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機器人與帝國:機器人系列完結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620038
蔡心語
貓頭鷹
2010年2月07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科幻推進實驗室
* 規格:平裝 / 46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科幻推進實驗室
分
類
文學小說
>
科幻/奇幻小說
>
歐美科幻/奇幻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看不見的圖書館7 暗黑檔案庫
格林老師的童話:成人看了也會脫口而出「格林老師的」童話故事
波西傑克森(幻奇視覺版,全五冊)【限量加贈「動滋動滋鑰匙圈」】
波西傑克森【幻奇視覺版】(全五冊)
善惡魔法學院:雙城崛起
內
容
簡
介
機器人系列精采完結篇!
人類將因為「機器人學三大法則」,而面臨毀滅邊緣……
◎好萊塢鉅片「機械公敵」、「變人」原著作者艾西莫夫得意力作、「機器人系列」全新中文版!
◎Amazon讀者★★★★熱情推薦
◎艾西莫夫中文世界代言人葉李華專文推薦
地球岌岌可危,原本是保護人類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現在反而變成毀滅人類的關卡了!
公元三千年,人類命運出現重大轉折:陰謀份子企圖用放射線污染地球,鋼穴中的住民岌岌可危;此時貝萊已經過世兩百年,機器人丹尼爾和吉斯卡聯手迎戰強敵,但在關鍵時刻,吉斯卡卻無法確定自己的行動是否會傷害人類,陷入巨大的邏輯衝突,而地球也瀕於毀滅邊緣……
人類的命運就要因為邏輯法則而毀滅嗎?從三大法則可以推導出突破三大法則的上位法則嗎?層層相扣的情節,套套相連的邏輯,讓你在劇情中一步一步驚嘆科幻大師化腐朽為神奇的絕頂論證功力。
作者艾西莫夫在「機器人系列」首部曲《鋼穴》堂堂推出後,在讀者年復一年的千呼萬喚下,相隔三十一年終於推出系列完結篇《機器人與帝國》!本書是機器人系列的精采大結局,同時也是連結基地系列的前傳──貫串基地命脈、風靡科幻史的「心理史學」將在本書現身!
比科幻更真實、比推理更懸疑!讀者引頸企盼的「機器人系列」全新中文版來了!
「機器人系列」:「銀河帝國」與「基地」系列的開端,銀河未來史的必讀前傳。
艾西莫夫充分利用「機器人學三大法則」隱藏的邏輯陷阱,鋪陳出讀者最喜愛的「機器人系列」,與其「銀河帝國」、「基地」系列齊名,是奠定艾西莫夫大師地位的關鍵作品,「基地」中「蓋婭」人民擁有的強大心靈感應能力,就是從本書中的機器人主角吉斯卡起始,點燃了人類未來發展的火光!《機器人與帝國:機器人系列完結篇》開啟了銀河帝國與基地的浩瀚歷史,絕對不能錯過!
作者簡介
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
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也是舉世聞名的全能通俗作家。他生於白俄羅斯,三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定居紐約市,聰明絕頂的他十九歲即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又陸續於該校獲得化學碩士與博士學位。一九四九年他成為波士頓大學醫學院講師,一九五五年升副教授,三年後由於太過熱中寫作,遂辭去教職成為專業作家,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艾西莫夫無所不寫,一生著作近五百本。但不論他自己或全世界的讀者,衷心摯愛的還是他的科幻作品。他生前曾贏得五次雨果獎、二次星雲獎以及科幻界最高榮譽的科幻大師獎,逝世後又陸續獲頒三次雨果獎。近年兩部機器人科幻鉅片「變人」與「機械公敵」,便是根據他的名著改編。
譯者簡介
蔡心語
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擔任過編輯、記者、企畫,寫過幾本書,現為專職譯者。翻譯著作:《南方吸血鬼系列》(一~三集)、《亞柏森》、《100知性博物館》、《氣象小偵探》,以及「機器人系列」的《鋼穴》、《裸陽》、《曙光中的機器人》。
