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謝謝你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1736648
松浦彌太郎
張富玲
麥田
2011年10月02日
80.00 元
HK$ 68
詳
細
資
料
分
類
心理勵志
>
勵志故事/散文
>
勵志小品文
同
類
書
推
薦
此時此刻,就是最好的時刻
此時此刻,就是最好的時刻【限量親簽版】
37度,我們剛剛好
接納生命中的不完美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
日日100
我的廚房!走進生活家的療癒小食堂!
拉得弗森林的藝術家:德國22年的文化詠嘆調
大腦開竅手冊
反轉腦袋投資學
內
容
簡
介
“與人交往,就像每天種下小小的種子──我總是用「愛情」來栽培、維護、持續與他人的關係”
作家、書商、總編輯、攝影家
多才多藝的松浦彌太郎
「我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用盤子來比喻。
如果對盤子有滿滿的愛,就會注意,珍惜,小心不打破,細心清洗。如果不小心打破了,原因是出在自己的愛情不足。因為盤子不是無緣無故『破掉』,而是自己粗魯對待,結果把盤子給『弄壞了』。
同樣地,人際關係不順利,或是原本視若珍寶的羈絆分崩離析,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出自某一方的愛情不夠。」
你是否向對方傳達了愛情呢?
不僅限於交友,這也是一本在生活中與人相處的備忘錄。
把「為了你」、「幫你」這些字眼從心中消除吧;如果有人為自己做了什麼,就以感謝和報告做為回禮;不管對方出了什麼事,都當他的朋友,當他的家人,當他的戀人;有時默默地守候對方,也是一種深刻的愛情表現……
松浦彌太郎在書中分享了許多自身經驗,說明他是如何從生活中發覺守護人際關係的珍貴智慧。從這些角度出發,就算碰到一些不好的經驗,但對於因此學到的事情,有一天「謝謝」這句感謝的話語將會自然而然地經常浮上心頭。
希望我們都能繼續過著人生中充滿「謝謝」的生活。
作者簡介
松浦彌太郎Matsuura Yataro
1965年出生於東京。高中未畢業,即隻身遠赴美國等地遊歷闖蕩,體驗最純粹的生活。回國後,便按照自己的步調,一步一步實現他開設書店的夢想。現任《生活手帖》總編輯,同時也是書商、作家。
個人經歷
1992年 成立販賣舊雜誌和專業書籍的「m&co.booksellers」。
1994年 於赤(土反)「Huckleberry」內設置書店;1997年將店面遷移至中目黑。
2000年 創立以兩噸重貨車為載具的移動書店「m&co.traveling booksellers」。
2002年 與GENERAL RESEARCH的創辦人暨設計師小林節正於中目黑共同開設「COW BOOKS」。
2003年 於南青山Dragonfly CAFE開設「COW BOOKS」二號店。
2007年 接任日本老牌生活雜誌《生活手帖》總編輯。
著有《本業失格》、《松浦彌太郎隨筆集──口哨三明治》、《口哨目錄》、《最糟也最棒的書店》、《輕輕鬆鬆生活哲學》、《旅行的所在》、《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嶄新的理所當然》、《松浦彌太郎的舒服工作術》等作品。
譯者簡介
張富玲
台大日文系畢,曾於翻譯公司、出版社任職,現為文字工作者。
目
錄
n、《最糟也最棒的書店》、《輕輕鬆鬆生活哲學》、《旅行的所在》、《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嶄新的理所當然》、《松浦彌太郎的舒服工作術》等作品。
譯者簡介
張富玲
台大日文系畢,曾於翻譯公司、出版社任職,現為文字工作者。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不分類
規格:平裝 / 192頁 / 13*19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
◎台灣版序(中日文對照)
前言 發現優點的練習
第一章 與人產生連結這件事──開始,總是起於自己
傳達愛情
不等待
不讓對方等待
調整自己
不去評定別人
不支配他人
擁有一張大地圖
止步站定
勤於寫信
第二章 持續下去這件事──找到剛剛好的距離
隔天的「謝謝」
自在送禮
製造時間
不要太靠近
不求回報
不著急
善於被拒絕
不要獻殷勤
第三章 不順利的時候──重要的是回頭的勇氣
不把煩悶帶到明天
不被對方影響
意見不同是理所當然
不抱怨
製造退路
用眼神傳達
不談論不在場的人
不讓對方有所期待
不以弱點當武器
擁有回頭的勇氣
第四章 增進感情這件事──慢慢花時間守護
考慮一年後的事
感情的規定
就當原原本本的自己
贈予時間
不把人逼上絕境
向別人請益
發現「新優點」
守護家人
承蒙招待
不去要求
不一廂情願
默默守護
後記 讓一切變得更圓融的魔法咒語
序
台灣版序
交朋友的能力。
去過許多國家旅行之後,現在不禁覺得,只要有交朋友的能力不管走到哪裡都可以活下去。這麼說或許誇張了一點,但試著回想現在和過去,當你發生了什麼事,伸出援手的總是人,是朋友。旅行的經驗愈多,便愈容易遇到令自己親身感受到人無法一個人活下去的機緣。
交朋友的力量,那是什麼樣的力量呢?
