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生死腦

生死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13968
茂木健一郎
呂美女
天下雜誌
2011年8月31日
87.00  元
HK$ 73.95  







叢書系列:創意經濟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創意經濟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大腦與神經









腦內現象的「人心」,究竟是什麼?
要回答此難題,只能從比腦所捕捉的世界更深層的「感覺」出發。
本書以巧妙的科學理性與充滿熱情的文學感性,描述了全新的世界觀。

  作者茂木健一郎以身為科學家的知性加上哲學家般的感性文字,以輕鬆的散文及自身生活經驗,探討深奧的「人生論」。

  生理上能夠輕易判定的「生與死」,但從意識方面卻無法;本書從存在、時間、意識、瀕死,以及救贖與療癒等角度,巧妙的將這些問題串連在一起,探討無法單就科學角度探究的「存在腦內的人心」。

  身為腦科學家的茂木健一郎,從科學觀點出發探討人文問題,將乍看無關的不同領域間連結,寫出輕鬆卻深富哲理的文字。

  本書帶您透過腦科學的觀點一窺生與死的意義。

  作者茂木健一郎身為腦的研究人員,透過一次不經意的經驗中思考了:「為何我會認為街燈是橘色的呢?」透過這些體驗,發現無論是個人問題、科學藝術或是宗教都與「腦」有關。

  透過腦的構造可知:腦是像豆腐一樣脆弱的小東西,卻也同時是擁有一千億個神經元的複雜機器,在這樣的構造當中,我們的心同時也存在裡面,「僅是腦內現象的人心,究竟是甚麼?」這問題是作者所想要探討的重要命題。

  人類的喜悅、悲傷所有感情全凝聚腦中,而人生所有一切也存在腦中,我們人生中所發生的每件事最後都根據腦部神經元的結合模式被保存在腦內,人死亡之後所謂物質的「腦」隨之消失,而今生所擁有的紀錄也隨之消失,那麼人究竟是甚麼呢?

  作者認為哲學就像是「流行服飾」,在哲學家經年累月所發現先進的想法,往往之後看來都被視為理所當然。現在很多人想著「沒有所謂死後的世界,活著的世界就是一切」,在「母親與佛壇」一篇當中,作者藉由與母親對於死後世界的看法之差異,闡述對於死後世界的看法。

  使物質上過得很滿足,未必就是幸福吧?
  我從那裡來?將往何處去?
  人死了後,會去那裡?
  人生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決定人類的行為準則與價值基準的依據為何?

  人生就是面對著死亡做準備,「我」誕生、存活、死去,這個關於「我」的存在也同時產生了人對於死亡後未知的世界的不安。要探討所謂「存在」就必須討論空間與時間;就存在主義來看,時間與空間是既相近又不同的東西。「人類的生與死不過是在時間舞臺上演出的戲劇罷了」。對於「現在」這個特別的時間點之認知,其實就是:「時間的經過仿若項鍊般,由很多的『現在』串連在一起」,也就是說我們透過時間理解人生中的誕生、生活與死亡,尋找我們人類生命的本質。

  「這個世界充滿了死了的可能性」,雖然我們可以自己選擇的生活之道有很多條,但最後都只能選擇其中之一,其餘可能性都尚未誕生就死亡了。作者認為活著的實際感覺,說穿了就是「不斷捨棄各種可能性的感覺」,既然人生是如此,那麼人類的意識也是如此,一次只能夠選擇一種狀態,但若是在潛意識的狀態之下,就「可能和過去那些死去的、不復存在的可能性接上,產生溝通」。

  從宗教方面來討論的話,作者認為祭祀這種行為也許與宗教無關「遵循儀式,也是一種樂趣吧」;長久以來人類在神是存在的命題下生活,但神卻總是保持沉默。「神的沉默問題,比起神是否存在的問題,以及在人類存在所擁有的精神性,與無視於此而漫不經心行進的宇宙的成立之間所形成的隔閡,是更逼近本質的問題。」

  作者從事的是關於人類「感受性」的研究,也認為此研究與人類存在本質是相關的,「科學與宗教並不對立」,人類內心的思維、思想,處處都受到宗教影響,而「這顆心就靠腦神經元的衝動在運作」,因此,現代科學研究的方向,不可能不受到宗教的影響。

  究竟研究「腦」這個構造產生的「意識」與存在於「腦」之中的「心」,我們能得到什麼樣的人生解答?作者藉由本書,探討人類的「生與死」以及「心與腦」之間的關連,希望也能讓讀者了解我們「腦子當中的人生」。

