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

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3200765
傅佩榮
天下文化
2012年12月12日
200.00  元
HK$ 160  







規格:軟皮精裝 / 718頁 / 14.8*21.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人文史地 > 哲學 > 中國哲學 > 道家









人的生命有諸多限制,面對各種心想而事不成的壓力,
莊子主張與自己要「安」,與別人要「化」,
與自然要「樂」,最後與道同「遊」。
如能悟得此道,則生命隨時充滿喜悅,明白萬物無一不在道中,萬物無一不美。

  莊子希望人能理解,「道」在萬物之中,無所不在。一切從「道」而來,在與人相處時,忘卻一切人為的身分與角色,就不會感覺生命的孤單,不但能與人相通,甚至與萬物都能相通。

  學習《莊子》,從不同的角度看人生

  傅佩榮認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道家思想的機會,比起儒家是較為難得的。

  儒家思想對社會及生活深具啟發,能引發個人的使命感,進而使個人的生命安頓於社會。然而,人到中年,如果只有儒家思維,會發現生命格局有限,因此不禁讓人思考,古代中國是否有些思想能讓我們換個角度看人生,並在學習之後,對生命產生不同的理解,進而達到不同的境界?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道家」,而學習《莊子》,正能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人生。

  《莊子》秉承老子的啟發並且推陳出新,全書共有三十三篇,原文七萬多字,建議讀者先理解白話翻譯之後,再回頭與原文相應,找出原典之美,避免被古文與現代字詞的差異所困。書中諸多寓言,不只啟發人們的想像力,更揭示了卓越不凡的思想見地。如能掌握其真正的思想,我們便能與莊子一同逍遙而遊了。

本書特色:

  .經典與經典的相遇:書中援引中國其他經典,有助於讀者理解《莊子》究竟有何精采與特出之處,進一步領略莊子思想的精妙。

  .經典與經驗的結合:時空雖造成經驗的差異,但思想卻可以相通。讀者可以從莊子的深刻思想與作者的通篇解讀,回到當今社會,以自身的經驗加以驗證。

  .東方與西方的交會:作者輔以研習西方哲學四十多年的心得,詮釋並解讀莊子思想的深刻與智慧所在。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39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著有:《釐清自我的真相》、《管理自我的潛能》、《探索生命的價值》、《走向智慧的高峰》(以上四書為「傅佩榮談身、心、靈整合」專書)、《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自序 逍遙自在的快樂
前言

內篇
逍遙遊 第 一 
齊物論 第 二 
養生主 第 三 
人間世 第 四 
德充符 第 五 
大宗師 第 六 
應帝王 第 七 

外篇
駢 拇 第 八 
馬 蹄 第 九 
胠 篋 第 十 
在 宥 第 十一
天 地 第 十二
天 道 第 十三
天 運 第 十四
刻 意 第 十五
繕 性 第 十六
秋 水 第 十七
至 樂 第 十八
達 生 第 十九
山 木 第 二十
田子方 第二十一
知北遊 第二十二

雜篇
庚桑楚 第二十三
徐無鬼 第二十四
則 陽 第二十五
外 物 第二十六
寓 言 第二十七
讓 王 第二十八
盜 跖 第二十九
說 劍 第 三十
漁 父 第三十一
列御寇 第三十二
天 下 第三十三



自序

逍遙自在的快樂

  在先秦儒家與道家的經典中,篇幅最冗長、內容最駁雜、思想最深刻的,就是《莊子》。

  以篇幅來說,現行《莊子》版本共有三十三篇(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全書七萬多字,出自莊子及其後學之手。有些觀念與術語在不同脈絡中再三出現,不免讓人覺得冗長。其次,以內容來說,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莊子「其學無所不闚」,可見莊子對當時各家各派的著作皆有所涉獵,他本人的作品固然秉承老子的啟發並且推陳出新,但是其中談到的奇聞軼事甚多,再以寓言的筆法表達,於是難免駁雜之譏。不過,學習《莊子》所側重的主要是思想,而這方面的深刻程度則讓人驚訝。

  一般而言,道家思想給人「玄之又玄」的感覺,這不是因為老子故意說些抽象的話,而是因為他真正了解「有一個做為萬物之來源與歸宿的道」存在,依此可以從根本上化解在亂世中潛滋暗長的虛無主義。試想,如果沒有這樣的「道」存在,人生何異於南柯一夢?人生所有的成就與理想又何異於鏡花水月?換言之,沒有「道」,一切都是虛幻的,人生也只剩下無謂的熱情罷了!