目
錄
導讀 艾西莫夫偏心的理由 葉李華
作者序 機器人系列的誕生
第一部 奧羅拉
第二部 索拉利
第三部 貝萊世界
第四部 奧羅拉
第五部 地球
序
導讀
艾西莫夫偏心的理由
交大科幻研究中心主任 葉李華
科幻大師艾西莫夫用了半生的歲月,以整個銀河系為背景,撰寫了一套俯仰兩萬載、縱橫十萬光年的未來史,為二十世紀科幻文壇,立下一個難以超越的里程碑。
這套名副其實源遠流長的「大河科幻小說」,其上、中、下游分別為機器人系列、銀河帝國系列與基地系列。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艾氏晚年曾在一篇文章中「偷偷告訴讀者」,還是機器人系列在他心中占了最重的分量。
如果要認真探究艾西莫夫為何「偏心」,至少得寫一篇上萬字的論文。但若抽絲剝繭,直指核心,那麼首要的理由,應當是三大系列中,要數機器人系列最為豐富多元,並且包羅萬象。
最簡單的例子,本系列包含三十幾個中短篇(主要描述近未來世界)以及四部長篇(描述大約兩千年後的遠未來),就和其他兩大系列,在結構上有顯著的不同。
其次,雖說早在一九四二年,艾西莫夫就以「機器人學三大法則」,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科幻領域,並終身奉行不渝,以致他筆下的機器人,無異於三大法則的化身(只有極少數例外),然而這絕不代表,在本系列各個故事中,除了三大法則之外,再無其他可觀之處。
事實上,艾氏在闡揚三大法則之餘,總不忘求新求變,在他的機器人小說裡,加入其他(科幻或非科幻)主題和元素,尤其擅長將表面上冷冰冰的機器人,寫成有情有義甚至賺人熱淚的角色。這在《機器人故事全集》的中短篇裡,已經屢屢可見,到了本系列的長篇部分,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舉例而言,貫穿四部長篇的主角丹尼爾,便是這類機器人的典型,至於「後起之秀」的吉斯卡,在情義這方面的表現,也可說不遑多讓。
此外,就類型小說而言,本系列每一部長篇,都並非單純的機器人科幻小說。但在探討這個特點之前,需要先做些歷史背景的介紹。
若從寫作順序來看,四部長篇明顯分割成兩個時代,《鋼穴》和《裸陽》是一九五○年代的作品,《曙光中的機器人》和《機器人與帝國》則晚了近三十年。可是,在研究這四本書的時候,最好避免這樣的二分法,因為實際上,艾氏早就有心寫成一套「機器人三部曲」,只是好事多磨,早年未能完成這個心願。換言之,《曙光中的機器人》可算是難產多年之後才終於誕生的作品,其基本架構並未偏離當初的寫作大綱。
後來,讀者們自然而然,將這三本書合稱為「貝萊三部曲」,因為這三個故事的第一男主角,是一位名叫貝萊的地球警探。由此即不難想像,貝萊三部曲同時也是標準的推理小說;每一個故事,都以一件兇殺案為主軸。
兩種類型小說的聯姻,總是能帶來無窮的新意,在這個實例中,艾西莫夫更是將「科幻+推理」玩得出神入化。一來,他本身也是推理迷(自己也動手寫過);二來,機器人學三大法則天生就是極佳的推理題材;三來,推理小說在科幻世界裡找到了更寬廣的舞台,使得以巧智見長的艾西莫夫,備感如魚得水,揮灑自如。
因此之故,在這套三部曲中,處處可見顛覆傳統推理小說的情節,其中最重要的,當數機器人可以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從警探到受害者,從兇手到幫兇和兇器,幾乎無所不包。只不過,在此當然不能討論機器人行兇是否有違「第一法則」,得請大家靜待作者揭開謎底。
至於第四本長篇,則需要多花些筆墨來討論。
首先,在這個故事裡,貝萊已經作古將近兩百年,成了銀河中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頗為類似基地系列的謝頓),所以當然可將這本書,視為貝萊三部曲的「後傳」。
我們只要多讀幾遍,即可發現艾氏相當用心經營這本後傳,比方說,他特別利用倒敘手法,讓讀者瞥見貝萊臨終前,所交代的一番重要遺言(導致丹尼爾悟出了凌駕三大法則的「第零法則」,其影響力一直延伸到基地系列的大結局)。此外,貝萊三部曲的場景,分別是地球、索拉利星和奧羅拉星,而在本書,或許為了暗示它是三部曲之後的「句點」,所以刻意讓這三顆行星,都在故事裡占有一席之地。
