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人生,一個哲學習題:認識自我、開發潛能、修養靈性的追求

人生,一個哲學習題:認識自我、開發潛能、修養靈性的追求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4790272
傅佩榮
天下文化
2016年6月29日
200.00  元
HK$ 170  






ISBN:9789864790272
  • 叢書系列:心理勵志
  • 規格:軟精裝 / 512頁 / 14.8 x 21.5 cm / 普通級
    心理勵志


  • 心理勵志 > 天賦/潛能開發

















    人是由「身、心、靈」所構成的整體,

    唯有兼顧這三方面的發展,

    人生才可能保持均衡的動力與明確的方向。

    最完整、有系統的哲學筆記,

    幫助你認識自我,開發潛能,修養靈性,展現新生!





    自 序 人生,從不提供標準答案

    ?

    第一部 釐清自我的真相

    前 言 

    第一章 人生哲學的基礎架構

    第二章 人生問題的思考方法

    第三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一)

    ──行為主義心理學與佛洛依德學派

    第四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二)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與榮格的「集體潛意識」

    第五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三)

    ──佛朗克的「意義治療法」與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相第六章 從心理學看自我(四)

    ──超個人心理學與靈的召喚

    ?

    第二部 管理自我的潛能

    前 言 

    第一章 了解IQ與相關能力

    第二章 認識自己的EQ

    第三章 管理自己的EQ

    第四章 發展自己的EQ

    第五章 開發自己的AQ

    第六章 強化自己的AQ

    ?

    第三部 探索生命的價值

    前 言 

    第一章 培養思考習慣(一)

    ──理解邏輯的概念與判斷

    第二章 培養思考習慣(二)

    ──邏輯推論的訓練

    第三章 掌握整體觀點(一)

    ──哲學的質料、運作、內涵與目的

    第四章 掌握整體觀點(二)

    ──哲學家的思考模式:「以一統多」

    第五章 確立價值取向

    第六章 力求知行合一

    ?

    第四部 走向智慧的高峰

    前 言 

    第一章 如何理解「靈」的世界

    第二章 靈是身心的統合力量

    第三章 化解潛意識的盲點

    第四章 代蒙

    ──從命運到使命

    第五章 靈的修練

    ──以印度教為例

    第六章 密契主義





    自序



    人生,從不提供標準答案




      人生是由連續不斷的選擇所構成的。我們通常只在意選擇的結果是好是壞,而未曾認真思考「為何要如此選擇?」於是懊惱與後悔的情緒總是揮之不去,隨著年齡增加而對人生日益感到無奈。聰明博學如王國維,也只能感嘆:「人生事事不堪憑,但除卻無憑兩字。」



      真的什麼都靠不住嗎?有了這種體悟,人生難免悲觀。我們尊重前輩的感嘆,但更珍惜自己放手一試的機會。「人生」是自古以來最大的習題,它給每一個人的題目各有重點,它給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的題目也各有特色,而最難的挑戰是:它從不提供標準答案。



      因此,我們所能把握的只是:探討人生問題的方法。這套方法簡單說來,就是「哲學」。「忽視哲學,人生將是盲目的;脫離人生,哲學必是空洞的。」這句話有道理嗎?本書希望具體回應這個問題,內容依次展示為「釐清自我的真相,管理自我的潛能,探索生命的價值,走向智慧的高峰」。涉及的題材包括心理學、潛能開發學、哲學、宗教學等,貫穿其中的則是一套「身心靈整合的價值觀」,以下略述其旨。

    ?

      我們談論完整的人生,不能忽略「身、心、靈」三個部分。年輕的時候,也許側重身(衍伸至有形可見的外貌、體力、財富、地位等)。身的活動當然不能脫離心,但是心的運作主要在於「知、情、意」這三項潛能的實現過程,因而具體展示於獲取特定知識、發展人際情感,以及培養個人志趣上。然後,在一個看來抽象、其實扮演主導作用的層次,還有「靈」的存在。靈的運作可以表現於宗教信仰的靈修活動中,但是宗教並非靈的運作的唯一領域。

    ?

      因此,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必須針對上述「身、心、靈」三個部分,提出各自的定位,以及彼此之間的適當關係。容我先以三句話來作個概括,再說明其內涵:「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長,是需要的;靈性修養,是重要的。」

    ?

      首先,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必要的」一詞,是指:如果身體不健康,則人生一切活動皆受到限制,好像人生從彩色變成黑白,甚至面臨結束的威脅。依此推衍,保持身體的活動能力,取得基本的生存條件,讓自己可以活下去,這些都屬於「必要的」範圍。在正常情況下,人的本能就會去爭取這些必要的條件,使自己活得下去。但是,「必要的」一詞同時也提醒我們:它不是「充分的」。意思是:作為一個人,單單活著是不夠的,亦即不充分的。依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說法,這個層次所涉及的是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還有向上提升的廣大空間。

    ?

      其次,心智成長,是需要的。人與動物的差異,表現在心智的精密度與複雜度特別高,但是如果缺少成長及發展的機會,心智的潛能棄置不用,那麼人很可能不如動物。這是最可惋惜的事。不僅如此,隨著生命的開展,心智成長的要求也將日益強烈。譬如,求學期間,我們以探討專業知識為目標;進入社會以後,自然出現全方位的知識需求,尤其對於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人文方面的知識,深感嚮往。再以情感而言,也會由親情、友情、愛情,向外擴充,對社區、社會、國家、國際、地球、宇宙,產生關懷之心,最後也可能孕生慈悲、博愛的情操,自願從事公益活動。然後,在意志方面,可以逐漸化被動為主動,從事高尚的人格修養,自強不息,日新又新。以上有關「知、情、意」的描述,都是我們所「需要的」,亦即:若要活得像一個人,就須不斷開發這些潛能。馬斯洛所謂的「愛與歸屬的需求」與「自重與受人尊重的需求」,正好涉及此一層次。若要再往上走,尋求「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就會進入「靈」的層次了。

    ?

      關於「靈」的作用,我們說「靈性修養,是重要的」。所謂「重要的」,是指聯繫於人生的意義與目的而言。如果忽略靈性修養,則人生一切活動「對自己而言」,將是既無意義也無目的的。說得溫和一些,就是人生一切活動都難免於剎那生滅,無法連貫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我特別強調「對自己而言」,因為一個人也許享有福壽全歸,也許製造豐功偉業,也許對人類或歷史產生巨大影響,但是他的內心依然可能徬徨無依,甚至充滿苦惱。宗教經典所描繪的「萬法皆空,眾生皆苦」,「空虛啊,空虛,一切皆是空虛」,正是我們人類無法避開的警語。

    ?

      依我對靈性修養的粗淺認識,可以由四個角度描述其作用,就是:一,靈性修養(以下簡稱「靈修」)使一個人的身心活動(亦即上述對身與心分別所作的介紹)具有意義。二,靈修使一個人潛意識中的情結與盲點得以化解。三,靈修使一個人可以將其命運提升轉化為使命。四,靈修使一個人在宗教信仰的活動中,能與所信的神明進行順暢的互動與溝通。總而言之,靈修使一個人能在光天化日下行走,不但不擔心命運的折磨與死亡的威脅,而且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安排自己的身心活動,珍惜並善用人生的一切資源。

    ?

      我對這一本書投入極深的情感,因為它儲存了我長期以來的讀書心得,呈現了我對人生哲學的基本觀點,也代表了我對新世紀所有愛智者最真誠的心意。


    2016年6月16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