作者簡介

茂木健一郎

  腦科學家,也是日本知名暢銷作家。現任日本SONY電腦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東京藝術大學兼任講師。
1962年生於東京。自東京大學理學院、法學院畢業之後,繼續攻讀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物理學博士課程,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並曾任職於劍橋大學。自2006年起主持NHK節目「專業人士的工作風格」。

  2005年,以《腦與假想》(新潮社)一書,榮獲第四屆小林秀雄賞,2009年,以《由此開始前往所有的地方》(筑摩書房)一書,榮獲第十二屆桑原武夫學藝賞。著有《感動腦》、《改變腦的生存方式》(兩書皆獲行政院新聞局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音樂腦》、《拉一條思考輔助線》、《腦的白魔術》(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等眾多書籍。

譯者簡介

呂美女

  西元一九五七年生,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譯有《稻盛和夫的哲學:人為什麼活著》、《品牌DNA》、《邏輯寫作力》、《稻盛和夫的中小企業經營學》、《聖經中的友情》、《長壽DNA》、《夫婦的格式》、《男人的七個敵人》、《一個人,最好》、《夫婦的覺悟》、《練就工作耳》、《阿信的幸福》、《腦的白魔術》(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等書。



推薦


前言

第一章 全部的人生,都在腦子裡
開始認真研究
我的人生就在今生取材
哲學與流行服裝秀
母親與佛壇
蝴蝶的胸膛
讓人類生活幸福的條件

第二章 存在與時間
溜滑梯
活著體驗死亡的我
時間、空間與存在
記憶與時間的洪流
現在
恐龍時期的無線電
生、死與時間的無法倒退
不安
全知感與好奇
兔子

第三章 意識替換(Altered States)
意識狀態的替換
意識替換狀態的形象問題
瀕臨死亡體驗
漁人碼頭
靈魂出竅體驗
查理.布洛德的控制閥理論
布洛德的控制閥理論與靈魂出竅體驗
控制閥理論的問題點
銀線
記憶會殘留
埃克勒斯的「難以抵抗」體驗
瀕臨死亡體驗與超自然現象

第四章 對沉默之物的思考
未誕生的東西
沙盤療法
夢裡的王國
對沉默之物的思考

第五章 救贖與療癒
壞掉的心
宗教情懷來自分散的要素
宗教界的天才
救贖與療癒
往者已矣,逝去的友人
全宇宙之中

第六章 一切只因為太優秀
活著就是最高價值
超自然現象
沉默
密碼
解讀
終極的哲學
雌黑豹紋蝶的日子
感質
一切只因為太優秀……

後記


推薦序1
生命究竟之旅
余德慧

  突然意識到在□動的人群中被稱為「你」的生命,如果那親密的、無法抑制的心痛感,能被晴空和空中的雲彩擁抱……(取材自本書解說「你也有過雌黑豹紋蝶的日子吧」)

  這是東方人思考生命真相的書,其內容與美國腦神經科學家吉兒泰勒同個論調,卻是道地的東方思維。作者茂木健一郎是知名的日本腦科學家,卻有著日本人文的敏感以及日本文化的體感。雖說本書是「廣泛人生的感觸,以及生活觀察的散文」,卻是朝向究竟人生之路的探詢。

  人生究竟是什麼,每個人的領會各不相同,也顯現出每個人的人文細緻的程度。簡單的人只要求簡單的答案,可是簡單的答案往往對個人面對生命真相毫無幫助。認真地想,生命真相如同尼布萊茲的發散系列,它的終極答案永遠是無法抵達的。

生命究竟之旅

  表面上,現存宗教好像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但是仔細一想,那不過是諸宗教天才們在兩三千年前為生命提出的見解,獲得大眾的迴響而流傳下來,如果只是跟著宗教見解依教奉行,對自己的幫助還是有限,除非加上自己深刻的體驗。

  所以,無論作者是科學家或是文學家,思考的起點會有不同,但不妨礙我們進行生命究竟之旅。

  茂木健一郎先從腦科學的觀點面對他自身的存在,當然很快會導致「腦亡人亡」的簡單結論,但是他並沒把自己困在這種「擬科學」的論調,反而祭起他那知名「感質論」,任憑這些「獨特感受性(Qualia)的多樣化,使我的人生體驗變得更豐富。就因為我的內心會產生這些感受,包括我的歡喜、悲傷與無法溢於言表的深沉思考…」。