更耐人尋味的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不難看出由於第四冊的加入,這四部長篇小說巧妙地組成了雙重三部曲 —— 後面三本,可稱為「嘉蒂雅三部曲」。
這位嘉蒂雅不是別人,正是遲至《裸陽》才終於出場的女主角。她的出現,替陽剛的機器人推理小說,不著痕跡地注入一絲浪漫氣息,而且愈到後面,這股氣息愈明顯。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假設,艾西莫夫至少在潛意識中,試圖將嘉蒂雅三部曲寫成一套愛情科幻小說。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除了上述這些觀點,其實還能從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解析艾氏撰寫這本書的動機和目的。原來,在艾氏早年的作品中,刻意不讓機器人系列和其他系列扯上關係,以暗示彼此是互相獨立的虛擬歷史,但在沉潛二十多年後,艾西莫夫終於決定,要將三大系列融鑄成一個科幻有機體,亦即本文開頭所提到的銀河未來史。
種種證據顯示,艾氏在生命中最後十年,最大的心願就是修完這套未來史!所以他在這段時期所寫的長篇小說,無論機器人系列或基地系列,都含有替這個目的鋪路的企圖。而在這個補綴和自圓其說的浩大工程中,最關鍵的一環,莫過於在機器人系列和銀河帝國系列之間,搭起一座時空橋梁 —— 在這個譬喻下,這座橋名叫《機器人與帝國》,自然再恰當不過。
最後再回過頭來,對《機器人故事全集》做些補充。顧名思義,本書當然是艾氏所寫的機器人中短篇故事大全,其中還包括一篇貝萊與丹尼爾的故事〈鏡像〉,而《我,機器人》這部經典之作,則化整為零地藏身於這本全集內。不過除了完整之外,本書另有一大特色,就是以分門別類的方式編排所有的故事。例如上述的〈鏡像〉,收錄在「人形機器人篇」;艾氏自己最喜歡的機器人故事〈雙百人〉,則收在「壓軸篇」。這種別出心裁的呈現方式,顯然兼顧了舊雨新知 —— 新讀者很容易一目了然,老讀者則會有一網打盡的滿足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本書始終未曾再版,以致艾氏晚年的幾篇作品(例如蘇珊.凱文的最後一役〈機器人之夢〉)因而成了遺珠之憾。
參考資料(皆收錄於筆者個人網站「艾西莫夫未來史」單元).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我,機器人》導讀).樞紐與轉捩點(銀河帝國系列導讀).不朽的科幻史詩(基地三部曲導讀).基地與機器人(基地前後傳導讀)
導讀人簡介
葉李華
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理論物理博士,致力推廣中文科幻與通俗科學十餘年。現任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兼科幻研究中心主任,並任教於台灣大學、清華大學、政治大學與台灣師範大學。曾獲中國時報張系國科幻小說獎首獎、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銀籤獎。著有科幻小說《時空遊戲》與「衛斯理回憶錄」系列,主編有《倪匡科幻獎作品集》、《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等。
科普譯作包括《胡桃裡的宇宙》等十餘冊,科幻譯作包括艾西莫夫科幻經典「基地系列」七冊、「銀河帝國系列」三冊,以及「機器人系列」之《我,機器人》、《機器人故事全集》與《正子人》。被譽為「艾西莫夫在中文世界的代言人」,個人網站sf.nctu.edu.tw/yeh。
作者序
機器人系列的誕生
一九三九年五月十日,我開始愛上創作機器人故事,但我這科幻迷早就酷愛閱讀機器人小說了。
其實,早在一九三九年以前,科幻小說中就已出現過機器人故事。人形機器存在遠古及中古的神話傳說中,而「機器人」一詞最早見於查別克的劇作《羅森萬能機器人》,此劇於一九二一年首度搬上捷克斯拉夫的舞台,旋即在各國發行譯本。
在《羅森萬能機器人》劇中,羅森是位英國企業家,公司生產人形機器從事勞務,以便人類過著優閒自在的創意生活(robot 源自捷克文,意為「非自願勞工」)。雖然羅森的立意良好,後來卻出了錯,機器人集體叛變後殲滅了全人類。