我覺得那大概就是找出別人優點的力量吧。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都會有一、兩個優點。充分去愛對方的優點,或許這就是友誼關係吧。每天見面,每天尋找對方的優點去愛他,這麼一來,自己和對方之間自然而然便能萌生友情。但擁有找出對方優點的能力,自然也有看見對方缺點的能力。至於要拿對方的缺點怎麼辦,我想應該是去接受對方的缺點,甚至要比優點更加喜愛。在某種意義上,愛與原諒是相輔相承的關係。此外,在友誼關係裡也不要把錢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我想這兩件事就是基本條件。
優點是一個人的個性,也是魅力所在,可以帶給人或大或小的感動。感動是會表現於外的情感,所以雙方自然而然能夠產生交流。光是一個表情,人便能交流溝通。人們就是因此能夠打開心防,邁向友誼之路的吧。
交朋友時重要的是要盡量把自己的感動,以動作和話語表現出來。「真好吃」、「真好玩」、「好棒」、「真漂亮」、「最喜歡了」,總是真誠地把感情表現出來。如果繃著一張臉,就算禮貌再周到也交不到朋友的。人在外國更是如此。別人對自己表示關心,沒有人會覺得不高興。所以要一直看著對方,觀察著,持續地付出關心。
朋友不是只要認識就好,友情還必須去經營,延續。並且,隨時抱著說「謝謝」的感謝心情。
在我二十年前寫下的筆記裡有這樣的句子,在這裡鼓起勇氣寫下來和大家分享。「稱讚,讚揚,認同」、「幫助人,讓人開心」、「尊敬對方,然後給予意見」、「從坐享其成的心態跳脫出來」、「正直親切」、「相信自己的心和眼睛所見,討厭的事就說討厭」、「當個勤勞的人」,以及「謝謝你」。
如果那些不知如何在生活中或職場上交朋友的年輕人、或對人際溝通感到困惑的年輕人願意閱讀本書,那就太令人高興了。
前言 發現優點的練習
「如果想吃美味的蕎麥麵,就去那家店。」
「現在在讀的覺得有趣的書,是這一本。」
在情報泛濫的時代,我們不再以自己的感覺決定,而是容易在無意中選擇其他人選擇的事物。
雖然失敗和期待落空的情況因此變少了,卻是一件非常寂寞的事。
原因在於如果把選擇「別人選擇的東西」這件事視為理所當然,我們便會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自己的個性。
與人展開真正的交往,關係應該是確立在以自己的眼光選擇對象,而對方也確實選擇了自己吧。
「如果你想交朋友,我推薦這個人。他人非常好噢。」
但其實無須這種小道消息,人與人自然就能成為朋友。
「你怎麼會跟那種人來往呢?他不是有點怪嗎?」
即便有人如此說長道短,但如果對象是自己的朋友,是戀人,或是生涯的伴侶,那我認為「自己覺得好就是好」。
不管是朋友,是戀人,還是工作合作對象,選擇要與誰交往時,絕不能計較利害得失。
「和這個人來往的話,既能填補寂寞,又有人脈,好處很多。」
抱著這種期待與人來往,我想並不正確。
不管是什麼事情,要以自己的能力做出選擇,決定什麼才是「最好的做法」。這也是種應該提起勇氣,以真摯的態度來面對的挑戰。
如果不去挑戰,交往只憑順其自然,與人的關係便會開始歪曲。我想不圓滑的人際關係,問題的根本或許大都是出在計較利害得失吧。
你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交到朋友時的心情嗎?
「和他在一起,好好玩,很開心。」
「他好可愛,很有趣,很溫柔。」
如果要把當時的感受化作語言,我頂多只有這種程度的印象。我想當時也許是以全身來感受,以無法化作語言、更接近動物的直覺,來判別出對方的優點吧。
我想,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去找回這種質樸的感受力。如果小時候那種與人聯繫的纖細觸角已經縮得皺巴巴的,那就仔細地去舒展開來,慢慢地去修理,再試著使用看看如何呢?
交朋友的力量,也就是去發現對方優點的力量。不管對方是什麼樣的人,都去找出他身上光芒璀璨的寶物。這種發現優點的力量,如果不拚命練習,每天嘗試,就無法順利長進。
不僅限於交友,這本書也是在生活中與人相處時的備忘錄。
太過靠近不會順利,但太過疏遠也無法順利。我寫下了如何去調整因為一點小事便會歪曲的人際關係的訣竅。無論是多麼微小的機緣,去珍惜讓今天與明日更加燦爛的每一個邂逅,去好好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吧。
內
容
試
閱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2,共有2位網友寫書評。
Jane
/ 台灣台北
2011.12.05看Jane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松浦用很溫柔的話語陳述
樸實的字句裡隱含大智慧
在看這本書時,正好時值我自己的低潮期
松浦像一位無形的心靈導師循循善誘
很開心有中譯本
很慶幸遇到這本書
rootlin
/ 台灣台北
2011.10.25看rootli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一本很舒服的勵志書,
不俗氣,精緻又好讀。
可以讓人闔上書頁後,細細品味,
很受用。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