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生活的學問

生活的學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453456
龔鵬程/著
立緒
1998年9月01日
83.00  元
HK$ 66.4  






ISBN:9578453450
  • 叢書系列:新世紀叢書
  • 規格:平裝 / 283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世紀叢書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欣賞











      本書要探討的就是「生活的學問」。

      作者試圖從具體的生活場域、人文活動、感性生活等方面來探索當代社會的人文美、風俗美、生活美。

      作者認為文化才是政治的內容,政府施政是要讓民眾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而不是進行權力之分配。因此政治應以發展文化、淳美風俗為導向。

      從「生命的學問」到「生活的學問」,作者嘗試在本書中為台灣當代社會的俗民生活建立一套美學的秩序。






    1. 重開禮樂文明

        重開禮樂新世界、人文精神的重建、締觀禮樂之美、現代生活的反省與改造

    2. 人文美的面向

        觀乎人文、「文學」、禮義之文、風俗之美、化民成俗、觀風論俗

    3. 風俗美的探討

        以風俗美惡論政治、論居上位者之風教、論社會生活之風俗、使風俗淳美的方法、風俗論中的政治觀

    4. 生活美的追求

        生活大師、飲食男女、食衣住行、燕閑清賞、尊生成禮

    5. 飲食男女之道

        以飲食招魂、充口腹之欲、通人我之情、行樂當及時、恣男女之歡、好吃兼好色、成食色之美、行食色之道、樂生的宗教、生活的美學

    6. 飲饌的政治學

        儒家所說的王道王制、孟子論飲食口體之養、飲食與儒家思維傳統、禮樂教化皆主於飲食、由飲食觀看儒道差異、邁向生活儒學的重建

    7. 隱逸:另類的生活美

        仕與隱的價值抉擇、每人與高士的形象、絕世離俗以歸自然、對簡樸生活的提倡、另外兩種隱逸生活、隱逸世界的人生觀、異化的放縱生活美

    8. 生活的藝術化

        快樂的藝術、生活的階段、生活的場域、時間的安排、養自然之生、賞人文之趣







      <自序>  從生命的學問到生活的學問

      我為的這樣一本書,欲由飲食男女以通大道,論旨頗為繁複,一時之間,可還真不曉得該怎麼來描述哩。

      從生活美學的角度說,我似乎企圖在一般談美學而局限在藝術美的人士之外,另闢一個生活美學的論域。從生活的角度看,生活除了飲食男女,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除了奔走營生、操持居贏,我彷彿也希望它能顯露一些文化價值與美感經營。從文化,啊,這個大題目上講,則面對當代人文環境及文化建設的需求,我好像地想提倡禮樂之教,以化民成俗。而禮樂,古代儒者所講的那一套,看來我不但不認為它們屬於桎桔人心的禮教,該歸入打倒破除之列,更想賦予一種生活性、藝術性的解釋,以使它能在今日的現實社會中起作用……

      這麼囉嗦,實不知從何說起,只好談談我寫這本書的因緣吧。

      我是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但不幸早歲誤讀儒書,以致時時陷入一種文化衝突及具體存在感受的焦慮中。在我周遭,儒家所描繪的那些文化理想世界及其理則,是找不著的:一切衣、食、住、行、語彙、思維、行動,都強烈顯現著一種現代性的特色。可是我們讀的,仍是孔孟老莊,標舉的仍是中華文化:忠孝仁義信義和平、三才四維五福六合七賢八德九如十全,仍然是我們的倫理準則乃至道路的名稱。也就是說,具體生活是現代,意識內涵中卻時常存著儒家或傳統的「影子」,或者說是「游魂」,以致在具體處事時不免有些錯亂,而且,問題好像又不止如此。現代社會一切邏輯幾乎都來自於對傳統的批判,可是在具體的生活中,我們卻又能輕易地發現現代社會中存在著許多現實的文化問題。這困窘或荒蕪的當代文化情境,若對照古代某些文化表現,便會更顯得不堪。我們認同現代人對傳統的批判,又體察著現代文化的問題,當然就會益加焦慮。

      而儒家對文化人的期許又不同於現代的專業化知識人。傳統的士君子,是要以天下為己任的。因此他們不能安於在某一個專業領域中去擔任知識職業工人,一定要有「經世濟民」、「人文化成」的閎願或心境。然而,此一閎願,倘無機緣、管道及社會條件之配合,士君子的經世理想便不可能落實,只能處士橫議一番或書空咄咄一番罷了。其次,縱使有經世的機會,古代儒家之學,又豈能經今日之世乎?