一九二一年的人視先進科技為引發全球災難的罪魁禍首,也許沒什麼大不了,不要忘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戰時人們活在坦克、飛機、毒氣的陰影下,套用一句「星際大戰」裡的話,大家都見識到了「原力黑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
《羅森萬能機器人》在知名的《科學怪人》元素中加入灰暗陰沉的調性,兩個故事中的人造人都有類似的下場。在一九二○及三○年代,作家經常描述機器人是一種危險設備,總是會摧毀他們的創造者。這類故事一再重複同樣的寓意,那就是「有些事人類本來就不應該知道」。
雖然當時年紀小,我仍不願相信,如果知識會帶來危險,也不至於找不到解決方法。對我來說,善用智慧似乎才是解決之道。與其只是緊盯危險何時發生,不如學會如何安全化解。
總之,自從一小群靈長類進化為人類以來,化解危險就成了一種挑戰。任何科技的進步都有危險性,火剛出現時也很危險,語言能力甚至更可怕。直到今日,上述兩者依舊不安全,但人若沒了它們就不能為人。
我雖然不太清楚自己對這些機器人故事有哪些不滿,反正就是覺得不夠好,一直希望看到更好的故事出現,終於等到了一九三八年的「震撼科幻小說」雜誌。當期有篇德爾瑞的〈海倫.奧洛〉,描述一具富有同情心的機器人。我相信這不過是德爾瑞的第二篇作品,但我從此成為他的頭號書迷(大家可別告訴他啊,他一定從來不曉得這件事)。
幾乎就在同時,一九三九年一月的「驚異故事」雜誌中,班德在〈我,機器人〉故事裡描述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機器人。雖然比德爾瑞的故事貧乏,但我再度受到震撼。我開始隱約覺得,我也想自己來寫一個故事,描述具有深厚感情的機器人。就在一九三九年的五月十日,我決定動筆寫下它,共花了兩星期完成,當時的我得花上一段時間才寫好一個故事。
我將它取名為〈小機〉(Robbie),這個故事描述一位保母機器人負責照顧一個孩子,小孩非常愛「她」,小孩的媽媽卻很怕「她」。與我同年的佛瑞德.波爾始終是我的文壇競爭良伴,當時他也才十九歲,不過他比我聰明多了。看完這個故事後,他說「震撼科幻小說」的主編坎伯不會登這篇,因為情節太像〈海倫.奧洛〉。他果然說對了,坎伯就是為此而退稿。
沒多久,佛瑞德當上兩本新雜誌的編輯,便在一九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收下〈小機〉,並於同年九月的「超級科幻故事」雜誌刊登,名稱改為〈奇怪的玩伴〉(佛瑞德有個可怕的習慣,喜歡大改特改名稱,而且幾乎都改得不好。這個故事後來還獲得數次面世的機會,還好每次都能沿用原名)。
當時我很不樂意作品賣給坎伯以外的編輯,於是過了一陣子,我又寫了另一個機器人故事。我先找坎伯討論構想,希望退稿理由除了寫得不好,不會再有其他原因。然後我便寫下〈理性〉這個故事,描述一位有宗教信仰的機器人。
坎伯於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買下它,並刊登於一九四一年四月號的「震撼科幻小說」。這是我賣給他的第三個作品,卻是頭一次沒有被要求修訂,我高興得馬上寫下第三個機器人故事,描述一位會讀心術的機器人,故事叫做〈騙子!〉,坎伯也買下了,刊登在一九四一年的五月號上。算起來,我就有兩個機器人故事連續兩期登上雜誌。
之後,我沒打算停筆,想開始寫一個系列。
我的計畫甚至更龐大。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我正和坎伯討論讀心術機器人的構想時,我們突然聊起主宰機器人行為的法則。對我來說,機器人就像一部內建安全機制的工程設備,於是我們開始說出心目中認為的安全機制,這正是「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的濫觴。
我首先寫出三大法則的拍定版,並用在第四個機器人故事〈轉圈圈〉中,一九四二年的「震撼科幻小說」三月號刊登了這個故事,我還特別查了一下,三大法則就出現在第一百頁。據我所知,這應該是「機器人學」(robotics)一詞在歷史上頭一次出現,所以我才特別慎重。
