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節錄)
「發音」的學習在外語教學上是一門極其重要卻不容易教好、學好的課程。錯誤的發音有礙於訊息正確地了解,縱使擁有豐富的字彙、清楚的語法概念也是枉然的。好的發音不是單純地把每個字母唸好就可以了,因為訊息的交流是經由一連串的字組成的聲音來傳遞的。雖然學習每個「字母 letra」或「音位 fonema」的發音很重要,不過這只是一個過程。我們或許會聽到一些學過西班牙語發音的人說:「認識了『字母表 alfabeto』的發音之後,十之八、九可以唸出西班牙語的單字發音」。這句話是有幾分真實,但是每個語言還是有屬於它自己的發音規則與特點,仍需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學習。
在國內英語已是普遍的第二外語,不論每個人學習的狀況與成就如何,基本上對這個語言應不陌生,因此在跨入另一個不同外語的學習時,難免不受到早先第一個外語的影響。以西班牙語為例,一開始最明顯的就是發音受到英語的干擾,學生會不自覺地將西語字母 a [a] 唸成英語字母 a [e],把子音 /p,t, k/ 發成送氣音 [ph, th, kh],清塞音 /p, t, k/ 和濁塞音 /b, d, g/分不清間接造成書寫時的拼錯字,還有無法分辨側音 /l/ 和顫音/r, rr/ 舌頭在口腔內擺放位置等語音現象。
另外,學習第二外語時,母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多數人在學習第二外語時都會跟自己的母語發音作比較,但是過分依賴母語的發音來學習外國語發音時,往往會成為學習上的絆腳石,這點是一開始學習外語時要注意的一點。比方說,西班牙語發音中濁音(例如:[b, d, g])與清音(例如:[p, t, k])的分辨對母語是中文的人來說是比較不易掌握的。不過,如果你的母語是台語或是會說台灣話,也許就能了解濁音與清音的差別,因為台灣閩南語的喉塞音有清音(例如:寶貝 po2 pue3)與濁音(例如:買賣 be2 be7)之分,子音亦有送氣(例如:破皮 phua3 phue5)與不送氣(例如:寶貝 po2 pue3)的區別。只是近年來台灣閩南語的濁音有消失的趨勢,影響所及,母語是閩南語的人也漸漸失去分辨有聲與無聲的能力。
綜合上述所言,讀者可以就西班牙語和英文為例,不難發現語言有一互補的現象,發音較複雜的,其語法相對容易些;反之,發音較簡單的,語法就複雜難學。以英文的字母 o 為例,在不同的組合方式下會有不同的發音:hot [h?t]、dog[d?g]、wood [w?d]、color [’k?l?]、metro [’m?tro]。而西班牙語的字母 o 語音上也代表母音 /o/,基本上不管在發音組合上哪個位置,都是發[o]的音。西班牙語也不需要所謂的音標符號來輔助發音的教學,因為若說到同一字母(或更準確地說「子音」)會有不同的發音,也就是字母 c 和 g 後面接不同的母音時,發音才會有些不一樣:ca [ka]、co [ko]、cu [ku]、ce[θe]、ci [θi] / ga [ga]、go [go]、gu [gu]、ge [xe]、gi [xi]。其餘的情況下,在學會字母表(abc…)發音後,我們一看到西班牙語單字是可以直接唸出來的。
然而,語法方面,西班牙語就複雜繁瑣多了。我們以動詞來說,西班牙語原形動詞雖只有三種型式:<-ar>、<-er>、<-ir>,但是每個原形動詞都有六個人稱的動詞詞尾變化1,而詞尾變化又可再分成規則變化與不規則變化,加上藉由語法上的十四個「時態」來表達動作發生的時間、可能性、假設性,還有肯定與否定的命令式詞尾變化等等,這樣龐雜的詞尾變化,英文就顯得簡單容易些。讀者也許會問,漢語究竟該視為發音容易還是語法易學的
語言呢?依作者的看法,這一區分有時難有一明確的界線,西班牙語和英文分別屬於拉丁語系和條頓語族,使用的文字幾乎一樣,而漢語的方塊字難寫卻是文化認同與傳承的重要因素。語法上,漢語各個詞類沒有歐洲語言詞尾的形態變化,發音上,其捲舌音也沒有像西班牙語的顫音那樣難發出來,但是漢語的四聲調與西班牙語的重音相較之下又不容易掌握。
本書第一章介紹「發音的原理」。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主要靠的是聲音,也就是「語言」來傳達訊息。但是世界上的語言何其多,我們也只對熟悉的語言能產生認知的情感與反應,對於聽到我們不懂的語言時,任何的單字、語句都不過是一連串沒有意義的噪音。若是要分析我們已經會說或是會聽的語言,首先我們會把別人講的話先劃分為幾個「字palabra 」或「詞 expresion o palabra」,每個字、詞再繼續劃分為幾個「音節 silaba」,每個音節又可再細分為幾個「音位 fonema」,經過這一連串有意義的語法動作,大腦才將所聽到的句子變得有意義。事實上,母語的學習大腦自有其一套吸收轉換的方式,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大腦的語言學習能力就變得越來越遲鈍、緩慢。因此,成年人的第二外語學習就必須依賴音標的輔助,透過「國際音標 IPA」與英語「K.K.音標」的表音系統,比較西班牙語跟中文、英文的音韻系統,然後依序進行發音說明和舉例,藉以提供初學者一個良好的指引。例如,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語(或稱為卡斯提亞語),子音[s] 與 [θ] 的發音是一樣的,但是在西班牙這兩個音在表意上是有差別的:一個是牙齦摩擦音無聲 [s],另一個是齒間摩擦音無聲 [θ]。我們強調音標的學習對初學者十分重要,它除了能夠記載各種不同的語音,便利發音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初學者了解如何發出特定的音,認識不同音之間的差別,進而能夠自我判斷他所講的跟聽到的是否合乎標準。因此,透過音標符號的認識,我們同時介紹有關語音學與音韻學的專有名詞,期望在發音教學上有所幫助。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英語的學習在台灣已經算是普遍了,不論是收聽廣播電台、電視節目、影片或上美語補習班等等,要想聽與說英文非常容易,換句話說,在台灣是有著英語「聽說讀寫」的學習環境,但是第二外語西班牙語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因此,教學者不僅要掌握學習者的語言背景,還必須努力提升其學習動機,創造第二外語的學習環境。
本書的特色在於有完整清楚的文字說明,我們先從發音原理的解釋開始,了解人類說的「話」,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接著從語音學的角度,依序介紹西班牙語母音、子音的發音和發音規則,作者亦就每個母音、子音繪製發音口腔側面圖,例如,下面這一張顫音[r ?],讓學習者在發音的時候,可以了解如何正確運用發音器官,發出正確的音。第三章雖是較專業的語言學知識,不過我們認為讀者,尤其是從事西語教學的老師和西語系的研究生,若能掌握音韻學、語音學的基本知識,更有助於發現發音學習上的許多問題,特別是在和中文、英文,甚至於台語發音作比較時。