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影子的跟隨
生活中普遍規劃過亮的人造光,既不符合人類生理實際需求,也無法呈現空間光影層次……
十年前在紐約,甫完成建築照明研究所的學業,在開始工作後,發現專業照明設計師思考設計時,除了滿足機能亮度需求,也同時努力降低暗夜天空的光汙染及燈具眩光引起的視覺不適,讓我見識了這份「見光不見燈」的工作挑戰及魅力。隨著「見光不見燈」成為基本設計的標準後,人們開始關心生活品質及生態友善的議題,對亮度需求及降低光汙染也不再是唯一的要求,同時對空間及場域有著更多的美好想像,冀望在規劃得宜的光環境中,可以感受舒適放鬆的生活環境、調性明確的工作空間以及低生態干擾的夜間景觀照明,在生理與心理上,皆能得到機能的滿足與情感的療癒,若能由光與影的巧妙漫佈而創造出空間中的景深層次、動線引導與視覺次序……那「讀影不見光」的優質光環境時代也即將到來。
?? ?
本書作者以清晨到夜晚中人們在不同活動場域產生的光線問題為主軸,按照生理及心理的不同時刻需求,來調整環境中的「光狀態」。藉由巧思調整後的光狀態,的確大大的改善人的感受與知覺。書中有許多有趣的實驗數據,正恰巧與數個常與我交流的學術單位所作之臨床實驗結果不謀而合,例如:睡覺前最適合的色溫?不同色溫對工作效率的表現差異?或是東、西方不同的蠟燭成份也左右了各自燭光的色溫表情。
?? ?
這些年,體積輕巧的LED(發光二極體)有著蓬勃發展,成為節省能源與便利應用的新選擇,但也帶來相當程度的問題,例如,燈具使用無法替換維修的非通用規格光源,各廠牌光源色溫誤差值過大,廠家無法重複精準製造出同色同譜的光源以及光源與調光系統的對應問題……不過這些科技衍生出的問題無需我們過度擔心,因為人類心底那份對光線的原始情感記憶從來都不曾改變,我們會發現無論科技如何進步,最終還是回到「以人為本」的思考尺度來找出對應的方法
?? ?
藉由光的療癒,人們可以找回原來生活樣貌的韻律節奏,更可在優雅的影子之間感受光線的撫慰,就讓影子伴著落下的光,重回到我們的生活吧!因為,沒有影子跟隨的空間,豈有靈魂……
?
肯緒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主持人
林世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