接下來,我又為「震撼科幻小說」寫了四篇故事,分別是:〈抓兔子〉、〈逃避〉(坎伯改名為〈矛盾的逃避〉,因為兩年前他才登過一個也叫〈逃避〉的故事)、〈證據〉及〈可避免的衝突〉,相繼刊在一九四四年的二月號、一九四五年的八月號、一九四六年的九月號,以及一九五○年的六月號「震撼科幻小說」。
一九五○年,重要知名的出版社雙日公司開始出版精裝科幻小說。一九五○年一月,這家公司出版我的第一本著作,亦即科幻小說《蒼穹一粟》,我也開始忙著撰寫第二本。 當時,佛瑞德曾擔任我的經紀人一陣子,他想也許可以集結我的機器人故事成書。雙日公司對短篇故事集沒有興趣,倒是被一家小出版社格言買下。
一九五○年六月八日,格言出版了這本選集,我將它取名為《心與鐵》,出版商卻猛搖頭。
「就叫《我,機器人》吧。」他說。「不行,」我說,「班德十年前就寫過一個同名短篇故事了。」
「誰會在乎呢?」出版商說(這句話是經過我節錄刪改後的版本),我很不樂意地勉強接受了。《我,機器人》是我的第二本著作,於一九五○年底出版。
本書包括我在「震撼科幻小說」雜誌發表的八篇機器人故事,編排次序重新調整過以利閱讀。此外,我還加入了第一個寫下的故事〈小機〉,哪怕坎伯曾退過它,我還是很喜歡。
我於一九四○年代還有三篇機器人故事被坎伯退稿,不然就是沒給他看過,但它們跟《我,機器人》中的故事沒有交集,於是我沒有納入書中。不過,本書出版後的數十年間,我又寫了許多機器人故事,加上當初被我排除在外的三篇,歷年寫過的所有機器人故事全收進一九八二年雙日公司出版的《機器人故事全集》。
《我,機器人》並未在書市掀起搶購熱潮,但始終長銷不輟。出版不到五年,它就出了大本平裝版、比較便宜的精裝版、英國版和德文版(我的書首次發行海外譯本)。一九五六年,新美國文庫甚至為它發行了平裝版。 唯一的問題是,格言出版社快撐不下去了,沒空製作計算版稅用的半年度銷售統計表給我看,也常付不出版稅︵這種情況同樣適用於三本「基地」系列,均由格言出版︶。 一九六一年,雙日公司發現格言出版社恐怕不保,便買下《我,機器人》及「基地」系列的發行權,從此情況大為好轉。其實,《我,機器人》自從出版以來,一直不斷加印,至今已三十三年了。一九八一年,電影公司買下發行權,但迄今仍未見電影問世(譯注:「機械公敵」〔I, Robot〕於二○○四年才上市,但情節大幅刪改)。據我所知,它還被翻譯成十八國語言,包括俄文和希伯來文。
但我還有一些事要補充。
先回到一九五二年,當時《我,機器人》還在格言出版社慢慢地賣,我沒有嘗到成功的滋味。 就在這時,全新的高水準科幻雜誌接連問世,開啟科幻小說的全盛時期。「奇幻與科幻」雜誌於一九四九年創刊,「銀河科幻小說」雜誌於一九五○年創刊。坎伯不再獨占市場,也宣告了一九四○「黃金年代」的終結。
我開始為「銀河科幻小說」雜誌的編輯果德寫稿,總算可以鬆口氣了。長達八年裡,我的稿子只給坎伯,根本就是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萬一坎伯出狀況,我就完了。稿子賣給果德後,終於解決我的不安。果德甚至在雜誌上連載我的第二本書《繁星若塵》,不過名字被他改成《太暴星》,我覺得很糟糕。
果德也不是我新接觸的唯一編輯。我還投稿給波恩,他曾主編「驚異」一陣子,很想做出一本高水準的科幻雜誌。我投給他的第一個故事名稱是〈保證滿意〉,並刊登於一九五一年的四月號「驚異」。
不過這是例外,整體來說,當時的我已經無意繼續創作機器人題材。我寫作生涯中的機器人階段,似乎因為《我,機器人》的問世而自然來到了終點,我開始進行其他計畫。
果德連載完我的書後,很想繼續連載第二本,他尤其喜歡我剛完成的《星空暗流》,不過我已經先給坎伯連載了。
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九日,果德和我討論在「銀河科幻小說」上的新連載,他提議寫一本機器人小說,我堅決搖頭。我的機器人始終都只是短篇故事,不確定自己能否寫出整本小說。
「你當然能啦,」果德說,「就寫一個人口過剩的世界,機器人代替人類工作,如何?」「那太沉重了,」我說,「我不太想處理龐大嚴肅的社會議題。」
「就照你自己的方式寫嘛,你既然喜歡推理,何妨在這個世界裡安排一樁謀殺案,一個刑警搭配一個機器人來破案。萬一刑警沒能破案,機器人就會取代他的職位。」