  所以,儘管所有的人類精神現象都是腦內現象,但是人生卻不是這樣過的,茂木健一郎因為說了「萬一死了不葬在墓裡也無妨」,惹得母親痛哭這個夭壽囝ㄚ。前一句話是科學論的獨斷,後面的現象是人文景象。如果從感質論來說,無論是科學的真理或人文的虛擬真實,都不妨礙人生的包羅萬象。

酒店關門我就走

  許多人會把科學的論調提高到人生的高度,這種錯誤不亞於迷信。核子物理學家可以把核分裂與融合當作物質的真理,但也無礙於政客把核能技術放在欺負人、威脅人甚至殺害人的工具,就如,愚蠢的父母因寵子女而使自己成為子女的受害者,他們悲哀的眼淚依然讓我們感到心疼。

  所以,儘管我們可以將靈魂離體、瀕死經驗視為「腦內的現象」,也不妨礙心理名家卡爾容格在「離體」經驗後鑽研靈魂心理學,也不妨礙瀕死者復原後,人生路途大變。

  這個世界是由硬體的生理結構支撐起來,但僅有這硬體卻構成不了世界,充其量只是動物世界。人的想像、虛擬、情緒、感受才使世界開展起來,如果人生是「酒店關門我就走」,至少我們要好好品味一杯好酒,活在當下。

(本文作者為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

推薦序2
生死、心靈與腦
洪裕宏

接到天下雜誌出版公司編輯邀請為茂木健一郎的《生死腦》中譯本寫序時, 我覺得與作者似曾相識。查了一下資料果然發現茂木健一郎與我都出席2002年在西班牙巴塞隆那舉行的國際意識科學學會(Association for Scientific Study of Consciousness)第六屆年會。茂木健一郎服務的SONY電腦科學研究所每年都派了七、八人參與國際意識科學學會年會,並發表研究論文。後來在牛津大學與拉斯維加斯年會,我也邀請他2008年到台北來參加第十二屆年會。可惜在我主辦的國際意識科學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沒有再見到他帶研究團隊到台北來。

科學家的浪漫反思

  本書是一個研究意識經驗的認知神經科學家的浪漫反思。就如作者自己的再版後記所言:「是一本個人從人生的角度抒發自己的熱情、悲傷與歡樂情感的書。」是一個不願悖離腦科學學理,卻又深為意識經驗如何由腦作用產生的無解的謎所困擾的科學家, 暫時逃離研究室的桎梏而發出的個人體驗。這不是科普書,也不是哲學書,更不是人生哲理書。因為作者的腦科學基礎深厚,當他在述及生死、宗教、與超越性議題的時候,,不會讓人覺得是怪力亂神或漫無邊際的玄想。這真是本引人入勝的書。為了寫序,我讀了兩、三遍,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什麼是意識經驗?作者指的是感官經驗如視覺、味覺、聽覺、觸覺與嗅覺,以及情緒(emotion)、夢境的感覺等。這是認知神經科學的標準定義。作者認為宇宙間的萬物都有合理的科學解釋,雖然我們仍不暸解腦如何產生意識經驗。對作者而言,關鍵問題在於意識經驗的感受性或感質(qualia)。例如,當你看到紅色蘋果時,你有紅色蘋果的視覺經驗。你會感受到那個經驗。你腦中的視覺皮質區(visual cortex)如何產生紅色蘋果的質感經驗?作者認為,腦科學仍然無法解釋灰白色的腦皮質層如何產生多彩多姿的意識經驗。這個科學仍然無解之謎,激發了作者許多發人深省的人生探索。

超越語言的感質

  最引發我共鳴的是,意識經驗中的感受性似乎是相當私密的東西,超越語言所能表達。我們都有共同的經驗,即常常苦於無法充份表達經驗感受,經驗的感受性似乎遠遠豐富於語言所能描述的。因此,我們窮極一生累積了大量無法言語表達的感受,這些感受性隨著生命逝去而永藏宇宙一隅,成為永世的秘密。

  作者討論了哲學家布洛德(C. D. Broad)頗具深義的主張,認為「人類意識與生俱來就可以認知整體世界的所有事物。為了生存才保留其中一部份,而將不必要的全部刪去。」因此,即使腦未接收到任何外來刺激, 也有可能在瞬間認識宇宙萬象。

  這種說法為人性中的神性提供基礎,作者認為是宗教情懷的根源。這讓我想起德國理性論哲學家萊布尼茲(G. W. Leibniz)的單子論(monad)。每個心靈都是單子,沒有窗戶(與外界無互動)卻映照全宇宙。心靈絕對孤寂卻又包含了全宇宙。這種一即多 (One is many) 的思想也出現在另一個德國哲學家史賓諾沙(Spinoza) 的著作。史賓諾沙認為世界只存在一個我 (The One), 個別人類只是這個宇宙大我的一部份。全宇宙是一個大心靈,人類個別心靈其實只是大心靈的部份。有形生命與心靈到底有何關連? 生存是否反而侷限了心靈存在的可能空間?

