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消費者和企業來說,這個演變都隱含深遠的寓意。首先,當消費者依賴絕對價值做決策,代表平均來說,消費者傾向於做出更優質的決策,較不容易受「情境或框架操縱」(context or framing manipulation)的影響。而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行銷工作已永久改變──當消費者愈來愈有能力釐清絕對價值,過去一般人用來預測自己對各種產品和服務的品質感受的「相對動力」(relative forces,例如品牌、忠誠度和定位),就不再那麼重要了,它們對消費者決策的影響力將快速下降。
其中,我們將在第5章解釋為何品牌漸漸不再是那麼強大的品質代表。舉個例子,我們探討「Yelp」的誕生如何衝擊到大型連鎖餐廳的營收,也討論它的崛起為其他事業開啟了哪些機會。我們將在第6章探討忠誠度和滿意度的問題。當消費者開始依賴絕對價值來做決策,而不再那麼重視過往的體驗時,忠誠度便會降低。這對企業有何寓意?這代表企業永遠都不能因偏安於過去的成就(看看諾基亞和黑莓機〔BlackBerry〕就好),不過,這個發展也開啟了某些機會。我們將在第7章討論,由於目前和創新有關的不確定性比以前更快解決,故某些擴散理論(theory of diffusion)正開始出現變化。舉個例子,我們將討論Pinterest網站如何公然挑戰矽谷傳統的「技術採用」(technology adoption)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