂開了,所以吃再多的胃藥跟鎮定劑都不會有用。
當下我與醫生討論了詳細的治療方式,然後,這個病就這麼痊癒了。
然而從得到這個病,到治療完成,我整整等了超過八年。
在這個過程裡,我一點都沒有偷懶。我找了幾十位醫師,也曾經好幾年每個月都去排隊等醫師。我盡可能完整的把自己的困擾告訴醫生,但是卻沒有一個醫生可以解決我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多醫生都不能解決我的問題?是因為醫生不專業嗎?我認為不是的。
我認為醫生有沒有「真正想要治療患者的心」,可能才是真正的重點。
要當一個「有名」的人,還是要當一個「真正可以幫助學生的人」。
這兩個選項當然可以同時成立。但是一旦自己的選擇也包含有後者,那代表的可能就是上完一整天課後,又要面臨動輒好幾個小時的回答問題;代表的可能是每一次考完試後,千詢萬問拜託考取同學分享高分考取架構;代表的可能是花費大量時間金錢,開發對同學們有用的新型態課程;代表的是鋪天蓋地的成本與責任。
但是我樂意,我可捨不得讓自己的學生跟我一樣,等了八年才解決問題。
2014年開始,我沒有間斷地蒐集每一場高普考、地方特考、調查局政治學全國最高分與高分者的答題架構,以及數百位考取學長姐的心得,將它們收錄在「韋伯空中政治學教室」這個免費的網路平台中,供同學們自行取用。
另一方面,我設計了「韋伯家教班課程」,將105年以後「每一題」申論題,都用5∼10分鐘的時間進行解析,順便教導同學們解題技巧,就是希望同學們(尤其是自讀的同學),可以透過這種創新的學習方式,學習解題技巧。而這個課程也在的極短的時間內幫助眾多學長姐上榜,並獲得多數學長姐聯名推薦。
作為一個政治學老師,十年來我從未懈怠。我只希望有更多的同學因為我,可以更清楚自己前進的目標,快速達成上榜的目標。
希望不要再發生有人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最後卻還是不得其門而入的事情了。
以上,希望我的努力,最後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祝福各位同學一切平安順利,金榜題名,一起加油。
韋伯 20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