  死亡是否只是這個侷限性的消滅?是否代表心靈個體返歸宇宙精神整體?

  這是一本奇妙的書,沒有系統性,也沒有嚴格的邏輯,但是卻有十足的腦科學依據,也有創意十足的個人式、文學式的抒發,觸及廣泛的人生與哲學的省思。當你想拋開瑣碎俗事、遠離喧囂時,本書是好伴侶,帶你進入另一種旅程,思索種種意想不到的問題。

(本文作者為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推薦序3
思索生死大事的起點與契機
蔡明昌

  在生死學系所中沈浸多年,常常會有朋友提出:「你是從事生死學研究的,倒說說看死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來聽聽。」其中打趣挖苦的有之,卻也不乏鄭重其事的。事實上,對於死亡,當前還活著的人是欠缺直接經驗的(有過瀕死經驗者畢竟只是瀕死,不能與死亡等同視之),但又很清楚的認知到死亡的必然性,於是,無法窮究又無可避免的情況下,人們對於這個千古難題,好奇、恐懼、焦慮、禁忌等情愫是雜陳的。

存在的意義

  在生死學的領域中,對於死亡的探討有許多取向,其中從腦波、呼吸、心跳、血壓等生理活動來界定死亡,相對而言,較不難被接受或理解。然而,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死亡這件事,在意的恐怕不只是生理活動的問題。舉凡「人死後究竟還有沒有意識?」「有沒有死後世界的存在?」等問題,進而引發「存在的意義為何?」等靈性層面的問題,似乎更受到人們的關注。

  就我個人的觀察,從生理活動來探究死亡,著重在「真假與否」;而從靈性層面來思考死亡,牽涉的則是「相信與否」,兩者之間似乎沒有什麼交集。在生死學的範疇中,能夠將這兩個極端的問題融合處理的情況也不多見,但是,兩者所探討的卻是一件難以切割的生死大事,單方面的見解似乎都無法令人十分滿。

  在『生死腦』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茂木健一郎由他所熟悉的腦內科學出發,探討存在、時間、意識、瀕死,以及救贖與治療等議題,巧妙的將上述兩個看似相去甚遠的問題串連在一起。

  其實,仔細想想,當我們發現生命中的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大腦中的神經元的活動作用而已,就如同作者所言「人類的喜悅、悲傷,所有感情全凝聚腦中,而人生所有一切也存在腦中。」

現代人的功課

  一方面或許會對於生命中執著難解的事一笑置之,因為當念頭一轉時,煩惱即菩提;但是,另一方面,當意識到生命中的各種深情與感動,竟只是生理上的腦神經作用而已時,恐怕也會感到淒涼與無奈。當我們在思考生命的意義時,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而如何在生理與靈性兩個極端之間,從心理、社會、文學、藝術等範疇,構築自己生命的深度與廣度,也是身為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功課。

  當然,對生死大事的理解與探究是難以窮盡的,就如同作者所言,雖然希望能在自己活著時,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也發現自己的人生其實是發現這個問題,以及追求答案的過程罷了。而且對於人生,他人的見解不見得是就是適合我們的答案,安身立命之道,是要自己去思考、去體會、去實踐的。

  而『生死腦』這本書,或許就是刺激我們去思索生死大事的一個起點與契機。

(本文作者為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其 他 著 作
1. 腦科學套書:腦科學套書腦科學專家教你管理憤怒的技術與腦科學打造!頂尖團隊都想要的人才(一套2冊)
2. 最高選擇法:腦科學專家親授,教你如何直擊問題本質、突破思考盲點、一秒找出最佳解!
3. 腦的應用科學:一本講透大腦結構、解析腦力關鍵、助你掌握AI時代的大腦活用術
4. 腦科學專家教你 管理憤怒的技術:正向療法不太夠?拆解怒氣成因與大腦作用,善用發怒保護自己
5. IKIGAI•生之意義:每天早上醒來的理由,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就是IKIGAI
6. 提問的勇氣
7. 加賀屋比服務更極致的款待之道
8. 欲望腦
9. 腦的白魔術
10. 拉一條思考輔助線:新思維讓世界完全改觀
11. 改變腦的生存方式:人不管到幾歲都可以成長
12. 向專業人士學習腦活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