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儒道天論發微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36684
傅佩榮
聯經出版公司
2010年9月17日
120.00 元
HK$ 96
詳
細
資
料
* 規格:平裝 / 328頁 / 21*14.8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儒家
同
類
書
推
薦
孔子與論語(二版)
孟子金句:天性與人情
王陽明大傳(全三卷)(全新修訂版)
論語(第二版)
中、韓儒者的秩序追求:以朝鮮朱子學儒者為中心的觀察
內
容
簡
介
@中國哲學的特質,是向著超越界開放的人文主義,
此超越界或名為帝,或名為天,或名為道。
不同名稱顯示此種人文主義的開放性與創造性。
這樣的超越界總是伴同一個人的終極關懷而「呈現」出來,
此一呈現隨著古代歷史的演變而展示豐富多彩的面貌。
本書從《詩經》、《書經》、《左傳》、《國語》等書,
以及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等人所論述的天論概念,
闡發幽微,
期使中國古人的心靈世界更形清晰,也更為可敬。
傅佩榮教授對中國哲學的興趣與關懷,深受方東美先生的啟發。真正著手認真研究,則是在美國耶魯大學念書時,選讀余英時先生的課開始。方先生以中國哲學的精神與發展「博」之,余先生以歷史文獻的考證與論據「約」之。經過這一博一約,傅佩榮教授踏入了中國哲學的園地。
傅佩榮教授主張,一般論者多以中國哲學的特質為人文主義或人本主義,這種看法容易引起誤解,譬如以為中國人的視野只是現實的人間世界,即使道德規範與宗教禮儀也不過是考慮「利用厚生」而已,談不上什麼終極關懷與超越境界。就算勉強肯定了道德主體有其超越依據,也多半以後者為立說之「假設」而已,不必認真看待。這種觀點並不符合先秦重要典籍的明白意旨。如果我們承認先秦典籍(如:詩經、書經、易經、左傳等)與古典儒家及道家的主要作品,可以代表中國心靈的原型,那麼我們將不難發現:中國哲學的特質並非僅是人文主義,而是開放的人文主義──向著超越界開放。此超越界或名為帝,或名為天,或名為道。不同名稱足以顯示此種人文主義的開放性與創造性。這樣的超越界絕不是個「假設」,反之,它總是伴同一個人的終極關懷──或為宗教熱忱,或為道德抉擇,或為藝術才情 ──而「呈現」出來。此一呈現隨著古代歷史的演變而展示豐富多彩的面貌。本書之作,即在闡發其中幽微,期使中國古人的心靈世界更形清晰,也更為可敬。
作者簡介
傅佩榮
上海市人,民國三十九年生。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央視《百家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山東衛視《新杏壇》主講嘉賓。2008年獲《21世紀經濟報導》評選為文化類「年度風雲人物」。曾獲教育部頒發教學特優獎,並榮獲國家文藝獎、中正文化獎。論著豐富,寫作涵蓋哲學研究、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成功人生》、《哲學與人生》、《解讀論語》、《解讀孟子》、《解讀莊子》、《解讀易經》、《解讀老子》、《論語三百講》、《易經入門與占卦解卦》、《向莊子借智慧》、《傅佩榮細說論語》、《心靈導師》、《聽傅老師講易經》等數百種。
序
刓蛂@周朝以前的宗教觀
一、商朝宗教之特質
二、「帝」概念之起源
三、「帝」之角色與功能
四、「天」概念之突起
第一部:「詩經」「書經」中的天帝觀
引言
第一章:「天」與「帝」的共同意義
一、啟示之天
二、天人關係
三、天人同心
四、以周文王為例,論君王的條件
五、「皇極」(或「大中」的象徵意符)
第二章:天命觀
一、天是統治者
二、如何明辨天命
三、君王之塑成與天命
四、維持天命的途徑
五、天命有常抑無常?