  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二十五章)這句話中的「人亦大」值得仔細考慮,因為由形體大小而論,人怎能與「天、地」並稱為大?因此,人的心靈成為關鍵。只有開發心靈能量,孕生獨特的智慧,才可覺悟人之大。《莊子》全書第一篇是〈逍遙遊〉,一開始就連續以三段大同小異的筆法,描寫「鯤之大,轉化為鵬之大,高飛至九萬里」,他所表述的其實是:「人」的生命容量有無限大的潛能,可以轉化提升,直到逍遙無待的境界。

  一個杯子有多大?要看它能裝多少水。人的心靈有多大?要看他能否體悟「道」。這種體悟,顯然需要特別的修練。在老子看來,方法是虛與靜,亦即「致虛極、守靜篤」(《老子》十六章)。在莊子筆下,則進一步說明這種修練的初步成效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齊物論〉)。問題是:當身體與心智皆停止運作,人的生命不是隨之瓦解了嗎?情況恰恰相反,莊子認為這時人的「精神」反而展現了光明。他使用「靈台」、「靈府」、「真君」等極其高尚優雅的名詞來描寫這樣的精神,並且直接論斷「精神生於道」。人的「大」至此完全得到肯定。

  《莊子》全書多次出現一段有關古人智慧的描述,他說:古人的智慧達到了頂點,「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齊物論〉)。這是怎樣的領悟,能讓莊子如此讚嘆?答案只有四個字:「未始有物」。簡而言之,莊子認為:只要領悟「從來不曾有物存在」,就代表抵達了至高智慧。但是,果真如此嗎?我研習西方哲學四十多年,明白西方哲學家所關懷的核心問題是:「為什麼是有而不是無?」因為「無」是萬物的根本真相,「有」反而造成各種困擾。體認了「無」,人生無所執著,心靈不受束縛,從此可以自在逍遙。我們依此可以判斷:莊子的聰明與悟性實屬不凡,而〈天下〉所描繪的莊子亦非虛語,就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以及「上與造物者遊」。

  「造物者」或「天地精神」,所指的都是「道」。道是萬物的來源與歸宿,同時,道又遍在一切。學習道家而能明白此理,人生各種複雜的難題不是可以迎刃而解了嗎?我在長期教學的過程中有些心得,現在嘗試以四句話總結道家(尤其是莊子)的思想:一,與自己要安;二,與別人要化;三,與自然要樂;四,與大道要遊。至於如何引申發揮這些要點,則在本書會有詳細的論述。

  我詳解一系列儒道經典的最後一本即是《莊子》。不論其篇幅之冗長與內容之駁雜,《莊子》的深刻思想,是值得我們一生嚮往與時時品味的精神盛宴。




其 他 著 作
1. 傅佩榮的易經入門課(三版)
2. 傅佩榮談易經套書(傅佩榮的易經入門課(三版)+成功法則與易經六卦)
3. 傅佩榮講莊子(全三冊)
4. 傅佩榮講莊子(全三冊)【限量親簽版】
5. 成功法則與易經六卦
6. 傅佩榮的易經入門課(增訂新版)(博客來獨家親簽版)
7. 原來老莊這樣說套書(原來老子這樣說+原來莊子這樣說)
8. 原來莊子這樣說(增訂新版)
9. 西方哲學心靈:從蘇格拉底到卡繆(全三卷)(2023年版)
10. 傅佩榮講易經:詳解易經六十四卦(全二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