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驚婚

驚婚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135873
郭松棻
印刻
2012年6月20日
93.00  元
HK$ 79.05  







叢書系列:文學叢書
規格:平裝 / 248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學叢書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特別收錄/簡義明教授至郭松棻紐約住所六天專訪內容

  簡義明教授至紐約郭松棻住所六天專訪,郭松棻談到在台灣的成長記憶、保釣時期經歷的人與事、寫作與閱讀的思索等。讓願意閱讀和理解郭松棻的讀者,找到更多靠近作家精神世界的方法與路徑。

  收錄郭松棻《驚婚》手稿與攝於書房照片

  是驚婚,也是驚於命途,驚於人的難以理解無法捕捉。

  關於一對男女倚虹與亞樹,與各自父親的故事,漫漫生涯、曲折心境在短短一段婚禮紅毯上鋪展開來。

  憤世嫉俗的哲學青年,對父親有著無法消解的怨恨,卻與只顧好友遺族不管家庭的女友父親成為忘年交,兩代不被社會接受的男子,兩個隱藏激動與充滿祕密的反抗靈魂,在漫長的沉默中溝通,彷彿他們此生的壓抑在對方身上終於獲得解脫……

  非以曲折的生命為代價,否則必不為人間所擁有。

  而父親難道在母親的身上實驗著愛情的能耐?殘酷啊,難道父親以為凡是相互愛過的就不再破碎,或甚至不惜於破碎。

  「現在不這麼想了,現在只感到亞樹這樣的人實在是稀種,實在是難得,然而實在是太痛苦了。」
  「如果還能夠和他在一起呢?」
  「那一定也惹得自己痛苦不堪,不過……」
  「不過?」
  「不過,還是值得的,有時候痛苦又怎麼呢,總比不知痛苦要好得多。」
  「你這樣以為嗎?」詠月瞇笑起來。
  你忘了你以前的痛苦,我給整得夠苦的。也唯有那段時間覺得自己活過,活得很充實。現在這種清靜反而落空了,反而不算生活了,反而是像一個廢人一般。

  朝陽的房間,窗玻璃上都垂著花布簾,印花都被陽光曬淡了,日間這間睡房被父親弄得很幽暗。這個世界的日光,他懼怕。簾布的灰塵沉沉積累, 成為不斷膨脹的嘈雜的低語。

  不能想像一個現代青年揹著父親的墓石一步一步穿過白天的鬧街。

  也就在那後車站的台階上,在九月初的刺眼的陽光下,看見了他的臉永遠掛上了那記號。仔細看去,一條比膚色稍白的鋸齒形的裂痕從臉膛的中央劃下來,彷彿是雲端的一道閃電,從額庭乍現,直劈下來,在鼻樑開始的地方收煞了。那是一條憂鬱之疤,他在那疤記的後面,人更沉默了。

  她失戀了,而他從來就不知道自己有過戀愛。他是一個被過去吞食了的人,他不知道戀愛是什麼,他是最合算的。當她這麼想,他是無辜的,現在她仍然懷著懷疑,甸甸地注視著他。十幾年的見識和年紀沒有替她贏得一點智慧,如今她對他還是一無所知。最不合算的是她,遇到這樣的一個人,而這又已成為過去,當她的腳步踏著音樂的此時,她又能說些什麼呢?現在的現在的現在,如重複的旋律。

  未來或許是不斷回憶著現在的一種生活。

作者簡介

郭松棻

  一九三八年生於台北市。父親為畫家郭雪湖。一九五八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王懷和他的女人〉於台灣大學的《大學時代》。一九六一年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一九六三年,在台大外文系教授「英詩選讀」,一九六五年參加黃華成導演電影《原》的演出。一九六六年赴美進加州柏克萊大學念比較文學,一九六九年獲比較文學碩士。一九七一年放棄博士學位,投入保釣運動。其後於聯合國任職。一九八三年再度開始創作小說,以羅安達為筆名發表作品於《文季》,接著〈機場即景〉、〈奔跑的母親〉、〈月印〉、〈月嗥〉陸續發表於港台報章。出版有《郭松棻集》、《雙月記》、《奔跑的母親》三本小說集。二○○五年七月因中風病逝於紐約,享年六十七歲。

簡義明

  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曾為Fulbright 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自然書寫與生態論述、保釣世代文學與思潮、台港文藝互動、現代散文。著有《書寫郭松棻:一個沒有位置和定義的寫作者》(博士論文)、〈當代台灣自然寫作(1981-2000)的危機論述與論述危機〉、〈愛與冒險——論一九九○年代之後劉克襄的「都市轉向」〉等論文。



謄文者後記

  《驚婚》手寫本頗完整,頁邊和文內常有紅、藍筆批註,是作者留給自己的編輯指南,多在調動字句段落,添增補延內容,勾勒下文走向等。後邊頁數的行段之間偶然出現空白,為補白而留出。在我的謄稿過程中,更正字面手誤不難,按照批註修輯也還可以應付,不容易的是怎麼處理留白,怎麼根據了筆批的提示,和對作者的文體和思路的瞭解,揣摩出它們若隱若現的原形和原意,而把上下文連貫起來。這部份約佔全文的十之一、二。

  《落九花》謄完後,松棻要我幫他把《驚婚》的手稿也打成電腦檔,應是二○○五年冬春交替的時際。○五年五月我去香港教書前,打到了全文三分之一左右的地方,自然是計畫回來後完成它的。七月松棻驟逝,工作戛然中止,以後有很長一段日子無法再看原稿。我將它藏進了一個檔案夾,開始擔心因我的無能它將失落。怎麼也拿不出勇氣,曾允諾的協助也有待落實,這樣又過去了好幾年。精神言行各方面都嚴重失序的時間,我不時跟自己說,這件事必須完成,必須由自己完成。二○○九年勉強再啟動,拿起放下停停續續,到底是謄完共五十六頁的全稿。二○一○秋我去台大台文所教書,學期結束回來紐約,正值深冬一月,寧靜的季節。打開電腦文字檔,手抄本置放在肘邊交互參照,開始了編輯的工作。這年雪不多,庭院草地不曾枯黃,窗外始終是綠顏色。

  從觸目驚心失魂而畢竟能當作一篇稿件冷靜處理,經過了八年,不能算不長。如果說,和文稿的搏鬥就是與松棻的記憶搏鬥,與自己搏鬥,也不為過。就像小說中的自閉的父親一樣,﹁在那幕帷的那邊,在那關閉的小屋內裡,或許是把世界看得最清楚的時候了。﹂在混亂的日子中, 竟也是我把世界和自己看得最清楚的時候。

  雖是虛構小說,虛構建基於私人和眾人記憶,二者松棻和我共有而同享,例如五、六○年代的純情和鄉愁,虛無和失落,例如文學院後門春天最早開的那朵芙蓉,中庭台階旁的老黃檀樹,為院長燒茶水的鋁壺在工友室過道旁的小火爐上冒白煙,上課的時候你可以聽見歐吉桑在庭院裡咳嗽等。這是我們一起成長的環境,庭院外的世界尚未撲來,生命尚未曝露真相的少年時光。好在文學和回憶究竟不同,回憶固然總是傷懷,文學卻能拔昇回憶,而到底是完成了小說的謄輯工作,無非是我更相信後者而已。

李渝




其 他 著 作
1.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卷一血的預感
2. 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 套書
3. 郭松棻文集:保釣卷
4. 郭松棻文集:哲學卷
5. 奔跑的母親
6. 奔跑的母親
7. 雙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