第三章:天概念之式微
一、對於祭禮的各種態度
二、君王之自稱「余一人」
三、命運之天與自然之天
結語
第二部:原始儒家的天論
引言
第四章:「左傳」與「國語」
一、天的各種性格
二、神的角色
三、禮的功能
四、對天的新認識
五、人性:一個初步反省
第五章:孔子
一、禮
二、仁
三、禮與仁
四、天
第六章:孟子
一、仁
二、人性
三、天
第七章:荀子
一、天
二、人性
三、禮
第八章:「易傳」
一、易的意義
二、天之道
三、鬼神的角色
四、聖人的身分
第九章:「中庸」
一、聖人與君子
二、人性
三、誠與天之道
結語
第三部:原始道家的天論
引言
第十章:老子
一、天概念
二、道概念
第十一章:莊子
一、天為自然之總稱
二、天為能產的自然
三、天為所產的自然
四、天為自然的原理
結語
結論
參考書目
序
top
序
我對中國哲學的興趣與關懷,始於1972年在台灣大學當碩士生時,有幸連續五年親炙方東美先生而深受啟發。真正著手認真研究,則是1980年到美國耶魯大學念書時,選讀余英時先生的課才開始的。方先生以中國哲學的精神與發展「博」我,余先生以歷史文獻的考證與論據「約」我。經過這一博一約,我才敢謹慎地踏入中國哲學的園地,提出我的初步心得。
一般論者多以中國哲學的特質為人文主義或人本主義,亦即英文所謂的Humanism。這種看法容易引起誤解,譬如以為中國人的視野只是現實的人間世界,即使道德規範與宗教禮儀也不過是考慮「利用厚生」而已,談不上什麼終極關懷與超越境界。就算勉強肯定了道德主體有其超越依據,也多半以後者為立說之「假設」而已,不必認真看待。這種觀點並不符合先秦重要典籍的明白意旨。如果我們承認先秦典籍(如:詩經、書經、易經、左傳等)與古典儒家及道家的主要作品,可以代表中國心靈的原型,那麼我們將不難發現:中國哲學的特質並非僅是人文主義,而是開放的人文主義──向著超越界開放。此超越界或名為帝,或名為天,或名為道。不同名稱足以顯示此種人文主義的開放性與創造性。這樣的超越界絕不是個「假設」,反之,它總是伴同一個人的終極關懷──或為宗教熱忱,或為道德抉擇,或為藝術才情──而「呈現」出來。此一呈現隨著古代歷史的演變而展示豐富多彩的面貌。本書之作,即在闡發其中幽微,期使中國古人的心靈世界更形清晰也更為可敬。
中國古人用以指稱超越界的名稱不只一個,但是最具代表性的顯然是「天」。關於天概念,一般論者多以它具有「自然之天、主宰之天、命運之天、物質之天、義理之天」五種意義,這只是由古書文句抽繹及歸納而成,未能顧及天概念的起源、型塑、演變與發展,更談不上它與各派哲學思想及各個哲學家立論的密切相應關係。因此,本書另由「主宰之天、造生之天、載行之天、啟示之天、審判之天」這五種性格來統攝先秦的天概念。
所謂超越界,所指既不是有形可見、充滿變化的自然界,也不是做為萬物之靈、五行之秀的人類,而是自然界與人類共同的「來源及歸宿」。我採用上述五種性格來描述天概念,理由有三:一,天同時是自然界與人間世(此為借用莊子篇名)的「主宰」。二,「造生」與「載行」是針對自然界(包含人的自然生命在內)而言。三,「啟示」與「審判」則特別針對人間世,亦即人類有其應行之道而言。天的這五種性格之遞嬗轉化、輕重組合,可以反映先秦各家思想的特色與要旨。這一點正是理解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關鍵。由此入手,進而探討各家學說的人性論,就不會覺得漫無頭緒了。這也是我繼續努力的方向所在。
本書原以英文寫成,是我在1984年自耶魯大學畢業時提交的博士論文。中文本於隔年在台灣學生書局出版,承蒙余先生賜序並題簽,深覺榮幸與感激。如今時隔25年,我的基本觀點並未改變,學術界討論類似題材的著作依然有限,因此我請託聯經出版社發行新版,以就教於先進與同好。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傅佩榮的易經入門課(三版)
2.
傅佩榮談易經套書(傅佩榮的易經入門課(三版)+成功法則與易經六卦)
3.
傅佩榮講莊子(全三冊)
4.
傅佩榮講莊子(全三冊)【限量親簽版】
5.
成功法則與易經六卦
6.
傅佩榮的易經入門課(增訂新版)(博客來獨家親簽版)
7.
原來老莊這樣說套書(原來老子這樣說+原來莊子這樣說)
8.
原來莊子這樣說(增訂新版)
9.
西方哲學心靈:從蘇格拉底到卡繆(全三卷)(2023年版)
10.
傅佩榮講易經:詳解易經六十四卦(全二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