這個提議擦出了火花。坎伯常說,科幻推理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先進科技會大幅提高警察的辦案能力,讀者便會掉進作者布下的陷阱。 我開始寫一個經典的推理故事,但絕不設陷阱誤導讀者,當然它也會是貨真價實的科幻小說。《鋼穴》就是這樣誕生的,一九五三年,它在「銀河科幻小說」的十月號、十一月號及十二月號分三期連載完畢。一九五四年,雙日公司出版單行本,成為我的第十一本著作。
《鋼穴》無疑是我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作品。它的銷量比早期每一本書都要好,我也收到很多讀者來信給予好評,而最能證明它的成功的,便是雙日公司的人從此對我笑得更燦爛了。直到撰寫《鋼穴》時,我都必須先提出大綱和章節名稱,他們才要給我合約。但之後我只要提到打算開始寫新書,他們馬上就會拿合約來。
《鋼穴》太成功了,我不能避免地想延伸續集。若非我當時已投入科普領域,而且樂在其中,我一定會馬上開始寫下一本。直到一九五五年十月以後,我才真正開始寫《裸陽》。
不過一旦開始了,寫作便進行得很順利。本書有許多方面與前作成對比,《鋼穴》是個機器人很少的人類世界,《裸陽》裡的索拉利星則有許多機器人,是一個嶄新的人類世界。還有,雖然我的書向來缺乏浪漫元素,我仍在《裸陽》中安插了一段淡淡的愛情故事。
我非常滿意這本續集,自認為它比《鋼穴》還好,但我該交給誰出版才對呢?我和坎伯已經有點疏遠了,他投入了怪異的戴尼提靈療領域,對飛碟、靈療及許多可疑事物產生濃厚興趣。不過,我畢竟虧欠他很多,而且,我後來的出版重心移往果德,在他的雜誌連載了兩本作品,我對此內疚不已。剛好果德已不能全權安排《裸陽》的出版計畫,我便可以照自己的意思處置。
於是我將《裸陽》交給坎伯,他馬上收下了,在一九五六年的「震撼科幻小說」十月號、十一月號及十二月號分三期連載,坎伯也沒有改掉我取的書名。一九五七年,雙日公司出版單行本,它成了我的第二十本書。
《裸陽》跟《鋼穴》一樣交出漂亮的成績單,雙日公司馬上指示,我不能就這麼讓它結束,應該再寫一本續集,湊成三部曲,就像我另外一套「基地」三部曲一樣。
我完全同意,並對第三集的情節有了初步構想,還想好了書名,就叫做《無限的邊界》。
一九五八年七月,全家前往麻州麻士福德的海邊小屋度假三星期,我打算利用這段時間寫一本大部頭新書。故事場景設定在奧羅拉星球,這是個「人機平衡」的世界,既不像《鋼穴》中以人為本,也不像《裸陽》中以機器人為本。此外,我還替本書添加了很多浪漫色彩。
一切都準備好了,我卻遇到難題。一九五○年代,我對非小說領域愈來愈著迷,造成我頭一次著手寫新小說卻擦不出火花。寫了四章後,我的進展愈來愈慢,最後終於放棄。我深深覺得,自己恐怕沒辦法處理愛情故事,也達不到人機平衡的境界。
我就一直在這種情況中過了二十五年。期間《鋼穴》和《裸陽》既沒有停售也沒有絕版,還合併成為一本《機器人小說》,也跟其他短篇故事組成的《機器人拾遺》並列,出版社並發行了各種《鋼穴》和《裸陽》的平裝本。
於是,二十五年來,讀者一直讀得到這兩本書,我便私心以為他們已經很滿足了。其實很多人都來信表示希望看到第三集,座談會時更當面要求。到最後,大家最常提的就是這件事(要求我寫「基地」系列第四集的呼聲也很高)。
每當有人問我是否打算寫第三本機器人小說,我總是回答:「總有一天會,所以呢,得求老天賜我長壽囉。」
我其實認為該寫第三集,但一年一年過去,我愈來愈肯定自己已經處理不了當初設定的宗旨。我也愈來愈相信,不可能有動筆寫第三集的一天。
不過,一九八三年三月,我終於將「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第三本機器人小說交給雙日公司。它和一九五八年那本夭折的故事毫無關聯,書名也改為《曙光中的機器人》,雙日公司於一九八三年十月出版。
艾西莫夫於紐約市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就是要你更YOUNG
2.
南方吸血鬼系列:與狼人共舞(拆封不退)
3.
凡人佛陀:從塵世到不朽的悟道之旅
4.
就做你自己:美麗新中年
5.
曙光中的機器人
6.
鋼穴
7.
最科學的養生長青10法則
8.
一生必遊的100世界博物館
9.
南方吸血鬼系列:夜訪良辰鎮
10.
抗衰老,更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