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活出自己的如來:作歡喜生活的主人

活出自己的如來:作歡喜生活的主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68277
鄭石岩
遠流
2011年8月16日
80.00  元
HK$ 68  







叢書系列:鄭石岩作品集-唯識心理系列
規格:平裝 / 正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2版
出版地:台灣


鄭石岩作品集-唯識心理系列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人必須認清自己,才能決定該如何活,這就是如來的真諦。

  那自己是什麼呢?其實你不必多心,你現在的「當下就是」,「它一切具足,用起來非常方便。」也就是說,現在的你是很豐富的。

  一般人常犯的錯誤是老拿自己跟別人比較,所看到的往往是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這對你只會造成壓力,甚至會覺得很洩氣。正確的做法是看看自己所擁有的特質,照自己的特質去發展,去成長。

  每個人注定要照自己的本質去生活,而不可能活出別人的樣子。接納自己,看清現有的環境,走自己的路。

  人的煩惱和精神病症,出現在對自己的背叛上;人類最大的痛苦是不喜歡自己,不願如實的接納自己;最大的困擾是看不清真實,讓自己活在虛幻之中,迷失自己。

  生命的意義建立在如所從來上,生活的悅樂也建立在如所從來上。人越能看清真實,就越容易接近單純喜悅,煩惱的困擾也越少。這是生命的智慧,也是教育的極則。

  本書由五十篇短文集結,分別歸納為如所從來、愛心之路、面對真實、活得自在和穎悟慧心五項生活實踐,也是自我實現、隨緣成長的具體做法;透過欣賞與思索,化為行動和修持,幸福人生就在其中。

作者簡介

鄭石岩

  心理學家鄭石岩,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獎;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歷豐富,是融合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的生活者。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新版序

你可以活得更好

  你可以活得更好,更有成就感。

  生活在這個E世紀的人們,資訊傳輸快速,但生活的智慧卻不足;價值中立化,而人生的意義卻變得模糊;知識半衰期快速縮短,生活卻變得更緊張,工作更忙碌更競爭。要想保持身心健康,維持生活品質,顯然更需要正確的觀念和態度,這正是這本書所要討論的主題。

  不過,無論社會怎麼變遷,人只要能接納自己,照自己的本質好好生活,努力發揮其潛能,就會有一番收穫和成就,他的自在感、信心和喜樂自然流露出來。反之,人若不喜歡自己,一味羨慕別人,想把自己變成別人的模樣,一試再試總是辦不到,就會陷入空虛、挫折和沮喪。前者的生活著眼於實現自己,一切都是現成的,所以也愉快豐收;後者則背叛自己,不喜歡自己,當然就落得空虛和鬱卒。

  因此,生活的基本原則是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實現自己。用自己手中的彩料,去塗繪絢爛的人生圖案;用你能掌握的資糧,在現實的機緣中,努力創作、學習和成長,建構美好的人生。這就是活出自己的如來。

  二十一世紀的前葉,將會是一個憂鬱的年代。有憂鬱傾向的人逐年增加,一般的推估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生活在這種不快樂的心理情境;約有百分之八的人,受憂鬱症折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機能受到傷害。世界衛生組織稱這種現象,叫做二十一世紀的黑死病。他們更提出警告:並不是只有經濟發達的國家才如此,貧窮的國家也不能免,甚至為患更烈。

  多年來我從事心理諮商與輔導的研究,發現憂鬱和不快樂的主要因素是不願意接受自己,不能從自己的生活現實中,找到意義和價值,甚至鄙視自己,唾棄自己。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原因:

  ●自尊(self-esteem)不健康
  ●悲觀的思考模式和習得的無助
  ●個人心理創傷
  ●生活史和精神病史

  這些因素卻往往回過頭來,使一個人逃避自己,厭惡做自己,以致更加沉淪,而走向悲劇或死亡。

  二○○四年國際佛光會會員大會,邀我以「佛法怎麼救助憂鬱患者」為題作演講。會中我呼籲所有現代人,「要活出自己的如來」。人不能被物化,把自己視為物來操弄,拿來跟別人比較,這是失去自在感和快樂的最主要原因。

  於是,活出自己的如來,正是生命的真理。在教育工作上要揭櫫這個真理;在個人生涯發展上,要珍惜發展這個法則;在心理輔導和治療上,它更是成敗的關鍵。

  每一個人都應該覺察到,自己是唯一的、獨特的人。他必須在自己的生命與生活中,找到絕對的意義和價值。人一旦不能自我肯定,而不斷向外追求,就會迷失、不安和瘋狂。唐朝的洞山禪師說: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這麼會,方得契如如。

  找到自己,用自己的根性因緣去生活,展現自己的人生,那就是「渠」,就是自己如來的表現。但必須注意的是,人的成就和功名只是表象,而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說「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這個如來就超越了我相的執著,進入永生的精神法界了。當一個人的精神生活發展到這個層次時,就跨入「無所從來」的法界。此時人生的成敗得失已經干擾不了他,他生活在真正的自在之中。

  本書對教育、心理衛生和生活品質的提升,提出了正向的建議,希望讀者會喜歡它。

  於二○○五年元月




其 他 著 作
1. 起動適應力:適應當前環境,開拓美好願景
2. 行佛.樂活人生:佛經的智慧,當下的妙用
3. 牽手 往幸福走(2版1刷)
4. 媽媽教我的事
5. 禪悟與實現
6. 清涼心菩提行
7. 活出豪氣來
8. 悟.看出希望來:懷抱希望,活得喜悅(4版1刷)
9. 打造美好人生
10. 清心與自在:佛法的心理學分析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