      我既讀聖賢之書,遂不免也懷抱著經世的大願,但也同時擁有著上述各種苦惱,一直在尋找生命和文化上的出路。十年前,遭逢時變,因兩岸交流情勢初啟成之機,略與經緯運籌之事,後亦出仕,擔住過一子公職。經世之志,雖若已償,其實卻是更深的痛苦。因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因體會而更加深刻:現代社會的政治與文化問題,更遠遠超過了原先的理解與想像。一時之間,早年所持之文化理想究竟還能不能落實於這個時代與社會,實感茫然。

      一九九三年我辭去公職,承星雲大師之囑,籌辦佛光大學。自然地,也就轉而以教育做為我文化理想的實踐之路。次年,赴四川參加紀念唐君毅先生的研討會,感昔日唐氏傷中華文化花果飄零,而大陸近年乃漸鑽研其學,有詩嘆曰:「花果飄零海客憂,於夜花發望江樓。吾聞大道通天地,豈有息壤塞九州?說性談心唐氏史,原儒判教萬湖斛舟。川西玉壘今猶在,變滅浮雲且暫休。」政事權局,因時變滅 ,文化創造乃能久長。唐氏的遭遇,可為例證。但唐氏等當代新儒家所言之心性論,在亂世,固有挺立人極之功,可以為天地立心:然化成人文,以為生民立命,則我以為彼等似乎尚有未逮,故草成<論唐君毅的人文美學>一文,欲於此更進一解,談人文美的涵義以及如何在現代社會中進行禮樂文化重建的問題。一九九六年,我配合佛光大學推動禮樂教育,而在北京與中央音樂學院合辦的禮樂文化重建學術研討會,即以論唐先生那篇文章為基礎而寫成。

      在那稍早,北大哲學系辦了個討論中國哲學如何現代化的會議,我亦曾有篇文章,質疑當代的中國哲學研究:

      『我們對於中國哲學,有了許多關於道、氣、性、理、仁、心的抽象概念。明白了中國人思考道些「普遍者」時,其觀念與觀念的連結,而對中國哲學卻欠缺具體的了解。不曉得造些觀念是在什麼樣的具體生活場域中浮顯出來的,也不明白這種觀念與具體的人文活動有何關聯。以致哲學研究只是抹去時空的概念編織,用沒有時空性的知識框架去討論活生生的歷史人文思想活動。研讀中國哲學的學者與學生,也往往成了拉長運用邏輯與概念、配擬西方哲學術語及理論,以「重建」﹂中國哲學之理論體系的人。』

      這裡所強調的具體生活場域、人文活動、感性生活等等,都顯示了我希望中國哲學在講「生命的學問」之餘,也能開展出「生活的學問」。而且講中國文化,除了哲學性的講「生命的學問」之外,宜增強其歷史性,注重世活世界,我當時由中文學界轉入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任教,也表明了這種態度,更也表示了這種態度。

      此時,我亦正與學棣林素玫、孫中曾等清理台灣美學研究的成果,寫《美學在台灣的發展》。學棣毛文芳則正在研究晚明閑賞美學。我似乎也嗅到美學在台灣正要由生命美學發展出生活美學的氣息。

      一九九七年,文建會舉辦第二次全國文化會議,我擔任「提升生活品質」組的引言人,深感文化理想需要落實成文化建設方案、文化政策及相關法規的重要,乃一方面繼續推動成立了國內第一所文化行政與藝術管理研究所,一方面陸續為了這本書中人文美的面向、風俗美的探索、生活美的追求等文章。為當代文化建設提供一些思想的縱深與歷史的思考。

      在這些文章中,我試圖說明:文化才是政治的內容,政府施政,是要讓民眾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而不是進行權力之分配。因此,政治應以發展文化、淳美風俗為薪向,此即古人所謂移風易俗、化成人文之義。而人文之美,即體現在人們的食衣住行各方面。生活的藝術化,才可以使人脫離粗俗朴鄙的狀態,而體現其文化涵養。

      那麼,如何追求生活美呢?生活美的追求,是通於兩端的,一端繫在世俗生活的層面,即飲食男女、食衣住行、生老病死這一些現實生活的具體內容上:另一端則繫在超越層,要追求到美與價值。若只流湎於世俗生活欲望的馳逐與享樂,將逐物而流,享受了生活,卻丟失了生命。即若僅強調美與價值,生命亦將無所掛搭,無法體現於視聽言動之間。故禮樂文明,是飲食男女以通大道的。道在飲食男女、屎尿裨梯之間,形成「不離世而超脫」的型態。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態度、儒家的禮樂、道家的尊生,乃至中國人宗教文化的特質,均可從這裡略窺其奧。故我要爬梳文獻,重建中國飲食男女之史,以見王道政治及樂生宗教之不凡人,替現代人重新認識儒道思想及生活美學,打開一扇戶牖。

      本書縱橫博辯,頗發人所末發,而取義蓋本於「觀」。《易經》觀卦屢說要「觀我生」、「觀其生」「觀民設教」。責卦又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吾不敏,亦有此著想焉。可惜因辦學實在太忙,文章畢竟顯得粗陋草率,非常遺憾。敬請當世賢達,不吝指教。

    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曰謹序於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





    其 他 著 作
    1. 孤獨的眼睛
    2. 紅樓夢夢
    3. 紅樓夢夢(精裝)
    4. 文史通義導讀
    5. 異議分子
    6. 閱讀馬森
    7. 文學散步
    8. 中國小說史論
    9. 龔鵬程四十自述
    10. 經典與生活
    11. 儒學反思錄(精裝)
    12. 儒學反思錄
    13. 知識與愛情
    14. 文化符號學
    15. 文化符號學
    16. 雲起樓詩
    17. 知識分子
    18. 文學批評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